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3)
- 2023(11287)
- 2022(9739)
- 2021(8787)
- 2020(7717)
- 2019(17767)
- 2018(17650)
- 2017(35400)
- 2016(19099)
- 2015(21657)
- 2014(22194)
- 2013(22578)
- 2012(21759)
- 2011(20175)
- 2010(20663)
- 2009(19644)
- 2008(19513)
- 2007(17741)
- 2006(15987)
- 2005(14811)
- 学科
- 济(108083)
- 经济(107990)
- 管理(50273)
- 业(47908)
- 方法(40123)
- 企(36783)
- 企业(36783)
- 数学(35590)
- 数学方法(35323)
- 中国(28648)
- 地方(26695)
- 农(24414)
- 财(20822)
- 学(20455)
- 业经(20134)
- 制(18901)
- 贸(16819)
- 贸易(16809)
- 地方经济(16325)
- 易(16182)
- 农业(15929)
- 银(15130)
- 银行(15089)
- 融(14968)
- 金融(14965)
- 行(14521)
- 环境(13884)
- 和(13592)
- 产业(13531)
- 体(13416)
- 机构
- 大学(297765)
- 学院(295875)
- 济(137077)
- 经济(134256)
- 管理(108510)
- 研究(108024)
- 理学(91994)
- 理学院(90840)
- 管理学(89470)
- 管理学院(88900)
- 中国(81047)
- 京(63849)
- 科学(63420)
- 财(61679)
- 所(55803)
- 研究所(50209)
- 财经(48764)
- 中心(47637)
- 农(47612)
- 江(45420)
- 经济学(44392)
- 经(43889)
- 北京(41192)
- 业大(40704)
- 经济学院(39943)
- 范(39106)
- 师范(38733)
- 院(38217)
- 农业(37460)
- 州(36052)
- 基金
- 项目(182860)
- 科学(142860)
- 研究(133977)
- 基金(131665)
- 家(113969)
- 国家(113075)
- 科学基金(95250)
- 社会(86724)
- 社会科(82292)
- 社会科学(82265)
- 省(70582)
- 基金项目(69610)
- 教育(59926)
- 划(59582)
- 自然(58668)
- 自然科(57213)
- 自然科学(57195)
- 自然科学基金(56140)
- 资助(54698)
- 编号(53587)
- 成果(44431)
- 发(42559)
- 重点(41598)
- 部(41201)
- 课题(37753)
- 创(36980)
- 国家社会(35964)
- 教育部(35140)
- 发展(35069)
- 创新(34851)
- 期刊
- 济(161236)
- 经济(161236)
- 研究(96496)
- 中国(54509)
- 财(46141)
- 学报(42893)
- 农(42868)
- 科学(40513)
- 管理(40002)
- 大学(32086)
- 学学(30341)
- 融(29678)
- 金融(29678)
- 农业(28438)
- 经济研究(26841)
- 技术(25236)
- 财经(25212)
- 教育(24650)
- 业经(24250)
- 问题(23547)
- 经(21974)
- 贸(17578)
- 技术经济(17022)
- 统计(16124)
- 商业(15159)
- 业(14954)
- 国际(14774)
- 现代(14445)
- 理论(14371)
- 世界(14100)
共检索到456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雄 陈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部地区发展的滞后,武汉市城市聚散和辐射功能日益难以承担中部经济中心的功能。基于2000~2006年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城市产业结构截面数据,本文采用区位商和资金利税率偏离度模型对比分解各城市产业结构指标,试图找出武汉未能担当中部经济中心的原因。研究表明:武汉产业结构老化,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金融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武汉成为经济中心城市的核心原因。在武汉的产业结构未来选择中,金融业、商贸物流业、汽车制造业、信息产业应成为未来产业发展主要方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晔
本文借鉴Combes et al.(2007)的城市与区域集聚效应测量方法,运用长三角16个城市、珠三角13个城市和环渤海地区19个城市1994—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三个经济区的城市和区域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的城市集聚效应在1990年代最强,但近年却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其区域集聚效应表现最弱;长三角在城市和区域集聚效应两方面都表现得最为突出;环渤海经济区的城市集聚效应最弱,而在区域集聚效应上表现良好。进一步地,文章认为集聚力与扩散力的"循环累积"决定了三个经济区内集聚效应的强弱,并且针对它们在人力资本和技术的外溢性以及产业同构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璇
产业要素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职能中的重要支撑。武汉目前的产业现状与其它国家中心城市比较还存在明显差距。需要通过立足产业转型、突出区域中心功能、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升政府服务功能,促进中心城市产业的引领和溢出效应,提升城市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产业结构 武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蕾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2000-2004年的教育投入弹性进行估计,揭示了这三个区域经济增长率与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差异,并得出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这一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玥 王如渊
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和三大经济中心金融发展水平的比较,得出东北地区与三大经济中心金融发展水平的差距很大,金融发展的滞后会影响其经济的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高东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三大经济中心 区域金融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云鹏 顾海兵
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到要加快中西部的发展,要加大对中西部的投资,政策要逐步向中西部倾斜,这对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但是中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实力也是有差距的,究竟谁会成为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中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其主要城市:南宁、成都、重庆、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乌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建科 邓昭 许妍 李振福
