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22)
2023(8188)
2022(6861)
2021(6057)
2020(4887)
2019(10743)
2018(10637)
2017(19042)
2016(10434)
2015(11522)
2014(11632)
2013(11703)
2012(11491)
2011(10640)
2010(10791)
2009(9836)
2008(9645)
2007(8783)
2006(8069)
2005(7598)
作者
(34527)
(29106)
(29003)
(27300)
(18477)
(14294)
(12874)
(11515)
(11009)
(10597)
(10163)
(9627)
(9580)
(9453)
(9242)
(8914)
(8636)
(8600)
(8362)
(8308)
(7526)
(7423)
(7301)
(6668)
(6608)
(6566)
(6536)
(6450)
(6062)
(5995)
学科
(51448)
经济(51412)
(29806)
管理(27223)
(21235)
企业(21235)
地方(19809)
中国(17562)
(16339)
技术(14733)
方法(14328)
业经(12392)
数学(12192)
数学方法(12084)
农业(11829)
地方经济(11232)
(10776)
(9860)
(9455)
金融(9454)
(9095)
银行(9067)
(8987)
贸易(8975)
环境(8970)
(8909)
(8583)
(8131)
技术管理(8087)
(7677)
机构
学院(156481)
大学(152367)
研究(64212)
(63710)
经济(62277)
管理(53253)
中国(47478)
理学(44376)
理学院(43690)
管理学(42782)
管理学院(42504)
科学(42176)
(36322)
(35357)
(34780)
研究所(32086)
农业(28640)
中心(28590)
业大(27129)
(26522)
(25663)
(23409)
北京(22764)
(22735)
(22626)
师范(22420)
(21474)
科学院(21303)
技术(20496)
财经(20024)
基金
项目(103043)
科学(78988)
研究(73226)
基金(70785)
(64465)
国家(63935)
科学基金(52034)
社会(44953)
(42809)
社会科(42629)
社会科学(42622)
基金项目(37310)
(36035)
自然(33220)
自然科(32386)
自然科学(32377)
教育(32131)
自然科学基金(31742)
(29777)
编号(28956)
资助(28400)
重点(24447)
发展(23345)
成果(23165)
(22924)
(22399)
课题(21927)
(21246)
创新(21169)
计划(20681)
期刊
(80360)
经济(80360)
研究(48569)
中国(40999)
(35240)
学报(30045)
科学(27291)
农业(24810)
管理(21856)
大学(21359)
学学(20299)
教育(19866)
(18606)
(17037)
金融(17037)
技术(16991)
业经(14376)
(14248)
经济研究(12378)
科技(10129)
问题(10060)
财经(9692)
技术经济(9499)
资源(8696)
业大(8610)
(8512)
(8346)
论坛(8346)
(8065)
(7877)
共检索到257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儒海  朱文达  褚世海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湖北武汉地区夏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动态及化学防除技术。结果表明 ,当年夏玉米田杂草有 3个出草高峰。将 6个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剂和 5个苗后茎叶处理剂进行了除草试验 ,调查了这些除草剂对反枝苋、千金子、稗、马齿苋、香附子及马唐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其中 90 %盖萨普林水分散粒剂12 75g hm2 、5 0 %都阿合剂 2 2 5 0g hm2 、33%施田补乳油 3 0 0 0g hm2 、4%玉农乐悬浮剂 75 0g hm2 和 2 0 %克芜踪水剂 15 0 0g hm2 对禾本科及阔叶杂草的防效均较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龙植  刘晓舟  许泳峰  
通过田间小区及大区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40%乙草胺(Acetochlor)+扑草净(Prometryne)EC,对玉米田多种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鸭跖草、藜、铁苋菜等均有特效,防除效果稳定在90%以上。在杂草基数低于200株·m-2的地块,用药量为3000mL·hm-2,超过200株·m-2的地块,用药量为3750~4500mL·hm-2,施药时期为播种后5~9d。该除草剂对玉米安全、无药害,且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于皓然  关法春  苗彦军  郭永刚  解娇  
本研究对"玉米田养鹅"(GCF)处理与常规除草剂处理(CK)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明确杂草在"玉米田养鹅"系统农田生产力提升机制中的作用和地位。结果表明:GCF处理下杂草多样性优于CK,杂草产量也显著高于CK (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春虎  陈士林  冯荣成  
通过比较试验,对目前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作制度下麦秸还田与否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其动态性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以寻求最佳耕作措施。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各处理麦收后的肥力基础一致。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土壤养分测定结果显示出差异,且随时间推移差异表现越明显。各期各处理平均值比较表明:麦秸不还田+免耕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绝对值降低了1.24~2.11 g/kg,相对值降低了9.01%~15.31%,麦秸还田处理比麦秸不还田处理平均增产10.54%,单位面积产量以处理③最高,其次为处理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军雄  陈社员  官春云  刘忠松  王国槐  肖钢  
