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9)
2023(10115)
2022(8304)
2021(7452)
2020(6216)
2019(14132)
2018(13641)
2017(25419)
2016(14200)
2015(15480)
2014(14922)
2013(14674)
2012(13727)
2011(12280)
2010(12126)
2009(11193)
2008(10781)
2007(9330)
2006(8247)
2005(7215)
作者
(46417)
(38910)
(38861)
(36283)
(24839)
(18972)
(17324)
(15360)
(15005)
(13767)
(13231)
(13163)
(12910)
(12514)
(12450)
(12119)
(11886)
(11468)
(11400)
(11129)
(10210)
(9588)
(9212)
(8881)
(8826)
(8662)
(8577)
(8459)
(8021)
(7942)
学科
(57152)
经济(57091)
管理(38817)
(36671)
方法(29248)
(29039)
企业(29039)
数学(26568)
数学方法(26146)
(17190)
(15649)
中国(13761)
(13454)
环境(11566)
业经(11310)
地方(10918)
农业(10663)
(10329)
贸易(10322)
(10012)
(9220)
技术(8802)
(8562)
(8214)
财务(8196)
财务管理(8178)
企业财务(7823)
(7781)
(7672)
银行(7612)
机构
大学(203096)
学院(201086)
(76443)
经济(74983)
研究(74646)
管理(74294)
理学(65580)
理学院(64720)
管理学(62915)
管理学院(62623)
中国(54792)
科学(53875)
(51958)
(44515)
业大(42378)
农业(41622)
(40541)
研究所(37798)
中心(34219)
(31952)
(30167)
农业大学(27767)
北京(27643)
(27420)
财经(26124)
(26015)
(24944)
(24509)
师范(24412)
科学院(24072)
基金
项目(151288)
科学(117821)
基金(111940)
(104530)
国家(103737)
研究(94368)
科学基金(86793)
自然(62993)
自然科(61559)
自然科学(61537)
自然科学基金(60451)
社会(59951)
基金项目(59599)
(59081)
社会科(56803)
社会科学(56784)
(52109)
资助(45956)
教育(42756)
重点(35163)
计划(33819)
编号(33697)
(31925)
(31694)
(31435)
科研(30716)
科技(30373)
创新(29551)
(26800)
大学(26385)
期刊
(76456)
经济(76456)
研究(50645)
学报(49576)
(45665)
科学(41158)
中国(40228)
大学(35403)
学学(34260)
农业(30715)
管理(25490)
(23466)
(17192)
(15993)
金融(15993)
业大(15187)
技术(14892)
教育(14843)
经济研究(13174)
(12920)
业经(12439)
财经(12374)
农业大学(12326)
科技(11933)
林业(11582)
资源(11545)
统计(11416)
(10624)
(10585)
问题(10355)
共检索到286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倩  刘目兴  王苗苗  张海林  朱强  易军  
合理的绿地植被建设和管理是提高城市蓄水能力和减少城市内涝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武汉市城区8种代表性绿地植被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力学特征参数,量化了不同类型绿地植被对表层土壤水分入渗和保持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差异显著,天然香樟林、玉兰园、桂花园和牡丹园具有较好的入渗性能,表现为较高的饱和导水率(179.70~441.69 cm/d),其次是人工草坪(31.53~126.60 cm/d),而樱花园、梅花园和桃李园的入渗性能最差(22.40~57.99 cm/d)。天然香樟林土壤持水能力最强,表现为最高的田间持水量(0.315~0.336 cm~3/cm~3)和最大有效含水量(0.170~0.177 cm~3/cm~3),其次是玉兰园、桂花园、牡丹园、梅花园和桃李园,持水量、有效含水量分别为:0.241~0.289 cm~3/cm~3,0.144~0.182 cm~3/cm~3,而樱花园和草坪的持水能力最弱(0.209~0.254 cm~3/cm~3,0.139~0.165 cm~3/cm~3)。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容重、总孔隙度、砂粒和粘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水分特征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乔灌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减少人为践踏,以及适时翻耕等方式提高绿地土壤的入渗与保水能力,进而提高其降雨存蓄功能,减少城市内涝。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惠忍  李法虎  张心平  
利用直剪仪在试验室测定了一年生天然草本植被(主要为稗草和狗尾巴草)根系特征参数对土壤-根系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根系复合体抗剪强度与根重密度的相关性大于其与根长密度或根-土面积比的相关性。土壤-根系复合体抗剪强度随着土壤干密度和根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干密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根系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大于根重密度的影响程度,其与土壤-根系复合体抗剪强度的标准回归系数(Beta值)分别为0.456、-0.321和0.186。当根重密度为5~10kg/m3时,一年生天然草本植被根系可增大土壤-根系复合体抗剪强度19.8%~39.5%。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甘琦琳  尹新雅  赵国政  王林均  彭韬  
