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27)
2023(11180)
2022(9513)
2021(8457)
2020(6710)
2019(15293)
2018(15124)
2017(28645)
2016(15190)
2015(17069)
2014(17147)
2013(17141)
2012(16356)
2011(15322)
2010(15714)
2009(14750)
2008(14363)
2007(13027)
2006(12204)
2005(11243)
作者
(45986)
(38328)
(38258)
(36303)
(24630)
(18476)
(17388)
(14945)
(14755)
(13833)
(13330)
(12789)
(12462)
(12336)
(11791)
(11783)
(11300)
(11046)
(11045)
(11036)
(9890)
(9372)
(9219)
(8945)
(8748)
(8559)
(8487)
(8384)
(7878)
(7510)
学科
(90453)
经济(90289)
管理(44198)
(36479)
(29107)
企业(29107)
地方(27791)
中国(27124)
方法(26753)
数学(21323)
数学方法(21137)
(19871)
业经(19546)
环境(17468)
(16599)
地方经济(16421)
(14541)
(14400)
农业(13626)
(12956)
(12491)
理论(12214)
(12080)
金融(12078)
资源(11646)
(11424)
银行(11414)
(11210)
(11191)
(10797)
机构
学院(229294)
大学(228148)
(103279)
经济(101025)
研究(87988)
管理(85009)
理学(71276)
理学院(70354)
管理学(69324)
管理学院(68886)
中国(65926)
科学(52138)
(50566)
(44813)
(44668)
研究所(40164)
中心(38647)
(36249)
财经(34639)
(34505)
(33444)
师范(33205)
北京(32765)
经济学(31843)
(31829)
(31105)
业大(29644)
(29329)
经济学院(28102)
师范大学(26851)
基金
项目(146066)
科学(115417)
研究(109154)
基金(104084)
(89623)
国家(88846)
科学基金(76132)
社会(73446)
社会科(68643)
社会科学(68617)
(58060)
基金项目(54757)
教育(47969)
(47941)
自然(45695)
自然科(44462)
自然科学(44451)
编号(43680)
自然科学基金(43607)
资助(41919)
(38086)
成果(35902)
重点(33220)
(31560)
课题(31551)
发展(31126)
(30596)
国家社会(30111)
(29467)
创新(27677)
期刊
(130947)
经济(130947)
研究(76218)
中国(53993)
管理(32868)
(32780)
(32470)
科学(31794)
学报(31483)
教育(25122)
大学(23895)
农业(22325)
学学(22141)
(21720)
金融(21720)
经济研究(21009)
技术(20782)
业经(20175)
财经(17833)
问题(17787)
(15602)
资源(13784)
技术经济(13048)
图书(12637)
(11957)
统计(11771)
世界(11768)
(11638)
(11609)
现代(11459)
共检索到373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承良  熊剑平  龚晓琴  张莲  周玉娇  李恒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运用MATLAB7.0和SPSS16.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建立都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ESRE)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对象,定量揭示武汉城市圈ESRE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特征:复合系统协调度城际差异明显,与经济发展实力明显正相关;整个圈域处于协调发展态,但协调发展度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地域分布不平衡,形成核心—边缘与等级板块复合空间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安娥  杨青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理论,构建"两型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选取武汉城市圈作为典型样本,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对各个子系统发展状况,复合系统综合发展状况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俊成  姜云霓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逐步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块,是区域研究的热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关系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城乡二元空间作为城市圈的重要地域单元,在城市圈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城乡协调与均衡发展是解决城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路径,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圈协调发展的要求与提升城市圈域经济体整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基本路径模式。基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架构,文章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共生关系思想,分析了区域共生的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承良  余瑞林  李云  
运用SPSS13.0数理统计软件,建立都市圈经济-资源-环境系统(ERE)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层次分析法,构建ERE系统发展函数,以武汉城市圈为例,系统揭示武汉城市圈ERE系统各子系统发展的时空规律:(1)时间演化上,经济子系统保持指数增长速度,整个圈域经济处于高速运行中;资源子系统波动变化明显,整体上呈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倒S型曲线,表现为缓慢上升、快速下降、迅速抬升三个阶段特征;环境子系统整体上呈指数律快速发展,除了在1999年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外,整个环境系统呈良性发展态;(2)空间分异上,经济子系统城际差异明显,形成以武汉为核心的三等级圈层结构,资源环境子系统整体受经济发展方式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瑞林  刘承良  熊剑平  曾菊新  
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机理已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建立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的演化度模型,基于时序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的演化特征:①1978—2009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和环境水平震荡波动最终趋于平稳,资源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响应和反馈较为明显,但有一定的时间滞后;②在规模分异上表现为由金字塔型结构向纺锤型结构演进的分异特征,在空间分异上表现为由核心边缘结构向等级圈层结构演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彭代彦  彭旭辉  
