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76)
2023(14263)
2022(12654)
2021(11861)
2020(10146)
2019(23936)
2018(23853)
2017(46540)
2016(25686)
2015(29209)
2014(29670)
2013(29554)
2012(27478)
2011(24874)
2010(24788)
2009(22961)
2008(22627)
2007(20107)
2006(17388)
2005(15245)
作者
(78048)
(64811)
(64661)
(61629)
(41248)
(31261)
(29498)
(25692)
(24715)
(23137)
(22142)
(21819)
(20593)
(20461)
(20312)
(20141)
(20130)
(19461)
(18722)
(18642)
(16392)
(15859)
(15800)
(14768)
(14649)
(14548)
(14402)
(14360)
(13183)
(12933)
学科
(105000)
经济(104886)
管理(71212)
(67358)
(55264)
企业(55264)
方法(51388)
数学(45005)
数学方法(44520)
中国(27857)
(27230)
(25286)
(25082)
地方(22290)
业经(21558)
(19088)
贸易(19082)
(18469)
农业(18163)
(17475)
理论(17204)
(16674)
环境(15960)
(15812)
财务(15736)
财务管理(15699)
技术(15037)
企业财务(14818)
(14243)
银行(14173)
机构
大学(375420)
学院(371231)
管理(145476)
(143457)
经济(140004)
研究(126523)
理学(126391)
理学院(124908)
管理学(122503)
管理学院(121863)
中国(91341)
科学(83435)
(80999)
(67586)
(65709)
(63275)
业大(60907)
研究所(60433)
中心(57100)
(54257)
农业(53763)
财经(51439)
北京(51161)
(49760)
师范(49207)
(46660)
(45874)
(44174)
经济学(42544)
技术(39838)
基金
项目(256948)
科学(199564)
基金(185017)
研究(181269)
(163186)
国家(161882)
科学基金(137191)
社会(111268)
社会科(105196)
社会科学(105162)
(100924)
基金项目(99382)
自然(92749)
自然科(90526)
自然科学(90497)
自然科学基金(88844)
(85791)
教育(83137)
资助(77162)
编号(74076)
成果(59762)
重点(57736)
(55902)
(54541)
(52332)
课题(51026)
科研(50003)
创新(48917)
计划(48730)
大学(47246)
期刊
(153802)
经济(153802)
研究(105455)
中国(67055)
学报(65912)
(59910)
科学(58638)
管理(50009)
大学(48073)
(47158)
学学(45219)
农业(41345)
教育(38832)
技术(31351)
(27372)
金融(27372)
业经(25204)
经济研究(24272)
财经(24259)
问题(21918)
(21648)
图书(21241)
(20576)
(18468)
技术经济(18438)
科技(18296)
理论(18281)
资源(16934)
实践(16898)
(16898)
共检索到531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超  陈新  
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质量评价,主要目的是分析评判交通网络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有效性。城市交通网络既是城市的骨架,又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客货运输的载体。其布局好坏,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影响到运输系统的效率高低,影响到城市交通结构的形成和变迁。本文以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包含基础设施、通达深度和服务特征三个子系统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的评价体系,并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对该市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进行了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晶鑫  黄亚平  刘合林  单卓然  
城市群是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即内部城镇间的紧密关联。文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客运班次、快递网点、银行网点数据,识别了武汉城市圈内部城镇生活性关联网络特征,分析了网络的层级性、内部各节点中心性、对等性与内部组团模式。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内部城镇生活性关联网络的极化特征明显、内部组团松散,网络空间与实体空间中的交通网络、地理区位匹配性较好;关联网络的主导方向、节点权力同现实认知的差异反映了要素流动空间虚实复合的特征。研究认为,现阶段武汉城市圈建设应弥补西向沿线地域开发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晶鑫  黄亚平  刘合林  单卓然  
城市群是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即内部城镇间的紧密关联。文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客运班次、快递网点、银行网点数据,识别了武汉城市圈内部城镇生活性关联网络特征,分析了网络的层级性、内部各节点中心性、对等性与内部组团模式。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内部城镇生活性关联网络的极化特征明显、内部组团松散,网络空间与实体空间中的交通网络、地理区位匹配性较好;关联网络的主导方向、节点权力同现实认知的差异反映了要素流动空间虚实复合的特征。研究认为,现阶段武汉城市圈建设应弥补西向沿线地域开发不足、构建东西发展轴线,尤其应加强天门—仙桃—潜江组团集聚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清华  
交通同城化,扩大了送达范围,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变迁。武汉城市圈交通同城化,影响到城市圈内产业的区位专业化发展、产业的区位集聚或扩散、产业的区位合作与竞争。为了利用交通同城化带来的效应,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应在"一主三翼"的基本架构上,实施产业整合,打造产业集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清华  
交通同城化,扩大了送达范围,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变迁。武汉城市圈交通同城化,影响到城市圈内产业的区位专业化发展、产业的区位集聚或扩散、产业的区位合作与竞争。为了利用交通同城化带来的效应,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应在"一主三翼"的基本架构上,实施产业整合,打造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殷毅  曾文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卫东  
