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3)
- 2023(9405)
- 2022(8240)
- 2021(7814)
- 2020(6771)
- 2019(15688)
- 2018(15486)
- 2017(30184)
- 2016(16928)
- 2015(19107)
- 2014(19382)
- 2013(19216)
- 2012(18407)
- 2011(16605)
- 2010(17256)
- 2009(16298)
- 2008(16599)
- 2007(15428)
- 2006(13702)
- 2005(12589)
- 学科
- 济(69393)
- 经济(69303)
- 业(45918)
- 管理(45893)
- 企(35283)
- 企业(35283)
- 方法(29920)
- 数学(26602)
- 数学方法(26279)
- 农(23026)
- 中国(20996)
- 财(18912)
- 地方(16365)
- 制(15131)
- 农业(14907)
- 学(14431)
- 贸(14169)
- 贸易(14162)
- 业经(13851)
- 易(13722)
- 银(12387)
- 银行(12365)
- 行(11818)
- 策(11591)
- 融(11416)
- 金融(11413)
- 务(10404)
- 财务(10373)
- 财务管理(10342)
- 和(10273)
- 机构
- 大学(243160)
- 学院(242210)
- 济(102111)
- 经济(99740)
- 管理(91710)
- 研究(85697)
- 理学(77259)
- 理学院(76330)
- 管理学(74955)
- 管理学院(74476)
- 中国(66585)
- 京(52480)
- 科学(50848)
- 财(49951)
- 所(44125)
- 农(42610)
- 中心(41363)
- 江(40336)
- 研究所(39497)
- 财经(38203)
- 业大(34744)
- 经(34467)
- 范(33740)
- 北京(33673)
- 师范(33474)
- 农业(33373)
- 州(31641)
- 经济学(31214)
- 院(30075)
- 经济学院(28210)
- 基金
- 项目(151726)
- 科学(118699)
- 研究(113210)
- 基金(108898)
- 家(94413)
- 国家(93226)
- 科学基金(78870)
- 社会(70679)
- 社会科(66828)
- 社会科学(66806)
- 省(58574)
- 基金项目(56883)
- 教育(52477)
- 划(50086)
- 自然(50015)
- 自然科(48779)
- 自然科学(48761)
- 自然科学基金(47901)
- 编号(47515)
- 资助(45837)
- 成果(40802)
- 部(34362)
- 重点(34076)
- 课题(33297)
- 发(33269)
- 创(30529)
- 性(29515)
- 教育部(29357)
- 科研(28866)
- 大学(28642)
- 期刊
- 济(119010)
- 经济(119010)
- 研究(77752)
- 中国(51672)
- 农(39137)
- 财(38883)
- 学报(35670)
- 科学(33863)
- 管理(32305)
- 教育(28427)
- 融(28117)
- 金融(28117)
- 大学(26932)
- 农业(25731)
- 学学(24964)
- 技术(20565)
- 业经(19170)
- 财经(18892)
- 经济研究(18292)
- 经(16235)
- 问题(16154)
- 业(13718)
- 贸(13522)
- 图书(13354)
- 理论(12490)
- 技术经济(12201)
- 版(11840)
- 统计(11765)
- 国际(11489)
- 实践(11342)
共检索到382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贤寿,孙丽华
流动人口家庭化是流动人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这一特点将给城市化和城市管理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扈新强 赵玉峰
通过分析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讨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化状况,从流动模式、过程和结果3个方面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的概念、类型进行重新界定,按照家庭化程度将流动人口家庭划分为离散型家庭和聚合型家庭。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呈现出从离散化向聚合化演进的趋势;流动模式从单一性转向多元化,呈现以家庭式流动为主的特征;流动过程遵循"夫妻一方先行""夫妻共同先行""其他成员先行"3种流动序列以及以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为主的"分""合"路径;流动结果整体呈现出"聚合多、离散少"的家庭化状态。深入考察流动人口家庭化程度,有助于把握流动人口家庭基本状况,为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目标实现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 离散 聚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艳红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全国几个特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发展情况与武汉市流动人口的比较分析,找出各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共同点及各自特点,充分借鉴其它城市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经验,为武汉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崇维祥 杨书胜
文章基于2012年江浙沪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使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从家庭中劳动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考察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因素。在32 975个样本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家庭化特征,劳动者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和社会结构要素等都对家庭化迁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劳动力个体因素中,女性,年龄小,教育程度较低,居留时间长,拥有自我决策行动能力的雇主和自营劳动者更倾向于发生家庭化迁移;在家庭影响因素中,婚姻关系和孩子的数量都会正向地影响家庭化迁移行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迁移 影响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萌
根据武汉市调查数据 ,对不同部门流动者的收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建筑业、酒家、宾馆服务业和自雇经营等非正规部门内 ,乡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积蓄、参加培训等人力资本特征对收入有着显著的贡献 ,职业培训对流动者经济地位获得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正规教育的作用 ;而在那些类似的正规部门的“企业单位”、“机关、医院、院校”里打工的流动者 ,人力资本对收入的贡献不仅不显著 ,反而被严重扭曲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流动人口 就业 收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邹湘江