采用拔除法调查稻茬油菜田杂草种类及其出苗动态和发生规律,以人工除草和不除草作对照,考察3种除草剂13.5%草铵膦、油力1+1、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对杂草的田间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稻茬油菜田中共发现杂草16种,分属10个科,优势种群为早熟禾,亚优势种群为看麦娘、繁缕;杂草于油菜播种后开始出苗,有冬前出苗最高峰和春季出苗次高峰2个出苗高峰;施用草铵膦第8天后,对总杂草、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等的防效达90%以上,第16、32、64天后的防效仍可高达90%以上;与不除草相比,施用草铵膦,可使油菜增产约8%。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董立尧  武淑文  沈晋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殷红  刘芳  李建东  殷萍萍  王国骄  燕雪飞  
采取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A因素为种植模式,内设玉米清种和玉米与苜蓿间种,B因素为混群杂草密度。根据上一年的玉米田杂草群落组成,按杂草混合种群比例,内设6个不同杂草密度处理,即每平方米有杂草0、25、50、100、200、400株。结果表明:玉米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在杂草密度为25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有显著性差异,叶绿素b含量在杂草密度为1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差异性显著,并且均是清种玉米处理比间种苜蓿处理要高;清种玉米处理的MDA含量要高于间种苜蓿的MDA含量;在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灌浆期,当杂草密度为100和2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间种苜蓿比清种玉米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舰艇  关法春  仝淑萍  沙志鹏  边步云  程犇  
为探究"玉米田养鹅"对农田生态系统杂草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林芝市八一镇章麦村试验田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方法,研究玉米田养鹅(Raising geese in cornfield,RGC)和对照(Control,CK)土壤理化性质、杂草多样性及玉米生长的异同,旨在通过田间状态的描述和中间状态的研究,为以后优化玉米田调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RGC处理有19种杂草,其中以菊科植物最多,对照组仅有9种。不同功能群杂草密度相差很大,双子叶一年生或越年生被子植物功能群杂草密度远远高于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天娇  关法春  梁正伟  解娇  张永锋  黄立华  王明明  陆冠茹  
为探究不同土壤盐渍化水平对杂草群落多样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松嫩平原西部选取3个不同盐渍化水平的采样点,T_1(低盐渍化),T_2(中盐渍化)和 T_3(高盐渍化)。采用“样方法”分析玉米灌浆期不同土壤盐渍化条件下杂草群落组成,并调查蜡熟期的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杂草群落总密度、总盖度和总地上生物量随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其中高盐渍化(T_3)条件下的最高,总密度为41.51株/m~2,总盖度为35.11%及总地上生物量为227.07g/m~2。不同盐渍化水平的土壤杂草群落中共有的杂草物种数越多,其杂草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越高。其中,中盐渍化(T_2)和高盐渍化(T_3)条件下的杂草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82。杂草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 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盐渍化水平均呈不显著正相关,这3个指数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然而,群落 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土壤盐渍化水平呈不显著负相关,该指数随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此外,同低盐渍化(T_1)相比,高盐渍化(T_3)条件下的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长、行粒数和穗粒重都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23%,23%和22%。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均会导致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长、行粒数和穗粒重降低,但不显著,然而,杂草群落丰富度指数与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长、行粒数和穗粒重均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综上,在一定的土壤 EC范围内,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植被群落种类增加,多样性增加,丰富度降低,地上生物量增加,玉米产量性状指标降低,但均未达显著水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有海  郭青云  冯俊涛  
