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7)
- 2023(9984)
- 2022(8519)
- 2021(7447)
- 2020(6477)
- 2019(15118)
- 2018(14690)
- 2017(29693)
- 2016(15804)
- 2015(18159)
- 2014(18437)
- 2013(18706)
- 2012(17905)
- 2011(16458)
- 2010(16707)
- 2009(15833)
- 2008(15525)
- 2007(14039)
- 2006(12436)
- 2005(11241)
- 学科
- 济(97771)
- 经济(97692)
- 管理(44882)
- 业(41813)
- 方法(40605)
- 数学(37063)
- 数学方法(36853)
- 企(32267)
- 企业(32267)
- 地方(22668)
- 中国(22408)
- 财(20036)
- 农(19293)
- 学(16572)
- 业经(15539)
- 地方经济(14153)
- 贸(13787)
- 贸易(13783)
- 农业(13437)
- 易(13213)
- 制(13030)
- 环境(12149)
- 务(11481)
- 财务(11466)
- 融(11464)
- 金融(11461)
- 财务管理(11433)
- 和(11156)
- 企业财务(10871)
- 银(10724)
- 机构
- 大学(247463)
- 学院(245393)
- 济(117664)
- 经济(115375)
- 管理(93225)
- 研究(86022)
- 理学(80378)
- 理学院(79442)
- 管理学(78316)
- 管理学院(77840)
- 中国(63927)
- 财(51303)
- 京(51144)
- 科学(49438)
- 所(43291)
- 财经(41522)
- 经济学(39003)
- 研究所(38996)
- 中心(38944)
- 农(38529)
- 经(37676)
- 江(36568)
- 经济学院(35180)
- 业大(33638)
- 北京(32138)
- 范(30854)
- 财经大学(30679)
- 师范(30596)
- 院(30338)
- 农业(30233)
- 基金
- 项目(157907)
- 科学(125289)
- 基金(117387)
- 研究(113517)
- 家(101251)
- 国家(100492)
- 科学基金(86701)
- 社会(76300)
- 社会科(72540)
- 社会科学(72517)
- 基金项目(62163)
- 省(59785)
- 自然(54504)
- 自然科(53285)
- 自然科学(53270)
- 自然科学基金(52347)
- 教育(51702)
- 划(50327)
- 资助(48830)
- 编号(43978)
- 部(36329)
- 成果(35581)
- 重点(35515)
- 发(35064)
- 国家社会(32518)
- 创(31666)
- 教育部(31655)
- 人文(30612)
- 课题(30368)
- 科研(30130)
- 期刊
- 济(131503)
- 经济(131503)
- 研究(77299)
- 中国(41833)
- 财(40277)
- 学报(35362)
- 农(33550)
- 科学(33057)
- 管理(32446)
- 大学(26789)
- 学学(25631)
- 融(22835)
- 金融(22835)
- 经济研究(22661)
- 财经(22312)
- 农业(22009)
- 技术(20461)
- 经(19266)
- 问题(19166)
- 业经(18106)
- 教育(16784)
- 技术经济(14756)
- 统计(14310)
- 贸(13981)
- 策(12425)
- 商业(12060)
- 世界(12059)
- 业(11651)
- 决策(11519)
- 理论(11478)
共检索到365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光 李菲
运用2000~2007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经济增长的宏观基本数据,分别从绝对差距、相对差距、收敛性等角度,对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间经济增长的差距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在考察期间都是逐年扩大的;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的实证检验,都证明各城市间的经济增长趋于发散;在加入了反映该城市圈经济增长差异的经济结构变量和产权结构变量后,构建的3个模型检验都证明了其存在条件β-收敛。且农业产值比重和国有企业职工所占比重与各城市经济增长之间负相关,两项指标越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慢;而工业产值比重则与各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工业化进程越快的城市,其经济增长的速度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金林 胡亚权
研究武汉城市圈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样本资料的可得性及孝感市经济发展水平在武汉城市圈所处的中等略偏上的地位,本文以孝感市为例研究武汉城市圈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利用孝感市1999-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孝感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孝感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但不存在着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实证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卫涛 张俊飚 周万柳
协调好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的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并对农业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的农业发展处于资源消耗快速增长阶段,必须尽快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武汉城市圈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韦巍
在介绍武汉城市圈物流现状的基础上,以武汉市的GDP和货物周转量为变量构建Logistic增长曲线模型,以探讨区域物流对其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提出促进武汉城市圈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骥赟 吴老二
针对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建设城市圈的热潮,本文讨论了城市圈形成的一个模型,运用空间计量以及面板数据的方法对我国已经发展较成熟的珠三角城市圈以及正在建设的武汉城市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圈的可接近性能显著地促进位于城市圈内的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本文还提出了发展边缘城市、实施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圈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绛 成艾华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工具,建立城市圈内部经济联系的分析框架,对1994-2004年间武汉城市圈内部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动态分析,指出武汉城市圈在2002年被作为一项政策提出后,对城市圈内部的经济联系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圈内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企业规模与效益不断提高,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不断增强,并提出未来提升武汉城市圈内部经济联系强度的重点应该放在扩大圈内工业企业规模上。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产业集聚 经济联系 动态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承良 田颖 梁滨
