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0)
2023(13810)
2022(12027)
2021(11091)
2020(9463)
2019(21461)
2018(21345)
2017(40697)
2016(22382)
2015(24895)
2014(24412)
2013(23640)
2012(21462)
2011(19478)
2010(19669)
2009(18622)
2008(18074)
2007(16254)
2006(13912)
2005(12162)
作者
(66802)
(56053)
(55738)
(53001)
(35264)
(27236)
(25318)
(22032)
(20897)
(19827)
(18737)
(18702)
(17731)
(17580)
(17409)
(17184)
(17149)
(16605)
(16081)
(16046)
(14285)
(13700)
(13434)
(12662)
(12593)
(12507)
(12451)
(12234)
(11380)
(11312)
学科
(89811)
经济(89721)
管理(63081)
(59372)
(47905)
企业(47905)
方法(44228)
数学(39480)
数学方法(38823)
(25565)
(22021)
中国(21425)
(20542)
业经(18884)
(18379)
贸易(18373)
地方(18205)
(17844)
农业(17075)
环境(17033)
(14952)
理论(14132)
(14018)
财务(13972)
财务管理(13937)
(13430)
(13404)
技术(13142)
企业财务(13132)
(12539)
机构
学院(319117)
大学(316308)
(124295)
经济(121687)
管理(121448)
理学(106235)
理学院(104984)
研究(104791)
管理学(102629)
管理学院(102101)
中国(77694)
科学(70304)
(65913)
(63022)
(54839)
业大(54660)
(54305)
研究所(50526)
农业(50439)
中心(48810)
(46669)
财经(44172)
(41063)
北京(40499)
师范(40486)
(39999)
(37673)
经济学(37658)
(37599)
技术(35168)
基金
项目(221983)
科学(172748)
基金(160268)
研究(153298)
(143161)
国家(142015)
科学基金(120334)
社会(96305)
社会科(91229)
社会科学(91200)
(88611)
基金项目(85464)
自然(81595)
自然科(79715)
自然科学(79689)
自然科学基金(78248)
(74853)
教育(71538)
资助(65769)
编号(61838)
重点(50760)
成果(48045)
(47641)
(47551)
(46378)
科研(43835)
计划(43481)
创新(43377)
课题(42458)
大学(40545)
期刊
(129990)
经济(129990)
研究(81892)
学报(58337)
中国(57430)
(56536)
科学(51644)
大学(42365)
(42092)
管理(41141)
学学(40538)
农业(38193)
教育(30242)
技术(27077)
(24024)
金融(24024)
业经(23439)
经济研究(21780)
财经(20913)
(20670)
(17896)
(17383)
问题(17186)
统计(16906)
(15898)
科技(15842)
技术经济(15768)
商业(15593)
资源(15510)
业大(15380)
共检索到446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鹍  余庄  
湿地是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之一,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是自然界流动性比较大的气候因子,可以成为改善空气环境的重要媒介。本文旨在利用湿地和城市风环境为夏热冬冷型的武汉市实现一种无污染、低能耗的气候调解方式,缓解由于气候条件较差而带来的能源问题与城市宜居水平下降的问题。文中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采用相关的气象、生态数据研究了在城市风环境的影响下,武汉市的湿地资源对城市通风、降温、采暖、舒适性等环境问题的调节作用。从研究中发现湿地在城市大气环境调节方面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城市的风环境受热岛效应及城市建筑过于密集的限制,运行状态较差,致使湿地调节城市气候的潜力远未完全发挥出来。为此,本文在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康娟  王学雷  
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是湿地生态研究的核心之一 ,景观功能的性质和发挥 ,影响着湿地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特征 ,进而影响湿地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运用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 ,结合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的湿地农业的区域特点 ,确定了四湖地区湿地景观分类系统 ,为了更好地定量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特点 ,我们选取了三类景观格局指数来定量描述湿地景观空间格局 ,即基本空间格局指标 (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 )、景观空间构型指标 (聚集度、破碎化 )及斑块特征指标 (斑块分维数 ) ,比较系统地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干扰对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凯锋  蒋卫国  邓越  
基于1995-2015年的5期土地利用数据和连续时间序列的水体数据集,探究武汉城市圈湿地受损程度及其对应的水体变化特征,并使用Logistic模型进一步揭示湿地受损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武汉城市圈湿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减少了665.15 km2。湿地受损区域大多分布在武汉市、黄陂县、仙桃市等,主要是由建设用地、旱地侵占湿地引起的;湿地恢复区域大多分布在仙桃市、武汉市,主要表现为由水田向功能湿地转变。(2)20年来,湿地的变化与其水体的退化或增长变化特征相似,即湿地受损区的水体面积减少,湿地恢复区的水体面积增加。(3)Logistic回归表明,建设用地、降雨、GDP是影响湿地受损风险的主要因子,其中人类活动是湿地受损的主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杰  胡金明  张洪  罗怀秀  贾海锋  张扣强  