【目的】研究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发生、演变规律及其控制技术。【方法】以传统耕作和免耕平播为对照,采用拔除法和五级目测调查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出苗动态、发生规律及危害,用田间试验探讨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控制效果。【结果】免耕沟播油菜田共发现杂草37种,分属18科,一年生杂草20种,多年生及越年生杂草17种,3级以上危害的杂草有苣荬菜、大刺儿菜、自生油菜、猪殃殃、密花香薷、苦苣菜、泽漆、扁蓄、节裂角茴香、田旋花、藜、野燕麦。杂草通常于4月中旬开始出苗,5月上旬和下旬有2个出苗高峰,6月下旬出苗基本结束。免耕沟播油菜田杂草萌发出苗的速率和数量较免耕平播小,但高于传统耕作,且越年生、多年杂草数量呈明显增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香菊  王贵启  李秉华  Blackshaw R E  
1997~2001年,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就麦秸覆盖与苗后除草剂减量施用相配合对免耕玉米田杂草的控制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播种后田间采用麦秸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发生。当麦秸覆盖量为4500~7500kg/hm2时,玉米田杂草密度比不覆盖的处理降低49 1%~96 1%,在这样的小区除草剂采用定向喷雾,即使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玉农乐和阿特拉津的用量比常规用药量减少1/4时,小区内除草效果仍可以达到91 8%~94 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照春  杨雨环  朱峰  何永福  陆德清  
为了解贵州省玉米地杂草发生危害情况,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贵州21个县114块玉米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玉米地杂草种类有35科107种,其中,阔叶杂草90种,占84.11%;禾本科杂草12种,占11.21%;莎草科杂草5种,占4.6%;相对多度居前10位的杂草依次为马唐、胜红蓟、辣子草、狗尾草、鸭跖草、铁苋菜、腺梗豨莶、鬼针草、金荞麦和野艾蒿;不同地区间玉米地发生的主要优势杂草种群存在差异,马唐为贵州省玉米地杂草的优势种群,在各地的相对多度均>48%;杂草发生密度玉米单作的大于间套作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振刚  路子云  赵聚莹  张小风  李建成  李辉利  赵朋伟  
为了明确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观察的方法,防治技术研究用喷雾和撒颗粒剂两种方法对不同药剂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发生始期在6月底7月初,发生高峰期为7月6-26日,末期为8月10日。成虫有短暂的假死性,白天阳光照射比较强时,喜欢躲藏在玉米心叶内为害,早晚在叶片上为害的习性。用48%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氯.辛乳油、2.5%功夫菊脂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成虫期喷雾防治效果均在87.08%以上;撒5%毒死蜱颗粒剂防效达96.56%,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  杜海伦  刘晴  李腾  张学鹏  李金娜  陈兴琼  隋鹏  刘瑾  陈源泉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氮素转化与利用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夏玉米季不同生育时期以无机肥(CF)为对照,测定秸秆(ST)、猪粪(PM)和沼渣(BR)3种有机物料等氮量还田处理的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微生物量氮以及玉米产量等指标,并通过室内培养测定不同物料还田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结果表明:从对土壤总量影响来看,添加3种有机物料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全氮含量,成熟期PM、BR和ST处理分别比CF提高16.62%、9.14%和8.60%。从氮素形态来看,PM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在玉米扬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37.05%和75.86%;BR处理可以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土壤铵态氮提高16.83%。3种有机物料还田均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ST、PM和BR分别比CF高出15.76%、14.84%和17.85%。从不同有机物料还田的土壤氮矿化速率来看,PM和BR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氮矿化速率,分别比CF高出33.53%和12.93%,ST处理的土壤氮矿化速率最低(0.03~1.06mg/(kg·d))。就产量与氮肥吸收而言,PM处理玉米产量比ST处理提高8.10%,PM和BR处理氮肥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CF和ST处理。3种有机物料还田均可提高土壤全氮水平,但在土壤氮素形态和氮矿化速率上有差异。在3种有机物料处理中,沼渣处理最有利于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猪粪处理对于促进土壤氮矿化效果最佳,秸秆则显著减弱了土壤中氮的矿化速率。综上,猪粪和沼渣还田在提高土壤供氮能力、促进氮矿化与促进氮肥吸收上均显著优于秸秆,猪粪还田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同朝  李小艳  杜园园  李仟  白如轩  关小康  
为了给夏玉米有效灌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根区实施交替补灌对农田蒸散、夏玉米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共设9个处理:拔节期和抽穗期充分供水(T1N1)、拔节期充分供水+抽穗期中度水分亏缺(T1N2)、拔节期充分供水+抽穗期重度水分亏缺(T1N3)、拔节期中度水分亏缺+抽穗期充分供水(T2N1)、拔节期中度水分亏缺+抽穗期中度水分亏缺(T2N2)、拔节期中度水分亏缺+抽穗期重度水分亏缺(T2N3)、拔节期重度水分亏缺+抽穗期充分供水(T3N1)、拔节期重度水分亏缺+抽穗期中度水分亏缺(T3N2)、拔节期重度水分亏缺+抽穗期重度水分亏缺(T3N3)。结果表明:各处理在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