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3)
2023(9541)
2022(8540)
2021(8105)
2020(6691)
2019(15812)
2018(15798)
2017(30887)
2016(16851)
2015(18879)
2014(18978)
2013(18864)
2012(17220)
2011(15363)
2010(15133)
2009(13676)
2008(13062)
2007(11149)
2006(9685)
2005(8160)
作者
(48110)
(39758)
(39453)
(37668)
(25599)
(19114)
(17943)
(15728)
(15355)
(14102)
(13875)
(13185)
(12511)
(12370)
(12353)
(11992)
(11967)
(11830)
(11442)
(11160)
(9861)
(9522)
(9519)
(9070)
(8867)
(8861)
(8733)
(8699)
(7948)
(7916)
学科
(67434)
经济(67357)
管理(46872)
(43032)
(35548)
企业(35548)
方法(31675)
数学(27582)
数学方法(27291)
中国(19013)
(16965)
地方(16734)
(15013)
(14550)
业经(14157)
农业(11459)
环境(11379)
理论(11201)
(10873)
(10491)
贸易(10487)
(10083)
技术(10029)
(9938)
(9358)
财务(9301)
财务管理(9286)
(9279)
教育(8910)
企业财务(8801)
机构
大学(234929)
学院(232474)
管理(97292)
(87690)
经济(85501)
理学(85148)
理学院(84159)
管理学(82725)
管理学院(82311)
研究(76033)
中国(54123)
(51235)
科学(49535)
(37634)
(37097)
业大(36051)
(35440)
中心(34689)
研究所(34209)
北京(32346)
(32232)
(32029)
师范(31766)
财经(31244)
(28496)
(28235)
农业(27773)
(27242)
师范大学(26044)
经济学(25134)
基金
项目(168464)
科学(132282)
研究(122115)
基金(122114)
(105795)
国家(104922)
科学基金(91053)
社会(75771)
社会科(71714)
社会科学(71694)
基金项目(66722)
(65121)
自然(60856)
自然科(59433)
自然科学(59421)
自然科学基金(58314)
(55410)
教育(55200)
编号(50310)
资助(49657)
成果(39688)
重点(36810)
(36358)
(35346)
(34601)
课题(33906)
创新(32209)
科研(32025)
大学(31142)
教育部(31085)
期刊
(93182)
经济(93182)
研究(67560)
中国(39918)
学报(36363)
科学(34453)
管理(33390)
(31303)
大学(27159)
(26006)
学学(25514)
教育(25063)
农业(22354)
技术(19510)
(16178)
金融(16178)
业经(15412)
问题(13998)
财经(13941)
图书(13894)
经济研究(13887)
理论(12615)
科技(12072)
实践(11910)
(11910)
资源(11735)
(11694)
现代(11280)
(10909)
技术经济(10882)
共检索到325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尹杰  詹庆明  
城市通风廊道是利用夏季盛行风改善城市气候和环境的一种生态节能方式。通风廊道即气流可顺畅流过的区域,使城市外围郊区新鲜洁净的冷空气通过通风路径导入城市内部。本文梳理出当前普遍使用的通风廊道划分方法——基于粗糙度长度和迎风面积密度。在迎风面积密度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街道高宽比和高度变化程度的风道划分方法。以武汉市主城区建成环境为例,在迎风面积密度较高的区域,可以采用街道高宽比和高度变化进行深度挖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云皓   顾康康   马晴  
城市通风廊道对于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的缓解以及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合肥主城区为例,基于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多源数据测算城市通风指标,根据指标类型和组合设置4种情景评价体系,包括通风潜力系数(VPC)、通风潜力系数+高温(VPC+LST)、通风潜力系数+雾霾(VPC+PM2.5)、通风潜力系数+高温+雾霾(VPC+LST+PM2.5),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低成本路径模型构建通风廊道,并采取Pearson关联性模型对各情景下通风效能展开评估。结果显示:(1)提出新的通风廊道构建范式“基于通风潜力系数(VPC)与气候环境指标(LST/PM2.5/LST+PM2.5)组成的复合指标评价体系构建通风廊道”并验证其具有合理性,其中通风潜力系数由天空开阔度与粗糙度长度确定,气候环境指标的选择以城市面临具体的气候环境问题为依据。(2)合肥市主城区夏季与冬季主导风向分别为东南与东北风向;天空开阔度与粗糙度长度指标高值区分别分布在二环线外围与二环线内老城区;地表温度指标高值区分布在经开区与包河区;PM2.5浓度指标高值区分布在老城区、包河区、新站区与瑶海区。(3)研究构建范式下的通风廊道能够产生较高效能。其中,基于“VPC+LST+PM2.5”构建范式下的通风廊道中风速等级与地表温度、PM2.5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85,其绝对值高于传统基于建筑形态指标构建的通风廊道的相关系数-0.68、-0.82的绝对值。(4)合肥市主城区可划分为“1+7”的两级通风廊道管控体系,在一级和二级通风廊道管控区可采取差异化的管控方式。研究旨在从建成环境层面为城市气候适应性的提高提供策略指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忠明  滕明君  张恒  郭燕妮  肖伟峰  周志翔  徐永荣  
实地调查了武汉市绿色廊道501个路段(绿带或河流)共1 363个群落。共记录有植物142种,分属58科110属,其中蔷薇科、木犀科、禾本科、木兰科、柏科植物为常见。乡土种占52.8%,外来种占47.2%。乔∶灌∶草比例约为1.00∶1.58∶0.60;木本植物中常绿落叶比接近1∶1。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乔木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是樟树,灌木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是红继木。1 363个群落分属3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54个群系、359个群丛,以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植被型为主,群系以樟树群系最为常见,其次是广玉兰群系和桂花群系。垂直结构上,乔木单层结构群落占绝对优势(56.05%),乔-灌复层结构群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梓茜  程宸  杨袁慧  房小怡  杜吴鹏  
城市通风廊道是提升城市通透性,改善城市微循环,减缓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建设通风廊道让城市"呼吸"起来,可以有效减轻热岛效应,增强空气流动性,提高人体舒适度。基于通州区建设大背景及热点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案例,利用通州国家级气象站多年观测记录及周边地区气象资料、通州城区1:2000建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德国高分辨率卫星影像Rapid(5m分辨率)、通州区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规划图等,分析了通州及周边地区的风环境,研究了通州城区天空开阔度和地表粗糙程度,得出了通风潜力的空间分布。同时,利用卫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云路  李雄  
雾霾和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困扰我国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之一。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则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和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风景园林师,在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研究视角下研究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将充分发挥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多重功能,进一步提升绿地作为通风廊道的实际效益。采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手段,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在分析研究城市通风潜力格局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优化的通风廊道布局选线方法和建设内容。研究成果为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整合城市现有通风廊道和建设潜在通风廊道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云路  李雄  