林鸡复合经营作为创新农作模式之一,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好的优点,但养殖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理念指导,片面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使得林下养殖对脆弱的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密度梯度试验,分析600只/hm~2(T1)、1 200只/hm~2(T2)、2 400只/hm~2(T3)3类养鸡密度对林下表层土壤质量及植被的影响,综合考虑生态经济价值,以确定喀斯特山地林下生态养鸡合理养殖密度。经4个月的养殖试验表明:1)T1、T2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变大,最大持水量上升,但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变化不明显;T3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下降、孔隙度降低,土壤出现较为明显的板结现象。2)各处理全氮(TN)、土壤有机碳(SOC)养分含量较养殖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T2处理时养分含量最高,分别提升了69.0%和89.3%;全磷(TP)、全钾(TK)养分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加,在T3处理时,养分含量分别提升了29.3%和36.8%。3)各处理草本植被生物量平均减少程度均超过95%。养殖结束自然恢复4个月后,T1、T2和T3处理草本植被生物量较养殖前恢复比分别为41.2%、3.5%、1.5%。4)T1、T2和T3各处理养鸡收益分别为7.2、14.4和28.8万元/(hm~2·a)。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喀斯特山地林鸡复合系统的合理密度应控制在600只/hm~2,同时划分禁牧区与轮牧区,能够提升土壤质量和保护植被多样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山地农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二辉  云菲  冯志培  常海荣  杨喜田  
河流周边的人类活动干扰使得河岸带的植被类型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选取了北京市温榆河的3个类型河岸带植被结构,从河漫滩到河道上依次为:(I)杨树林-农田、(II)火炬树林-荒草、(III)农田-荒草。通过土壤采样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河岸带的植被格局可以显著影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流失风险。从河漫滩到河道的方向上,河岸带植被组合I的土壤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土壤容重则逐渐增加。对于植被结构类型II,土壤的全氮、有效氮和有机质呈现出波动的变化;而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都呈现比较平缓的变化趋势。对于植被组合III,土壤养分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容重呈现降低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甘琦琳  尹新雅  赵国政  王林均  彭韬  
林鸡复合经营作为创新农作模式之一,具有生态经济效益好的优点,但养殖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理念指导,片面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使得林下养殖对脆弱的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密度梯度试验,分析600只/hm~2(T1)、1 200只/hm~2(T2)、2 400只/hm~2(T3)3类养鸡密度对林下表层土壤质量及植被的影响,综合考虑生态经济价值,以确定喀斯特山地林下生态养鸡合理养殖密度。经4个月的养殖试验表明:1)T1、T2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变大,最大持水量上升,但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变化不明显;T3处理土壤饱和导水率下降、孔隙度降低,土壤出现较为明显的板结现象。2)各处理全氮(TN)、土壤有机碳(SOC)养分含量较养殖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T2处理时养分含量最高,分别提升了69.0%和89.3%;全磷(TP)、全钾(TK)养分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增加,在T3处理时,养分含量分别提升了29.3%和36.8%。3)各处理草本植被生物量平均减少程度均超过95%。养殖结束自然恢复4个月后,T1、T2和T3处理草本植被生物量较养殖前恢复比分别为41.2%、3.5%、1.5%。4)T1、T2和T3各处理养鸡收益分别为7.2、14.4和28.8万元/(hm~2·a)。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喀斯特山地林鸡复合系统的合理密度应控制在600只/hm~2,同时划分禁牧区与轮牧区,能够提升土壤质量和保护植被多样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山地农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窦建德  王绪芳  熊伟  王彦辉  于澎涛  郭浩  
通过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物理性质的测定,分析了宁夏六盘山北侧5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的持水性能和供水性能。结果表明:用Gardner等在1970年提出的幂函数方程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各层的土壤密度的大小排序为弃耕地>山桃人工林>天然长芒草>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沙棘林,总孔隙度恰恰相反;在土壤水的中吸力阶段(0.1~1.5 MP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天然长芒草地、天然沙棘林地、山桃人工林地和弃耕地土壤各层的含水量分别为169.7~239.3、160.3~236.1、140.9~224.5、119.9~198.1、113.5~176.4 g.kg-...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芳芳  由文辉  蒋跃  靳亚丽  
为探讨上海闵行段外环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害动物的群落组成、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对上海闵行段外环绿地6个样地的土壤动物群落按凋落物层和0~15 cm土层按季节进行调查研究。共获得土壤有害动物共359只,隶属于昆虫纲8目23科。其中凋落物层共获得土壤动物242只,隶属7目19科,优势类群为蚁科、管蓟马科和蚧科幼虫,真土层共获得土壤有害动物117只,隶属于4目8科,优势类群为蚁科。相对于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表现出较高的类群数、密度以及群落多样性。各样地pH和总氮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有害动物主要类群的密度多与总氮和总磷含量相关(p<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司志国  俞小鹏  白玉杰  俞元春  关庆伟  
