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93)
2023(12067)
2022(9705)
2021(8620)
2020(6752)
2019(15274)
2018(15291)
2017(28444)
2016(15925)
2015(17754)
2014(18350)
2013(17603)
2012(16369)
2011(14901)
2010(15348)
2009(14026)
2008(13953)
2007(12753)
2006(11649)
2005(10937)
作者
(46709)
(38529)
(38463)
(36468)
(24577)
(18445)
(17474)
(14979)
(14829)
(14137)
(13161)
(12946)
(12597)
(12288)
(11899)
(11823)
(11481)
(11369)
(11187)
(11141)
(9896)
(9550)
(9438)
(8945)
(8927)
(8698)
(8625)
(8575)
(7885)
(7716)
学科
(71308)
经济(71236)
管理(46630)
(41534)
(31967)
企业(31967)
中国(26919)
地方(23973)
(20967)
方法(20163)
业经(18128)
数学(16235)
数学方法(16084)
环境(15894)
(15031)
农业(14547)
(14271)
(13867)
(12870)
地方经济(12458)
(12178)
银行(12155)
(11828)
金融(11826)
(11763)
理论(11710)
(11568)
贸易(11554)
(11013)
(10777)
机构
学院(226629)
大学(222635)
(89392)
经济(87078)
研究(81729)
管理(80207)
理学(66972)
理学院(66068)
管理学(64819)
管理学院(64417)
中国(62370)
(49906)
科学(49753)
(42301)
(41665)
(38123)
中心(37181)
研究所(37098)
(36950)
(34371)
师范(34048)
财经(32313)
北京(32146)
(31182)
业大(31074)
(30376)
(29027)
农业(28333)
师范大学(27127)
(26996)
基金
项目(141872)
科学(111269)
研究(107674)
基金(98683)
(85406)
国家(84575)
科学基金(72306)
社会(68060)
社会科(64364)
社会科学(64350)
(57765)
基金项目(52053)
教育(49473)
(47607)
编号(45165)
自然(44262)
自然科(43162)
自然科学(43153)
自然科学基金(42343)
资助(39058)
成果(37285)
(36735)
课题(33130)
重点(32560)
发展(29913)
(29797)
(29401)
(28939)
国家社会(27647)
创新(26972)
期刊
(114049)
经济(114049)
研究(74007)
中国(56035)
(35680)
教育(34338)
(33053)
学报(32566)
管理(31747)
科学(31568)
大学(25024)
农业(24111)
(23744)
金融(23744)
学学(23011)
技术(21201)
业经(20516)
经济研究(17308)
问题(16128)
财经(15712)
(13657)
图书(13280)
(12694)
(12008)
现代(11532)
商业(11311)
资源(11222)
(11219)
论坛(11219)
(10801)
共检索到368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亚林  丁镭  张冉  刘超  曾克峰  
城市化与环境空气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是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集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别评价了城市化和环境空气质量水平,进而拟合了两者的最优高次多项式曲线。结果发现:12001年来,武汉城市圈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表现出以武汉为核心,黄石和鄂州为次核心,咸宁、孝感等为边缘的层级结构;2城市圈空气污染的重心主要在武汉市和鄂东南的黄冈、鄂州、黄石等地区,PM10是首要污染物;3不同城市由于其自然地理背景、城市发展类型、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同,环境空气效应(关系)存在差异,在武汉城市圈内主要表现为三类:武汉市的复合型空气污染,黄石、鄂州等煤烟型为主的空气污染,以及咸宁、天...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洋洋  于婧  张升元  陈芳  
以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发展权为研究对象,从耕地发展权价值出发,根据该价值对城市圈内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耕地发展权价值较高,是耕地经济生产价值的数倍,在实现区域和谐发展时,提出对损失利益的主体进行补偿和产生的增值利益合理分配。通过建立耕地发展权利益的分配机制来协调国家、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利益,从整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上实现公平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喆  
武汉市自2007年正式获批"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按照"规划先导、基础设施先行"和"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一、主要做法和成效2008年以来,武汉城市圈不断推进区域发展机制的改革创新,区域一体化进程持续深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金林  胡亚权  
研究武汉城市圈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样本资料的可得性及孝感市经济发展水平在武汉城市圈所处的中等略偏上的地位,本文以孝感市为例研究武汉城市圈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利用孝感市1999-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孝感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孝感市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但不存在着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华  王英  
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及发展现状(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武汉城市圈,是指以特大城市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周边城市,简称“1+8”城市圈。主要目标是将武汉圈发展成为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对湖北经济腾飞和中部崛起的强辐射作用和极化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雄  水兴雅  易成栋  
从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4个维度共选取16个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0—2019年武汉城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GIS工具制图绘制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过程,研究结论如下:从时间上来看,2010—2019年武汉城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模式,城市圈“单核心”发展态势明显,圈内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近年呈现缩小趋势。分维度看,武汉城市圈生态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文化发展水平最低;分区域来看,武汉市在圈内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其余各市分维度具有相对优劣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承良  余瑞林  李云  
