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96)
2023(4527)
2022(3823)
2021(3371)
2020(2944)
2019(7033)
2018(6755)
2017(13691)
2016(7478)
2015(8110)
2014(8217)
2013(8491)
2012(8076)
2011(7086)
2010(7090)
2009(6581)
2008(6412)
2007(5825)
2006(5019)
2005(4449)
作者
(21961)
(18378)
(18330)
(17526)
(11562)
(9065)
(8466)
(7318)
(7114)
(6695)
(6271)
(6225)
(5858)
(5836)
(5834)
(5783)
(5458)
(5425)
(5299)
(5278)
(4799)
(4505)
(4464)
(4196)
(4171)
(4168)
(4034)
(4022)
(3870)
(3670)
学科
(41024)
经济(40987)
(21177)
管理(19672)
(17455)
企业(17455)
方法(17308)
数学(15438)
数学方法(15299)
地方(11821)
(10235)
业经(9399)
产业(8823)
中国(8611)
(7917)
农业(6798)
结构(6757)
(6701)
(6630)
地方经济(6289)
技术(5977)
环境(5260)
(5171)
(5069)
财务(5060)
财务管理(5047)
企业财务(4869)
(4806)
(4489)
贸易(4486)
机构
学院(108329)
大学(107204)
(48275)
经济(47397)
管理(44425)
理学(38463)
理学院(38026)
管理学(37427)
管理学院(37242)
研究(36982)
中国(27175)
(23595)
科学(23082)
(19696)
(18236)
(18137)
中心(17348)
业大(16868)
(16798)
研究所(16639)
财经(15913)
北京(14815)
经济学(14627)
(14346)
农业(14067)
(14026)
(13896)
师范(13891)
经济学院(13331)
(13192)
基金
项目(76407)
科学(60744)
基金(54965)
研究(54645)
(47407)
国家(47048)
科学基金(40974)
社会(36210)
社会科(34637)
社会科学(34626)
(31188)
基金项目(29729)
自然(25827)
(25615)
自然科(25187)
自然科学(25181)
自然科学基金(24754)
教育(23683)
资助(22653)
编号(20878)
(18246)
重点(17315)
(16564)
(15659)
成果(15610)
课题(15128)
发展(14983)
国家社会(14935)
创新(14756)
(14741)
期刊
(54070)
经济(54070)
研究(30961)
中国(20961)
(15635)
科学(15599)
管理(15175)
学报(14965)
(14730)
大学(11451)
学学(10984)
农业(10900)
技术(10469)
业经(9685)
经济研究(8392)
(8115)
金融(8115)
财经(7705)
统计(7639)
问题(7639)
教育(7526)
技术经济(7223)
(7185)
(6827)
决策(6539)
资源(6368)
(6069)
科技(5845)
商业(5684)
现代(5183)
共检索到157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董雪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产业结构效益的测度与评价有利于帮助其找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能够使其经济得到更合理的发展。本文通过收集武汉市1995年至2019年的相关数据梳理出其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再通过计算得出武汉市三次产业各自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偏离度值来衡量三次产业结构效益水平,并根据所得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肖昊  
本文从武汉市产业结构现状和市场经济规律出发,分析了深化教育改革对武汉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武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在优先发展教育的驱动下,实现从以"招商引资"为主、"技术创新"为辅,转向以"技术创新"为主、"招商引资"为辅的战略转型。这就要求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驱动手段,在完善市教育财政预算核算制度、创建市单位子女教育公积金制度、创建市义务教育财政券制度、加大部、市共建高校力度和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萍  黄薇  
本文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武汉市1981—2003年度产业结构效益的演变轨迹,建立三次方曲线的时序动态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武汉市2004—2008年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未来五年武汉市产业结构效益优化提供信息支持。文中对比全国、北京、上海2003年的产业结构偏离度,找出差距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优化武汉市产业结构效益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先华 ,杨青 ,郭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棚宇  王秀兰  
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运用功效系数法,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数学模型。首先,从经济、社会与生态三方面综合筛选评价指标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效态及其满意值与不允许值;最后,通过Excel软件计算各指标功效系数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功效系数,并以武汉市为实证,进行了模型实用性与可信度的分析与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刁培莲  邓智团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文章分别运用静态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2000~2009年武汉市以湖北省为背景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采集数据后,整理数据得到了静态和动态武汉市各产业和整体的分享份额、结构份额和竞争份额。分析后得到了武汉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并具体分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形势与优势,为客观分析武汉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发展优势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雷  周敬宣  李湘梅  
城市是一个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信息熵原理,通过计算生态经济熵、生态功能熵和城市生态系统总熵变,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规律;利用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两个指数,建立城市生态水平评价的定量模型。以武汉市1988~2004年城市生态系统发展为例,评价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熵、生态功能熵和城市生态系统总熵变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城市健康、有序水平不断提高;(2)武汉城市生态系统在经历了1988~1991年停滞发展期后,从1992年开始,生态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协调发展水平在不断增加,近10年来都保持在基本协调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雪松  孙博文  
