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5)
- 2023(6610)
- 2022(5716)
- 2021(5219)
- 2020(4185)
- 2019(9413)
- 2018(8862)
- 2017(16997)
- 2016(8886)
- 2015(9237)
- 2014(8882)
- 2013(8522)
- 2012(7971)
- 2011(7167)
- 2010(7346)
- 2009(6586)
- 2008(6293)
- 2007(5489)
- 2006(5048)
- 2005(4415)
- 学科
- 济(40228)
- 经济(40193)
- 管理(18922)
- 业(17972)
- 中国(13713)
- 方法(13617)
- 地方(13505)
- 企(13016)
- 企业(13016)
- 数学(11091)
- 数学方法(10980)
- 农(10665)
- 业经(8038)
- 学(7999)
- 农业(7435)
- 财(7267)
- 城市(6935)
- 环境(6893)
- 产业(6371)
- 贸(6262)
- 贸易(6256)
- 发(6121)
- 地方经济(6120)
- 制(6007)
- 易(5976)
- 结构(5633)
- 理论(5611)
- 城市经济(5095)
- 融(4979)
- 金融(4976)
- 机构
- 学院(124099)
- 大学(122278)
- 济(48849)
- 经济(47599)
- 研究(47181)
- 管理(44406)
- 理学(38134)
- 理学院(37446)
- 管理学(36707)
- 管理学院(36444)
- 中国(32524)
- 科学(30522)
- 京(27020)
- 所(22968)
- 财(21292)
- 研究所(21188)
- 范(20784)
- 中心(20688)
- 师范(20600)
- 农(18726)
- 江(18197)
- 院(18178)
- 财经(17502)
- 北京(17230)
- 业大(17202)
- 师范大学(17173)
- 经(15896)
- 经济学(15280)
- 州(14891)
- 农业(14410)
- 基金
- 项目(88764)
- 科学(71017)
- 基金(65710)
- 研究(62467)
- 家(59545)
- 国家(58676)
- 科学基金(49989)
- 社会(41768)
- 社会科(39765)
- 社会科学(39755)
- 基金项目(36210)
- 省(33882)
- 自然(32672)
- 自然科(31835)
- 自然科学(31823)
- 自然科学基金(31242)
- 划(29395)
- 教育(27024)
- 资助(25738)
- 编号(23159)
- 发(21096)
- 重点(20433)
- 部(18450)
- 国家社会(18037)
- 创(17587)
- 成果(17231)
- 课题(16826)
- 发展(16782)
- 科研(16644)
- 展(16583)
共检索到179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俊 余瑞林 刘承良 蒋永业
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以武汉城市圈的56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的A级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群型分布,空间结构上呈核心—边缘分布结构,以武汉市主城区为核心,形成大别山(鄂北—鄂东)—幕阜山(鄂东南)A级景区集聚带;等级规模上则表现为纺锤型结构,空间上呈现非均衡的集中分布态势。
关键词:
A级景区 空间结构 规模分布 武汉城市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大均 谢双玉 陈君子 胡静
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具有沿河流、交通、城市分布的特征,集聚态分布格局明显。运用分形理论对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存在明显的无标度区,空间结构是分形的。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中心性较为明显,多分形结构凸出,空间结构较为复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是以武汉、咸宁、黄冈、麻城等主要城市为节点,通过系统内部的长江、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沪蓉高速等线状要素进行能量传递而展开的;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轴线分布特征,空间相互作用较强,旅游交通网络通达性优良。对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现状分析和分形刻画的基础上,认为"K"形空间发展结构是武汉城市圈旅游空间...
