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71)
- 2023(4077)
- 2022(3449)
- 2021(3034)
- 2020(2468)
- 2019(5716)
- 2018(5504)
- 2017(10394)
- 2016(5595)
- 2015(5911)
- 2014(5723)
- 2013(5721)
- 2012(5355)
- 2011(4734)
- 2010(4848)
- 2009(4196)
- 2008(4103)
- 2007(3506)
- 2006(3149)
- 2005(2766)
- 学科
- 济(23743)
- 经济(23718)
- 管理(12490)
- 中国(9813)
- 业(9633)
- 地方(9414)
- 方法(7472)
- 数学(6900)
- 城市(6888)
- 数学方法(6842)
- 企(6430)
- 企业(6430)
- 学(5857)
- 农(5423)
- 制(5420)
- 城市经济(4936)
- 环境(4818)
- 银(4794)
- 银行(4790)
- 行(4702)
- 融(4538)
- 金融(4536)
- 业经(4149)
- 财(4108)
- 地方经济(3769)
- 农业(3766)
- 体(3602)
- 发(3525)
- 土地(3346)
- 税(2981)
- 机构
- 大学(74723)
- 学院(73737)
- 研究(29408)
- 济(27657)
- 管理(26821)
- 经济(26713)
- 中国(22852)
- 理学(22667)
- 理学院(22190)
- 管理学(21685)
- 管理学院(21539)
- 科学(19955)
- 京(17684)
- 所(14609)
- 中心(14411)
- 研究所(13456)
- 财(12714)
- 农(12429)
- 范(12103)
- 师范(12007)
- 江(11812)
- 院(11712)
- 业大(11376)
- 北京(11033)
- 师范大学(10295)
- 财经(10287)
- 州(9780)
- 农业(9741)
- 经(9540)
- 省(9449)
- 基金
- 项目(55923)
- 科学(45175)
- 基金(42454)
- 家(38184)
- 国家(37933)
- 研究(36822)
- 科学基金(33089)
- 社会(24967)
- 基金项目(24140)
- 社会科(23762)
- 社会科学(23756)
- 自然(22920)
- 自然科(22430)
- 自然科学(22424)
- 自然科学基金(21984)
- 省(20225)
- 划(18743)
- 资助(15767)
- 教育(15588)
- 编号(13336)
- 重点(13031)
- 发(12375)
- 部(11827)
- 计划(11049)
- 创(10902)
- 科研(10816)
- 国家社会(10749)
- 创新(10372)
- 课题(9702)
- 教育部(9693)
共检索到110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和涛 田玲玲 田野 罗静 朱丽霞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城市蔓延问题对科学认识与引导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利用RS和GIS技术,从蔓延指数、紧凑度、蛙跳指数、分形维度、SBC指数、几何重心、雷达图等方面分析1990—2010年间武汉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借助于人口密度梯度和船头波方法分析武汉市城市建成区与人口蔓延的空间协调性。研究发现:武汉市存在严重的城市蔓延,在蔓延形态上表现为土地利用破碎度整体较高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蔓延方向上以西南方为主。与此同时武汉市人口增长仍然集中在主城区而非城市边缘地区,人口增长与建成区增长在空间上互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治措施。
关键词:
城市蔓延 空间 密度梯度 船头波 武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晨 刘艳芳 周鹏 崔家兴
城市蔓延是城市边界向外扩张、城市用地更为分散的现象,往往是人口增长、经济收入提高、交通便捷、土地利用变化等引起的。采用集成3S技术综合测度城市蔓延的程度,将城市蔓延的综合指数分解为人口指数(Ips)、社会经济指数(Ies)、交通指数(Its)和土地利用指数(Ils),并融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多因素多因子评价,对武汉市1984—2013年城市蔓延程度进行度量。研究结果表明:Ips总体呈直线上升,Ies、Its和Ils总体呈指数型上升,Ils和Its近5年的增幅较大;路网密度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值最低,分布最为分散,Its权重值最高,建设用地比例权重值最低;城市蔓延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茜 曾菊新 罗静 崔家兴 孙璇
以武汉市为案例,依据"源地—廊道—节点"的空间结构模式审视城市生态空间、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基于连通性识别和保护区提取相结合选择生态源地,采用阻力因子分析及其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提取生态廊道,通过阻力面诊断确定生态节点;武汉市生态网络包含生态源地51个、生态廊道592.82 km、生态节点7处,其相互作用形成圈层并联、枝状辐射的生态网络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引入"形式—内涵—意义"相统一的空间观解析城市生态空间、实施生态空间管治:以"核心区+缓冲区"划分空间边界,以法律法规与管治协议相结合管控生态空间边界;构建经常性与周期性相结合的空间利益诉求通道,重点实施纵—横一体化的生态补偿制度,以利益平衡协调生态空间关系;以政策激励有序引导适度生产经营活动,免费开放城市绿色空间,以生态网络服务拓展实现生态空间功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景奇 娄成武
城市蔓延是全球性难题,它在多个方面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阻碍。尽管城市蔓延具备一些共同特质,但中美城市由于在土地制度、政府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城市蔓延特征也有所不同,表现在城市蔓延的产生原因、影响范围和蔓延发展过程等几个不同方面。通过中美城市蔓延特征差异对比发现,中国的城市蔓延是夹杂在正常城市发展之中的非理性蔓延,与空间形态的无序外扩相比,它倾向于破坏城市成长时的社会生活品质。对比两者特征差异,对进一步研究中国城市蔓延内涵和成因,选择性吸纳国外蔓延治理经验有所帮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王颖
各种"流"是城市内在空间结构组织的微观主体,为城市蔓延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更为动态、微观和系统的分析视角。据此,基于"流"视角,以长春市为例,运用弹性系数测度其蔓延程度,用紧凑度、破碎度和轴带扩展度分析其蔓延扩展方式,并从产业、空间结构、体制环境和地理区位的演变等方面透视了"流"之于长春市蔓延的作用机理。最后从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征地制度、分税制、财政转移支付等视角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蔓延 要素流 作用机理 长春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李丹哲 韩笋生
目前国内外对家庭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经济属性、居民出行特征等方面,对家庭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的认识较少。本文以低碳武汉问卷调查为基础,以GIS为平台,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武汉家庭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家庭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并且生活碳排放较高的家庭更容易出现在城市中心区,而日常出行碳排放较高的家庭出现在郊区的几率更高一些。最后,依据研究结果,从空间规划方面,提出旨在降低武汉居民日常家庭碳排放的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江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空间要素自组织演变的外在表现,合理的外部空间形态有利于城市组成要素及其资源环境的稳定发展。空间形态的分维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分维数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武汉市建国以来不同时段的城市外部形态为例,在GIS环境下研究外部形态信息图谱,提取各时期的分维数和人口、面积的统计数据,经拟合发现城市规模与外部形态分维数有密切的函数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态描述函数",提出在城市发展时期,分维数可作为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的指示器,来预测城市空间扩展和演变的程度,以及利用分维数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关系可以深入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机理。
