- 年份
- 2024(659)
- 2023(954)
- 2022(866)
- 2021(848)
- 2020(717)
- 2019(1623)
- 2018(1678)
- 2017(2312)
- 2016(1920)
- 2015(2390)
- 2014(2428)
- 2013(2118)
- 2012(1863)
- 2011(1735)
- 2010(1940)
- 2009(1542)
- 2008(1504)
- 2007(1414)
- 2006(1151)
- 2005(962)
- 学科
- 教学(4197)
- 教育(3729)
- 理论(3247)
- 学法(2976)
- 教学法(2976)
- 学理(2706)
- 学理论(2706)
- 研究(1983)
- 学(1613)
- 济(1610)
- 经济(1610)
- 农(1602)
- 业(1580)
- 中国(1524)
- 管理(1509)
- 生(1346)
- 研究生(1282)
- 体(1062)
- 高等(1018)
- 育(935)
- 农业(895)
- 体育(877)
- 水产(829)
- 企(824)
- 企业(824)
- 技术(774)
- 动物(750)
- 学校(727)
- 其他(722)
- 地方(703)
- 机构
- 学院(23625)
- 大学(21506)
- 研究(9959)
- 农(9600)
- 科学(8052)
- 农业(7880)
- 业大(6571)
- 技术(6453)
- 所(6290)
- 研究所(5894)
- 农业大学(5029)
- 京(5028)
- 中国(5002)
- 职业(4973)
- 省(4652)
- 教育(4612)
- 江(4546)
- 范(4518)
- 师范(4407)
- 业(4332)
- 室(4072)
- 技术学院(4015)
- 中心(3918)
- 州(3657)
- 管理(3648)
- 实验(3591)
- 职业技术(3558)
- 院(3496)
- 实验室(3418)
- 科学院(3290)
共检索到37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晓兰 张波
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 ,在陈俊愉、赵守边两位老先生的直接指导下 ,一直致力于梅花新品种培育工作。该文介绍了几种新品种培育方法以及一些代表性的优良新品种。
关键词:
梅花 育种 新品种 国际登录 实生选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守边 王燕频 刘小祥 张艳芳 陶胜祥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为了发展这一名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自1981年开始进行杂交育种,已从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育新品种共35个.其中‘小红长须’、‘磨山宫粉’、‘江砂宫粉’、‘菱红台阁’、‘荷花玉蝶’、‘单轮朱砂’、‘单红垂枝’、‘粉皮垂枝’、‘汉粉垂枝’、‘跳雪垂枝’、‘汉雪垂枝’、‘磨山垂枝’等12个品种,在1993年11月12日鉴定会上,被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彦 李冉馨 王佳 程堂仁 张启翔 吕英民
通过对梅花种质资源以及梅花育种研究的总结,对梅花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得到270个梅花品种的详细性状信息;结合对花梅和果梅的性状研究分级,选出7个性状作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根据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山东青岛通过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等方式培育,并且通过芽变选种选出4个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
关键词:
梅花 选择标准 实生选育 杂交育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铁华 张加延 李锋 唐士勇 刘宁 张艳波 刘威生 张玉萍 郁香荷
在辽宁省营口市熊岳镇,对酷似梅花的类梅花杏资源进行了多年的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初步筛选出一批观赏价值较高的优良品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关键词:
类梅花 实生选种 杂交育种 优良品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果 李彦 吕英民 张启翔
概述了梅花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编制方法、性状选择标准以及梅花新品种DUS测试方法。梅花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制定,对梅花品种特征信息描述语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对性状特征的分级、分类进行了标准化,是梅花新品种权授予的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诗珊 张思平 王保根 郭立春
南京历代先人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培育了梅花多姿多彩的观赏品种。20世纪后叶南京梅花栽培规模与技术均有迅猛发展,梅花新品种也在大增,陈俊愉先生曾不辞辛苦来南京调查和记载了50之多的优良品种。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南京人在陈先生的工作基础上及指导下,以及在褚孟嫄先生、林文棣先生的指导下,不断从梅园中发掘新品种并采用芽变选种及实生选种手段,选育了已通过国际登录的优良新品种30个以上。该文还叙述了部分国际登录梅新品种的主要观赏特性。
关键词:
摘要:南京 梅花 新品种 国际登录 选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晓兰 程汉武 易明翾
从实生苗的变异植株中选育优良新品种是目前培育梅花新品种的主要方法,但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的弊端。拟通过多年育种实践,探索实生选育梅花新品种更为快捷、有效的技术,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梅花 新品种 实生选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彦 李冉馨 王佳 张启翔 吕英民
