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6)
- 2023(16288)
- 2022(13983)
- 2021(13140)
- 2020(10743)
- 2019(25141)
- 2018(25136)
- 2017(48311)
- 2016(26274)
- 2015(29489)
- 2014(29822)
- 2013(29546)
- 2012(27405)
- 2011(24941)
- 2010(25386)
- 2009(23254)
- 2008(22506)
- 2007(20150)
- 2006(17990)
- 2005(15814)
- 学科
- 济(114455)
- 经济(114343)
- 业(71654)
- 管理(70170)
- 企(55459)
- 企业(55459)
- 方法(48737)
- 数学(42692)
- 数学方法(41979)
- 农(38904)
- 中国(32748)
- 地方(29463)
- 业经(26971)
- 农业(25688)
- 财(24944)
- 学(23846)
- 制(20906)
- 贸(18186)
- 贸易(18169)
- 理论(17810)
- 易(17516)
- 银(17280)
- 银行(17234)
- 环境(16985)
- 和(16884)
- 发(16759)
- 融(16730)
- 金融(16728)
- 技术(16576)
- 行(16566)
- 机构
- 学院(375016)
- 大学(373956)
- 管理(147955)
- 济(147688)
- 经济(144264)
- 研究(128987)
- 理学(127529)
- 理学院(126036)
- 管理学(123514)
- 管理学院(122851)
- 中国(96541)
- 京(81823)
- 科学(81435)
- 农(66430)
- 财(65880)
- 所(65242)
- 研究所(59406)
- 中心(58811)
- 业大(57868)
- 江(56517)
- 北京(52342)
- 范(52130)
- 财经(52034)
- 师范(51642)
- 农业(50733)
- 经(47165)
- 院(47000)
- 州(46289)
- 经济学(43143)
- 师范大学(41518)
- 基金
- 项目(254794)
- 科学(199612)
- 研究(186166)
- 基金(182123)
- 家(158603)
- 国家(157201)
- 科学基金(134821)
- 社会(116021)
- 社会科(109721)
- 社会科学(109691)
- 省(101389)
- 基金项目(96347)
- 自然(87561)
- 教育(85689)
- 自然科(85528)
- 自然科学(85508)
- 划(84801)
- 自然科学基金(83925)
- 编号(77041)
- 资助(76170)
- 成果(62480)
- 发(57585)
- 重点(57227)
- 部(55248)
- 课题(54026)
- 创(52063)
- 创新(48524)
- 科研(48340)
- 教育部(46926)
- 国家社会(46755)
- 期刊
- 济(170383)
- 经济(170383)
- 研究(111487)
- 中国(78401)
- 农(64152)
- 学报(59463)
- 科学(56372)
- 管理(53688)
- 财(47685)
- 教育(45851)
- 大学(45385)
- 农业(43630)
- 学学(42651)
- 技术(34667)
- 融(34403)
- 金融(34403)
- 业经(30975)
- 经济研究(26163)
- 财经(24319)
- 问题(22181)
- 业(20875)
- 经(20786)
- 图书(20157)
- 技术经济(18978)
- 科技(18668)
- 统计(18616)
- 版(18183)
- 理论(17617)
- 资源(17616)
- 商业(17114)
共检索到562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罗静 蒋亮 罗名海 田玲玲 陈国磊 田野 吴益坤
论文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从乡村聚落、土地、人口、经济和人居环境5个维度出发,构建乡村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位序-规模法则等分析和评价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规模等级结构。结果显示:①武汉市新城区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乡村发展水平高的行政村集中分布在黄陂区南部与东西湖区东部的交界处、汉南区东部和江夏区北部,发展水平一般及以下的行政村广泛分布。②新城区乡村发展规模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且高位次行政村发育不足,中低位序行政村广泛发育,乡村规模较为分散,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③新城区乡村聚落等级体系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并与按市场原则(K=3)分布的中心地理论模型相接近,中心地等级较低。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乡村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花芳 曾菊新 李伯华
传统的空间结构演变理论认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要经历以农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阶段,以及后工业化阶段。通过回顾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村镇空间结构在21世纪初期的演变,发现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石榴红村在居住空间、产业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等方面实现了村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在这种模式下,村镇经济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村镇空间结构 石榴红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俊梁 林影 史欢欢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科学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寻求有效的评价方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保障。文章在梳理学术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的5个维度,拓展出1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苏浙皖3个省份的40地市进行了实证评价和分析比较。研究认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红利,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楠
随着服务经济的到来,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经济结构中增长较快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制造业改造升级,而且对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产生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关键指标和实证检验两个角度分析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对人均GDP的影响,结果发现其对人均GDP的拉动作用较明显。就内部行业而言,金融业对人均GDP的作用较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人均GDP的作用较小。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水平 内部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忠平 李雄军
推动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选取了相关指标,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40个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分析其阻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良好且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通过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横向对比发现,江苏省各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各维度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不同城市的差距较大。同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保险深度、人均村卫生室数量和城乡收入差距是阻碍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超 戈大专 龙花楼 刘嗣明
