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62)
2023(2414)
2022(2015)
2021(1788)
2020(1309)
2019(3110)
2018(2798)
2017(5508)
2016(2956)
2015(2994)
2014(2932)
2013(3003)
2012(2802)
2011(2609)
2010(2741)
2009(2402)
2008(2242)
2007(1882)
2006(1824)
2005(1539)
作者
(9449)
(8063)
(7798)
(7605)
(5145)
(3851)
(3501)
(3177)
(3075)
(2808)
(2774)
(2692)
(2684)
(2518)
(2420)
(2377)
(2363)
(2349)
(2298)
(2221)
(1946)
(1888)
(1812)
(1791)
(1788)
(1696)
(1685)
(1673)
(1591)
(1566)
学科
(15535)
经济(15524)
中国(7368)
地方(6505)
城市(6221)
管理(5805)
城市经济(4415)
方法(4266)
数学(4026)
数学方法(3995)
环境(3828)
(3583)
(3170)
(3157)
资源(2933)
土地(2681)
地方经济(2653)
方城(2643)
(2573)
业经(1961)
农业(1949)
生态(1847)
经济学(1704)
利用(1703)
产业(1650)
(1646)
开发(1629)
(1617)
发展(1609)
(1608)
机构
大学(44419)
学院(43569)
研究(18414)
(16290)
经济(15590)
管理(14887)
科学(13173)
理学(12861)
理学院(12510)
管理学(12205)
中国(12145)
管理学院(12128)
(11031)
(9180)
研究所(8539)
(8164)
师范(8115)
中心(7829)
(7598)
(7362)
业大(7299)
师范大学(7051)
资源(6697)
北京(6674)
环境(6650)
(6536)
科学院(6278)
农业(6235)
城市(6219)
(5893)
基金
项目(34120)
科学(27804)
基金(26288)
(24012)
国家(23900)
研究(21316)
科学基金(20878)
基金项目(15173)
社会(15043)
自然(14683)
社会科(14403)
社会科学(14397)
自然科(14385)
自然科学(14383)
自然科学基金(14071)
(12434)
(11550)
资助(9228)
教育(8716)
重点(7788)
(7679)
编号(7374)
计划(6968)
(6853)
国家社会(6735)
(6405)
科研(6216)
创新(6156)
发展(5964)
(5902)
期刊
(17902)
经济(17902)
研究(13771)
科学(8114)
中国(7823)
城市(7375)
学报(7203)
(5783)
资源(5558)
(4934)
大学(4655)
学学(4446)
问题(4416)
地理(4241)
农业(4115)
管理(3899)
现代(3089)
发展(3078)
(3078)
(3044)
经济地理(3032)
(2663)
城市问题(2567)
(2435)
经济研究(2353)
技术(2272)
图书(2265)
国土(2184)
环境(2170)
财经(2110)
共检索到61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义  胡高  
节约集约利用地下空间,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关键举措之一。武汉市从土地管理的视角出发,着力解决地下空间的价格机制、供地方式、综合利用、管理制度、权属登记等问题,推动了地下公共停车场、首义文化区地下空间、地铁上盖等项目土地使用权的公开交易。健全地下空间价格机制土地价格的形成和确定是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成功出让的必备前提。对于经营性地下空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金  洪旗  陈华飞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促进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是土地利用评价的主要目的。然而,当前我国城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金  
转型时期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既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挑战,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也是为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汉阳区的用地概况汉阳区是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区工业基础扎实,但服务业发展不足,目前正经历传统产业腾退,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新旧交替关键时期。从土地利用来看,增量开发与存量改造并重。目前土地利用中待建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名峰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为例,从区域空间的角度,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9个武汉城市圈城市和5个非城市圈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圈内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不均衡。本研究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各地应发挥地域比较优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合湖北省主题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力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克昊  刘艳芳  谭荣辉  周鹏  
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能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广,及指标理想值确定提供相关技术借鉴和指导,采用目标值法、极值法、平均值法、发展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确定了武汉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各指标理想值,研究表明:武汉市2011年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地均固定投资、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7 468人/km2,29 156.79万元/km2,38 129.86万元/km2时,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度达到最优状态;此外,在把握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减少主观因素对理想值确定产生的干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旭  刘小平  薛姝  
研究目的:对湖南省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推动湖南两型社会的建设。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主成份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湖南省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近年来,湖南城市土地节约集约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研究结论:通过加大耕地保护、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土地内涵挖潜、提高土地利用强度等措施促进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国萍  黄锡生  
城市地下空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立法价值。但目前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立法理念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备等制度缺陷,这与其价值以及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极不相称,因而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立法规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法律制度,建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促进法》进行探讨则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潘文灿  
2008年,国土资源部党组、部领导强调要研究"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集约利用土地的长效机制,也就是说要让用地单位,设计、使用单位和个人能够真正自觉地或不得不考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问题,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柏明华  赵锦联  
为节约土地资源、破解项目用地难题、拓展工业项目用地空间,保证有限土地的高效利用,江苏省阜宁县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业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深化工业项目评审机制成立"工业投资项目评审领导小组"。阜宁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规定县发改委、经信委、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国土局、环保局、安监局、人社局为项目评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中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一座具有近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全市现辖3县(市)、3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95.7万亩,人均土地2.15亩,人均耕地1.08亩。除西南部仪征市有小片丘陵以外,全市绝大部分县(市、区)地势平坦,水域辽阔,拥有大片优质良田,土地品质好、土壤肥力高、资源负载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帅文波  杜新波  
从分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和规律入手,得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质内涵就是经济内涵,因此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动力机制自然是经济利益机制。而造成当前我国土地低效利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利益政策失衡和相关调控政策不到位。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利益系统构成与冲突表现,探索建立土地利益衡平机制,并以相关土地集约利用途径作为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明军  
中国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具有渐进提升的演进特征,在与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水平提高、市场关系互动、宏观管理调控等配合协调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在土地收益形成分配程序、利用约束等方面仍存在政策不足,其主要成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土地的"公共利益"内涵未能明确界定、土地弱势群体组织资源的极度缺乏等。土地政策创新的着力点在于:全局优化的规划编制、合理的审批机制、公平的市场化地价管理、公正的"公共利益"奉献补偿机制、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资产化管理机制、科学的执法监管跟踪机制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平军  吕飞  修春亮  谢存旭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人地关系、区域关系的和谐,以及生产要素的集约、低碳、高效,这对现有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文章系统梳理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城市土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几个基本认知,并从经济效率方面的投入产出水平、人地关系的融洽性、区域关联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其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从分区、分类两个层面对中国大陆2012年所有地级市的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展开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坚  王军  
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于2010年12月1日~3日在福州举行,中国土地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元、邹玉川,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叶敏,福建省土地学会理事长林耀华及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第26分会场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与经济增长"的大讨论。与会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节约集约用地与经济增长"话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将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