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89)
2023(2770)
2022(2452)
2021(2189)
2020(1947)
2019(4297)
2018(4117)
2017(7484)
2016(4486)
2015(4860)
2014(4751)
2013(4632)
2012(4271)
2011(3876)
2010(3836)
2009(3285)
2008(3207)
2007(2778)
2006(2370)
2005(1918)
作者
(16194)
(13713)
(13534)
(12676)
(8463)
(6899)
(6095)
(5437)
(5102)
(4923)
(4774)
(4746)
(4605)
(4449)
(4342)
(4196)
(4146)
(4081)
(3980)
(3916)
(3769)
(3461)
(3399)
(3144)
(3098)
(3047)
(2974)
(2974)
(2951)
(2907)
学科
(15110)
经济(15100)
(8830)
方法(8690)
管理(8256)
数学(8084)
数学方法(8015)
(6069)
企业(6069)
(5980)
(4895)
(3771)
土壤(3758)
农业(3463)
中国(3200)
业经(2884)
地方(2836)
环境(2779)
(2651)
贸易(2651)
(2648)
(2570)
技术(2126)
(2099)
(1977)
森林(1977)
理论(1968)
(1961)
(1866)
教育(1861)
机构
学院(63905)
大学(63833)
研究(26182)
(22976)
(21684)
经济(21260)
科学(21144)
管理(20719)
农业(18614)
理学(18563)
理学院(18272)
管理学(17774)
业大(17681)
管理学院(17675)
中国(16709)
(15620)
研究所(15013)
(13813)
农业大学(12621)
中心(10819)
(10612)
(10475)
实验(10203)
(9855)
实验室(9770)
(9582)
(9511)
科学院(9389)
重点(9323)
技术(8502)
基金
项目(51608)
科学(38549)
基金(36682)
(36378)
国家(36143)
研究(29684)
科学基金(28357)
(21587)
自然(21203)
自然科(20695)
自然科学(20684)
自然科学基金(20308)
基金项目(20194)
(18760)
社会(17878)
社会科(16966)
社会科学(16960)
资助(14915)
教育(13735)
计划(13286)
科技(13213)
重点(12789)
(11320)
科研(10924)
(10693)
(10508)
(10484)
专项(10265)
编号(10199)
创新(10096)
期刊
学报(21578)
(19954)
(19575)
经济(19575)
科学(16593)
大学(14733)
学学(14399)
农业(13716)
研究(13652)
中国(11581)
(8100)
业大(7064)
林业(6866)
管理(5837)
农业大学(5605)
(5327)
(5039)
教育(5004)
科技(4777)
中国农业(4261)
自然(3962)
技术(3950)
资源(3719)
科技大(3398)
科技大学(3398)
业经(3294)
自然科(3242)
自然科学(3242)
经济研究(3206)
财经(3132)
共检索到84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威江  陈泉宾  林锻炼  高志鹏  
对武夷岩茶名岩、丹岩产区不同产地茶园土壤、茶树鲜叶进行取样、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锰、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交换性钙含量差异显著,全钾、全锌、交换性镁含量,pH差异极显著;鲜叶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全硼含量差异不显著,全锰、全锌、全镁含量差异极显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江华  罗盛财  张奇  贾小丽  王海斌  刘宝顺  洪永聪  王飞权  晁倩林  曹士先  周建文  何海斌  
以武夷山3个不同地域茶园土壤及6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茶青品质,研究不同茶园茶青品质的差异及与种植土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虽然3个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明显,但其土壤肥力指数大部分达到一级标准,可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在茶多酚含量上,肉桂、水仙、铁罗汉、玉观音以九龙窠茶园的含量最高,半天妖、瓜子金以旗山茶园最高;在氨基酸含量上,肉桂、水仙、铁罗汉、玉观音以龟岩茶园的含量最高,半天妖、瓜子金以九龙窠茶园最高;在咖啡碱含量上,肉桂、水仙以旗山茶园的含量最高,铁罗汉以龟岩茶园最高,半天妖、瓜子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覃潇敏  黄少欣  韦锦坚  李金婷  陈杏  骆妍妃  韦持章  
为茶园间作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盆栽试验探讨茶树/大豆间作种植下茶树土壤营养成分、微生物种群组成以及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茶树相比,茶树/大豆间作可以提高茶叶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咖啡碱含量,降低了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有效改善了茶叶品质。间作茶树土壤的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高于单作茶树,改善了土壤生态质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茶叶的营养品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以及放线菌的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说明茶园间作豆科植物对于茶园土壤环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效改善茶叶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金婷  黄少欣  韦持章  农玉琴  陈远权  廖春文  覃潇敏  
为茶园氮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试验探讨4个不同氮素营养水平(N0、N1、N2、N3)下茶树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与不施氮(N0)处理相比,适宜施用氮肥可以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量,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改善;亦提高了茶树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并且均在N1或者N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氮素水平下茶树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合理施用氮肥对于茶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与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春华  王云  
