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4)
2023(6120)
2022(5044)
2021(4568)
2020(3430)
2019(7794)
2018(7503)
2017(13726)
2016(7478)
2015(8313)
2014(8150)
2013(7773)
2012(7176)
2011(6547)
2010(6604)
2009(5926)
2008(5778)
2007(5067)
2006(4722)
2005(4241)
作者
(22120)
(18583)
(18512)
(17888)
(12047)
(8995)
(8407)
(7285)
(7100)
(6658)
(6404)
(6349)
(5960)
(5864)
(5800)
(5721)
(5611)
(5388)
(5375)
(5303)
(4618)
(4501)
(4421)
(4300)
(4247)
(4232)
(4114)
(4062)
(3832)
(3815)
学科
(30261)
经济(30238)
管理(20804)
(15660)
中国(12303)
(11790)
企业(11790)
环境(11694)
地方(10678)
(9172)
方法(8624)
业经(7500)
(7254)
数学(7045)
数学方法(6904)
(6833)
城市(6424)
农业(6344)
(6255)
(5455)
理论(5299)
规划(5267)
资源(5170)
(5067)
环境规划(5031)
(4920)
城市经济(4694)
地方经济(4511)
发展(4204)
(4192)
机构
学院(106351)
大学(103974)
研究(39365)
(38835)
管理(37888)
经济(37618)
理学(32530)
理学院(32042)
管理学(31344)
管理学院(31157)
中国(27953)
科学(26185)
(23069)
(19982)
(18379)
研究所(18369)
中心(18017)
(16702)
(16648)
师范(16543)
业大(16398)
(16210)
(15065)
农业(14610)
北京(14426)
师范大学(13363)
财经(13221)
(13187)
(12713)
技术(12149)
基金
项目(75373)
科学(58915)
研究(55196)
基金(52681)
(46717)
国家(46281)
科学基金(39353)
社会(34818)
社会科(32881)
社会科学(32865)
(31179)
基金项目(28516)
(25938)
自然(24998)
教育(24740)
自然科(24338)
自然科学(24333)
自然科学基金(23826)
编号(22554)
资助(20052)
(18032)
成果(17670)
重点(17514)
课题(16699)
(15630)
(15358)
创新(14582)
国家社会(14382)
发展(14350)
(14126)
期刊
(45986)
经济(45986)
研究(30192)
中国(22477)
学报(17061)
(16802)
科学(15797)
教育(13377)
大学(12724)
管理(12644)
学学(12023)
农业(11965)
(11535)
技术(8874)
业经(7951)
资源(7608)
问题(7240)
(7223)
金融(7223)
城市(7132)
经济研究(6437)
(6197)
图书(5813)
(5720)
现代(5624)
科技(5478)
财经(5463)
(5459)
(4736)
(4711)
共检索到157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常青  吴永红  刘剑彤  
近十几年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 ,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湖泊的老化过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大大加速。过量营养物质的富集 ,使水体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结合武汉市湖泊水环境现状分析 ,指出了武汉市湖泊当前存在的三个突出的问题 ,即污染严重、湖泊萎缩和水量锐减、湖泊生态系统遭破坏。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套适合武汉湖泊整治的综合途径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管理组织模式与政策法规 ;②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 ,重点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③发展水经济 ,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④加强水文化建设 ,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武汉市湖泊水环境作为修复对象 ,由此形成的适于国内城市严重富营养景观水体整治的技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峰  李朋  胡元平  陶良  刘力  徐聪  
湖泊作为武汉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定量评估城市湖泊生态功能价值演变,能够为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实地调查数据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汉阳湖群进行了生态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表明:(1)汉阳湖群的生态功能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科研教育>休闲娱乐>净化环境>气候调节,调节功能价值平均占比高达85.15%,对汉阳湖群生态价值的贡献最大,表明城市湖泊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2)汉阳湖群的生态功能价值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99 824.65万元下降为2020年的75 468.06万元,下降率为24.40%,湖泊生态系统功能仍面临严重威胁;(3)湖泊沉积物是湖泊固碳功能的主要贡献者,湖泊固碳价值仍有较大的发掘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永泰  金帅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湖泊流域水环境问题已经使我们难以获取其自然和社会的双重红利。在系统分析了我国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次,从复杂性认知、系统性研究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总结了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研究面临的挑战;最后,从提升认知和分析能力、跨学科研究、"人"的行为以及水环境保护的管理理论创新研究等四个方面对我国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蓝希  刘小琼  郭炎  陈昆仑  