文章选取沿海三大经济圈为研究区域,针对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引入"三轴图",对三大经济圈海洋产业结构及发展轨迹进行比较,并利用"偏离-份额"方法评价了三大经济圈海洋产业结构特征。最后,根据结构和竞争分量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对三大经济圈进行分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檀菲菲
在建立中国三大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比较分析了2001~2012年的中国三大经济圈,并运用复合系统耦合度模型和HP滤波分析比较了三大经济圈的耦合协调性和系统稳定性。研究表明:三大经济圈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建立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基础上,以京津冀最甚;研究时期内京津冀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最低,长三角和珠三角间的差异较小;三大经济圈都始终处于极限发展阶段,"十二五"初期长三角的耦合度最高,且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稳定性呈现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景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强 周克红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三个区域,也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三个区域。本文采用Theil系数分析了三大经济圈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并对利用外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圈实际利用FDI差异变化平稳,区域内差异显著大于区域间差异;实际利用FDI对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积极的长期影响,都是促成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种影响在长三角的表现要强于其他两大经济圈。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饶会林 陈福军 权艳新
本文从生产力要素分析出发,将知识划分为规范的和能动的生产技术、实用的和基础的自然科学、微观的和宏观的管理科学和现代的和传统的人文科学4大类;将知识的生产力特点归纳为创新性、集成性和“软件”性,并论述了它们在知识经济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最后,根据大连市城市发展战略变化趋势分析,提出应充分发挥大连城市知识中心作用,将大连建设成为知识经济中心城市。为此,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知识结构,加强城市发展的全面管理
关键词:
知识,知识经济,中心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毛艳华 张超 李松
城市群是制造业结构调整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2011—2021年数据,从城市层面探讨数字经济对三大城市群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三大城市群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影响。其中,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对其合理化的影响作用,大湾区城市群的情况则相反。数字经济对三大城市群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非线性影响特征。劳动技能结构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影响机制。数字经济对三大城市群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数字化应用水平、数字产业化水平和数字化发展环境等维度存在差异。各地应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完善城市群内部协调沟通机制,强化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协调联动,健全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磊 朱彤 郑妍妍
利用我国三大经济区中六个省份的出口和GDP变量,检验出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是否带动出口。透过单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各经济区不同省份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为增强出口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优化产品结构,并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米锦欣
城市群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但城市群的发展又面临"大城市病"和内部不均衡等问题。所以有必要以时间和空间为轴,探究世界级城市群的演变途径与模式,并以此为出发点审视国内城市群的特点,寻求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世界城市群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米锦欣
城市群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但城市群的发展又面临"大城市病"和内部不均衡等问题。所以有必要以时间和空间为轴,探究世界级城市群的演变途径与模式,并以此为出发点审视国内城市群的特点,寻求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世界城市群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兆斌 陈春燕
随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决定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区域的研发投资环境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以关联度和AHP法为基础,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带主要省市的研发投资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显示,三大经济带虽然各具优势,但受产业结构、知识存量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珠三角地区的总体研发投资环境最弱,亟需改善。
关键词:
R&D投资环境 AH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