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8)
- 2023(10676)
- 2022(8987)
- 2021(8359)
- 2020(6434)
- 2019(14906)
- 2018(14540)
- 2017(26119)
- 2016(15561)
- 2015(17651)
- 2014(18073)
- 2013(16933)
- 2012(16280)
- 2011(15131)
- 2010(15905)
- 2009(14035)
- 2008(13595)
- 2007(12504)
- 2006(11611)
- 2005(10845)
- 学科
- 济(59003)
- 经济(58946)
- 管理(35458)
- 业(31952)
- 中国(28949)
- 企(22515)
- 企业(22515)
- 地方(21867)
- 教育(21181)
- 农(18891)
- 方法(14652)
- 发(13573)
- 业经(13556)
- 理论(13017)
- 学(12833)
- 农业(12789)
- 数学(12456)
- 数学方法(12226)
- 财(11958)
- 地方经济(11371)
- 银(11048)
- 银行(11036)
- 行(10839)
- 制(10825)
- 融(10786)
- 金融(10784)
- 策(10522)
- 贸(10465)
- 贸易(10453)
- 环境(10335)
- 机构
- 学院(213398)
- 大学(206857)
- 研究(83270)
- 济(80497)
- 经济(78097)
- 管理(69645)
- 中国(57725)
- 理学(57357)
- 理学院(56468)
- 管理学(55387)
- 管理学院(54949)
- 科学(48940)
- 京(48118)
- 所(42581)
- 范(40368)
- 师范(40118)
- 财(38211)
- 研究所(38095)
- 江(37004)
- 中心(36366)
- 教育(35369)
- 农(32963)
- 师范大学(32394)
- 北京(31995)
- 技术(31715)
- 院(30199)
- 州(29951)
- 职业(29486)
- 财经(28282)
- 业大(26522)
- 基金
- 项目(128755)
- 研究(105923)
- 科学(102414)
- 基金(85664)
- 家(72857)
- 国家(71995)
- 社会(62697)
- 科学基金(60760)
- 社会科(59078)
- 社会科学(59068)
- 教育(56250)
- 省(54522)
- 编号(47811)
- 划(47104)
- 基金项目(43675)
- 成果(41609)
- 课题(38550)
- 自然(35796)
- 发(35000)
- 资助(34962)
- 自然科(34936)
- 自然科学(34929)
- 自然科学基金(34253)
- 年(32530)
- 重点(30924)
- 部(28983)
- 发展(28871)
- 规划(28708)
- 展(28326)
- 性(27536)
- 期刊
- 济(102505)
- 经济(102505)
- 研究(79408)
- 教育(62671)
- 中国(59612)
- 农(31547)
- 管理(26752)
- 财(26495)
- 学报(26208)
- 科学(26082)
- 技术(24725)
- 融(23749)
- 金融(23749)
- 农业(21703)
- 大学(20993)
- 职业(19756)
- 学学(17981)
- 业经(17731)
- 经济研究(15589)
- 问题(14270)
- 坛(13971)
- 论坛(13971)
- 财经(13530)
- 发(13063)
- 技术教育(13004)
- 职业技术(13004)
- 职业技术教育(13004)
- 经(11839)
- 业(11096)
- 图书(10430)
共检索到357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国强 易元红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对圈域内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武汉城市圈的高职教育要跨越院校合力不够、政府投入不足、制度建设滞后等发展障碍,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打造高职品牌、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机制等措施实现共同发展。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高等职业教育 现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钟星 祝平衡
文章在阐述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为发展武汉城市圈物流业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现代物流业 问题 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志雄
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武汉城市圈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保障措施与对策: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协调发展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制定空间布局规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现代服务业 现状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华 王英
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及发展现状(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武汉城市圈,是指以特大城市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周边城市,简称“1+8”城市圈。主要目标是将武汉圈发展成为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对湖北经济腾飞和中部崛起的强辐射作用和极化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永
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急需高技能型、复合型和应用创新型人才。武汉城市圈高职土建类专业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与产业紧密对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建立职教集团,构建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专业,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专业新课程体系;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琰 张安录
本文基于2006—2012年武汉城市圈基础数据,对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进行动态研究。结果显示:7年来,武汉城市圈非农业人口逐渐向圈内超大城市集聚,城市规模上,圈内特大城市数量呈增多趋势;各市建成区扩张程度大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一级中心城市武汉中心职能强度是排名第二的城市的3.7~5.7倍,但各级城市中心职能强度差异减小;武汉市与各市的经济联系在7年里逐渐向均衡方向发展;在发展协调程度上,武汉城市圈人均收入逐渐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外资利用能力得到了提升。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必须扩展非农产业的规模,在大中城市大力推进非农业产业;着重提升二、三级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使圈内每个城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秀生
