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3)
- 2023(12126)
- 2022(10043)
- 2021(8958)
- 2020(7876)
- 2019(17927)
- 2018(17464)
- 2017(33680)
- 2016(18444)
- 2015(20437)
- 2014(20320)
- 2013(20504)
- 2012(18963)
- 2011(16840)
- 2010(17070)
- 2009(16178)
- 2008(16622)
- 2007(15170)
- 2006(13271)
- 2005(12066)
- 学科
- 济(86055)
- 经济(85958)
- 业(80348)
- 企(71678)
- 企业(71678)
- 管理(64654)
- 方法(39721)
- 数学(31476)
- 数学方法(31191)
- 农(28441)
- 业经(27608)
- 财(26567)
- 农业(20400)
- 务(19940)
- 财务(19916)
- 中国(19905)
- 财务管理(19891)
- 企业财务(18818)
- 地方(17248)
- 技术(16968)
- 制(16258)
- 和(15730)
- 学(14810)
- 贸(14320)
- 贸易(14315)
- 理论(14161)
- 划(14072)
- 易(13808)
- 策(13698)
- 环境(12085)
- 机构
- 学院(274436)
- 大学(270101)
- 济(114931)
- 经济(112587)
- 管理(109167)
- 理学(93883)
- 理学院(92829)
- 管理学(91342)
- 管理学院(90829)
- 研究(89638)
- 中国(70202)
- 京(57377)
- 科学(56079)
- 财(53027)
- 农(51533)
- 所(46386)
- 江(43162)
- 财经(42358)
- 中心(42259)
- 业大(42237)
- 研究所(41922)
- 农业(40822)
- 经(38363)
- 北京(35858)
- 经济学(34742)
- 州(33950)
- 范(33641)
- 师范(33301)
- 院(32169)
- 经济学院(31753)
- 基金
- 项目(180794)
- 科学(143658)
- 基金(132602)
- 研究(129412)
- 家(115644)
- 国家(114635)
- 科学基金(99590)
- 社会(83198)
- 社会科(78904)
- 社会科学(78881)
- 省(71772)
- 基金项目(71577)
- 自然(65661)
- 自然科(64169)
- 自然科学(64150)
- 自然科学基金(63044)
- 划(59585)
- 教育(58053)
- 资助(53101)
- 编号(51523)
- 重点(40683)
- 创(40102)
- 成果(39829)
- 发(39649)
- 部(39627)
- 业(39243)
- 创新(36763)
- 科研(35137)
- 课题(34982)
- 国家社会(34456)
- 期刊
- 济(130117)
- 经济(130117)
- 研究(78244)
- 中国(50185)
- 农(47060)
- 财(44252)
- 管理(42018)
- 学报(40774)
- 科学(40626)
- 农业(32088)
- 大学(30625)
- 学学(29440)
- 技术(24996)
- 业经(23424)
- 融(23388)
- 金融(23388)
- 财经(21005)
- 教育(20106)
- 业(19942)
- 经济研究(19624)
- 经(18106)
- 问题(17772)
- 技术经济(16567)
- 现代(14026)
- 资源(13819)
- 统计(13815)
- 商业(13637)
- 财会(13538)
- 策(13226)
- 版(12996)
共检索到405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莹 李全
城市餐饮业空间格局研究对城市规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研究中方法单调,衍生研究以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为主的不足,采用POI数据,运用基于核密度的热点指数方法对武汉市主城区的餐饮热点进行识别,并结合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百度地图热力图数据构建人口活动强度模型,对动态人口与餐饮业空间分布进行耦合分析.分析发现,武汉市主城区餐饮业可显著识别出1个一级中心、3个二级中心和9个三级中心;餐饮业分布与动态人口的空间匹配程度总体较好,工作日时匹配程度高的区域占比稍高于休息日.匹配程度为较差和差的区域依具体类型不同而散布在大型商圈外围、传统中小型商圈、旅游点、复兴街区和新兴街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孟德友 李小建 史焱文 朱纪广
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获取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4个年份餐饮业POI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主城区餐饮业空间集聚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餐饮各行业的集聚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郑州市主城区餐饮业集聚特征显著,但集聚程度减弱,餐饮网点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逐渐拓展和沿道路延伸的特征;(2)餐饮业呈多中心化分布态势,中心城区形成集中连片的集聚核心,外围城区正形成新的集聚中心;(3)餐饮各行业集聚程度差异较大,正餐服务多中心集聚发展,快餐服务单中心集聚,饮料及冷饮服务在空间上表现出扩张与收缩交替变化态势。
关键词:
餐饮业 空间格局 POI 郑州市主城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浩杰 张诗钰 彭红霞
