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4)
2023(3722)
2022(3226)
2021(2917)
2020(2474)
2019(5407)
2018(5226)
2017(9203)
2016(5153)
2015(5883)
2014(5453)
2013(5480)
2012(5267)
2011(4762)
2010(4712)
2009(4288)
2008(4239)
2007(3808)
2006(3489)
2005(3180)
作者
(18746)
(15563)
(15520)
(14780)
(10137)
(7763)
(6908)
(6162)
(6006)
(5542)
(5523)
(5403)
(5364)
(5178)
(5158)
(4956)
(4705)
(4701)
(4642)
(4640)
(4106)
(3995)
(3851)
(3763)
(3614)
(3556)
(3441)
(3413)
(3307)
(3262)
学科
(18656)
经济(18623)
管理(12005)
(10614)
(8467)
企业(8467)
(8259)
方法(7401)
数学(6391)
数学方法(6271)
中国(5329)
(4696)
(4601)
地方(4519)
环境(4195)
(3726)
(3596)
及其(3440)
税收(3434)
(3396)
业经(3395)
(3373)
贸易(3371)
(3176)
农业(3069)
(3062)
金融(3061)
(2914)
(2882)
(2804)
机构
大学(76879)
学院(74327)
研究(33911)
(26158)
经济(25500)
科学(24826)
中国(24493)
管理(22970)
(21024)
理学(19471)
(19416)
理学院(19118)
管理学(18505)
管理学院(18388)
研究所(18071)
(17449)
农业(17205)
业大(15498)
中心(14896)
(12842)
(12473)
(12338)
(12270)
(12268)
实验(11244)
北京(10976)
实验室(10816)
农业大学(10766)
科学院(10651)
研究院(10405)
基金
项目(54712)
科学(41977)
基金(40270)
(39159)
国家(38903)
研究(32716)
科学基金(31104)
自然(23520)
自然科(22990)
自然科学(22979)
自然科学基金(22553)
(20979)
基金项目(20968)
(19394)
社会(19375)
社会科(18257)
社会科学(18249)
资助(17087)
教育(14633)
重点(13802)
计划(13441)
科技(12443)
(12056)
科研(11617)
(11486)
编号(11193)
(10895)
专项(10654)
创新(10345)
(9724)
期刊
(28564)
经济(28564)
研究(21808)
学报(21064)
(18044)
中国(17263)
科学(17224)
大学(14538)
学学(13948)
农业(12215)
管理(9044)
(8806)
教育(7059)
(7034)
(6319)
金融(6319)
业大(6187)
农业大学(5066)
(5008)
技术(4959)
经济研究(4895)
资源(4839)
林业(4649)
财经(4593)
科技(4103)
(3979)
自然(3917)
中国农业(3785)
国际(3537)
问题(3507)
共检索到116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俊  王祖辉  李昂  胡泊  
目的】武汉经济开发区 (汉南区)26 个重点湖泊中水质劣于Ⅳ类标准的湖泊有 16 个。研究武汉乌金港底泥中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分析确定合适的清淤深度,对该区域类似的小微水体污染防治及环保清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乌金港为例,通过 2 组实验分析乌金港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1)对乌金港 3 个点位 0~60 cm 深度的底泥进行分层采样,分析 6 种重金属 (铜、汞、砷、铅、镉、镍) 的分布规律,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价。(2)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 3 个点位污染层 (0~15 cm)、过渡层 (15~30 cm) 和正常层(30~50 cm) 底泥中磷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解析实验分析底泥中可溶性活性磷与总磷的释放规律。【结果】乌金港底泥重金属污染特性:重金属质量分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40~50 cm 重金属质量分数趋于稳定,50 cm 深度以下重金属质量分数接近土壤背景值或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地累积指数 (I_(geo)) 分析可知: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多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均小于 40,风险较低。乌金港底泥中磷的污染特性:污染层、过渡层、正常层总磷质量分数呈现显著的递减规律;污染层和过渡层释放的可溶性活性磷质量浓度与总磷质量分数高于原上覆水,正常层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释放的可溶性活性磷与总磷均最低。【结论】乌金港底泥中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污染层和过渡层,铜和铅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但处于低生态风险。为了更好地清除内源污染,综合分析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确定小微水体乌金港最优清淤深度为 40 cm。图 3 表 6 参 14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彭自然  张饮江  杨杰  张剑雯  
分析上海世博园区水体底泥中Hg、Cu、Zn、Cd、Pb、Cr、As、Se等重金属(类金属)含量,结果表明,Hg为(0.35±0.17)mg/kg,Cu为(65.86±11.33)mg/kg,Zn为(190.9±28.9)mg/kg,Cd为(0.3585±0.0611)mg/kg,Pb为(32.50±11.04)mg/kg,Cr为(180.7±68.5)mg/kg,As为(10.8±5.5)mg/kg,Se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可军   王建伟   方建林   朱捍华   黄道友  
工矿企业为重金属排放重点行业,系统研究其周边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典型涉重金属排放化工企业周边区域为对象,系统调查监测了沟渠底泥、水体以及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了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其对水体、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范围。结果表明,沟渠底泥、水体和耕地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6.61 mg/kg、5.20μg/L和1.22 mg/kg,其中底泥和耕地土壤Cd平均含量约为湖南省土壤背景值的195和14倍。沟渠底泥和水体中Cd含量相关性系数达到0.84,均随水流方向总体呈递减趋势;以漫灌方式灌溉的沟渠下游耕地土壤Cd含量整体更高,推测沟渠受污染底泥为水体和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源”。风险评价显示,沟渠底泥中Cd呈极高累积风险和重度潜在风险;受底泥重金属影响,水体中Cd和Hg呈重度污染风险,耕地土壤Cd呈中度累积风险,Hg和Pb为轻度累积风险。沟渠底泥重金属污染主要影响沟渠两侧及下游海拔低于46 m的耕地,面积约569 hm2。