构建产业经济的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偏离份额方程、产业动态度和偏离度指标对产业结构性和产业演进性这两个维度进行核算,定量揭示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经济发育特征:近20年来,武汉城市圈整体产业结构波动明显,不同城市不同产业在各时段的效益差异明显,呈现一定的圈层结构分异,中心城市武汉增长速度最快,圈域经济发展处于一定的"一极集聚"态势,武汉—鄂州—黄石—孝感城市群产业升级明显,经济发展较快,其余5个城市发展较慢,导致城际产业链群发育不完全,区间产业经济联系较弱;产业结构演进总体上呈现倒"U"型曲线变化规律,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变动程度差异明显,明显形成3种产业结构演进类型:低偏离度—高结构效益型、中偏离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丞娟 王宝顺
基于一个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以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7-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对公共总支出、公共分类支出及其外溢效应对圈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公共支出存在空间外溢效应,但公共总支出与公共分类支出的空间外溢效应并不必然具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公共总支出和维持性支出对圈域经济增长具有负的空间外溢效应,而社会性支出和经济性支出对圈域经济增长具有正的空间外溢效应;(2)固定资产投资率、对外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和储蓄率对圈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关键词:
公共支出 空间外溢 圈域经济增长 城市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琰 张俊峰 张安录 夏炜祁
运用拓展的C-D生产函数和面板数据模型估算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并基于贡献率的区域差异提出了建设用地差别化管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2001-2004、2005-2008、2009-2012、2001-2012年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1%、7.59%、10.04%、6.07%,建设用地投入对促进城市圈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2)不同阶段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必要根据区域差异实施建设用地差别化管控;3)按建设用地贡献程度和替代性,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琰 张俊峰 张安录 夏炜祁
运用拓展的C-D生产函数和面板数据模型估算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并基于贡献率的区域差异提出了建设用地差别化管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2001-2004、2005-2008、2009-2012、2001-2012年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1%、7.59%、10.04%、6.07%,建设用地投入对促进城市圈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2)不同阶段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必要根据区域差异实施建设用地差别化管控;3)按建设用地贡献程度和替代性,可将城市圈划分为建设用地依赖型、挖潜型和替代型三种管控类型,并从总量控制、增量分配、土地批供用查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通过划分建设用地管控类型进而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能够实现建设用地差别化管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文菲 丰燕
文章基于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11—2020年的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数字经济、消费升级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消费升级促进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在数字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中,消费升级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应当加速数字经济的普用与应用,全面提升城市档次;正确认识消费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推进城市圈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光 李菲
文章运用2000~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采用SP指数,并结合集中度指标,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行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详细的测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承良 曾菊新 颜琪
城市化是城市圈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域空间演变的主要原动力。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构建城市圈空间演变的动力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2.0软件,通过回归分析,以城市化变量表征城市圈空间演变过程,分析武汉城市圈空间演变的相关动力机制,得出城市圈空间演变表现为动态螺旋跳跃式上升曲线,是城市化、工业化、服务产业化、信息化、运输化等经济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耦合的结果,同时,各影响因子在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城市圈空间发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主导因子表现为工业化(1949—1965年)—第三产业化(1966—1979年)—市场化与制度化(1980—1989年)—多因素(1990—2008年)推动作用的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承良 颜琪 曾菊新
构建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Eviews5.0统计分析软件对9市1994~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出:①武汉在圈域旅游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呈现"一城独大"态势,其他城市旅游发展过于依赖武汉;②城际旅游经济关联性不强,旅游经济空间溢出作用不明显;③城际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竞争大于合作的特点,旅游关联处于无序化的状态;④城市旅游经济溢出空间差异明显,与自身旅游吸引力和接待力高度相关。
关键词:
空间溢出 旅游经济 武汉城市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查凯丽 彭明军 刘艳芳 宋玉玲 张玲玉
交通可达性对区域城市经济联系与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空间句法和引力模型,以1995、2005和2015年为时间断面,探讨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不同尺度城市路网通达性与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格局,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武汉城市圈道路网络整体连通性水平趋于完善,但存在空间极化,表现出以武汉市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式空间格局;(2)区域内城市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在市级尺度上,武汉市经济辐射功能以及相邻城市间经济联系特征明显,在县级尺度上,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经济联系更为密切;(3)2005年以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