关键词:
分形 武汉城市圈 景区系统 空间结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纤 刘嗣明 吴清
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处于不断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作用形式。运用洛伦兹曲线、集中化指数以及空间自相关方法,以2001年、2006年、2010年为研究时间截面,结合GeoDA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空间差异显著,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武汉、咸宁、黄冈等地,空间集中化水平呈减弱趋势;(2)旅游景区空间自相关总体上呈增强的趋势,二元化空间分布格局不断强化;(3)旅游景区发展热点区表现出一定的时空继承性,地理近邻效应明显。旅游景区热点区主要为孝感、鄂州、武汉等地区,具有向东推移的趋势,天门、仙桃、潜江一直是旅...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时空差异 空间结构 武汉城市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滨 毛焱
借鉴轴—辐网络理论,创新性地揭示轴—辐网络旅游空间内涵,归纳轴—辐网络旅游空间的规模经济效应、旅游集散效应、网络溢出效应、功能喂给效应以及交通协同效应。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重构"轴—辐"旅游地域组织系统,确立枢纽轴心(中心节点),构建多级枢纽空间格局。
关键词:
轴—辐网络 旅游空间结构 武汉城市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远水 陈钢华 伍弦
3A级以上旅游景区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和旅游地的建设水准,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区域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服务水平。以福建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其市际与区域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最邻近点指数,界定了全省及各设区市的空间结构类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与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伯红 朱政
武汉城市圈是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点示范区,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但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武汉城市圈在空间结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城市圈的总体发展。采用两方面的方法对武汉城市圈的空间结构展开研究。一方面,利用数理分析确定武汉城市圈的城市职能等级体系;另一方面,利用针对历史建成区的图面分析和方格网分析确定城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化历程。结合两方面的研究结论,将武汉城市圈的空间结构确定为单核模式,即由一个较大的核心城市和若干个组团城市结合而成的空间结构模式。单核模式有利于培育强有力的核心城市,突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但不利于组团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圈的总体长远发展。在此基础...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空间结构 单核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承良 颜琪 曾菊新
构建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Eviews5.0统计分析软件对9市1994~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出:①武汉在圈域旅游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呈现"一城独大"态势,其他城市旅游发展过于依赖武汉;②城际旅游经济关联性不强,旅游经济空间溢出作用不明显;③城际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竞争大于合作的特点,旅游关联处于无序化的状态;④城市旅游经济溢出空间差异明显,与自身旅游吸引力和接待力高度相关。
关键词:
空间溢出 旅游经济 武汉城市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博 吴清 罗静
运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01、2007以及2012年为研究的时间截面,分析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联系呈现出以武汉为中心的分布格局,武汉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旅游经济网络整体联系密度较低,网络结构发育程度不成熟,且具有逐渐提升的趋势;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地区的地位突出,空间辐射效应逐步增强;旅游经济网络的核心节点已基本形成,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可达性对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网络结构 演化特征 武汉城市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唤麟 龚胜生 刘冬梅
依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等方式所得资料,本文对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结构、现有旅游形象与旅游形象竞争进行了分析,认为武汉城市圈旅游形象应定位于:荆楚文化与三国文化之域,中国近代历史大舞台,人文山水荟萃地,会议、商务与教育中心,休闲度假与购物的天堂。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塑造良好旅游形象还应通过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完善识别符号、改善接待条件、规范服务行为等形象建设策略改善旅游形象,并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公关与节事活动因"客源地"制宜地开展旅游形象宣传。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旅游形象 塑造 定位 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凌 孙根紧
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均衡比系数,对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从全省层面看,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呈集中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衡;从区域层面看,五大经济区内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不同,且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亦显著差异;从地市层面,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的面积均衡比、人口均衡比和经济均衡比显著不同。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结构 差异化 四川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硕 曾克峰 刘超
旅游空间结构分析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空间布局优化的基础。以甘肃省162个A级景区为基础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点-轴"系统理论和数理统计3种定量方法进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计算出最邻近指数为0.898、地理集中指数为42.54、基尼系数为0.938、不平衡指数为0.328,从而得出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表现为"区域集聚、线性分布"的特点。最后,采用聚类分析界定旅游中心节点城市为兰州、天水和酒泉,旅游主轴线为陇海-兰新铁路(甘肃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毛小岗 宋金平 于伟
北京市自2001年认定首批A级旅游景区以来,其发展势头在空间上已呈现出一定的分布结构和演化规律。通过GIS空间分析发现,当前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城区和远郊区密集、近郊区稀疏的"哑铃结构",这种结构主要受资源和市场两大因素共同驱动;通过对不同阶段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变化,进一步揭示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具有沿交通干道演化、沿重要水系与公共绿地演化和沿旅游集散中心与集散镇演化的规律,这些规律表明,资源本底、水系和公共绿地条件、交通与基础设施条件在A级旅游景区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结构 演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谢双玉 陈君子 裴星星
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发展政策等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空间尺度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其空间结构具有等级性、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本文运用分形理论,结合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构建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将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发展模式、集聚发展模式、多中心发展模式和一体化发展模式4种类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多分形特征明显,且处于多中心发展模式的初级阶段。最后提出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
旅游景区系统 分形理论 演化模式 武汉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大均 胡静 王娟
运用分形理论对武汉城市公园系统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武汉城市公园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在空间上呈集聚态分布格局,自组织优化趋势明显;武汉城市公园系统空间结构较为复杂,具有向长江、龟山、蛇山等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集聚和沿武珞路、汉阳大道、琴台大道、新华路、建设大道等交通轴线分布的特征;武汉城市公园系统交通网络通达性好,空间相互作用性强,联系紧密。武汉城市公园系统空间结构主要受城市空间格局以及发展历史、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公园系统 空间结构 分形 武汉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贵 王占岐 杨俊 姚小薇
以2012年武汉城市圈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出城市圈内城市质量、城市间引力矩阵和城市发展潜力值;结合基准地价对城市发展潜力值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准地价同城市发展潜力指数具有极强相关性,说明引力模型在地价空间结构研究中具有适用性;通过对工业地价异常值的修正,说明引力模型不仅可以用来对已有基准地价合理程度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对未知基准地价的城市进行地价水平预测,为城市地价评估方法在理论上作有效的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