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5)
- 2023(15353)
- 2022(12844)
- 2021(11828)
- 2020(9967)
- 2019(23020)
- 2018(22742)
- 2017(44942)
- 2016(24080)
- 2015(27029)
- 2014(26726)
- 2013(26735)
- 2012(24225)
- 2011(21574)
- 2010(21515)
- 2009(20087)
- 2008(19984)
- 2007(17561)
- 2006(15533)
- 2005(13740)
- 学科
- 济(106706)
- 经济(106580)
- 业(95539)
- 企(86771)
- 企业(86771)
- 管理(84644)
- 方法(49663)
- 数学(39907)
- 数学方法(39560)
- 业经(32778)
- 财(31499)
- 农(31004)
- 中国(26649)
- 务(23702)
- 财务(23639)
- 财务管理(23610)
- 企业财务(22406)
- 农业(22063)
- 地方(20530)
- 技术(20412)
- 理论(19977)
- 制(18956)
- 和(18861)
- 划(17438)
- 贸(17417)
- 贸易(17409)
- 学(17072)
- 易(16819)
- 策(16112)
- 环境(15373)
- 机构
- 学院(348647)
- 大学(344632)
- 管理(145994)
- 济(141599)
- 经济(138605)
- 理学(126453)
- 理学院(125199)
- 管理学(123460)
- 管理学院(122834)
- 研究(106655)
- 中国(81489)
- 京(72870)
- 财(65263)
- 科学(64474)
- 农(53181)
- 财经(53005)
- 所(51693)
- 江(51043)
- 业大(49959)
- 中心(48565)
- 经(48252)
- 研究所(46696)
- 北京(45635)
- 范(42771)
- 师范(42430)
- 经济学(42102)
- 农业(41722)
- 州(41415)
- 商学(39578)
- 财经大学(39274)
- 基金
- 项目(235243)
- 科学(186927)
- 研究(174753)
- 基金(171701)
- 家(147175)
- 国家(145887)
- 科学基金(128428)
- 社会(111462)
- 社会科(105745)
- 社会科学(105714)
- 省(92280)
- 基金项目(91930)
- 自然(83223)
- 自然科(81359)
- 自然科学(81343)
- 自然科学基金(79940)
- 教育(79516)
- 划(76115)
- 编号(71743)
- 资助(70166)
- 成果(56301)
- 部(51683)
- 重点(51340)
- 创(51073)
- 发(49785)
- 课题(48080)
- 创新(46986)
- 国家社会(45427)
- 教育部(44939)
- 人文(44857)
- 期刊
- 济(156408)
- 经济(156408)
- 研究(101538)
- 中国(60417)
- 管理(56782)
- 财(52142)
- 农(48654)
- 学报(47807)
- 科学(46510)
- 大学(37224)
- 学学(35247)
- 教育(34983)
- 农业(34012)
- 技术(32155)
- 融(28512)
- 金融(28512)
- 业经(28038)
- 财经(26160)
- 经济研究(24061)
- 经(22345)
- 问题(21863)
- 业(19834)
- 技术经济(19083)
- 现代(17797)
- 商业(17123)
- 理论(16403)
- 科技(16161)
- 图书(15808)
- 财会(15711)
- 实践(14749)
共检索到501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元红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集群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政府服务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创新金融体制、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服务体系、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集群式民营企业 对策 武汉城市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元红
武汉城市圈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和成长期都存在失控的可能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与企业家管理知识不足等四大矛盾是构成武汉城市圈民营企业失控的主要矛盾。企业家拓宽知识面、摒弃功利观念、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等是避免武汉城市圈民营企业失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民营企业 失控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元红
武汉城市圈集群式中小企业要获得持续、快速成长,必须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资金、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秩序、政府扶持力度等因素与集群式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存在着一定的正向相关性。武汉城市圈要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融资环境,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增强武汉城市圈集群式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集群 中小企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光 李菲
采用调整后的产业集聚EG指标,结合产业集中度指数,对武汉城市圈2000~2007年制造业19个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的测度,并分别从制造业集聚度变动趋势、产业集聚度特征、产业集聚空间分布特征、增长集聚弹性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间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度较高,而且中高技术行业集聚特征十分明显,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较为分散;从行业的区域集聚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孝感和黄冈4市,其它5个城市产业集中度较低,城市上榜次数较少,且上榜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形成了以武汉等4市为中心,其它5市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结构;构建的产业集聚弹性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仁祥 安子铮 安子祎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内的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并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为中心使用断裂点模型来计算武汉对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量化金融辐射力。从金融辐射力的角度来看,武汉对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金融支持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武汉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通过加大金融集聚力来增强金融辐射力,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光 李菲
文章运用2000~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采用SP指数,并结合集中度指标,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行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详细的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波平
文章运用不变要素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探讨了国外资本、国内资本与就业的联系,建立了实证分析模型,在此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武汉城市圈(1994~2007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了相应的测量方程和状态方程。得出从总体上说FDI对武汉城市圈就业的拉动效应低于国内资本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武汉城市圈应充分挖掘利用外资的潜力,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
武汉市城市圈 FDI 就业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向秋芳
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建设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本文以黄冈为例,通过对其在武汉城市圈中所处的优势和所面临的困难、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金融支持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必须立足城市圈经济结构一体化布局,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和改善金融服务,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圈内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
关键词:
金融支持 武汉城市圈 发展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程 彭代武 袁声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何昌福
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场(OTC),是指采取不同于证券交易所运行方式的一种资本市场形式,广义的场外交易市场是指除了证券交易所以外的所有证券交易市场。我国场外市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已存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由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全国各地产权交易中心(所)、技术产权市场,以及依托各地产权交易机构建设的股权交易所等为主体构成的市场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俊颖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武汉城市圈,经过10年的发展,武汉城市圈位居中游,远不如东部城市群;在中部城市群中,落后于中原城市群。因此,本文从产业集群、区域协同等理论研究入手,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面临的发展制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规划总体指导、重点产业深耕、基础平台支持的发展模式,提出了针对武汉城市圈六大重点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模式。同时,也为其他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发展 武汉城市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文菲 丰燕
文章基于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11—2020年的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数字经济、消费升级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消费升级促进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在数字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中,消费升级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应当加速数字经济的普用与应用,全面提升城市档次;正确认识消费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推进城市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霜 张安录
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正面临严峻挑战,征地面积逐年增加,是农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既要保证充足的建设用地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证农地的质量和数量,维护生态平衡、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利益,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农地城市流转的决策过程应考虑各种外部性的影响,以达到社会均衡状态为目标。本文通过武汉城市圈的实证,计算农地城市流转的净外部性。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的净外部性小于农地保有的外部性,导致社会的外部性损失,并且其结果与征地的用途和周围环境有关。为了减少农地流转带来的社会损失,控制土地供给的源头,改变以需求为导向的土地供应模式;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严格对土地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和监管是切实可行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金林 胡亚权
研究武汉城市圈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样本资料的可得性及孝感市经济发展水平在武汉城市圈所处的中等略偏上的地位,本文以孝感市为例研究武汉城市圈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利用孝感市1999-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孝感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孝感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但不存在着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