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4)
- 2023(5102)
- 2022(4312)
- 2021(3916)
- 2020(3135)
- 2019(7534)
- 2018(7003)
- 2017(13118)
- 2016(7385)
- 2015(8230)
- 2014(8228)
- 2013(8303)
- 2012(7556)
- 2011(6410)
- 2010(6572)
- 2009(6053)
- 2008(6093)
- 2007(5129)
- 2006(4474)
- 2005(3859)
- 学科
- 济(33414)
- 经济(33387)
- 管理(25625)
- 财(22771)
- 业(20456)
- 企(17333)
- 企业(17333)
- 方法(15637)
- 数学(14622)
- 数学方法(14498)
- 中国(12646)
- 财政(12526)
- 出(11845)
- 贸(10243)
- 贸易(10243)
- 政(10194)
- 地方(10184)
- 易(10044)
- 务(9686)
- 财务(9680)
- 财务管理(9634)
- 企业财务(9156)
- 出口(7639)
- 出口贸易(7639)
- 口(7639)
- 农(6950)
- 制(6714)
- 城市(6549)
- 环境(5849)
- 业经(5256)
- 机构
- 大学(100001)
- 学院(99270)
- 济(44650)
- 经济(43649)
- 管理(39155)
- 理学(33829)
- 理学院(33456)
- 管理学(33051)
- 管理学院(32891)
- 研究(32873)
- 财(28752)
- 中国(24786)
- 京(20896)
- 科学(19577)
- 财经(19049)
- 经(17289)
- 所(15719)
- 中心(14864)
- 江(14836)
- 经济学(14810)
- 研究所(13801)
- 财经大学(13799)
- 经济学院(13572)
- 业大(13107)
- 北京(12736)
- 农(12732)
- 院(12517)
- 范(12377)
- 师范(12316)
- 州(11210)
- 基金
- 项目(68705)
- 科学(54687)
- 基金(50886)
- 研究(49590)
- 家(43302)
- 国家(43007)
- 科学基金(38001)
- 社会(34010)
- 社会科(32583)
- 社会科学(32569)
- 基金项目(27624)
- 省(26712)
- 自然(23566)
- 自然科(23072)
- 自然科学(23066)
- 自然科学基金(22595)
- 教育(21912)
- 划(21767)
- 资助(20526)
- 编号(18530)
- 部(15509)
- 重点(15238)
- 国家社会(14621)
- 发(14535)
- 成果(14202)
- 创(13680)
- 教育部(13466)
- 人文(13344)
- 科研(13110)
- 创新(13001)
共检索到151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青 杨丞娟
以武汉城市圈"1+8"城市2006~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产出导向的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测度武汉城市圈财政支出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从静态来看,武汉城市圈财政支出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地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浪费,能够达到"效率前沿面"的年份和地区的比例不多;从动态来看,武汉城市圈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总体上处于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也有一定年份的生产力衰退现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雄 张安录
研究目的:将农地城市流转过程假设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在界定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效率值由2008年Ep=0.90下降为2009年的Ep=0.71,再上升到2010年的Ep=0.82,但仍然显著低于2008年的效率值,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上升。研究结论:2008—2010年由于农用地资源无效投入大幅增加致使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逐年降低,效率优化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优化需调整的投入、产出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宝玉
文章在对相关研究继续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技能和技术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及外资参与等指标评价了武汉城市圈的投资环境。并从调整产业结构、编制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和健全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改善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措施。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投资环境 评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安录 刘炼 曾晨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基于行政地位对土地财政具有空间效应的假设,根据不同行政地位(主城区、远郊区、区、县级市、县)的土地出让金差异划分归类,在分析不同类别行政区的空间邻接关系的基础上,嵌入多策略的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滞后模型,研究行政空间邻接关系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财政高度正相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地均财政收入对土地财政产生负向影响;土地财政受不同行政地位之间空间传导效应的影响,2013年、2015年土地财政在处于中心城区附近的主城区与远郊区、区之间的空间互动性更强,这一发现肯定了相对落后地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强行政权力地区拥有最具价值的土地发展机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董捷
文章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法评价城市圈2002-2012年土地利用效率,并对其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2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圈及其内部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趋势、周期、幅度及同期土地利用水平等都呈现出不同特征,但总体有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投入方面,能源投入一直是主要因素,劳动投入过多限制了城市圈早期土地利用效率,而土地投入冗余已经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华 王英
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及发展现状(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武汉城市圈,是指以特大城市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周边城市,简称“1+8”城市圈。主要目标是将武汉圈发展成为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对湖北经济腾飞和中部崛起的强辐射作用和极化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水玲 何建华 丁愫