雾霾和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困扰我国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之一。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则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和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风景园林师,在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研究视角下研究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将充分发挥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多重功能,进一步提升绿地作为通风廊道的实际效益。采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手段,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在分析研究城市通风潜力格局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优化的通风廊道布局选线方法和建设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名海  
概述了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基本过程,从用地变迁、CA模拟、形态测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运用GIS技术进行用地、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的建库和可视化表现,运用CA模型对四个主要历史时期主城空间增长过程进行了模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了测度评价,分析了空间增长的基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苏钠  周典  孙宏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苏钠  周典  孙宏生  
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和人口集聚,产生了城市热平衡失调、通风不畅、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加剧等问题。城市新区规划中布局城市通风廊道,优化空间布局,既能够有效提高居住环境品质,同时也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结合城市风的空气流动运动规律和城市下垫面特点,从空间形态中观层面,以西成新区为例,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环境,对城市通风系统进行分析,运用CFD模拟方法,确定城市通风廊道的位置、数量等主要控制要素,提出廊道周边地块建设控制要求和建筑迎风面密度控制要求,为今后规划建设具有良好气候环境的城市新区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晶晶   张朦   黄小龙   曹亮   黎兰毅敏  
长江中下游通江泵站数量众多,是城市雨污水入江的主要通道。以武汉市江南泵站为例,基于MIKE21构建江段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预测了正常、事故排放污水处理厂尾水以及排涝3种工况条件下江段COD、NH3-N、TP的迁移扩散特征。与正常排放污水处理厂尾水相比,江南泵站排涝时所在江段各水质指标影响范围均显著扩大,尤其超Ⅱ类水质标准的TP污染带长度、宽度分别增加了2.66、0.64倍,且下游杨泗港国控断面TP超标0.16倍,与事故排放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影响相当,泵站排涝已成为所在水域汛期水质超标的潜在风险源。泵站排涝的水环境影响主要受排涝水质及流量控制,制定基于防洪安全、水环境保护等多目标的泵站运行调度方案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同时建议将通江泵站纳入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倒逼沿江城市水环境提升,有效降低长江干流水环境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魁  
武汉市城市小康进程及展望肖魁评价居民生活是否达到小康,不能只从居民的收入消费来观察,也不能单纯地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而要从小康基本特征出发,科学地建立一套综合指标体系。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宏观经济条件,如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和分配制度,二是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渠丽萍  张丽琴  胡伟艳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与规划因素;然后利用武汉市1993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增长、城市非农化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增量供给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选择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工业用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促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供给和构建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方向。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惠青  沈玥  
伴随着经济发展、家庭模式的转变和传统养老观念的变化,我国城市的独居老人数量日益增多,这些老人因独居的生活方式产生诸多问题,因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此,以武汉市Q社区的独居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分析独居老人生活现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工作(简称社工,下同)介入的角度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艳红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全国几个特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发展情况与武汉市流动人口的比较分析,找出各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共同点及各自特点,充分借鉴其它城市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经验,为武汉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小路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城市,在政治、经济、人口各方面相较于其他省内城市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但作为一个核心城市并没有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优势完全的发挥出来。本文通过研究武汉市的红色文化发展现状,分析武汉市发展红色文化中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在文化认同中的优势作用,增强武汉市的文化软实力,将红色文化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中部六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部崛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