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8)
2023(10479)
2022(9061)
2021(8223)
2020(6911)
2019(16328)
2018(16110)
2017(30915)
2016(17068)
2015(19337)
2014(19858)
2013(20034)
2012(19239)
2011(17723)
2010(18133)
2009(16921)
2008(16935)
2007(15637)
2006(13888)
2005(12718)
作者
(53156)
(44575)
(44390)
(42224)
(28216)
(21718)
(20400)
(17526)
(16913)
(16150)
(15217)
(14973)
(14226)
(14166)
(13901)
(13855)
(13744)
(13109)
(12890)
(12833)
(11231)
(11171)
(10880)
(10181)
(10140)
(10118)
(9971)
(9892)
(9204)
(9027)
学科
(81842)
经济(81771)
管理(44800)
(43627)
(32345)
企业(32345)
方法(31943)
数学(28060)
数学方法(27792)
地方(24804)
(24339)
中国(23715)
业经(17472)
(17270)
农业(16595)
(16391)
环境(15946)
(13961)
贸易(13951)
(13381)
(13330)
地方经济(13193)
(12930)
(12878)
(12718)
金融(12715)
(12683)
银行(12652)
(12230)
技术(11047)
机构
学院(253779)
大学(251686)
(103905)
经济(101507)
管理(93748)
研究(93595)
理学(78941)
理学院(77900)
管理学(76520)
管理学院(76051)
中国(70825)
科学(59787)
(56343)
(49642)
(49294)
(46449)
研究所(44956)
中心(43255)
(41115)
业大(40113)
农业(38499)
北京(36508)
(36380)
师范(36033)
财经(35938)
(33517)
(33080)
(32327)
经济学(30971)
(30761)
基金
项目(163046)
科学(126185)
研究(118973)
基金(113602)
(99329)
国家(98445)
科学基金(82434)
社会(73263)
社会科(69315)
社会科学(69286)
(66469)
基金项目(60710)
(55724)
教育(53602)
自然(52336)
自然科(50924)
自然科学(50906)
自然科学基金(49929)
编号(49353)
资助(46567)
(41404)
成果(40315)
重点(37480)
课题(35419)
(35154)
(33177)
发展(33042)
(32476)
创新(31135)
科研(30925)
期刊
(125211)
经济(125211)
研究(75921)
中国(56677)
(45447)
学报(40775)
科学(37825)
(35366)
管理(32198)
农业(30995)
大学(29770)
教育(28952)
学学(27919)
(25269)
金融(25269)
技术(23098)
业经(22060)
经济研究(18917)
财经(17178)
(17058)
问题(16790)
(14760)
资源(14693)
技术经济(13815)
统计(12794)
图书(12614)
商业(12437)
(12371)
科技(12204)
(12116)
共检索到396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  
生态足迹模型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和Wackernagel等1962年提出,由Wackernagel在1996年进一步完善,并在全球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迅速成为世界流行的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方法。该理论1999年被引入我国。学者们将其用于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的研究,推动了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胜帮  刘江宜  张婧婧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2002—2007年武汉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武汉市的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之中,全市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远大于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资源的消费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生态资源压力巨大,表明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性的状态。针对目前的情况,文章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人们行为观念等实现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树旺  熊丽敏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使武汉市面临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本文从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出发 ,分析了武汉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生态环境存在的若干问题 ,并提出了以加强多种手段的结合保护环境 ,防治环境恶化和优化环保流程 ,减少污染物等若干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立  
全面剖析武汉市生活垃圾产生源的源强,对全市垃圾处理与管理系统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分析现状问题着手并找出其成因;借鉴国内外规模城市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建设经验,制订出武汉市城市垃圾收运和处理基础设施发展具体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红霞,杨桂芳,杨超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发展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成为国际社会近年来纷争不已、莫衷一是的热门话题,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展示了光辉前景。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点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武汉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颖  许为  
文章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武汉市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趋势来看,武汉市农民增收与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长城  陈晓杰  张金亭  
2000 年以来,随着武汉城市发展的加快,城市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问题凸显。引进生态足迹及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武汉市 2008—2019 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变化,通过生态赤字、万元GDP 人均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研究武汉市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9 年年间武汉市人均生态足迹总体表现为降低的趋势,由 2008 年的 3.106 6 hm~2/ 人下降到 2019 年的2.609 0 hm~2/ 人,同期人均生态承载力由 2008 年 0.197 4 hm~2/ 人下降到 2019 年的 0.129 4 hm~2/ 人,人均生态赤字亦表现为降低趋势。其中,化石燃料用地是人均生态足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耕地为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足迹深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足迹广度呈平缓下降趋势。生态压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可持续指数呈下降趋势,万元 GDP 人均生态足迹占比下降,总的来说,生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但是存在较大生态压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霞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从政府支持、孵化器建设、产业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学习创新、集群合作和创新文化建设七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政策亮点。剖析了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链不完善、集群合作效率低下、体制机制创新不足、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和创新能力偏低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安娥  杨青  
科学地评价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本文建立了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市1996-2003年的14个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可以视为武汉市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的度量;第二主成分则反映了武汉市人口控制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发展状况,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陶红军  徐华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群  蔡述明  
水作为人类所需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种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解决武汉市的水问题,直接关系到武汉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定量方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武汉市水资源进行评价,找出近几年来武汉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趋势,为武汉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具体步骤是: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武汉市各年代水资源评价指标分别赋值、确定权重;其三,按照加权相加的方法(即综合指数法)评定出武汉市各年代水资源利用得分;最后根据各年代分值的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武汉市水资源利用变化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柯小玲  向梦  林芸  
结合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特点,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具有长江经济带特色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求取指标权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以武汉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近10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2001—2014年间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4年生态安全水平最佳,达到良好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红亮  许顺才  林纪  
本文针对生态足迹方法只能描述现状的局限性,利用多维度生态足迹构成分析,详细计算了抚顺市近10年来的生态足迹需求和供给,分析了生态足迹供需结构、布局、平衡状况和资源去向。通过分析生态足迹构成帐户以及6种生态足迹土地类型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进一步解析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针对资源型城市的运作特点,将资源输出剥离以后考察城市在产业分工、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2004年抚顺生态赤字高达承载力的5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扣除资源输出后,化石能源的消耗仍占足迹的80%以上,表明其第二产业严重依赖能源工业,工业不发达、产业链级低,导致生产效率低。城市亟待转型,同时需加快生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龙  孙明明  
大庆市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石油加工基地。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市同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资源储备不足、油气开采成本上升和地方经济相对薄弱等问题,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大庆市产业结构总体特征和总体素质进行深入的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揭示了大庆产业结构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庆市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