论文以无常规水文监测高寒湿地纳帕海为例,基于流域产汇流的时滞效应,建立了湿地区气候因子(日累计降水量)与水文因子(湿地明水量)之间的经验关联模型,以模拟湿地水文情势的波动。研究首先通过对1990—2011年不同时相的48期纳帕海湿地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进行解译,提取明水景观变化信息;再利用研究区1988—2011年逐日降水数据经过统计计算后生成的不同时间步长日累计降水量与48期明水面积序列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最佳时间步长日累计降水量并获得其与明水面积之间的经验关联模型;进而借助纳帕海湿地明水面积与明水量之间的经验方程建立湿地明水量-最佳日累计降水量关联模型。模拟结果表明: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周虎  张娜  
运用计算水力学的基本理论,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河流泄洪能力的数值模拟,借助于SMS地表水软件,分别模拟了河流在不同湿地面积、湿地宽度及不同植物糙率条件下,河流洪水位的抬升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湿地宽度对泄洪水位的影响,最终归结为主槽宽度的变化对泄洪水位的影响。主槽宽度相对于湿地面积及植物糙率,对洪水位的抬升影响较大,且主槽宽度越小,水位涨幅越大。对于在河流中如何布置和种植人工湿地及湿地植物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雅文  韩广轩  蔡延江  
滨海湿地碳循环是控制全球碳储量的关键过程之一,受近岸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氮输入影响显著。然而氮输入影响滨海湿地碳循环的过程复杂,利用碳循环模型是研究这些过程的有效手段,在全球气候变化下,评估滨海湿地碳储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介绍了滨海湿地碳组分在大气-植被-水体-土壤不同界面间的迁移和转化,总结了氮输入影响碳循环各阶段的规律,发现碳储蓄和碳通量对氮输入的响应受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发展比较成熟且同时具有碳、氮、水相关模块的碳循环主流模型,以及模型为适应湿地而做出的改进及其在湿地的应用情况,为利用模型模拟氮输入影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关过程提供参考。探讨了将模型应用于湿地,应注意潮汐过程对氮输入影响等相关发展方向,同时就如何减少模型模拟的不准确性等问题展开讨论,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图1表1参126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卫东  李萍萍  卢章平  
植物发育模型为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北固山湿地芦苇的连续试验观测,将芦苇生育期划分为五个阶段,采用生长度日法建立芦苇发育进程模拟模型,并确定了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度日参数。通过试验结果检验,表明该模型对植株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可行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恩惠  修新田  郭进辉  陈秋华  
基于DPSIR理论构建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未来不同发展情景模式下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仿真试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现状延续型、旅游发展型和保护开发并重型情景下,游客数量增长不受限制最终都会导致游客满意度下降;第二,游客数量增长会对水体承载力和固体垃圾承载力带来压力,游客心理承载力和湿地面积承载力还会陷入"两难"境地;第三,除保护开发并重型情景,现状延续型和旅游发展型情景下水体承载力和固定垃圾承载力都会超载。据此,提出严格观测并控制游客数量、加强湿地旅游环境污染处理力度、增强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等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恩惠  修新田  郭进辉  陈秋华  
基于DPSIR理论构建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未来不同发展情景模式下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仿真试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现状延续型、旅游发展型和保护开发并重型情景下,游客数量增长不受限制最终都会导致游客满意度下降;第二,游客数量增长会对水体承载力和固体垃圾承载力带来压力,游客心理承载力和湿地面积承载力还会陷入"两难"境地;第三,除保护开发并重型情景,现状延续型和旅游发展型情景下水体承载力和固定垃圾承载力都会超载。据此,提出严格观测并控制游客数量、加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文  陈滢伊  王凯  梁之辰  梁益同  
理解城市湿地的气候效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滨水城市优化气候承载力和适应力建设方案。鉴于此,选择武汉市区18个典型城市湿地斑块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2020年盛夏期Landsat8 OLI/TIRS和GF-1数据反演的地表温度和其他影响参数,运用GIS缓冲区空间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武汉市四类城市湿地(主要河流、细小河流、湖泊湿地及水景公园)的夏季降温影响范围、降温强度、降温梯度及降温面积效率特征,并参考梅雨期累计降水量、盛夏期气温、夏季主导风和卫星过境日气象条件,探究了降雨、高温及风环境条件对城市湿地夏季降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城市湿地的最优降温效应指标不同,其中以长江为代表的主要河流有最强的降温影响范围和降温强度,湖泊湿地对周边环境具有单位距离下较大的降温幅度,而细小河流和水景公园则在降温面积效率上表现更明显。(2)河流湿地降温效应主要由河流长度和表层水温等自身属性决定,而湖泊湿地及水景公园降温效应则主要受到形状指数、湿地斑块地表温度、水体和植被覆盖水平、湿地周边建设用地等属性及周边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3)气象条件差异是影响城市湿地降温效应年际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不同降温效应指标和不同湿地类型影响不同。梅雨期降雨偏多或盛夏期气温偏高,对降温强度、降温梯度及降温面积效率的积极影响强于降温影响距离,对细小河流和水景公园降温效应的积极影响大于主要河流和湖泊湿地。夏季主导风向只对与之平行河段的降温影响范围上起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雷  吴宜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鸿兴  何伟  刘巧玲  胡万辉  沈虹  任晓迪  石宇鹏  杨阳  田艳萍  雷卫国  彭博  张五州  刘玲  钟鑫  陈侈  秦蓓蓓  张南南  毛娜  江丽  贾明元  沈娟  古南辉  陈文方  
