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6)
- 2023(12572)
- 2022(10400)
- 2021(9738)
- 2020(7661)
- 2019(17401)
- 2018(17163)
- 2017(32150)
- 2016(17850)
- 2015(19907)
- 2014(20186)
- 2013(19594)
- 2012(18327)
- 2011(16637)
- 2010(16720)
- 2009(15123)
- 2008(14838)
- 2007(13453)
- 2006(12050)
- 2005(11208)
- 学科
- 济(72089)
- 经济(72011)
- 管理(43034)
- 业(41779)
- 企(30566)
- 企业(30566)
- 地方(25887)
- 中国(24941)
- 农(23778)
- 方法(21012)
- 业经(17878)
- 数学(17468)
- 数学方法(17190)
- 农业(16435)
- 财(15828)
- 学(15604)
- 制(14349)
- 发(13606)
- 银(13354)
- 银行(13338)
- 融(13293)
- 金融(13287)
- 地方经济(12931)
- 行(12894)
- 贸(12749)
- 贸易(12733)
- 易(12192)
- 环境(12115)
- 理论(11534)
- 技术(11098)
- 机构
- 学院(243826)
- 大学(238047)
- 济(92265)
- 研究(90092)
- 经济(89827)
- 管理(83548)
- 理学(69367)
- 中国(69242)
- 理学院(68334)
- 管理学(66914)
- 管理学院(66438)
- 科学(56911)
- 京(53567)
- 所(46867)
- 财(44669)
- 农(44455)
- 研究所(42029)
- 中心(41658)
- 江(41314)
- 范(37373)
- 师范(37001)
- 业大(35929)
- 北京(34515)
- 农业(34218)
- 州(33839)
- 财经(33829)
- 院(33232)
- 省(31605)
- 经(30439)
- 师范大学(29398)
- 基金
- 项目(156682)
- 科学(121005)
- 研究(118229)
- 基金(107730)
- 家(94500)
- 国家(93551)
- 科学基金(78259)
- 社会(71746)
- 社会科(67619)
- 社会科学(67602)
- 省(64282)
- 基金项目(57020)
- 教育(53974)
- 划(53772)
- 编号(50269)
- 自然(48996)
- 自然科(47707)
- 自然科学(47691)
- 自然科学基金(46763)
- 资助(43088)
- 成果(41672)
- 发(40044)
- 课题(36869)
- 重点(36152)
- 部(32598)
- 创(32350)
- 发展(31880)
- 性(31474)
- 展(31347)
- 年(30525)
共检索到396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耿虹 李玥 乔晶 高鹏
基于公开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结果发现,武汉市小城镇出现人口总量减少、镇村空间"小集聚、大分散"离散的现象,并在某些领域或职能方面显现出"失活"、"消退"等收缩态势。这种收缩态势在区域城镇化背景下兼具合理性和风险性,只有通过积极的科学认知与系统判断,才能在停滞、萎缩的危机中催生、激发出相关小城镇对于区域新功能的适应性创新动机与动力。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从武汉市小城镇收缩现象入手,对其收缩的特征、成因、影响进行探索性研究,并结合具体的实证案例,提出"主动调整职能定位、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构建区域网络型城一镇一村层级模式、消除线性层级关系下的依赖惯性;以特色性与特长性要素为突破口寻求特色化发展"的应对收缩的小城镇适应性发展路径。
关键词:
收缩 适应性 发展路径 小城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名峰 张鑫 杨川 武越
以武汉市新洲区212户被征地农民家庭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可持续生计理论分析了征地拆迁前后被征地农户生计资本及可持续生计信心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征地拆迁后物质资本指标值大幅度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总水平有所提高,但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标值却没有明显改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对被征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信心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物质资本的影响最为突出。建议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征地拆迁补偿制度,允许农户分享被征土地的项目红利,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被征地农户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伯华 曾菊新
利用2006年武汉市新洲区3个乡镇11个村326户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分析了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动力机制,认为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驱动力是压力和引力2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并利用调研数据和消费理论模型进一步证明了理论分析。根据农户居住空间行为交通依附的特征,提出了农户居住空间演变的6个阶段的过程模型,最后针对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一般规律和不和谐的趋势,从多角度探讨了引导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若干对策,为解决乡村出现的各种空间问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农户 居住空间 城市化 微观机制 武汉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林 鲍宏礼
旅游体验设计就是将旅游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以旅游者的参与为前提,以旅游体验为核心,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使旅游者在旅游中获得美好体验的过程。显而易见,对于旅游景区而言,旅游体验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旅游经营者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收益,旅游产品价值量的大小则直接影响到旅游消费者对其旅游体验与经历的满意度。因此,旅游体验设计理念的现实操作,就在于如何进行旅游景区的产品开发。本文以湖北武汉市新洲区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体验 理念 操作 产品开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娟 乔花芳
根据农村居民就业与居住空间行为的主要特征,可将其空间行为模式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2007和2012年武汉市新洲区3个样本村进行实证调研,研究结果显示:1该区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区域外转出明显;2该区域半城市化特征明显,样本村2007年处于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的就业人口占总样本数的比重为39%,2012年则上升为65.3%;3该区域的小城镇对于当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较弱,在农村居民从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向迁移模式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土地撂荒现象。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中贵 杨小雪 付琪
针对乡村水塘因长期缺乏重视与保护,导致大量水塘被填平或废弃,失去原有的蓄洪调蓄功能,反而成为乡村建设中的负担的问题,论文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利用理念,构建了水塘景观生态网络,并优化了调控途径;采用新型水体生态治理技术,有效治理污染水体,提高水塘的整体净化效果。同时,引植符合当地生境及具备艺术性的适生植被,共同营造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乡土特色、景观美感等多层次人工湿地生态景观。进而以武汉市新洲区仓埠镇丰乐村福乐庄园为例,详细阐述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利用理念的应用,得出针对乡村水塘的生境与植物群落景观营造需要协调内在关系的结论。这一研究不仅对区域水塘景观规划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我国乡村水塘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中贵 杨小雪 付琪