一、城市与城市群城市是在“城”和“市”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区域经济学更关心的是如何从经济角度界定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特征。一是经济活动的高度聚集。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中心,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源聚集使得城市在区域经济中要承担起重要的责任。二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相比,城市产业结构往往处于较高的阶段,领先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水平。三是开放性。城市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斌 李星明 曾菊新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周边8市共同组成的城市密集区。该区域具有悠久的产业发展传统,其历史轨迹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949)为产业发展起步时期,第二阶段(1949~1994)为产业结构强化时期,第三阶段(1994~)为产业体系调整时期;与此相适应,区域产业的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均呈现典型的集中特征,以2003年区域制造业的增加值为指标,武汉市的空间集中度为50.5%,前10类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为60.6%。据此,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以2001~2004年武汉城市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娟
随着政府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逆向物流开始逐步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武汉城市圈逆向物流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武汉城市圈的现实情况,提出发展逆向物流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SWOT分析 逆向物流 发展措施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唐威
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武汉市与城市圈其他8个城市在金融发达程度、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政策支持、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局面。本文基于协同发展理论,重点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内涵、意义,从多个视角阐释了武汉城市圈1+8个城市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元红
武汉城市圈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和成长期都存在失控的可能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与企业家管理知识不足等四大矛盾是构成武汉城市圈民营企业失控的主要矛盾。企业家拓宽知识面、摒弃功利观念、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等是避免武汉城市圈民营企业失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民营企业 失控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元红
武汉城市圈集群式中小企业要获得持续、快速成长,必须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资金、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秩序、政府扶持力度等因素与集群式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存在着一定的正向相关性。武汉城市圈要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融资环境,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增强武汉城市圈集群式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集群 中小企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媛媛 曾菊新 刘承良
围绕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的空间整合测度,明确提出了在转型期多要素作用下城乡文化整合与城乡文化空间整合度的概念,创新性地构建了城乡文化整合测度的修正引力模型,即"三位一体"的城乡文化易感知者、城乡文化信息流量和城乡文化最短传播路径。文章综合运用SPSS数理统计与GIS网络分析,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不同空间尺度上,深入探究了武汉城市圈县域、市域和圈域层面上的城乡文化空间整合规律及其彰显的主要问题。在解析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空间整合的问题中,则以区域城市为中心,揭示了沿主要交通干道随距离增加而递减的整体格局和空间特征。基于构建区域性"文化服务圈"、防止"山寨型"城市文化与"破落型"乡村文化、构建城乡文化关联体系以及改革与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等基本诉求,提出了优化城乡文化空间整合的五项对策,旨在为构建和谐的城乡文化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倪琳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从体制机制、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的对策。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资源节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绍山
武汉城市圈的批准是湖北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而作为调节经济重要手段之一的税收,相对于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滨海新区的建设而言,在政策上、分配机制上、运行机制上、征管权限及范围划分上,均对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找出原因,提出相应的税收对策,以促进武汉城市圈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
两型社会 城市圈 税收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