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将武汉城市圈工业经济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运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建立武汉城市圈工业经济发展趋势的整体模型,并构建测度城市圈内各个城市工业经济发展与整个城市圈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指数。以武汉城市圈为实例进行协调指数的测度,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整体上较好,但城际间的差异较明显,且协调性程度表现出层级板块结构和空间分布上的核心—边缘式结构,这种特有的分布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关,其中武汉作为整个城市圈的经济主导城市及核心,其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也最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宝玉  
文章在对相关研究继续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技能和技术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及外资参与等指标评价了武汉城市圈的投资环境。并从调整产业结构、编制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和健全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改善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华  王英  
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及发展现状(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武汉城市圈,是指以特大城市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周边城市,简称“1+8”城市圈。主要目标是将武汉圈发展成为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对湖北经济腾飞和中部崛起的强辐射作用和极化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承良  段德忠  余瑞林  王涛  
建立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ERE)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系列ERE耦合作用模型,系统揭示武汉城市圈ERE复合系统耦合作用的时空规律:①时间演化上,ERE复合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波动变化明显。耦合度发展曲线为S型,呈动态螺旋上升趋势;协调度呈剧烈波动变化态势;协调发展度增长迅猛,整体呈直线上升态势;整个ERE复合系统内部或要素之间不断交互作用,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熵流交换,呈现一开放的、渐变与突变、自组织与他组织相互交织演替的递嬗过程,发展函数上表现为一动态的螺旋上升曲线,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②空间分异上,ERE系统耦合度呈"串形"等级规模结构,空间集聚性明显,形成两大空间板块;协调度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道权  王娅  
在应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下,阐述了世界城市圈中心城市的新模式。针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提出了知识经济推动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模型基础及条件,并基于世界大城市圈的发展经验,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意见。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唐威  
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武汉市与城市圈其他8个城市在金融发达程度、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政策支持、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局面。本文基于协同发展理论,重点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内涵、意义,从多个视角阐释了武汉城市圈1+8个城市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传华  
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区域金融协作的平台和长效机制;圈内经济主体融资渠道单一;监管协调的有效信息交流机制缺乏;区域内经济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双落后";区域内金融创新活力不足;区域间金融从业人员流动不活;外源融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武汉城市圈金融协调机制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培育货币市场,完善资本市场;鼓励金融业和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加快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和谐发展;分层次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监管信息共享制度;打造城市圈金融中心,推动区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从土地资源属性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测度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利用Tobit模型对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是土地质量、结构、数量和禀赋等特征异质的综合反映,其中土地质量和结构异质是主因;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指数区间为[0.015,0.737],可分为高异质区、中高异质区、一般异质区、中低异质区、低异质区5个梯度区;城市圈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中心高、边缘低"的分布特征,各异质梯度区内研究单元数量和面积差异明显;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对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产业比重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高第三产业比...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望  张安录  蔡银莺  
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结合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中大部分城市土地利用协调程度不高,只有武汉和仙桃市属于比较协调范畴,潜江和天门市属于基本协调范畴,鄂州、孝感、黄冈、咸宁市属于不太协调范畴,黄石市属于不协调范畴。土地利用协调度的大小排序为:武汉>仙桃>天门>潜江>咸宁>鄂州>孝感>黄冈>黄石。再通过比较各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子系统得分高低并结合序参量指标值大小,揭示影响各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分值高低的原因。最后,对各市未来土地利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朱华  唐德鑫  
本报告针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困境提出政策建议。报告中提出了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途径: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融资方式;二是武汉市的循环经济产业分布不一,处于不同阶段的循环经济产业所采用的融资方式也应各有侧重;三是武汉市应通过争取国家产业基金试点资格、发展壮大风险投资规模、推广循环经济技改项目外包模式等多种方式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前期资金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