针对乡村水塘因长期缺乏重视与保护,导致大量水塘被填平或废弃,失去原有的蓄洪调蓄功能,反而成为乡村建设中的负担的问题,论文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利用理念,构建了水塘景观生态网络,并优化了调控途径;采用新型水体生态治理技术,有效治理污染水体,提高水塘的整体净化效果。同时,引植符合当地生境及具备艺术性的适生植被,共同营造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乡土特色、景观美感等多层次人工湿地生态景观。进而以武汉市新洲区仓埠镇丰乐村福乐庄园为例,详细阐述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利用理念的应用,得出针对乡村水塘的生境与植物群落景观营造需要协调内在关系的结论。这一研究不仅对区域水塘景观规划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我国乡村水塘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翼峰 刘莉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伴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以及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的日益增强,城市发展已由增量规划逐渐向存量规划模式转型。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作为城市改造和复兴的有效手段,大力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街道是体现城市风情面貌、文化底蕴、景观特色的重要城市单元,对街道空间的提质升级无疑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湖北省武汉市中山大道的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汝 邢燕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至今,乡村建设研究在学术界已日益成为热点,而小城镇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而,小城镇建设是乡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城镇而言,建设首先就会涉及到合理的"量",即小城镇的规模合理性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与党中央政策同步,小城镇的规模合理性问题也必然将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对此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与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相结合,研究小城镇规模合理性问题的重要性凸显。本文在翔实把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综合视点同时切入,使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柏泉镇合理规模的...
关键词:
小城镇 合理 规模 分形理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剑双 陈宇琼 齐立博
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面临着更加多元的机遇与挑战,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在这里孕育成长,最有可能率先发展成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平台,成为城市人下乡和乡村就地城镇化相碰撞的地区,最终实现从目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转向理想田园人居地。文章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为例,分析总结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土地、人口、产业、公共资源等方面的困境,并从全域融合、要素聚集、产业创新、生态赋值和收入均衡5个方面提出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认为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要重点转向关注全域城乡国土空间、吸引人才就业定居、全域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和农民各类资产增值增信等方面,以期为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部署发挥小城镇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小城镇 城乡融合发展 田园城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凯旋 周敏 黄亚平
以城郊型小城镇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城郊型小城镇发展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以武汉市五里界为例,构建了城郊型小城镇"3+1"发展动力分析框架,其中"3"指大城市扩散力、政府政策力、市场资本导向力三种(外力),"1"指自身的资源要素力(内力)。最后在"四化同步"背景下,基于对城郊型小城镇的反思与发展动力研究,提出五里界"信息化引领、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联动、城镇化支撑、政企合作与全域统筹"的发展新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宇宁 运迎霞
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由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天津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的"三区联动"模式,认为其核心在于通过城镇发展要素的集中建设联动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即通过"三化"并举统筹破解"三农"问题。而要想实现该模式的成功推广则需要规划先行、产业集聚、土地流转以及制度创新作为保障机制。
关键词:
大城市郊区 小城镇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耿虹 时二鹏 王立舟 谢然 喻冰洁
周边小城镇发展效率直接影响大城市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影响兼具指标属性与内涵品质属性)。选取土地、人力和资本作为投入指标,经济、财政、产业和生态为输出指标,应用DEA模型对2004—2014年武汉市周边小城镇发展效率进行评估,结合GIS地统计分析、趋势面分析探析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总体变化:综合效率持续下降,技术效率先降后升,规模效率先升后降;(2)分区差异:各区综合效率分化明显,基本呈"西、北偏高,东、南略低";(3)空间分布:圈层断崖式递减与指状向外延伸,中心—边缘差距逐渐扩大;(4)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的空间集聚度下,H-H集聚由边缘向中心演化。通过关键性的发展效率评价,可以精准认知小城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整体化与差异化状况,进而重新识别与赋予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当前责任与未来使命,并顺应新形势、围绕新使命、着眼大格局进行科学决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维思 兰梦婷 胡祎秋
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人"的作用越发凸显,成为关联城市和产业的媒介、直接制约"产城融合"质量的关键因素。中心城区作为我国城镇化率最高、创新资源要素最集中、管理服务体系最健全、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区域,也是面临高质量发展要求最急迫的区域。本文基于"产城人"融合的内涵,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总结了中心城区"产城人"融合特征与问题,提出融合路径和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浩 朱常丽 戚晓璇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存量城区的绿地规划建设面临的挑战,总结了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通过网络联绿、见缝补绿、因地适绿、共享添绿等多元手段进行绿地建设的实践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思考建议。
关键词:
湖北省 专项规划 武汉市江汉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