城市活力是城市品质的重要表征,研究城市活力的特征和强度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新兴大数据和GIS空间分析工具的支持,构建人口活力、经济活力、功能活力和交通活力等四个方面的指标,分析了城市活力表征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城市活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第一,武汉市主城区是最大的城市活力源,鄂州市是次级城市活力源;第二,武汉市具有最高的城市活力综合指数,但尚未拥有较强的集聚辐射能力;第三,各城市内部的人口、经济、功能、交通四个方面的活力子系统缺乏足够的协调性,在交通子系统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活力。
关键词:
城市活力 空间特征 综合评价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姜霞
当前,城市圈内部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联动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动的基础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市圈产业联动的模式。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动具备了一定基础,且存在资金联结型、优势互补型、产业转移型、产业链延伸型和总部经济型产业联动模式。应进一步加强政府合作、产业错位发展、培育企业集团、壮大产业集群、强化总部效应等,推动城市圈产业联动发展。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产业联动 模式 对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丞娟 王宝顺
基于一个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以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7-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对公共总支出、公共分类支出及其外溢效应对圈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公共支出存在空间外溢效应,但公共总支出与公共分类支出的空间外溢效应并不必然具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公共总支出和维持性支出对圈域经济增长具有负的空间外溢效应,而社会性支出和经济性支出对圈域经济增长具有正的空间外溢效应;(2)固定资产投资率、对外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和储蓄率对圈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关键词:
公共支出 空间外溢 圈域经济增长 城市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俊峰 董捷
以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综合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环境、社会、经济效应,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依据投入-产出等理论,构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法,对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武汉城市圈中仅有武汉、仙桃、天门三个城市是DEA有效的,DEA无效的6个城市DEA有效性从高到低分别是为黄冈、孝感、潜江、咸宁、鄂州、黄石;②影响武汉城市圈中城市DEA无效的因素是多样的,但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单位GDP能耗等投入过多,GDP、社会商品销售额、财政收入、就业人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欣,陈静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贞冰 陈银蓉 王婧
空间组织演化是空间自组织演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同作用的结果。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利用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区域交通通达性和道路网络性评价武汉城市圈空间组织。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在总量和规模等级等指标表征上弱于比较对象一个层级,尚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但武汉城市圈结构性指标表征良好,城镇空间组织演进良性,空间结构表现合理,从道路的网络性和通达性方面,与发达城市群(都市圈)差异不大,某些指标甚至超过了比较对象,表明武汉城市圈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总体结构以及组织演化科学合理,发展健康。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空间组织 演化评价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余光英 员开奇
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研究基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视角,参考已有研究建立了城市圈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武汉城市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间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显著,武汉市是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的城市,评分为0.145,其次是鄂州市,评分为0.136,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低的地区是黄石市,评分仅为0.013,与武汉等城市差距较大。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不仅可以得到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还可以发现其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是处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莉 王华强
对湖北省公共财政支出效率进行纵向评价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客观的反应近年来湖北省财政支出的利用水平,还可以完善湖北省财政管理,推动财政支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文章采用数据包络方法对湖北省近五年的公共财政支出效率做出实证分析,经DEA方法运行数据后显示:湖北省在2010-2014年间的整体公共财政效率为0.9084,并未达到最优;2011年、2013年和2014年的公共财政支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提升公共财政效率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公共财政支出 数据包络 效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振亚 唐滔 杨武
DEA方法是客观评价财政支出效率的有力手段,建立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是应用此分析框架的前提。研究表明,省级地方财政支出效率总体上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控制财政支出是改进政府效率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财政支出 效率 DE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