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3)
- 2023(8896)
- 2022(7243)
- 2021(6775)
- 2020(5631)
- 2019(12295)
- 2018(11486)
- 2017(21874)
- 2016(11610)
- 2015(12466)
- 2014(12125)
- 2013(11685)
- 2012(10989)
- 2011(10027)
- 2010(9979)
- 2009(9078)
- 2008(8907)
- 2007(7866)
- 2006(6785)
- 2005(6340)
- 学科
- 济(47003)
- 经济(46924)
- 管理(32109)
- 业(28430)
- 企(22159)
- 企业(22159)
- 方法(19094)
- 数学(16887)
- 数学方法(16667)
- 学(12879)
- 农(12591)
- 中国(12234)
- 财(12020)
- 地方(10938)
- 制(10432)
- 业经(9466)
- 贸(8649)
- 贸易(8643)
- 环境(8461)
- 农业(8448)
- 易(8370)
- 融(8245)
- 金融(8241)
- 银(7908)
- 银行(7887)
- 行(7634)
- 体(7320)
- 技术(7193)
- 务(6917)
- 财务(6904)
- 机构
- 大学(167443)
- 学院(166638)
- 济(67093)
- 经济(65664)
- 研究(61712)
- 管理(58281)
- 理学(50726)
- 理学院(49988)
- 管理学(48985)
- 管理学院(48668)
- 中国(44389)
- 科学(40217)
- 京(35294)
- 财(32196)
- 农(32003)
- 所(31599)
- 研究所(29037)
- 中心(27590)
- 业大(27460)
- 财经(25997)
- 农业(25030)
- 江(24366)
- 经(23743)
- 院(23266)
- 范(22881)
- 师范(22621)
- 北京(21942)
- 经济学(21883)
- 经济学院(19903)
- 财经大学(19551)
- 基金
- 项目(120870)
- 科学(95658)
- 基金(90411)
- 家(82361)
- 研究(82159)
- 国家(81779)
- 科学基金(68968)
- 社会(54523)
- 社会科(51736)
- 社会科学(51724)
- 基金项目(48198)
- 自然(46482)
- 省(45421)
- 自然科(45271)
- 自然科学(45253)
- 自然科学基金(44432)
- 划(39744)
- 教育(36827)
- 资助(35897)
- 编号(30382)
- 重点(28161)
- 部(26471)
- 发(25628)
- 创(24513)
- 国家社会(24078)
- 成果(23720)
- 科研(23416)
- 计划(23157)
- 创新(23126)
- 教育部(22297)
共检索到239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英 张春玲 林晓侠 胡赛强 何春玲 葛新驰
利用二元列联表和方差比率法,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的空间关联性的多尺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要素类型间的空间关联性的强弱是随着取样空间尺度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的要素类型间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变化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对于该区域应在600 m×600 m空间尺度上研究较为合理;景观斑块的全局关联性在一级分类标准下是负相关,但在二级分类和三级分类标准下,呈现正相关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春英 林从华 洪伟 吴承祯 何春玲 陈莺娇
采用变换矢栅转换过程中像元尺度的方法,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指数的尺度效应进行分析,并利用分维数方法选取最佳的像元尺度值。结果表明:蔓延度指数、邻近相似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都是随着像元尺度的增加而单调递减,递减的速率在10~50m区间上较快,在50~500m区间的减少较慢;连接度、结合度、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随着像元尺度的增加出现了各自不同的变化曲线;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而言,矢栅转换的像元尺度选择30m较为合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荣 潘文斌
为探讨地形对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各地形因子和植被景观信息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和地形的总体特征,揭示了植被分布在地形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各植被类型面积分布不均,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主要植被类型,占总面积的70.53%。在海拔的影响下,保护区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坡度和坡向对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影响程度不同,只对中山草甸、阔叶矮曲林和人工植被等3种植被类型有较显著影响。从各植被类型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异系数看,海拔因子对植被类型的分布影响最大。图4表3参1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晓敏 闫海霞 袁业 葛兆轩 黄选瑞 张志东
【目的】探讨物种丰富度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并确定是否存在空间尺度差异,以期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帮助。【方法】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选取38个天然植被斑块,其中包括12个草地、11个灌木林和15个天然次生林斑块,共记录物种360种,分属196属,54科。根据生长型将植物物种划分为1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和乔木4个功能群。分别采用一阶刀切法和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斑块尺度与样方尺度的功能群物种丰富度。通过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斑块尺度和样方尺度的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与景观结构、地形、土壤因子间的关系;并用冗余度(RDA)分析法,在2个空间尺度对环境因子进行定量分解。【结果】景观结构、地形、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俞飞 李智勇
通过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年间的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对保护区美学质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水域和其它等6类景观类型组成。阔叶林为优势景观,面积比例维持在80%以上,是形成保护区优美景色的最主要因素。而且该景观类型斑块破碎度低,结合度和聚集度高,具有宏观美。2)常绿阔叶林的面积比例逐年下降,平均斑块面积、结合度和聚集度也随之降低;而落叶阔叶林各指标变化与之相反,并在2004年开始超过了常绿阔叶林成为主导景观类型,丰富了保护区的季相变化,显著提升了秋季美景度。3)竹林面积扩张了近3倍,但是斑块破碎度较高,没有形成壮阔的竹海景观,而且极易入侵阔叶林,造成阔叶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美景度的下降,所以采取人为砍伐对其扩张进行了控制。4)景区道路、旅游基础设施、农家乐等面积增长了50%,由于缺少专业的设计和统一规划,建筑物景观与当地的森林景观没有形成很好的融合,美学质量不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国常宁 杨建州 冯祥锦