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维度全面分析城市水环境治理效益并进行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构建包括3项二级指标和27项3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线型加权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性理论,对武汉市水环境治理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论如下:(1)生态效益水平的提高是城市水环境治理最直接的影响;(2)城市水环境治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比重接近总效益水平的50%,凸显了水环境治理效益的正外部性以及政府建立合理的水环境治理机制的必要性;(3)从经济效益来看,武汉市水环境治理对于房地产及旅游业的影响最为明显;(4)水环境治理社会效益不明显,反映了公众对政府水环境治理认同感及自身环保意识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魁,黄春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居民的消费结构,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居民消费、促进生产和消费协调发展、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行和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统计预测的方法,建立居民消费模型,对武汉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并对“九五”期间居民消费结构走势进行预测,以揭示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和变动规律。 一、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 进入90年代,城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处于由温饱向小康转变的过程,消费结构逐步从低级向中高级阶段演变之中。根据1992至1996年居民生活资料分析,武汉市城区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1.生存性消费支出比重不断降低,享受发展性消费比重不断上升。随着城区居民吃饱穿暖问题得到解决,生存资料的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享受、发展资料的消费逐步上升。 2.食品消费由追求数量增加向追求质量提高方向转变。在居民饮食消费中讲究营养、科学,追求食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古月  赵丽元  
以武汉为例,从横向和纵向两层面构建文化产业评估体系和空间集聚测度模型,对城市文化产业做出科学具体的发展评估,找出其发展短板。一方面在文化产业运作机制基础上推衍出文化产业评价的三大模块,通过SPSS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采用Moran's指数和克里格插值法对产业主体空间进行集聚分析和预测。创新点在于建立了数据缺乏情况下的文化产业评价体系,同时采用交叉学科的方式使用经济地理模型对文化产业用地做出评估预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匡远凤  
基于武汉市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VAR模型对其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构成了武汉市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力,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也有重要贡献。然而,产业结构变动在当前还难以推动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同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构成了一定的反馈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罗静  蒋亮  罗名海  田玲玲  陈国磊  田野  吴益坤  
论文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从乡村聚落、土地、人口、经济和人居环境5个维度出发,构建乡村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位序-规模法则等分析和评价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规模等级结构。结果显示:①武汉市新城区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乡村发展水平高的行政村集中分布在黄陂区南部与东西湖区东部的交界处、汉南区东部和江夏区北部,发展水平一般及以下的行政村广泛分布。②新城区乡村发展规模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且高位次行政村发育不足,中低位序行政村广泛发育,乡村规模较为分散,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③新城区乡村聚落等级体系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并与按市场原则(K=3)分布的中心地理论模型相接近,中心地等级较低。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乡村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华艳,易法海,鲁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群  蔡述明  
水作为人类所需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种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解决武汉市的水问题,直接关系到武汉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定量方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武汉市水资源进行评价,找出近几年来武汉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趋势,为武汉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具体步骤是: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武汉市各年代水资源评价指标分别赋值、确定权重;其三,按照加权相加的方法(即综合指数法)评定出武汉市各年代水资源利用得分;最后根据各年代分值的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武汉市水资源利用变化趋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巧生  李世祥  涂金花  
武汉市城市供水水源也面临着稀缺的潜在问题。当前,以上调水价为主要特征的水价改革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研究水价的政策效应对于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水价调整为研究对象,从节水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公共政策效应和环境保护效应四个方面评价分析了近几年来该市水价的政策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