通过对云南丽江地区梅花种质资源性状的观察及评价,采用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两种方式开展了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制定的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云南丽江果梅优株中通过实生选育方式选育出了5个花果兼用梅新品种,即‘七河4号’、‘七河14号’、‘七河21号’、‘拉市优4号’、‘江边7号’;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得到了优株‘七河11号’与‘乌羽玉’的杂交后代。
关键词:
丽江 梅花 新品种 选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守边
1 武汉梅园的建设过程且喜东湖春早到,梅树万花一齐开.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民歌集《诗·召南》中有首"摽有梅"的诗篇,反映当时的陕西召南地区,梅树已相当普遍,栽梅是为了食用和药用.果梅经过长期的引种驯化和繁殖栽培,至汉初出现了花梅(梅花).《西京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晓兰 刘小祥 陶冬枝 张波 袁华
通过对武汉梅园100个开花良好的梅花品种进行多年结果习性的观察研究,选择出了2个类型的花果兼用梅花品种:①作为果品加工的花果兼用梅花品种8个;②作为实生选种的花果兼用梅花品种8个。同时,对相应的栽培技术如修剪、施肥等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梅花 品种 花果兼用 栽培技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冬梅 李健 王清印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养殖对虾遗传改良研究的现状 ,并对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人工雌核发育和转基因育种等手段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利用现代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改造传统养殖业 ,将传统的育种研究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 ,加快培育优质、抗逆对虾养殖新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对虾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对虾 遗传改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德荣 王慧 刘巧 朱冬梅 张晓 吕国锋 张晓祥 江伟 李曼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系)播种-拔节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发育特性,探讨在育种中聚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迟播早熟高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通过比较共计18个小麦新品系及生产上部分推广品种的冬前及越冬期单株叶片数、茎蘖数,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指标等,筛选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系);2014—2015年,在适期播种(11月5日)和迟播(11月19日)条件下,研究扬麦16和其他4个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群体结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分析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品种扬麦16迟播高产的生长发育机理。【结果】2012—2013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叶片数、茎蘖数均较高,显著高于镇10216,具有前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后期灌浆速率较慢;宁09-118和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具有后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前期生长发育较慢。2013—2014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茎蘖数均表现较高,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最高,理论粒重最大,2个品系继续分别表现出前端和后端快速发育特性;扬麦16冬前茎蘖数高于富F101,越冬期茎蘖数与富F101无显著差异;后期最大灌浆速率大于2.0 mg/(粒·d),与镇10216差异不显著,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较好地结合了两端快速发育的特性。2014—2015年,迟播条件下,扬麦16越冬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最大,显著高于宁麦13;在适期播种条件下,扬麦16产量低于扬麦22,与扬麦20、扬麦23和宁麦13差异不显著,但在迟播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扬麦20、宁麦13,与扬麦22、扬麦23无显著差异,与适期播种相比减产幅度最小,减产5.2%,千粒重高而稳定,达40 g以上。【结论】品种间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能够实现迟播高产,同时保证适期播种取得较高产量。扬麦16冬前生长发育快,越冬期能保持一定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平均灌浆速率、峰值灌浆速率大,粒重高;迟播早熟高产,这是其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迟播 早熟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文良
用香菇L867与Cr04两品种单核菌丝体配对杂交,培育出L934;用香菇L33与Cr04两品种单核菌丝体配对杂交,培育出L937。拮抗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实验完全证实它们与杂交亲本的不同,从而确认L934和L937为两个各自独立的香菇新品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