"网红经济"是一类城市商业新业态,而"网红"餐饮业类型与空间布局的探究相对较少.因此该文以大众点评网提供的武汉市餐饮业热点为研究对象,搜集统计地理区位、评价等级和经营模式等指标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将"网红"餐饮业分为6大类型并进行特征分析,利用核密度分析、最邻近距离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大部分"网红"餐饮业网点位于客流量较高,交通通达度较好的城市中心商圈附近,同时普遍有着良好口碑,而消费者有着较高的消费热情但也没有迷信品牌.从而给"网红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商业格局优化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珮珩 陈奕云 汤坤 余梦颖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结合路网修正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综合医院的可达性,分析包含未成年人群、老年人群在内的不同年龄结构人群的空间公平。结果表明:综合医院的可达性总体呈现长江西岸较高、东岸较低的特征,且各社区到达综合医院的便捷性差异较为明显。根据路网距离对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修正可以提高结果精度。多数综合医院的分布对高比例未成年人群社区和高比例老年人群社区无明显倾向性,未成年人群面临较严重的不公平问题。仅有少数综合医院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全局性和前瞻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项振海 盛杰 班鹏飞 李青
探究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效应是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关键。文章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首先基于人口热力数据测度多时段街道活力,其次利用街景数据、POI数据及OSM路网数据构建基于宏观街区构成和微观街道特质的多维度建成环境指标体系,最后引入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影响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时间上,武汉市主城区内中高活力街道在9:00—18:00间整体占比最多。空间上,街道活力在各时段整体呈“东核西带、多点聚集”分布。(2)基于宏观街区构成的二维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整体较微观三维街道建成环境更为明显。(3)各建成环境要素对街道活力影响的时空异质性显著。距娱乐休闲设施最近距离和围合度对街道活力的影响整体具有稳健的时空变化特征,接近度、功能混合度、功能设施密度和天空开敞度次之,距综合商场最近距离、街道高宽比和交通安全设施占比则表现了明显的时空局部显著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鹏 潘悦 王丽 彭玉玲 刘文祥
应用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基于三维地形分析和三维景观格局分析的思想,建立三维景观格局测度体系,从八象限和道路网络单元尺度,测度武汉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的极值景观、均匀度景观、起伏景观、三维容量景观、密度景观和集聚景观的三维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武汉市主城区居住立体形态发展方向性特征呈东南—西北(NW-SE)斜向分布;(2)主城区居住三维空间呈"多中心跳跃式"的景观格局,4个"热点集聚中心"的空间异质性受经济中心、交通区位和开敞空间的影响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思 邵继中 林润泽 李坤洋 谭嫣然 张雪茵
为解析气候变化与城市生态空间格局降温效应的变化特征及两者的协调机制,通过构建指标、函数模型、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武汉市2000、2010、2020年的极端气温与具有降温效应的城市生态空间格局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2000、2010、2020年的极端气温综合指数分别为10.752 5、21.888 2和3.257 5,城市生态空间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分别为13 032.0、11 834.4和10 0186.5;与降温效应呈正相关的格局指数:斑块类型面积、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平均分维数、聚集度、结合度、邻近度在2020年数值相对早年偏小,表明武汉市生态空间的降温效应逐渐被削弱;2000、2010、2020年极端气温综合指数与城市生态空间格局综合指数的协调程度由中级协调逐降为严重失调,意味着武汉市生态空间的降温效应对极端气温的缓解作用逐渐降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嘉雯
基于行为主义视角,通过对30多家韩国餐馆、40多位韩餐经营者、250多位韩餐消费者的实地访谈,系统分析了韩国餐饮业的商业空间布局特点及其集聚机制。研究表明:五道口地区韩国餐饮供应与消费的商业空间正在形成组团式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了六大韩餐集聚组团,韩餐供应的内部空间呈现出"外餐厅、内酒吧"的双重圈层结构,餐厅与酒吧的隔离性较强,呈现出明显的消费群体空间分异。区位选择及决策是韩餐集聚的主要因素,餐饮定位影响着韩餐集聚的内部空间结构;组团式布局特点的形成源于韩国人群体意识和"围合"思想,这种意识和思想在异乡得到加强;不同消费群体对韩餐的认知程度影响着韩国餐饮空间的发展变化,外餐厅、内酒吧的圈层结构以及酒吧餐厅的分异本质上反映出中韩两国生活习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和较大的社会距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浩 周子康 孔德莉 张圣玉 张文国 郝庆
基础教育资源发展经常会滞后于城市化居民点的建设,如何更好地协调两者均衡发展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选取湖北省武汉市为研究区,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几何中心等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探索该地区城市居民点和基础教育资源空间格局及变化过程,分析其耦合状态并指导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发现:2005—2018年武汉市基础教育资源(小学和中学)数量呈先减后增趋势,而居民点数量持续增加的趋势;基础教育资源与居民点空间分布均呈现"核心—边缘"的分布趋势,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而远城区分布较为稀疏。同时,基础教育资源与居民点出现发展不均衡的状态,特别是2005—2015年期间两者的耦合度逐渐降低,而两者密度中心耦合度呈现由低至高,又逐渐降低的波浪型趋势;空间变化方向上则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两者重心偏移由方向一致转为呈现相反方向偏移。武汉市未来城市规划中,需要更加切实加强对居民点与基础教育资源空间规划,优化基础教育资源结构的同时,综合考虑居民点人口、经济等要素,实现两者空间布局高度耦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砚池 方世明
