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70)
2023(16768)
2022(14447)
2021(13273)
2020(10952)
2019(25039)
2018(25017)
2017(47710)
2016(25910)
2015(29024)
2014(29333)
2013(29181)
2012(27524)
2011(25143)
2010(25244)
2009(23177)
2008(22398)
2007(19901)
2006(18020)
2005(16357)
作者
(79286)
(66067)
(65512)
(62243)
(42131)
(31720)
(29707)
(25902)
(25357)
(23829)
(22606)
(22494)
(21354)
(21246)
(20684)
(20377)
(19568)
(19338)
(19026)
(18897)
(16623)
(16574)
(16047)
(15311)
(14976)
(14755)
(14614)
(14536)
(13555)
(13132)
学科
(124130)
经济(124011)
管理(71564)
(65910)
(52979)
企业(52979)
方法(45721)
数学(39179)
数学方法(38741)
中国(32705)
地方(31063)
(29967)
(29690)
业经(25923)
(23735)
环境(20670)
农业(20570)
(19972)
(18703)
贸易(18688)
(17967)
(17941)
理论(17558)
地方经济(17481)
(17217)
金融(17215)
(17066)
银行(17000)
(16531)
(16414)
机构
大学(377842)
学院(375085)
(153511)
经济(150110)
管理(142484)
研究(138747)
理学(121707)
理学院(120189)
管理学(117946)
管理学院(117303)
中国(102952)
科学(87719)
(83927)
(72210)
(67817)
(67803)
研究所(65725)
中心(61455)
业大(58697)
(57294)
北京(53957)
财经(53437)
农业(53139)
(51396)
师范(50821)
(50554)
(48502)
(46313)
经济学(45964)
(43293)
基金
项目(252027)
科学(196218)
研究(180759)
基金(180695)
(159774)
国家(158421)
科学基金(133703)
社会(112652)
社会科(106582)
社会科学(106553)
(98867)
基金项目(95682)
自然(87907)
自然科(85749)
自然科学(85727)
自然科学基金(84177)
(84150)
教育(81838)
资助(74842)
编号(72728)
成果(59292)
(57989)
重点(57242)
(54541)
课题(51832)
(51451)
科研(48105)
创新(48090)
计划(46678)
国家社会(45838)
期刊
(181849)
经济(181849)
研究(116292)
中国(81692)
学报(64119)
(62049)
科学(59367)
管理(54768)
(49197)
大学(47404)
学学(44644)
农业(42928)
教育(42501)
(34277)
金融(34277)
技术(33048)
经济研究(29008)
业经(28645)
财经(26392)
问题(23238)
(22690)
(22093)
图书(20067)
技术经济(19264)
科技(18464)
资源(18169)
理论(17675)
(17188)
现代(17169)
世界(16810)
共检索到579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顾颖敏  周浩  黄朝禧  
建立武汉市低碳经济综合指标体系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函数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武汉市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有望达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结合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落实与创新低碳发展政策法规、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土地生态价值,保育城市土地碳汇等相关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莹  胡梦可  方勇  
土地利用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5~2014年武汉市各区域的土地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数据,对武汉市、主城区、远城区的土地利用程度重心、经济发展重心迁移及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土地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重心迁移上,武汉市远城区相对于主城区重心迁移距离更大,迁移方向更为杂乱;(2)在土地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上,主城区较为和谐,江汉区为高度协调型,硚口区和青山区为经济发展略微滞后型,其他主城区为土地发展略微滞后。远城区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程度基本处于不协调的状态,除了汉南区属于经济滞后型,其他均为土地发展滞后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研究目的:揭示耕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方法: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耕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的耦合模型,对全国1991年至2009年的耕地利用集约程度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是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2)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速度小于经济发展速度;(3)耕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耦合度经历了不协调发展阶段和极限发展阶段。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完善有关农业政策,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农地投入,适度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光宏  马艳  
城郊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的协调耦合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城市扩展的合理性。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对1998—2011年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值进行测算,分析了二者的耦合动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均呈增长趋势,但后者增速较缓且有波动性。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演化曲线来看,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近年来耦合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武汉市未来远城区土地利用效益可能进入极限发展阶段。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修华  王翔  
以碳排放量为焦点,选取1995~2010年我国碳排放量的数据,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分析了GDP增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与产业结构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比耗能高、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低,提高第三产业比例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可实现国民经济的提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低碳经济发展的耦合。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指出通过发展低碳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促进传统企业的转型,实现高碳产业的低碳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艳乐  祁春节  顾雨檬  
