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04)
2023(17039)
2022(14413)
2021(13377)
2020(10967)
2019(25536)
2018(25512)
2017(48886)
2016(26399)
2015(29446)
2014(29643)
2013(29186)
2012(26936)
2011(24442)
2010(24844)
2009(22578)
2008(21952)
2007(19496)
2006(17251)
2005(15396)
作者
(76051)
(63023)
(62524)
(59466)
(40275)
(30233)
(28379)
(24616)
(24055)
(22637)
(21508)
(21241)
(20176)
(19925)
(19436)
(19137)
(18760)
(18380)
(17981)
(17921)
(15666)
(15569)
(15345)
(14483)
(14112)
(13982)
(13968)
(13944)
(12644)
(12387)
学科
(114948)
经济(114841)
管理(76926)
(74489)
(61877)
企业(61877)
方法(48075)
数学(41359)
数学方法(40668)
中国(34141)
(29711)
地方(29393)
业经(26878)
技术(23008)
(22918)
(22590)
农业(20104)
理论(19515)
(19242)
(18850)
贸易(18833)
(18158)
环境(17778)
(17686)
(17425)
银行(17385)
(16830)
金融(16827)
(16755)
(15936)
机构
学院(373559)
大学(372811)
管理(149759)
(149184)
经济(145787)
理学(129271)
理学院(127802)
研究(125903)
管理学(125422)
管理学院(124735)
中国(93820)
(80882)
科学(78003)
(65878)
(62501)
(57281)
研究所(56760)
中心(56750)
(55659)
业大(54237)
财经(52390)
北京(51661)
(51282)
师范(50837)
(47466)
(46282)
(45850)
农业(44386)
经济学(43915)
师范大学(40884)
基金
项目(253906)
科学(200788)
研究(187305)
基金(182342)
(158017)
国家(156684)
科学基金(135823)
社会(117848)
社会科(111815)
社会科学(111787)
(101162)
基金项目(96638)
自然(87791)
教育(86369)
自然科(85836)
自然科学(85821)
(84306)
自然科学基金(84256)
编号(76660)
资助(75008)
成果(61827)
(57626)
重点(56680)
(55600)
(54748)
课题(53872)
创新(51298)
国家社会(47719)
科研(47362)
教育部(47104)
期刊
(167896)
经济(167896)
研究(112345)
中国(77290)
管理(57951)
学报(54481)
科学(52820)
(52337)
教育(47718)
(47351)
大学(41860)
学学(39047)
农业(36601)
技术(35882)
(32231)
金融(32231)
业经(29263)
经济研究(26507)
财经(24519)
问题(22822)
(21077)
图书(20533)
科技(19880)
技术经济(19726)
(19569)
统计(17580)
商业(17549)
现代(17480)
理论(17351)
(16943)
共检索到557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俊颖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武汉城市圈,经过10年的发展,武汉城市圈位居中游,远不如东部城市群;在中部城市群中,落后于中原城市群。因此,本文从产业集群、区域协同等理论研究入手,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面临的发展制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规划总体指导、重点产业深耕、基础平台支持的发展模式,提出了针对武汉城市圈六大重点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模式。同时,也为其他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唐威  
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武汉市与城市圈其他8个城市在金融发达程度、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政策支持、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局面。本文基于协同发展理论,重点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内涵、意义,从多个视角阐释了武汉城市圈1+8个城市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莉敏  
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流,学科集群的创新能力是支撑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与模式,其协同机理遵循系统论的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和反馈原理,系统内要素要进行充分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文章指出,武汉城市圈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不力,削减了协同创新能力,当前应重视协同创新内在机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系统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家浩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要以创新为动力,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以协调为基本要求,构建体育产业多元化体系;以绿色为发展方向,着力塑造低碳品牌;以开放为支撑,推进场馆运营开放化;以共享为保障,扩大体育消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家浩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要以创新为动力,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以协调为基本要求,构建体育产业多元化体系;以绿色为发展方向,着力塑造低碳品牌;以开放为支撑,推进场馆运营开放化;以共享为保障,扩大体育消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斌  冯娟  曾菊新  
经济全球化催生的区域竞争引发地区合作需求,基于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城市群战略备受推崇。产业集群网络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一种空间组合型式,也是一种具有生产效率和创新效应的经济空间组织模式。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其产业发展潜力分析表明:以钢铁、汽车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为依托,构建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从而推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田超  
目前,我国高铁发展迅速,便捷的交通在改变人们出行习惯的同时,也对沿线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城际铁路通过高速、大运量的运输,有利于劳动力和资本在站点地区集聚,加速这些区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基于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地区城镇的现状和问题,以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目的,提出了借助于城际铁路发展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新城的思路,并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推进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地区的城镇化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做好城际铁路沿线的城镇规划;二是通过低票价和优质服务吸引客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元红  
武汉城市圈集群式中小企业要获得持续、快速成长,必须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资金、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秩序、政府扶持力度等因素与集群式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存在着一定的正向相关性。武汉城市圈要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融资环境,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增强武汉城市圈集群式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斌  李星明  曾菊新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周边8市共同组成的城市密集区。该区域具有悠久的产业发展传统,其历史轨迹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949)为产业发展起步时期,第二阶段(1949~1994)为产业结构强化时期,第三阶段(1994~)为产业体系调整时期;与此相适应,区域产业的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均呈现典型的集中特征,以2003年区域制造业的增加值为指标,武汉市的空间集中度为50.5%,前10类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为60.6%。据此,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以2001~2004年武汉城市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俊成  姜云霓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逐步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块,是区域研究的热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关系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城乡二元空间作为城市圈的重要地域单元,在城市圈区域协调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促进城乡协调与均衡发展是解决城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路径,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圈协调发展的要求与提升城市圈域经济体整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基本路径模式。基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架构,文章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共生关系思想,分析了区域共生的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永  
武汉城市圈建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急需高技能型、复合型和应用创新型人才。武汉城市圈高职土建类专业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与产业紧密对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建立职教集团,构建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专业,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专业新课程体系;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琰  张安录  
本文基于2006—2012年武汉城市圈基础数据,对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进行动态研究。结果显示:7年来,武汉城市圈非农业人口逐渐向圈内超大城市集聚,城市规模上,圈内特大城市数量呈增多趋势;各市建成区扩张程度大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一级中心城市武汉中心职能强度是排名第二的城市的3.7~5.7倍,但各级城市中心职能强度差异减小;武汉市与各市的经济联系在7年里逐渐向均衡方向发展;在发展协调程度上,武汉城市圈人均收入逐渐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外资利用能力得到了提升。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必须扩展非农产业的规模,在大中城市大力推进非农业产业;着重提升二、三级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使圈内每个城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元红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集群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政府服务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创新金融体制、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服务体系、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华  王英  
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及发展现状(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武汉城市圈,是指以特大城市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周边城市,简称“1+8”城市圈。主要目标是将武汉圈发展成为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对湖北经济腾飞和中部崛起的强辐射作用和极化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松峰  刘春国  陈旭  薛重生  
在分析武汉城市圈经济现状的基础上,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和交通格局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定量测度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特征;从而提出"亚圈层多核联动"这一推进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新模式,并就新模式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做了阐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