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2)
2023(5224)
2022(4802)
2021(4487)
2020(4094)
2019(9665)
2018(9697)
2017(19012)
2016(10776)
2015(12511)
2014(12741)
2013(12802)
2012(12163)
2011(11114)
2010(11219)
2009(10661)
2008(10875)
2007(10092)
2006(8585)
2005(7754)
作者
(32999)
(28008)
(27873)
(26613)
(17714)
(13526)
(12858)
(11056)
(10459)
(10030)
(9360)
(9332)
(9064)
(8868)
(8830)
(8794)
(8744)
(8233)
(8083)
(8052)
(7046)
(6875)
(6772)
(6418)
(6378)
(6367)
(6323)
(6138)
(5859)
(5700)
学科
(46222)
经济(46180)
(28344)
管理(26961)
方法(23569)
数学(21219)
数学方法(21049)
(20538)
企业(20538)
(14686)
中国(12908)
(11915)
(10348)
农业(9954)
地方(9895)
(9430)
贸易(9430)
(9136)
(8661)
业经(8261)
(7241)
人口(6916)
(6805)
财务(6791)
财务管理(6769)
(6763)
银行(6730)
(6381)
企业财务(6355)
(6301)
机构
大学(162856)
学院(160880)
(66265)
经济(64778)
管理(59897)
研究(56544)
理学(51565)
理学院(50908)
管理学(49969)
管理学院(49665)
中国(41692)
科学(35797)
(34712)
(32417)
(30630)
(29584)
研究所(27935)
中心(26447)
业大(26395)
农业(25885)
(24589)
财经(23753)
北京(21972)
(21882)
师范(21655)
(21449)
经济学(20926)
(19511)
(19327)
经济学院(19154)
基金
项目(104926)
科学(80796)
研究(75328)
基金(74754)
(65513)
国家(64941)
科学基金(53967)
社会(46284)
社会科(43684)
社会科学(43666)
(41154)
基金项目(39958)
教育(35098)
(35048)
自然(35019)
自然科(34148)
自然科学(34136)
自然科学基金(33540)
编号(31772)
资助(31089)
成果(26606)
(23785)
重点(23763)
(23005)
课题(21624)
(21005)
科研(20531)
教育部(19901)
计划(19732)
创新(19714)
期刊
(70952)
经济(70952)
研究(45826)
中国(30358)
(29106)
学报(27946)
科学(25020)
(23329)
大学(20200)
农业(19454)
学学(18984)
管理(18503)
教育(15880)
技术(13430)
(13218)
金融(13218)
财经(11711)
业经(11678)
经济研究(11216)
(10614)
问题(10190)
(10047)
(8675)
技术经济(8429)
统计(8278)
图书(8185)
(8070)
理论(7945)
商业(7718)
资源(7414)
共检索到234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红云,陈贤寿  
为了分析研究在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人口迁移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人口迁移管理制度,以求得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课题组分别对解放以来,重点是“六五”期间武汉市城区人口迁移变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第一次调查是在1986年7月,由市政府主持成立了人口调查组,对全市“六五”期间的迁移人口进行普查。调查对象包括在“六五”期间迁入、迁出武汉城区的全部人口。第二次调查是在1987年上半年,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武汉市统计局联合成立调查组,对武汉解放37年来的迁移人口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迁移人口中抽取了1千个家庭作为样本。在本文中,对第二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只选用“六五”期间的数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金塘,王红丽,蔡虹  
“出生地”是用来收集人口迁移信息最常用的调查项目之一。中国以往的人口普查中一直缺少这一调查项目 ,这使得利用出生地资料对人口迁移状况进行分析在国内一直是个空白。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中国人口普查史上首次调查了人口的出生地信息。本文主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提供的出生地资料 ,对中国各省人口的终身迁移水平、流向以及不同年龄人口的终身迁移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晞  
我国人口迁移分析程人口迁移、流动是指人口在空间的移动。人口迁移、流动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剧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由于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影响很大,同时人口省际迁移是平衡地区生;"力布局的重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沈益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人口迁移作为人口变动的三个重要过程之一,愈来愈被中国人口学界和社会各界所重视。1987年国家统计局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包括人口迁移的项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又被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云彦,田艳平,易成栋,何雄  
本文运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对武汉市城市内部迁移的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在武汉市总人口稳定增长和城市不断扩展的过程中 ,内部迁移频繁 ,其中以“拆迁搬家”为主要类型 ,流向呈离心态势 ,并形成大量的“人—户分离”群体 ;而外来“务工经商”的移民则向市中心城区填充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本地居民外流而引起的空心化格局 ,形成相互作用、互相整合的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甜甜  陈晔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淑英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及各少数民族生活在祖国各地。同汉民族一样,少数民族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曾作出卓越的贡献,起过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两汉时期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的历史状况,探讨中国历史时期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方壮志  
城市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公租房的供应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公租房的需求也成为各地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对武汉市611名潜在需求人群的调查数据,从他们对公租房及其政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公租房的需求意愿、租金水平、租金年增长幅度、公租房居住面积、公租房的处置等方面分析了公租房的需求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公租房的需求较高,居民希望公租房使用功能强、交通生活方便、租金水平合理且租金年涨幅不超过7%,五年后可以续租或者购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当一个人作出迁移的决定之后 ,还需要作出向何处迁移的决定。在以往的研究中 ,对于人口迁移的迁入地选择过程缺乏研究。本文利用 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通过建立人口迁移分析矩阵 ,探讨了对人口迁移迁入地选择过程进行分析的实现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利用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本文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个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在决定个人是否进行省际人口迁移方面有着显著影响作用。 利用该次调查提供的省际人口迁移“时间”信息,本文对“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人口迁移发生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比利用调查时点上的个人特征来分析个人进行省际人口迁移的概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时间”因素在人口迁移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友苏  
人口迁移研究和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的研究,构成人口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活动与城市化过程更是有关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迁移活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及个人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迁移活动可以改变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影响劳动力供求关系,从而影响经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宝树,顾国权  
人口迁移状况的分析结果与调查限定的地域口径及调查数据汇总采用的地域口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特别是城乡人口迁移状况时,必须充分注意地域口径问题。 一、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同地域口径问题 本次普查关于人口迁移调查数据的汇总表式,采用了以下两种不同的地域口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屈琼斐,钟逢干  
人口迁移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尤以经济因素为重。广东省人口迁移态势及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层次分明的扇形三层结构: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外地区,与广东省的经济空间分层相吻合。迁移人口的流向受三个区域的经济吸引力和经济人口需求容量所影响。这种结构趋势随经济发展差距的日益扩大与香港回归和澳门的即将回归将得到加强,至少不会弱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龙  
通过收集中国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第4次至第6次人口普查中的跨省人口迁移数据,在一个扩展的引力模型基础之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跨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基于Hausman-Taylor估计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由4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分别是迁出省份的"推力"因素、迁入省份"拉力"因素、迁出省份人口迁移"能力"因素和迁出迁入省份人口迁移的"成本"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影响中国人口跨省迁移前四位的决定因素依次是:迁出省份的人均GDP、迁出省份的总人口、迁入省份的人均GDP和迁移存量。由于中国人口迁移的动力因素仍然存在,而人口迁移的成本正在降低,中国将面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