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83)
- 2023(15703)
- 2022(12827)
- 2021(11516)
- 2020(9906)
- 2019(22562)
- 2018(22499)
- 2017(43992)
- 2016(24201)
- 2015(27611)
- 2014(27960)
- 2013(27698)
- 2012(25445)
- 2011(22817)
- 2010(23191)
- 2009(21983)
- 2008(22307)
- 2007(20309)
- 2006(17908)
- 2005(16529)
- 学科
- 济(109831)
- 经济(109678)
- 业(94199)
- 管理(86191)
- 企(83414)
- 企业(83414)
- 方法(49229)
- 数学(40072)
- 数学方法(39801)
- 财(35544)
- 农(32813)
- 业经(31828)
- 中国(29421)
- 制(25979)
- 务(24852)
- 财务(24815)
- 财务管理(24767)
- 企业财务(23510)
- 农业(22863)
- 地方(20475)
- 技术(19415)
- 理论(19189)
- 体(18896)
- 贸(18264)
- 贸易(18255)
- 和(18111)
- 银(17798)
- 银行(17768)
- 易(17657)
- 划(17473)
- 机构
- 学院(358448)
- 大学(354660)
- 济(151542)
- 经济(148364)
- 管理(140961)
- 理学(120512)
- 理学院(119271)
- 管理学(117626)
- 管理学院(116949)
- 研究(114109)
- 中国(90350)
- 财(74734)
- 京(74076)
- 科学(66427)
- 农(59327)
- 财经(58629)
- 所(57016)
- 江(56457)
- 中心(53178)
- 经(53117)
- 研究所(50721)
- 业大(50008)
- 经济学(46907)
- 农业(46474)
- 北京(46265)
- 州(44228)
- 范(43700)
- 师范(43296)
- 财经大学(43103)
- 经济学院(42564)
- 基金
- 项目(228399)
- 科学(181484)
- 研究(169630)
- 基金(166839)
- 家(142777)
- 国家(141505)
- 科学基金(123677)
- 社会(109865)
- 社会科(104137)
- 社会科学(104110)
- 省(90094)
- 基金项目(88759)
- 教育(79028)
- 自然(78481)
- 自然科(76703)
- 自然科学(76682)
- 自然科学基金(75383)
- 划(74277)
- 编号(68834)
- 资助(67606)
- 成果(55724)
- 部(51617)
- 重点(50878)
- 创(49525)
- 发(49032)
- 课题(47597)
- 制(46313)
- 创新(45634)
- 国家社会(45471)
- 教育部(44998)
- 期刊
- 济(173366)
- 经济(173366)
- 研究(107839)
- 中国(70502)
- 财(62783)
- 农(55438)
- 管理(55228)
- 学报(49379)
- 科学(47753)
- 大学(38600)
- 农业(36959)
- 融(36702)
- 金融(36702)
- 学学(36531)
- 教育(35266)
- 技术(33183)
- 财经(30417)
- 业经(29421)
- 经济研究(26671)
- 经(26101)
- 问题(24644)
- 业(21795)
- 技术经济(19817)
- 贸(17991)
- 现代(17725)
- 财会(17569)
- 商业(17136)
- 世界(16527)
- 版(16482)
- 理论(16300)
共检索到540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光 李菲
文章运用2000~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采用SP指数,并结合集中度指标,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行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详细的测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光 李菲
采用调整后的产业集聚EG指标,结合产业集中度指数,对武汉城市圈2000~2007年制造业19个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的测度,并分别从制造业集聚度变动趋势、产业集聚度特征、产业集聚空间分布特征、增长集聚弹性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间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度较高,而且中高技术行业集聚特征十分明显,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较为分散;从行业的区域集聚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孝感和黄冈4市,其它5个城市产业集中度较低,城市上榜次数较少,且上榜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形成了以武汉等4市为中心,其它5市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结构;构建的产业集聚弹性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喻春娇 肖德 胡小洁
采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影响制造业效率的其他经济变量,运用计量模型检验了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及外商直接投资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效率 武汉城市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敏 吕晓彤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进程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同样,加强金融支持是推动武汉城市圈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金融支持的理论支撑及研究成果在路径上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的比较分析以及武汉城市圈目前制造业发展现状,提出目前金融支持在金融规模、资金投向、金融体系及金融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并相对应地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制造业 金融支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元红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集群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政府服务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创新金融体制、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服务体系、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集群式民营企业 对策 武汉城市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光 李菲
运用2000~2007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经济增长的宏观基本数据,分别从绝对差距、相对差距、收敛性等角度,对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间经济增长的差距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在考察期间都是逐年扩大的;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的实证检验,都证明各城市间的经济增长趋于发散;在加入了反映该城市圈经济增长差异的经济结构变量和产权结构变量后,构建的3个模型检验都证明了其存在条件β-收敛。且农业产值比重和国有企业职工所占比重与各城市经济增长之间负相关,两项指标越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慢;而工业产值比重则与各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工业化进程越快的城市,其经济增长的速度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波平