乡村转型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是大城市边缘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以"机制解析—案例选取—特征分析—模式总结"为研究主线,结合武汉市10个典型案例村,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动力机制、主要特征及发展模式。研究表明:(1)旅游引导的乡村转型是区位优势(场域力)、乡村内部力量整合(内聚力)和外部诱导因素(外源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旅游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景观风貌转变、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旅游化、农户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空心村"整治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效应等方面。(3)武汉城市边缘区旅游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模式主要有社区提升模式、景区依托模式、文化重构模式和近郊休闲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其核心驱动力不同,发展思路、发展路径亦不相同,旅游引导的乡村发展转型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的原则,综合考虑自身基础条件、文化特色和宏观区域政策等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蕾 陈伟 金梦旖
近年来,国内外以湖泊为中心带动地区发展的实践越来越多,湖北省武汉市也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放在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2018年,武汉市提出“大湖+”主题功能区,正是寻求“城中湖”价值和空间回归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武汉市金银湖“大湖+”实施性规划为例,探索了武汉新城区“城中湖”地区的管控与提升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白素苹 陈银蓉 甘臣林
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及土地利用的生产、生活、生态理念,构建了土地承载力及城镇化评价系统,对武汉市2005-2016年土地承载力及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对二者的耦合发展态势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武汉市的土地承载力与城镇化系统存在相互影响与约束的关系;武汉市的土地承载力与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性较低;武汉市在单位GDP碳排放量、地表水功能达标率、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城乡恩格尔系数比等指标的合理性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据此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武汉市应着重考虑农村的发展建设、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对水土资源质量、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胜华 詹长根
常用的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有回归分析法、灰色系统法。但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根据历史统计数据预测未来建设用地需求规模,对国民经济和人口发展目标考虑较少,但建设用地规模与国民经济、人口之间的相关关系十分密切。必须针对国民经济和人口发展目标,分析建设用地效益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国民经济和人口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结合基本农田保护、生态安全对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的制约,最终确定建设用地发展的合理规模。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在完全考虑国民经济和人口发展目标条件下,结合该区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生态安全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确定该区建设用地合理规模。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预测 国民经济 人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立
全面剖析武汉市生活垃圾产生源的源强,对全市垃圾处理与管理系统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分析现状问题着手并找出其成因;借鉴国内外规模城市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建设经验,制订出武汉市城市垃圾收运和处理基础设施发展具体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邓爱民
本文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乡村旅游发展为例,从体验、旅游以及体验式乡村旅游等基本概念入手,分析石榴红村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的基础,利用SWOT和ASEB两种分析工具设计出石榴红村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体系,并从形象、产品、营销和活动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体验式旅游 项目开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凌 冶建明 朱梦梦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客观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乡村发展综合特征,根据地区差异性划分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包含42个指标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借助改进后的熵值法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并结合协调影响力指数开展兵团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1)兵团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维度发展水平评价得分和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2)兵团乡村振兴耦合度、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师市间差异明显;协调度呈现“天山南坡发展区—天山北坡发展区—沿边口岸经济区—南疆发展区”的空间格局。(3)结合协调影响力指数来看,五大维度在研究期间对不同师市的作用方向各异。(4)综合协调度与协调影响力指数,将研究区乡村发展细分为3类6型共11个亚类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结论]兵团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师市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兴旺维度对兵团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制约作用显著。未来应基于上述分类结果,针对现存短板出台相应振兴策略,走符合地方实际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邓爱民
武汉市乡村休闲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但产品开发体系尚不完善。在武汉城市圈背景下,武汉市应依托其发展基础,从乡村休闲游产品演化路径出发,将乡村休闲游产品体系拓展方向放在"不断完善观光游览型乡村休闲游"等八个方面,同时应加大典型项目培育力度,搞好重点客源市场开发,着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关键词:
农村旅游 乡村休闲游 产品体系 深度拓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
生态足迹模型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和Wackernagel等1962年提出,由Wackernagel在1996年进一步完善,并在全球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迅速成为世界流行的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方法。该理论1999年被引入我国。学者们将其用于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的研究,推动了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