产业融合与布局一体化是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因素。武汉城市圈要完成"两型社会"建设的重任,圈内产业整合的原则与方向要有重大转变,并须以政策机制为先导推进内产业融合与布局一体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旭梅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行目标、环境和结构分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进行宏观功能定位,从城市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和科技环境四方面分析其外部环境,展开系统内部构成分析并构建网络分析的研究框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柯新利  邓祥征  刘成武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根据城市圈内各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区域差异,探讨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中的应用。模型根据各县域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确定异步演化速率,根据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结合粮食自给率和建设用地满足程度确定分区转换规则,根据全区域的粮食安全得到全局终止条件,以此实现武汉城市圈2020年耕地利用优化布局。优化结果显示,在武汉城市圈耕地总量满足全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黄陂区、应城市、新洲区、汉阳区、潜江市、黄冈市市辖区、鄂州市市辖区、孝感市市辖区、武昌区、仙桃市、黄梅县、武穴市、阳新县、咸宁市市辖区和赤壁市等建设用地优先度较高的区域建设用地需求均得到了满足;团风县和通城县虽然建设用地优先度较低,但是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小,建设用地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其他县(市、区)由于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建设用地优先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建设用地需求量没有得到完全满足。结果表明,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的耕地区际优化模型在全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区域差异,能够协调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的矛盾,实现在区域间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指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逸舟  王海军  张彬  黄鑫鑫  
基于多维要素流视角,以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从节点、层级、子网络三个方面对经济、人口、交通、信息等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刻画,并进行多维网络对比分析,用企业水平差异、文化节点性差异、平均时间距离差异、人均GDP差异、行业结构差异等五个影响因子构建多重网络关系回归模型,剖析多重网络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可划分为三级联系片区,武汉、鄂州分别为主副中心,黄石、孝感、黄冈三市为集聚—辐射中心片区,其余城市为次级核心城市。(2)多维网络之间的相似性排序为经济网络—信息网络>经济网络—人口网络>人口网络—信息网络>经济网络—交通网络>人口网络—交通网络>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经济网络与其余各类网络之间的相似性最高。(3)交通效率及企业发展水平是使多维网络产生相似性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关系、产业分工影响因素是多维网络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文化关系影响最薄弱,交通效率因素影响最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柯新利  马才学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结合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结果率定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据此开展武汉城市圈耕地空间优化布局。结果表明:①通过将耕地适宜性和耕地非农化压力内化为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可以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展自然和经济耦合约束下耕地空间优化布局;②由于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耕地空间优化布局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使耕地非农化压力得到释放,并且能实现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的协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滨  毛焱  
借鉴轴—辐网络理论,创新性地揭示轴—辐网络旅游空间内涵,归纳轴—辐网络旅游空间的规模经济效应、旅游集散效应、网络溢出效应、功能喂给效应以及交通协同效应。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重构"轴—辐"旅游地域组织系统,确立枢纽轴心(中心节点),构建多级枢纽空间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昆  周勍  徐源泉  徐雯婷  罗萍  
城市热点区域是人们频繁活动的体现,利用人们的出行可构建空间交互网络。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热点提取方法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对交通热点的交互作用及其构成的空间交互网络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以武汉市的出租车轨迹为数据源,利用基于时空数据场的聚类方法提取城市交通热点区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分析城市交通热点区域之间的空间交互作用。通过研究发现:(1)节假日,热点区域之间的往返交互较多;工作日,热点区域之间的交互较少;(2)节假日,影响力较大的节点为车站、机场等;工作日,影响力较大的节点是社区和工作地;(3)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昆  周勍  徐源泉  徐雯婷  罗萍  
城市热点区域是人们频繁活动的体现,利用人们的出行可构建空间交互网络。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热点提取方法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对交通热点的交互作用及其构成的空间交互网络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以武汉市的出租车轨迹为数据源,利用基于时空数据场的聚类方法提取城市交通热点区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分析城市交通热点区域之间的空间交互作用。通过研究发现:(1)节假日,热点区域之间的往返交互较多;工作日,热点区域之间的交互较少;(2)节假日,影响力较大的节点为车站、机场等;工作日,影响力较大的节点是社区和工作地;(3)社团探测发现,工作日跨越长江的交互较多,非工作日跨越长江的交互较少。上述研究结论可为交通管理部门针对节假日和工作日分别制定不同的交通管理政策和方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