在大九湖泥炭藓沼泽湿地采用野外实地模拟方法,就泥炭藓湿地对铜、磷两种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污染物浓度分别为10,100,1 000 mg/L时,两小时后泥炭藓湿地对该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93.9%,69.5%,66.3%;同样的浓度梯度下,对铜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100.0%,97.6%,88.0%。泥炭藓湿地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其泥炭层部分在湿地净化污染物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修改上限的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双常数速率模型、抛物线扩散模型等6个模型对泥炭藓湿地的净化进行动态研究,其中后4个模型均可模拟湿地净化的动态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淑慧  祁秋艳  仲启铖  张超  王开运  
采用开顶式气室法(Open-top Chamber,OTC)模拟升温,分别于升温1a和升温2a后,测定崇明东滩围垦湿地代表植物——芦苇快速生长期叶片的光响应进程,分析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等光合参数对升温时间的累积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升温1a后,Pmax、LSP显著增加,Rd、LCP显著降低,表现出正效应,而升温2a后结果相反;升温条件下AQY的年际差异不显著;非线性拟合芦苇叶片光合-光响应(Pn-PAR)曲线,结果显示其在升温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发生上调和下移现象;蒸腾速率(Tr)对升温表现增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忠平  邹尚君  彭浩轩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和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引发的湿地退化压力日益凸显,熵理论为城市扩张、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城市湿地退化压力建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已有研究表明,城市湿地损失、湿地区域建设用地的增加会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空间熵的数值不断下降,但仅依靠空间熵理论难以定量湿地退化压力。因此依据城市地理学中的重力递减理论,引入距离因素,从湿地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熵、湿地本身面积、距湿地中心的距离、距商业中心的距离4个要素构建重力空间熵的城市湿地压力模型。研究以1988年武汉南湖湿地遥感影像为基础,制作矢量图,从南湖湿地周边众多湖泊湿地中,随机选取40个样本湿地,分别计算了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5个时期的样本湿地压力值,并利用Kriging空间插值对南湖湿地所受的压力值分布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表明:(1)湿地所在区域土地利用空间熵越小,湿地所承受压力越大;距中心湿地越远越靠近城市商业中心且面积越小的城市湿地更容易发生消亡;(2)根据城市湿地压力模型计算的压力值大的湿地更容易在下一阶段发生显著的损失或消亡;(3)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建设用地的扩张,城市湿地承受的压力值逐年增加,当压力值到达0.7左右,湿地存在极大消亡风险。遥感影像解译的结果与按照重力空间熵的城市湿地压力模型计算结果一致,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城市湿地在城市扩张压力下的演化过程。模型的建成对于城市湿地动态变化和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并把握这一湿地损失过程和趋势,预测城市湿地在城市扩张压力下的演化过程能为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湿地的具体保护提供方向和指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铭鑫  曾晨  解鹏  刘述密  
为寻求国土空间最优碳减排路径,实现低碳绿色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区,采用线性规划与Markov模型,形成不同情景下武汉市2035年土地利用结构,将空间自相关效应融入到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不同用地结构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分析未来不同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下的碳排放,提出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结果显示:自然发展情景和经济优先情景下,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有明显变动,总碳排放量分别增加8.25%和29.06%;低碳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增速放缓,林地明显增加,总碳排放量增加5.46%。从空间形态上来看,自然发展和经济优先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围绕中心城区向外扩张态势明显,远城区零散建设用地逐步合并;低碳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加受限,远城区林地增加明显,多生态绿楔和生态廊道的全域生态框架逐步成型。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均能表现不同发展策略对武汉市国土空间格局的影响,强调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优先情景碳排放情况不容乐观,融入低碳理念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能够在实现绿色减碳目标的同时兼顾经济增长速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