[目的]新型城镇化引致都市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市农业发展倒逼新型城镇化协同高效推进;探究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对加快推动两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6—2017年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测度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耦合关系。[结果](1)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耦合关系显著;(2)两者耦合度C值在0.490左右变化浮动,2008年和2013年耦合度出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0.475和0.500;(3)耦合协调度D值处在0.290~0.627,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阶段,且时序演变呈现出小幅波动性、差异性和阶段性特征。[结论]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处于不断完善中,时序特征变化明显。为此,武汉市应坚持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以打造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强化政策扶持的支持力度以保障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屾  
选取武汉市1996~2011年16年的人均GDP与CO2排放量的统计数据,借助stata系统软件,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CO2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武汉市CO2排放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近似"倒U形"曲线的左半段。也就是说,CO2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傲寒  
在对物流业与电子商务耦合协调发展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选取2014-2020年武汉市农产品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数据,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研究表明,2014-2015年武汉市农产品电商发展滞后于农产品物流,自2016年起农产品电商发展迅速,二者的耦合度极高,协调水平从勉强协调、中级失调过渡到了优质协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莹  吴秀兰  
如何处理好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利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通过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和生态效率进行测算,试图揭示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逐步递增趋势,增长幅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2)生态效率逐年增加,增长幅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3)2016年,7个(23%)省市达到协调发展类,4个(14%)省市属于濒临失调类;19个(63%)省市属于失调衰退类。其中,上海和宁夏属于生态效率滞后型,其他省市均属于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型。此外,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有较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程度逐渐减弱,空间分异愈加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谢兆芬  
失业按其社会化的程度,可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两大类。武汉市显性失业人口根据1991年度的统计分析,市镇待业总数为61407人。而从社会劳动保险部门登记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只有200人;作为企业内部待业,也只有2064人。本文重点是对武汉市隐性失业人口问题现状、产生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紧迫性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原琳娜  李富佳  董锁成  刘鑫  马蓓蓓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3年西安市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对两大系统的耦合关系及耦合度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演变趋势,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演变趋势;西安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二者协调性由低水平的经济滞后失调型发展为高水平的生态环境滞后协调型,并存在工业废气排量增加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等问题,因此,需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实施绿色考核制度,坚持绿色生活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2个角度出发,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美荣  曾翔旻  
一、关于武汉的优势和特点 武汉历史悠久,自汉以来经南北朝至元、明,武汉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商贾辐辏。明末清初,汉口镇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建国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武汉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城市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大大提高,基本形成了如下四大优势: 1.区位优势 武汉距京、津、沪、穗、渝、西安等城市均在1200公里左右,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处于优势的中心位置。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星布,以长江为干,并接纳了它最大的支流汉水,构成庞大的水网,在世界大城市中极为罕见。武汉也是全国的铁路枢纽之一。目前,京广、京九、武九...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丽晓  陈华飞  
武汉市是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被定位为"超大城市",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以及城镇化后期过渡阶段,城市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期。因此,把握这一时期城市土地集约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因素,准确判断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的阶段,有利于为武汉集约型城市的发展提供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丽晓  陈华飞  
武汉市是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被定位为"超大城市",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以及城镇化后期过渡阶段,城市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期。因此,把握这一时期城市土地集约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因素,准确判断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的阶段,有利于为武汉集约型城市的发展提供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仇兵奎  张惠  
利用变异系数法、改进的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武汉市2002—2013年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协调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 2002—2013年12年间武汉市城镇化水平与房地产发展状况均呈不断增长态势,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由2002年的0.083 7发展到2013年的0.865 9,房地产发展综合指数由0.306 4上升到0.682 8;2研究期内,武汉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耦合协调度指数逐年递增,共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与初步协调5个阶段,到2013年底也仅处于初步协调阶段。因此,需要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合理确定城市定位以及城市的主导产业,引导房地产有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