公园绿地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布局现状,以2020年为优化时间结点,兼顾布局效率和布局均衡,首先以居民出行成本最小化为效率性目标,构建选址模型以对新增公园绿地进行选址;再以可达性差异最小化为均衡性目标,构建面积优化模型以确定公园绿地的合适规模。两种模型共同实现了公园绿地的布局优化。研究表明:(1)现状条件下,公园绿地布局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游憩需求,空间效率性和均衡性较低;(2)要实现本文的优化目标,需新增全市性公园绿地28座,共计1 100 hm2;需新增区域性公园绿地34座,共计868. 01 hm2;(3)区位选址模型显著降低了居民到达公园绿地的出行成本,人均出行成本由1 311. 24 m降低到了915. 93 m;(4)区位选址和规模优化模型能够显著提高公园绿地布局的均衡性,使得公园绿地布局与居民人口比配达到均衡,居民至整体公园绿地可达性差异系数由0. 71降低到了0. 54。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均衡 效率 可达性 布局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魏伟 章阳 洪梦谣 夏俊楠
探讨城市户外空间健身活力的建成环境影响机制对促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武汉主城区为例,基于Keep健身轨迹数据探究户外空间健身活力强度,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HLM)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分析建成环境对健身活力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1)不同功能类型区健身活力差异巨大,绿地主导型空间健身活力最大,且运动场所密度、水系空间指数对此类空间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居住主导型空间健身活力也较大,且支路密度、容积率对该类空间正向影响更强;工业主导型最弱,POI混合度、地价对此类空间正向效果明显。(2)不同空间区位健身活力差异巨大,总体呈现“核心—边缘”结构,组团集聚特征明显,且不同区位受POI混合度、道路密度、建筑密度、绿化率影响的差异较大。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建成环境对户外健身活力的多重影响,可为面向健身友好的城市功能及形态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远春
基于时空情境变化的背景,结合对武汉市杨园社区餐饮业农民工的566份调查问卷分析,从农民工主体角度探讨他们对农民这一强制性身份的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大比例的农民工对农民身份呈模糊认同的状态。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入城前居留意愿、大众传媒接触程度、在城从事职业数、月收入满意度、家庭支持外出务工程度、务农时间等6个变量最终影响着农民工身份认同。城市体验、进城期望、乡土记忆对农民工身份认同起着独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且由大到小影响着农民工身份认同。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认同 乡土记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启瑄 王录仓 乔杰 黄淑娟 车磊
新数据环境为"情感转向"、"以人为本"的空间研究提供支撑,以餐饮业为代表的城市消费空间,是理性与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以兰州市为例,运用文本分析、相关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从"物象"与"意象"视角分析其地理与情感空间特征;从"经济"与"情感"视角研究其空间形成机理与顾客决策机制。结果表明,地理与情感空间分别呈组团式、多极化与圈层式、单极化的空间结构,二者无明显关系;消费水平、人口分布、住宿、购物、娱乐设施、道路交通、旅游景点对餐饮业空间格局具有一定影响;59%的顾客对兰州市餐饮业持满意态度;口味、服务、价格、环境、区位及可达性对顾客决策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单卓然 安月辉 袁满 黄亚平
建成环境与公众情绪的关系是健康城市建设所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社交媒体大数据及语义分析方法为量度公众情绪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采集微博用户文本数据,借助腾讯云NLP情感分析模块测度情感概率,并将其转译为居民情绪值,用以反映情绪的积极或消极程度。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剖析了武汉市主城区居民情绪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了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情绪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情绪的时间分布具有较鲜明差异性,空间分布具有较显著集聚性。大部分建成环境要素对情绪影响较稳健,其中户外休闲场所密度、娱乐设施密度及交通设施密度对居民积极情绪的正向效应最为强烈,其影响呈现出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异质性。研究可以为优化大城市建成环境要素布局补充一种居民情感视角的新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