当前居住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面临着流动人口办证积极性不高,持证者享受的福利不符合预期以及积分落户意愿不强等问题。本文通过回溯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武汉市为例,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居住证制度实施提供建议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邹湘江
当前居住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面临着流动人口办证积极性不高,持证者享受的福利不符合预期以及积分落户意愿不强等问题。本文通过回溯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武汉市为例,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居住证制度实施提供建议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正 艾小青 李晨曦
文章基于国家计生委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女性的就业率和求职率都明显低于男性,"迁而不工"现象比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的束缚;(2)人力资本禀赋、就业分布及劳动付出等并不是导致男女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3)男女收入差距的70%左右是由于性别歧视及其他不可观测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法律制度保护女性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和高考招生的政策倾斜,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显性"和"隐形"的性别歧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正 艾小青 李晨曦
文章基于国家计生委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女性的就业率和求职率都明显低于男性,"迁而不工"现象比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的束缚;(2)人力资本禀赋、就业分布及劳动付出等并不是导致男女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3)男女收入差距的70%左右是由于性别歧视及其他不可观测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法律制度保护女性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和高考招生的政策倾斜,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显性"和"隐形"的性别歧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纯琍
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迁移视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成因素。人口流动家庭化已经成为人口流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研究家庭化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就人力资本对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各维度的影响做了分析和解读,提出应关注家庭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其人力资本积累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人口 人力资本 城市融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经南 陈舒怡 王国恩
选取武汉市沌口东风阳光城及青山区108街坊两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庭出行冷热点分析,对其土地利用、路网密度以及社会经济属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个社区在家庭出行碳排放量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居住小区的土地混合度越低,家庭碳排放量越高;路网密度越大,公共交通站点越密集,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小;家庭社会经济水平越高,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种差异与二者不同的开发历史、空间布局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有关。最后,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云贵
基于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武汉市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社交状况对其社会融合意愿和社会融合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武汉市的流动人口有着强烈的社会融合意愿,社会融合程度较高;流动人口的职业类别、行业类别、单位性质、工作年数是影响其融合意愿和融合程度的显著变量,就业身份是影响其融合意愿的显著变量;流动人口的本地人际交往、本地求助、本地社交活动对其融合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流动人口的本地人际交往、本地组织成员、融合意愿对其融合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就业与社交状况 社会融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欢 席鹏辉
在理论分析户籍管制对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完整性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13个城市面板数据与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户籍管制抑制了低技能、流动时间较短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家庭完整迁移,这种负向影响在跨省迁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而搭载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则是其抑制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完整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实证发现,剥离依附于户籍制度上的"隐性"社会福利供给,有利于促进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增加城市劳动力的供给规模;而破除户籍制度约束的关键举措仍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即建立"以人为主体"的转移支付制度与社会福利供给机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宇 原新 韩昱洁
中国目前的生育政策处在由一孩到两孩的重要转折期,而流动人口规模大,育龄人口比重大,生育观念处于转变期,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对中国总体人口变化影响巨大。利用2016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应用家庭决策的分析方法,IV Tobit和IV Ordered Probit模型回归发现,流动人口生育率已经降至低水平,全面两孩政策能对年轻家庭产生正向影响,一孩为男性的家庭选择不要两孩的比例更高,女性生育意愿较低。要想保证全面两孩政策贯彻落实,政府需要完善配套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妇女生育及就业权益。
关键词:
生育政策 流动人口 家庭决策 两孩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