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1)
2023(10998)
2022(9402)
2021(8865)
2020(7912)
2019(18326)
2018(18226)
2017(35167)
2016(19089)
2015(21760)
2014(21841)
2013(21651)
2012(20059)
2011(17965)
2010(18002)
2009(17245)
2008(16109)
2007(14113)
2006(11766)
2005(10402)
作者
(54824)
(46127)
(46116)
(43976)
(29100)
(22311)
(21015)
(18095)
(17453)
(16317)
(15751)
(15544)
(14485)
(14485)
(14411)
(14219)
(14120)
(13566)
(13330)
(13262)
(11300)
(11279)
(11269)
(10625)
(10450)
(10314)
(10120)
(10110)
(9256)
(9225)
学科
(78926)
经济(78817)
管理(53788)
(52030)
(42373)
企业(42373)
方法(40392)
数学(36440)
数学方法(35975)
(21687)
(21572)
中国(18865)
(16470)
地方(16016)
(15556)
业经(15397)
(14113)
贸易(14109)
农业(14047)
(13690)
(13434)
财务(13387)
财务管理(13352)
企业财务(12682)
(12637)
金融(12633)
(12084)
银行(12056)
(11568)
(11473)
机构
大学(271274)
学院(270099)
(109715)
经济(107466)
管理(106242)
理学(92349)
理学院(91325)
管理学(89539)
管理学院(89046)
研究(87494)
中国(67081)
(56300)
科学(54934)
(50955)
(46457)
(43606)
中心(43214)
业大(42120)
财经(40845)
(39994)
研究所(39917)
(37144)
农业(36771)
(34848)
北京(34714)
师范(34462)
经济学(34061)
(31828)
(31677)
经济学院(30995)
基金
项目(187277)
科学(147468)
基金(137278)
研究(133062)
(120234)
国家(119264)
科学基金(102536)
社会(84299)
社会科(79840)
社会科学(79817)
基金项目(73594)
(72608)
自然(68372)
自然科(66781)
自然科学(66756)
自然科学基金(65552)
(62165)
教育(61927)
资助(56360)
编号(53618)
成果(42617)
重点(42529)
(41990)
(39476)
(38737)
科研(37123)
课题(36473)
创新(36304)
教育部(35816)
大学(35172)
期刊
(113693)
经济(113693)
研究(73139)
中国(48687)
学报(43289)
(40700)
(40509)
科学(39791)
管理(36107)
大学(32887)
学学(31287)
农业(27171)
(24245)
金融(24245)
教育(23987)
技术(23840)
财经(19956)
业经(18608)
经济研究(17832)
(17022)
问题(15811)
(14672)
统计(13955)
(13328)
技术经济(13194)
资源(13097)
理论(12993)
(12646)
实践(11865)
(11865)
共检索到384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晓芳  龙洋  肖志峰  
利用武汉市2013年灰霾日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对灰霾天气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武汉市灰霾天气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使用支持向量机对灰霾日能见度进行了多因子综合预测。实验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在短期预报中,±1km、±2km、±3km误差范围内预报正确率分别达到73.3%、86.7%、96.7%,平均绝对误差在1km内,实现了灰霾能见度高精度预报,优于多种预报模型。在第2、3天±3km误差范围内的能见度预报准确率都达到90%,中长期预报能力较强,模型性能稳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雪红  孙翠凤  张琳  
统计德州市1981-2012年32年以来灰霾天气分布特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观测站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对2007年6月10-12日发生在德州市的一次严重灰霾天气进行分析。80年代灰霾天气极少,仅0.6天/10a;90年代8.6天/10a;2000年代以来迅猛增多,达到49.4天/10a,是90年代的5.7倍。一年中,1月、6月、12月最多,月均大于2.3天;8、9月份最少。这次灰霾天气发生和持续期间上空大气环流条件稳定,气压梯度小、地面风力小于3级,逐时相对湿度变化呈上升趋势,而温度变化呈下降趋势;灰霾天气发生时,垂直上升运动很弱,近地面处于负涡度、正散度的下沉运动区,减弱时反之。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娟  陈娟  郑小波  韩永翔  赵天良  
利用四川省14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能见度、相对湿度、降水等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省近50a来干能见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四川盆地霾日数和干消光系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及盆缘区域干能见度较差(12~20km),而西部高海拔山区较好(40~50km),与青藏高原接壤的地区最好(>50km)。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四川盆地的干能见度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而川西高原的干能见度却出现显著增加趋势;21世纪近10a来四川干能见度变化趋势趋于停止。近50a来,有54.4%台站出现干能见度减少趋势,且主要集中在盆地和攀枝花地区;另有45.6%台站干能见度有增加趋势,且多集中在高海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海蓉  朱晓欣  曹春正  
能见度的变化影响交通和日常生活。文章基于混合效应广义高斯过程函数回归模型对北京市近五十年能见度进行建模、估计和预测研究。实例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刻画研究对象和影响因子的复杂相关关系,而且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预测效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邵忠臣  
根据实测的大气污染浓度和大气能见度,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进行动态分析,选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为该地区改善和提高大气能见度摸出了一条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城  孟丹  
采用武汉市1958~2013年逐日探空风资料,利用离差系数、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Yamoto突变检验(信噪比指数)等方法,系统揭示该地低空(500、1 000、1 500、2 000 m)年、季、月平均风速的周期性与非周期性变化,通过指数曲线拟合揭示风速随高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各层月平均风速均为双峰双谷型,7月、3~4月为峰,6月、9~10月为谷,7月达7.0~8.1m/s,谷值仅5.4~5.9m/s,即春夏季风速大,秋季小;(2)风速随高度上升呈线性或指数增加,地面至500m年、季平均风速增加约3.8~4.0m/s(地面仅约2.0m/s),a为0.241~0.294,从500m到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凌赛广  焦伟利  龙腾飞  刘慧婵  易予晴  武盟盟  王威  何国金  