为揭示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武汉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演化特征,理解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武汉城市水环境的承载基础,从水资源环境、水污染控制和社会经济承载3个子系统来构建城市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结构熵权法和均方差决策法进行主客观联合赋权,对长江经济带战略下的武汉城市水环境承载背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3年武汉城市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性较好,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呈上升态势,具有较好的水环境承载基础;(2)水资源环境和水污染控制两个子系统在武汉城市水环境承载力中贡献较大;(3)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水污染控制是提升武汉水环境承载力的关键,未来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是武汉城市水环境管理的重中之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国强  易元红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对圈域内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武汉城市圈的高职教育要跨越院校合力不够、政府投入不足、制度建设滞后等发展障碍,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打造高职品牌、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机制等措施实现共同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梁本哲  王占岐  
从"两型社会"的视角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常用的德尔菲咨询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城市圈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其趋势发展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间发展的差异性较明显,9个城市正经历4种土地利用阶段;受区位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具有典型的圈层效应和带状分布的特点;基于"两型社会"特征的建设成效显著,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环境效益均取得了较大的正向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梁本哲  王占岐  
从"两型社会"的视角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常用的德尔菲咨询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城市圈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其趋势发展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间发展的差异性较明显,9个城市正经历4种土地利用阶段;受区位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具有典型的圈层效应和带状分布的特点;基于"两型社会"特征的建设成效显著,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环境效益均取得了较大的正向发展,但是城市圈内部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性趋向扩大化;预测结果表明,城市圈整体在2030年左右才能实现武汉市2015年的土地利用水平。针对研究结果,以提升土地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科学用地水平、加强环境治理力度以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形成可持续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智  曾伟  周洪涛  范君陶  费奇  
文章针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竞争力评价问题,首先从产业投入、产业产出、产业市场绩效和产业技术水平四个方面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和机械电子等武汉城市圈主要产业为例,对武汉城市圈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勾勒出了武汉城市圈产业竞争力现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志  刘耀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大川  肖伟华  范晨媛  宫博亚  
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和GDP作为承载力的表征指标,分别运用单位GDP综合用水量评判法和河流一维水质模型及湖库均匀混合模型计算武汉城市圈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并用承载度来评价水资源及水环境的承载状态。结果表明:2012、2020和2030年武汉城市圈水资源承载力都处于合理承载状态,但是其水环境承载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可见,水环境承载力对武汉城市圈的用水限制更为严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水环境状况虽然会有所好转,但与水资源数量这一因素相比,水环境仍是制约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宝玉  
文章在对相关研究继续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技能和技术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及外资参与等指标评价了武汉城市圈的投资环境。并从调整产业结构、编制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和健全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改善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亚东  何报寅  寇杰锋  粱胜文  胡世祥  胡柯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评价是湖泊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基于GF-1号WFV遥感影像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通过82个站点实测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和RBF神经网络模型,对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主要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进行了反演。反演的结果显示,武汉市及周边大部分湖泊水域处于轻度富营养和中营养状态,局部湖区为中度富营养状态。验证结果表明:GF-1号WFV多光谱数据用于监测大面积湖群水质变化是可行的;两种模型都可以建立实测数据与遥感信息的函数关系,根据函数可以反演湖泊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进而实现大面积湖泊水质动态监测;而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R2为0.742 3,均方根误差为3.72,其反演精度更高,更适合于监测内陆湖泊水质变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秦尊文  
武汉城市圈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获批之后,应树立新观念、实施新战略,以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