关键词:
空间形态 分形特征 演变规律 武汉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范建红 莫悠 朱雪梅 谢涤湘
在全球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背景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资本积累的时间加速和空间范域的缩短,使得城市资本生产与再生产呈现出以横向扩张与纵向积累为主的空间蔓延状态,如何进行蔓延治理是有待解决的发展问题。因应空间正义发展的诉求,提出以时间转换和空间重组进行蔓延控制的理论探索、蔓延调整的规划措施及蔓延治理的政策保障分析,认为从时空修复角度调整空间秩序是进行蔓延治理的有效途径。指出在我国城乡转型发展和多种矛盾并存的社会状况下,以空间正义引领城市空间生产、优化资源的空间配置和完善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是治理城市无序蔓延和引导城市走向公平发展的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一曼 修春亮 魏冶 孙平军
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阶段,多数大城市存在建设用地无序蔓延,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问题。根据长春历年遥感影像资料,运用GIS和RS技术从紧凑度、破碎化度、轴带扩展度、几何重心等方面分析长春城市蔓延时空演变特征与规律,同时结合城市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城市蔓延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性问题。研究表明:长春城市蔓延主要是由于政府主导的大型项目建设、城市边缘区房地产开发、机动化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规划失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关键词:
城市蔓延 GIS 紧凑度 弹性系数 长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黎明 肖亮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对武汉市居民的城市游憩需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武汉市居民的城市游憩出游意愿和花费意愿较低,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游憩动机、偏好、时空需求不同。
关键词:
城市游憩 游憩需求 偏好 武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镭 方雪娟 赵委托 程胜高
以武汉市2000~2013年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化综合水平和空气环境综合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结构熵权法和响应度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空气环境响应时序特征和整体响应强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后武汉市城市化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空气环境综合指数及其分量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综合指数呈波动中递增趋势;(2)空气环境综合指数及其分量对城市化有着不同的响应特征,其中,空气质量指数与综合指数由正响应转向负响应,2010年为拐点,表明近年来,武汉市空气环境压力变大,空气质量有恶化的趋势;(3)相同城市化进程中,空气环境质量的正向响应相对于空气负荷压力的减小具有不一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凌赛广 焦伟利 龙腾飞 刘慧婵 易予晴 武盟盟 王威 何国金
基于不同时相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解译方法提取了武汉市2000、2005、2010和2014年的土地覆被信息,从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城市中心坐标迁移和分形维数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2000~2014年城市扩展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4年间,武汉市城市扩展强度指数为1.41,各主城区城市扩展强度不一,洪山区建设用地的增加对主城区城市扩展的贡献最大;在扩展过程中,武汉市城市分形维数增加,城市空间形态变复杂;其扩展呈现核心-放射扩展模式,并逐渐转向圈层式;自然条件、经济、人口、交通、政策和城市规划是武汉市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但随着交通的发展,自然条件和经济对武汉市城市扩展的驱动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名海
概述了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基本过程,从用地变迁、CA模拟、形态测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运用GIS技术进行用地、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的建库和可视化表现,运用CA模型对四个主要历史时期主城空间增长过程进行了模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了测度评价,分析了空间增长的基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用地变迁 CA模拟 形态测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魏峰群 席岳婷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蔓延也在加速。当彰显城市特色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今发展的大趋势时,中国城市化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城市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必将迈出崭新的一步。本文以西安城市空间蔓延实例分析入手,在城市地域蔓延的一般规律和驱动力演化基础上,通过对西安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现状发展结构及历次规划理念演变过程的分析,总结西安城市地域扩展中文化基因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围绕城市文化基因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寻求城市空间扩展和文化精神内涵高度和谐的规划理念和手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丽霞 杨婷 郑文升 刘鹏程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特征与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基于武汉市2003和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数据和地理数据,对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总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GIS和Crimestat技术手段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论表明,武汉市目前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中低水平的空间集聚,集聚中心和次级中心并存,主要为武汉市独特的城市形态和政府调控及城市规划影响所致;演变过程中集聚的同时有分散,并且有追随城市边缘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