运用SPSS13.0数理统计软件,建立都市圈经济-资源-环境系统(ERE)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层次分析法,构建ERE系统发展函数,以武汉城市圈为例,系统揭示武汉城市圈ERE系统各子系统发展的时空规律:(1)时间演化上,经济子系统保持指数增长速度,整个圈域经济处于高速运行中;资源子系统波动变化明显,整体上呈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倒S型曲线,表现为缓慢上升、快速下降、迅速抬升三个阶段特征;环境子系统整体上呈指数律快速发展,除了在1999年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外,整个环境系统呈良性发展态;(2)空间分异上,经济子系统城际差异明显,形成以武汉为核心的三等级圈层结构,资源环境子系统整体受经济发展方式影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俊成  姜云霓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逐步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块,是区域研究的热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关系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城乡二元空间作为城市圈的重要地域单元,在城市圈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城乡协调与均衡发展是解决城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路径,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圈协调发展的要求与提升城市圈域经济体整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基本路径模式。基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架构,文章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共生关系思想,分析了区域共生的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琰  张安录  
本文基于2006—2012年武汉城市圈基础数据,对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进行动态研究。结果显示:7年来,武汉城市圈非农业人口逐渐向圈内超大城市集聚,城市规模上,圈内特大城市数量呈增多趋势;各市建成区扩张程度大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一级中心城市武汉中心职能强度是排名第二的城市的3.7~5.7倍,但各级城市中心职能强度差异减小;武汉市与各市的经济联系在7年里逐渐向均衡方向发展;在发展协调程度上,武汉城市圈人均收入逐渐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外资利用能力得到了提升。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必须扩展非农产业的规模,在大中城市大力推进非农业产业;着重提升二、三级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使圈内每个城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秀生  
一、城市与城市群城市是在“城”和“市”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区域经济学更关心的是如何从经济角度界定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特征。一是经济活动的高度聚集。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中心,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源聚集使得城市在区域经济中要承担起重要的责任。二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相比,城市产业结构往往处于较高的阶段,领先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水平。三是开放性。城市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斌  李星明  曾菊新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周边8市共同组成的城市密集区。该区域具有悠久的产业发展传统,其历史轨迹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949)为产业发展起步时期,第二阶段(1949~1994)为产业结构强化时期,第三阶段(1994~)为产业体系调整时期;与此相适应,区域产业的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均呈现典型的集中特征,以2003年区域制造业的增加值为指标,武汉市的空间集中度为50.5%,前10类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为60.6%。据此,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以2001~2004年武汉城市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娟  
随着政府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逆向物流开始逐步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武汉城市圈逆向物流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武汉城市圈的现实情况,提出发展逆向物流的相关措施。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唐威  
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武汉市与城市圈其他8个城市在金融发达程度、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政策支持、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局面。本文基于协同发展理论,重点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内涵、意义,从多个视角阐释了武汉城市圈1+8个城市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新娥  
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总体运行态势趋好,但是在节约型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节约型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节约型服务业发展专业人才等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本文根据统计数据资料,运用综合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便为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常新  何阳钧  
本报告针对金融支持武汉城市圈新型工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积极开展产业链融资,为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开展产业集群融资,通过搭建产业集群融资平台、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发行集群内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方式,支持各类产业集群的发展;改革信贷资金管理模式,优化信贷投向,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的信贷支持,增加对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项目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健全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更好更快地促进武汉城市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