本文对云南大叶种、龙井43号、早白尖-6号等8个茶树品种的17种矿质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P、K、Ba、Mn、Cu等9种元素品种间差异显著,而其它元素差异不显著。红茶品种的Cu和K含量一般较高,因此,在选育茶树品种时,要注重矿质元素含量指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德义  王瑞  袁军  廖婷  崔欣  蔡磊  
以普通油茶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N[CO(NH2)2]、P(KH2PO4)、K(KCl)、B(H3BO3)、Ca(CaCl2)、Mo(Na2Mo4)、Zn(ZnSO4)、Mg(MgCl2)等8种不同元素及其组合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CaCl2、Na2Mo4、ZnSO4、KCl对油茶花粉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ZnSO4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CO(NH2)2、KH2PO4、H3BO3、MgCl2对油茶花粉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种元素最适宜浓度:CO(NH2)2为0.10-0.15 g.L-1;KH2PO4为0.05-0.10 g.L-1;H3BO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张清海  林绍霞  崔斗斗  林昌虎  
为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含量的剖面特征,为鸟王茶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基础依据,采用室内分析测试技术和室外实地考察,对鸟王茶产地土壤和剖面土壤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中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平均含量差别很大,野生茶园的全Fe和全Zn含量最高,分别是39 646和6131 mg/kg,天然林地的全Mn、全Cu和全Mo的含量最高,分别是163.92、13.22和1.23 mg/kg;野生茶园的有效Fe、有效Mn、有效Zn和有效B含量最高,分别是148.47、31.12、5.46和0.32 mg/kg,天然林地的有效Cu含量最高,为1.32 mg/kg;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剖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垂思   李友勇   孙云南   尚卫琼   刘本英   杨涛  
【目的】云南是中国茶树资源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中心,研究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高氮磷钾含量形成的机制,不同茶树品种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揭示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高氮磷钾含量与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为优化商品茶叶种植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本研究选择不同茶树品种,利用土壤农业化学结合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品种氮磷钾含量茶树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并对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茶树品种新梢氮磷钾含量差异较大,不同茶树品种中,氮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含量均较高,磷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均较高,钾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的全钾、速效钾含量较高。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根际土壤优势菌群在门水平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根际土壤pH、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变形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厚壁菌门、蓝藻门影响较大。【结论】不同茶树品种中,新梢氮含量高、磷含量高、钾含量高的茶树土壤pH、有机质、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较高,进而引起细菌群落丰富度、细菌群落多样性较大,是茶树养分差异形成的重要环境因子。不同茶树品种中,高养分含量茶树根际土壤中变形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厚壁菌门、蓝藻门的细菌群落相对丰度较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卓蔚  谷文超  许凌峰  周浓  尹福强  詹万龙  赵晶晶  
【目的】研究滇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分析栽培品与野生品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异,为滇重楼规模化种植及缓解野生资源危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消解仪对滇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进行消解,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15种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并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产地滇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中各无机元素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滇重楼根茎中Ca、Mg、Fe、Al、Na、Cu、Zn、Mn和Ba元素含量较高,根际土壤中Fe、Al、Ca、Mg、Na、Mn、Ba和B元素含量较高;野生品根茎中Mg、Ca、Al、Fe、Cu、Zn、Mn、Ba、B、Co、Ni元素含量整体高于栽培品,野生品根际土壤中Na、Mg、Al、Fe、Mn、B、Co、Se、Sb元素含量整体高于栽培品根际土壤。从变异系数来看,野生品根茎中(Zn、Ba、Co)和根际土壤中(Mg、Ca、Mo、Sb)元素变异系数大于100%,说明上述无机元素在野生品根茎、根际土壤中的分散程度较大,受野生生长环境影响较大;栽培品根茎中各无机元素变异系数均小于100%,栽培品根际土壤中Mg、Ca、Ba和Sb元素变异系数大于100%,说明栽培品根茎受栽培产地环境影响较小。由主成分分析可知,Al、Fe、Cu、Zn、Mn、Co、Se等元素为滇重楼根茎中的特征性无机元素,在Zg-4根茎中含量最为丰富;Mg、Al、Se、Ca、Mo等元素为滇重楼根际土壤中的特征性无机元素,在Yt-3产地根际土壤中含量最为丰富。【结论】大部分无机元素含量在野生品根茎和根际土壤中较栽培品高,且根茎与根际土壤中的无机元素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滇重楼对无机元素的吸收与各产地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在不同地区人工栽培滇重楼时需因地制宜科学施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黄芳鹤  