本研究为工矿企业周边受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源头防控和精准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党丽娜  杨勇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分析表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Pb、Zn、Cu、Cr和As)元素的含量水平及累积状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武汉市主城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生态危害等级,同时运用Arc GSI空间插值并绘制出5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Pb、Zn、Cu、Cr、As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湖北省背景值,各元素的超标率分别为38.9%、62.2%、85.5%、83.3%、98.9%,As、Zn、Cu、Cr的累积较为明显;Zn变异系数最大,表现出强变异,Cu、Cr、As为弱变异,空间分布均一.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各元素的污染指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国樑  王德汉  林丹妮  
以柠檬酸预处理、竹炭吸附、电极周期性切换作为强化手段,采用电动修复技术,设计了非竹炭吸附区、竹炭吸附区、竹炭吸附区联合电极切换等3个处理,分析了试验过程中电流及电渗流的变化,以及试验完成后土壤pH和电导率的迁移分布,并对每组试验中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和各截面重金属的迁移分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柠檬酸预处理能降低底泥初始pH,提高底泥电导率,有利于重金属的去除;添加竹炭,有利于重金属从底泥中迁出,显著提高重金属的去除率,本试验条件下,重金属Zn、Ni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80.95%、68.26%;周期性切换电极可以维持底泥中的pH和电导率,防止重金属在两极的富集,提高重金属的迁移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青山  马祥庆  王志勇  
采用全面踏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主要重金属矿区的尤溪铅锌矿、连城铅锌矿和连城锰矿不同片区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重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极其严重,矿区中Mn、Zn、Pb、Cd最高含量分别达92 546、27 454、23 792和248 mg/kg,是对照区的几倍至上百倍。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按照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标准进行的污染评价表明:南方重金属矿区Zn、Pb、Cd均达到重度污染标准,污染程度表现为尤溪铅锌矿区>连城铅锌矿区>连城锰矿区。按照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标准,福建连城铅锌矿、连城锰矿和尤溪铅锌矿的综合污染指数也达到重度污染标准,分别是重度污染临界标准的1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晖  张昭  李伟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湖北梁子湖水体及底泥中12种微量元素和重金属(As,Ba,Co,Cr,Cu,Hg,Mn,Ni,Pb,Sb,Sr和Zn)的含量及空间格局,并通过饮用水及地表水质量标准及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梁子湖水质及底泥状况。结果表明:梁子湖的水体质量较好,仅Cu是潜在污染物质;对湖泊底质而言,As是主要污染物质,Cu、Pb和Zn处在轻微的污染状态。空间格局显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体中的重金属分布有较强的区域性,最大值出现在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梁子岛附近;在湖泊底泥中由于地质背景一致性而差别不大。相关分析表明,较之湖泊水体,湖泊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关系更密切,强相关性说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学新  吴明  蒋科毅  贾兴焕  
对杭州西溪湿地不同水体干扰和沉积过程干扰类型的底泥重金属进行研究,分析了底泥表层和剖面重金属Cu、Zn、Cr、Pb、Cd、Hg和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探讨不同湿地保护措施和水体干扰类型等因素对底泥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及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基于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方法对底泥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底泥7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除Hg和As外,其他元素含量平均值高于当地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元素间的不同相关性指示底泥污染物的多种来源。Zn和Cd在底泥中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土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莉莉  牛生杰  徐建强  谢学俭  杨雪贞  晏培  
简要介绍了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用该法对疏浚后外秦淮河南京市区段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13处底泥样品进行分析,评价重金属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除清凉门大桥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略高外,外秦淮河其他市区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疏浚后外秦淮河底泥中的重金属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一段时间后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对有效磷与重金属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作相关分析,其中有效磷和全量铅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0.963 5,说明磷与铅具有同源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倪蒙  张雷鸣  顾志敏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背景值)和112.42 mg/kg(处理组)培养120 d,通过定期采集根际土壤和收割根茎叶部位测定各相关指标,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1)这3种沉水植物对Cu胁迫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不同植物对Cu的富集差异很大,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且差异显著;(2)试验结束时,Cu处理组中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u去除率依次为55.72%、48.62%和39.27%,对照组底泥中去除率分别为19.90%、21.88%和16.23%;(3)通过进一步分析三种沉水植物SOD和POD活性及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苦草对重金属Cu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适应机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陈蜀蓉  