采集徐州市不同功能区0~20 cm和20~40 cm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对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孔隙度、毛管空隙度、田间持水量及pH值对城市绿地土壤酶活性没有影响,土壤密度能显著抑制磷酸酶及蔗糖酶的活性,非毛管空隙度能显著提高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蔗糖酶的活性,自然含水量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速效磷能显著抑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速效钾能显著提高脲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水解性氮和有机质对脲酶、磷酸酶及蔗糖酶有显著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对磷酸酶和蔗糖酶有显著影响;脲酶和过氧化物酶显著负相关,与蔗糖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与多酚氧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彩景  刘军  王益权  赵加瑞  祁迎春  
【目的】研究灌溉水中不同类型有机物质及其含量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含量的亲水性有机物质乙醇(0.000 1%,0.001%,0.1%,1%,42.27%,100%)与疏水性有机物质苯酚(0.000 1%,0.001%,0.003%,0.006%)水溶液为供试材料,用离心机法测定供试溶液饱和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用Van Genu-chten模型(V-G)进行数学拟合,分析模型的相关参数以及土壤水分常数。【结果】pF为0~4.1时,乙醇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乙醇含量高于0.1%时影响明显,且随乙醇含量增加土壤持水量和有效水的含量均呈递减趋势。乙醇对水分特征曲线V...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芳  张红旗  
本文基于野外实测剖面数据,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采样点尺度上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对伊犁新垦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类型对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有显著性影响,而对全钾的影响不显著;②不同地形因子对表层土壤养分要素影响的显著性各异。4种养分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在500~600m梯度平均含量均最低,600~700m梯度波动范围均最大;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在高海拔梯度的平均含量高于低海拔的含量,全磷的平均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呈倒U型分布;③有机质和全氮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3°以上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3°以下;在坡度<1.82°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漆良华  张旭东  周金星  周小玲  田育新  魏远  吴建平  柯裕洲  
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土壤饱和贮水量与最大吸持贮水量均高于荒草灌丛群落,表明森林植被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2)通用经验方程对各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最差;3)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土壤初渗率(17·10mm·min-1)和平均入渗率(7·42mm·min-1)最大,杉木人工林稳渗率(11·51mm·min-1)最高,油桐人工林初渗率(4·93mm·min-1)、稳渗率(0·52mm·min-1)和平均入渗率(1·23mm·min-1)均最小;4)坡位对土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葛建  黄德文  高旭  汤金华  沈华  
[目的]本文研究了分层土壤的持水性能。[方法]以砂壤和细砂设计了3种不同分层(2、4和8层)土柱,开展室内饱和排水试验。与均质细砂和砂壤土壤进行比较,观察土柱从饱和到120 h末的持水量变化,测量试验土柱最终含水率剖面,利用HYDRUS-1D软件对分层土柱的入渗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砂壤与细砂的土壤分层结构能够提高土体持水能力,增加粗细土壤分层数量有助于提高土柱含水量。试验说明分层土柱的排水主要来自粗质土壤,相对细质土壤排水量较低,反映了粗质土壤上覆细质土壤界面存在的毛细屏障作用能提高上层土壤的持水能力。[结论]本研究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土壤修复、污染物填埋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旭  揭毅  徐修远  唐培梅  王立雪  
坡面系统对坡面成土过程和搬运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土层厚度在坡面上的空间分布规律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坡面过程.该文在区域线路调查的基础上,实地测制武汉市4座典型山地的8条典型坡面,布设36个采样点,并结合遥感影像,调查了其土层厚度的分布特征及坡面系统各要素,结果表明:1)各条坡面总体呈现土层厚度由坡底到坡顶递减的分布规律;2)母质岩性是坡面成土过程所形成土层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3)坡度和坡长是坡面搬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媛媛  汪孟  胡淼  姜文丽  王宏涛  陈京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丽宏  王彦辉  熊伟  于澎涛  
通过对土壤的水文物理性质、持水能力及渗透性的测定,分析了宁夏六盘山南坡典型森林植被类型的持水性能和渗透能力。结果表明,六盘山典型植被的最大贮水能力486.5 604.8 mm,有效贮水能力61.0 292.1 mm,砾石体积含量的大小是影响土壤有效贮水能力的关键因素。典型植被土壤表层(0 10 cm)的初始入渗速率4.0024.99 mm.min-1,稳定渗透速率1.18 15.17 mm.min-1。利用Kostiakov方程、Horton方程和Philip方程模拟了土壤渗透过程,表明Horton方程是较好的模拟形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土壤水分渗透起到关键作用,而砾石含量是通过影响土壤非毛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