湖北省部分茶园土壤肥力及茶树营养状况的分析胡承孝黄芳鹤(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武汉430070)ANALYSISOFSOMETEASOILSFERTILITYSTATUSANDTEATREESNUTRITIONINHUBEIPROVIN...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家森  周国模  徐秋芳  杨芳  
The concentrations of N, P, K, Ca and Mg in different organs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with in sequence of age and the amount of soil nutrien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four nutrition elements(N, P, Ca, Mg) in different organs were in the order as: leaf > branch > s...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玉仙  蒋慧颖  曾文治  雷郑延  周欢  刘芷君  倪莉  杨江帆  
将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连续灌胃高、中、低剂量的武夷岩茶和生理盐水,30 d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探讨武夷岩茶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增多(P<0.05),而武夷岩茶可以有效抑制这一趋势,其中以武夷岩茶高剂量组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从门到属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拟杆菌门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变形菌门的比例显著上升(P<0.05).灌胃武夷岩茶后,拟杆菌门的比例上升,变形菌门的比例下降,且调节效果与武夷岩茶的剂量呈正相关.提示武夷岩茶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志丹  孙威江  吉克温  
参照传统的武夷岩茶和清香型乌龙茶的加工工艺,设置做青叶的不同晾青环境和造型工艺2个因素,对不同处理的茗科1号清香型武夷岩茶毛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晾青环境不同对条形和卷曲形毛茶的感官品质影响不显著;造型工艺不同对空调环境晾青的毛茶感官品质影响显著,对自然环境晾青的毛茶感官品质影响极显著;揉捻造型有利于提高毛茶品质,其中以自然环境薄摊晾青后进行揉捻造型的毛茶品质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志  刘扬  张黎明  许锐能  孙丽莉  廖红  
【目的】分析乌龙茶主产区武夷茶园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为改良茶园养分管理和提升茶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在2008年福建省土壤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于2015年在武夷3大茶区,(桐木区、岩茶区和洲茶区)随机选取68个茶园,包括桐木区12个、岩茶区32个和洲茶区24个,分别采取茶园0—20 cm的土壤和一芽三叶的茶青样品。检测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定量测定茶青中的茶氨酸、咖啡碱、芦丁、ECG、EGCG和总儿茶素等6种次级代谢物含量做品质成分分析。【结果】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5年的土壤养分指标,发现近年来,武夷茶区土壤酸化严重,部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显著。三大茶区中,岩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变化最为明显,其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分别下降了0.65、45.29%和49.39%;土壤有效磷含量却大幅度上升,从5.21 mg?kg~(-1)上升到平均值为245.70 mg?kg~(-1),上升幅度超过40倍。说明该区域茶园存在过度施肥的现象。土壤养分状况显著影响茶叶品质成分,并且不同土壤养分指标对不同品质成分的影响有所不同。通过边际效应分析,发现各次级代谢物的最高含量都有其对应的土壤养分范围。在此基础上,拟合了武夷茶区高品质茶园适宜的土壤养分范围:pH4.5—5.0;有机质20—40g·kg~(-1);碱解氮60—100 mg·kg~(-1);有效磷10—100 mg·kg~(-1);速效钾100—150 mg·kg~(-1)。【结论】综合本研究结果,建议武夷岩茶区和洲茶区在养分管理方面,总体采取有机肥取代部分化肥,适量补氮和钾,严格控制磷肥施用等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金婷  韦锦坚  韦持章  农玉琴  骆妍飞  陆金梅  廖春文  覃潇敏  
为了探究不同氮水平下茶树/大豆间作对茶叶品质成分及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4个氮水平(N0-0 g/kg,N1-0.25 g/kg,N2-0.5 g/kg,N3-1.0 g/kg)和茶树-大豆间作、茶树单作2种种植模式,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茶-大豆间作显著提高茶叶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及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了茶多酚的含量,改善了茶叶的营养品质以及产量;亦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的肥力状况。此外,在茶-大豆间作系统中,与常规施氮水平(N2)下的单作相比,氮肥减施1/2(N1)并未显著降低茶叶产量和品质成分含量,还有效改善了土壤的肥力。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叶品质成分与土壤各营养成分的丰缺显著相关,以有效磷的影响最大。本试验条件下,茶-大豆间作系统具有在减施氮肥而维持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改良的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