侯平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浦阳江流域浦江县城区段疏浚前后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浦阳江干流及5条支流共采集24个底泥样品,以及生态清淤站的64个样本,测试了砷(As),铬(Cr),镍(Ni),铜(Cu),锌(ZN),铅(Pb)等6种重金属元素,并结合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制图,比较各河段的污染情况,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浦阳江流域疏浚前后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浦阳江流域底泥在疏浚后,重金属质量分数与疏浚前有了明显下降,普遍下降了1~2倍,但各样点重金属质量分数还是普遍高于当地的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各种重金属污染对浦阳江流域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焦宝玉  刘慧  贾砾  张凤枰  刘耀敏  但德忠  
调查了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底泥中Cr、Cu、Zn、Pb、Cd和Hg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以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首要污染重金属Cr平均含量高达53.35mg/kg,超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国家标准最高限量幅度为6.7%;Cd含量在0.07~1.13 mg/kg之间,其平均值0.45 mg/kg未超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但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类;Cu、Zn、Pb、Hg含量范围分别7.98~40.31 mg/kg、30.24~80.22 mg/kg、11.29~24.50 mg/kg、0.08~0.17 mg/kg,平均值均未超过2项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牛  周长松  杜斌  冯民权  
【目的】研究我国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Cu、Pb、Zn、Cr、Cd、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为污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北方30个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北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北方污灌区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除Cr外,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全国背景值;8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Hg>Pb>As>Zn>Cu>Cr>Ni,其中Cu、Cr、Ni在不同灌区差异性相对较小,Cd、Hg...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芳  王秋爽  蔡立梅  杨超  冯志州  唐翠华  卫瀛海  许振成  
采用对应采样方法研究大冶有色冶炼厂周围地区土壤、蔬菜中Cd、Cu、Pb和As的含量,并对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富集能力及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Cd、Cu、Pb和As平均含量分别达5.28、193.37、93.83和36.56 mg/kg,分别为湖北省对应元素土壤背景值的31.06、6.30、3.51和2.97倍,表现为以Cd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共同污染。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标准比较,蔬菜中Cd和Cu含量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68%和6%,而As、Pb的含量均不超标。蔬菜中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排序为:Cd>Cu>As>Pb,叶菜类蔬菜对Cd、Cu、Pb和As的富集系数均高于非叶菜类蔬菜。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综合质量指数达10.07,为重度污染。研究区人群通过蔬菜摄入As、Cd的目标危险系数均大于1,存在As、Cd暴露的健康风险;成人和儿童食用蔬菜而摄入重金属的TTHQ分别为2.11~5.06和2.78~6.64,儿童比成人遭受的健康风险更大,并且距离冶炼厂越近,所遭受的健康风险越大。蔬菜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已使大冶有色冶炼厂周围居民面临潜在的健康风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鸿燕  唐子茜  王娜  张伟  付婷婷  曾婷婷  黄永川  阎应红  
【目的】探明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及耕地土壤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重庆市7个典型水稻主产区的稻田土壤样品230个,分析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及Cd、Hg、As、Pb、Cr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与地累积指数评价法进行污染程度分析,并与重庆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进行比对,分析评估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再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结果】研究区土壤中Pb、Cd、Cr、As、Hg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0.312、66.8、4.71、0.082 7 mg/kg。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分析,研究区稻田土壤有19.57%的点位处于Cd元素轻污染状态,0.43%的点位处于Hg元素中污染状态,其余点位处于无污染状态。地累积指数分析发现,稻田土壤中Cd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元素属于无污染水平,但存在极少部分土壤的Hg元素地累积指数极高(4.03,属于强-极强污染等级)。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比对发现,Cd、Hg元素含量均超过了重庆土壤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2.84倍、1.38倍,有累积效应;Pb、Cr、As元素含量略低于重庆土壤背景值,基本无富集。通过与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比对,所调查的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均小于对应的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相关性及聚类分析发现,重金属污染主要源于成土过程及人为因素。【结论】重庆稻田土壤总体处于清洁状态,但存在Cd、Hg元素的污染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