文章运用不变要素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探讨了国外资本、国内资本与就业的联系,建立了实证分析模型,在此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武汉城市圈(1994~2007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了相应的测量方程和状态方程。得出从总体上说FDI对武汉城市圈就业的拉动效应低于国内资本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武汉城市圈应充分挖掘利用外资的潜力,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
武汉市城市圈 FDI 就业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仁祥 安子铮 安子祎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内的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并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为中心使用断裂点模型来计算武汉对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量化金融辐射力。从金融辐射力的角度来看,武汉对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金融支持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武汉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通过加大金融集聚力来增强金融辐射力,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水玲 何建华 丁愫
城市活力是城市品质的重要表征,研究城市活力的特征和强度对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新兴大数据和GIS空间分析工具的支持,构建人口活力、经济活力、功能活力和交通活力等四个方面的指标,分析了城市活力表征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城市活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第一,武汉市主城区是最大的城市活力源,鄂州市是次级城市活力源;第二,武汉市具有最高的城市活力综合指数,但尚未拥有较强的集聚辐射能力;第三,各城市内部的人口、经济、功能、交通四个方面的活力子系统缺乏足够的协调性,在交通子系统方面均具有较高的活力。
关键词:
城市活力 空间特征 综合评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陆锋 陈洁
武汉1+8城市圈担负着"中部崛起"的重任,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空间格局角度,结合最新的行政区划、基础地理数据库及其统计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区位和交通可达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全省其他县市相比,目前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在圈内8个地级市当中,孝感市具有最高的区位指标,而潜江、仙桃、天门等三个省直辖市区位指标较低。城市圈各城市出行时距沿高速公路与国道以及各级道路呈放射状延伸。城市圈内城市间基本实现2小时可达。武汉和孝感市拥有最高的出行时距增长速率,天门、黄石和咸宁市出行时距增长速率较低,迫切需要加强其周边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区位 可达性 GI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安录 刘炼 曾晨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基于行政地位对土地财政具有空间效应的假设,根据不同行政地位(主城区、远郊区、区、县级市、县)的土地出让金差异划分归类,在分析不同类别行政区的空间邻接关系的基础上,嵌入多策略的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滞后模型,研究行政空间邻接关系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财政高度正相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地均财政收入对土地财政产生负向影响;土地财政受不同行政地位之间空间传导效应的影响,2013年、2015年土地财政在处于中心城区附近的主城区与远郊区、区之间的空间互动性更强,这一发现肯定了相对落后地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强行政权力地区拥有最具价值的土地发展机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朝阳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市34个制造行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估和比较分析。文章抽取出影响制造业经济效益的利润创造因子和"流动性"因子,并根据综合因子得分进行排序和分析评价,对武汉制造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因子分析 经济效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承良 曾菊新 颜琪
城市化是城市圈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域空间演变的主要原动力。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构建城市圈空间演变的动力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2.0软件,通过回归分析,以城市化变量表征城市圈空间演变过程,分析武汉城市圈空间演变的相关动力机制,得出城市圈空间演变表现为动态螺旋跳跃式上升曲线,是城市化、工业化、服务产业化、信息化、运输化等经济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耦合的结果,同时,各影响因子在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城市圈空间发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主导因子表现为工业化(1949—1965年)—第三产业化(1966—1979年)—市场化与制度化(1980—1989年)—多因素(1990—2008年)推动作用的变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志雄
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武汉城市圈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保障措施与对策: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协调发展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制定空间布局规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现代服务业 现状 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望 张安录 蔡银莺
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结合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中大部分城市土地利用协调程度不高,只有武汉和仙桃市属于比较协调范畴,潜江和天门市属于基本协调范畴,鄂州、孝感、黄冈、咸宁市属于不太协调范畴,黄石市属于不协调范畴。土地利用协调度的大小排序为:武汉>仙桃>天门>潜江>咸宁>鄂州>孝感>黄冈>黄石。再通过比较各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子系统得分高低并结合序参量指标值大小,揭示影响各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分值高低的原因。最后,对各市未来土地利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协调度 序参量 武汉城市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