基于不同时相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解译方法提取了武汉市2000、2005、2010和2014年的土地覆被信息,从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城市中心坐标迁移和分形维数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2000~2014年城市扩展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4年间,武汉市城市扩展强度指数为1.41,各主城区城市扩展强度不一,洪山区建设用地的增加对主城区城市扩展的贡献最大;在扩展过程中,武汉市城市分形维数增加,城市空间形态变复杂;其扩展呈现核心-放射扩展模式,并逐渐转向圈层式;自然条件、经济、人口、交通、政策和城市规划是武汉市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但随着交通的发展,自然条件和经济对武汉市城市扩展的驱动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柯小玲  向梦  林芸  
结合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特点,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具有长江经济带特色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求取指标权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模型;以武汉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近10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2001—2014年间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4年生态安全水平最佳,达到良好水平。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通晓  庄建军  黄骄龙  韩永  
利用新研制的透射式大气能见度和湍流强度同步光学测量仪记录典型城市(南京)2017年冬夏两季的实验数据,计算并分析了不同污染条件下能见度与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之间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夏季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与湍流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即湍流强度越大,相应的能见度越高,冬季亦如此。说明大气湍流对大气中污染的扩散起着重要作用,湍流扩散是污染物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该结论为研究不同季节下湍流强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该仪器也为研究边界层湍流与气溶胶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耕地非农化现象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据武汉市1988-2002年来耕地资源变化的详查数据资料,分析其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88-2002年武汉市非农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面积16394.57hm2,占耕地资源减少面积的48.75%,耕地非农化成为耕地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②近年来城市非农建设基本上是占用质量较好的耕地,以灌溉水田和菜地为主。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非农化的速度在加快。④耕地非农化的区域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主城区的新区及城郊区。⑤耕地非农化的区域指向性变化明显,主城...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江平平  陈银蓉  张苗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土地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武汉市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武汉市生产性生态足迹较大,碳足迹剧烈增加;可使用的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武汉市一直处于严重的生产性生态赤字,其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因此,武汉市应调整发展战略,将低碳经济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振波  张明明  葛云健  邱斌  
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利用MODIS气溶胶产品数据(MOD04L2)获取研究区气溶胶标高数据,结合地面气象站点能见度观测数据,构建研究区不同季节能见度估算模型,估算南京市2013年能见度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能见度模型估算值与实测值总体趋势较为一致,分季节模型能见度估算均值相对误差为14.3%;南京市2013年能见度年均值为6.07km,大致呈现出由市区向周边郊区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区不同季节能见度差异明显,夏季能见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在该季节全市能见度均值达到9.93km,约为其余3个季节均值的2倍左右,气候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是影响研究区能见度时空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姜霞  
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法,对武汉市现代物流业和相关产业的联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市物流业与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协同互动变化和相互影响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问题。因此,应明确现代物流业的战略地位和产业功能,进一步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动物流业和其他产业融合联动,实现产业共同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项振海   盛杰   班鹏飞   李青  
探究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效应是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关键。文章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首先基于人口热力数据测度多时段街道活力,其次利用街景数据、POI数据及OSM路网数据构建基于宏观街区构成和微观街道特质的多维度建成环境指标体系,最后引入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影响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时间上,武汉市主城区内中高活力街道在9:00—18:00间整体占比最多。空间上,街道活力在各时段整体呈“东核西带、多点聚集”分布。(2)基于宏观街区构成的二维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整体较微观三维街道建成环境更为明显。(3)各建成环境要素对街道活力影响的时空异质性显著。距娱乐休闲设施最近距离和围合度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整体具有稳健的时空变化特征,接近度、功能混合度、功能设施密度和天空开敞度次之,距综合商场最近距离、街道高宽比和交通安全设施占比则表现了明显的时空局部显著效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耿立艳  丁璐璐  
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物流需求预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选取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再将选取出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LSSVM输入变量,利用LSSVM的非线性映射优势预测物流需求量。对我国物流需求的实证研究表明,灰色关联分析能够有效选择LSSVM输入变量,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LSSVM模型较单一LSSVM具有更高的物流需求预测精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