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是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和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价,将加快推动森林资源纳入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工作的进程。条件价值法(CVM)作为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一种直接方法,对于评估"非市场化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特别是森林环境资源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该类非使用价值的分量众多,实际核算时应先进行系统分类,然后逐一加以测算。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森林环境资源的供求分析,采用开放式支付卡法作为CVM的引导技术,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居民消费意愿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Logistic模型、因子分析确定社会价值的具体构成。最后,根据非参数估计方法计算个人支付意愿,从而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钱晓鸣 黄耀坚 张艳辉 吴久玲 陈仁华 刘国富 黄长兵 谭荣锋
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残遗与濒危树种南方铁杉植物群落历经了6年的调查,共采集了123种外生菌根,经显微与超显微技术鉴定了84种,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已发表的,在同一树种中菌根类型最多的记录.它不仅证明了武夷山地区的菌物区系由于处于东西相连,南北贯通的位置上,而且从区系成分上据有温热两带俱全的特点,因而形成生物多样性,并从共生菌的角度再度揭示了物种协同进化的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兰思仁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 ,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 :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随该区植被演替趋势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而增加 ,群落间变幅较大 ;植物生长型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数上均表现出灌木层 >乔木层的规律。毛竹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 ,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它 3种森林类型 ,但由于毛竹是无性繁殖 ,其在林分中占绝对优势 ,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它 3种森林类型。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若梅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农户调查结果分析孙若梅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偏北段的东南坡,总面积56527公顷。其中核心区34711公顷,科教区911公顷,试验区20845公顷。武夷...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进辉 孙玉军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就生态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半结构访谈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环境社区居民影响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探讨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圈"、"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住宿"、多元化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改善利益分配制度的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松林 毛夷仙 胡尔夷 雷平 袁荣斌 邹思成
【目的】掌握黄腹角雉模式产地种群的个体参数、性别比、年龄结构和海拔分布等生物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积极有效的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研究区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分别采用3种调查方法:1)样线观察法。2004年4月—2014年12月,在研究区布设总长度约80 km的调查样线7条。2)繁殖季节前期套脚捕捉法。于2006年2月、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捕捉标记黄腹角雉个体26只。3)红外相机照相法。2010年4月—2014年8月,选择82个地点安装红外线触发照相机,每个位点监测时间不少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东 阎晓曦 付晶莹
人类活动干扰是自然保护区监测的主要内容,目前遥感技术已成为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随着不同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源的不断涌现,如何选取最适宜的遥感数据源进行干扰信息识别,是目前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目前常用的资源卫星(Landsat-8)、高分卫星(GF-1等),针对保护区常见的6种人类活动干扰类型,选择2~30m多种影像进行了人类活动干扰信息识别,通过比较不同尺度数据的人类活动干扰信息提取结果,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监测选择最适宜数据源提供支持。灵武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分辨率的影像提取人类活动干扰的效果较好,内部均匀、分布集中、面积较大的人类活动干扰类型提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传明 侯雨峰 吴丽媛
[目的]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内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如何处理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和区内居民生计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方法]利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影响"专题调研的272份问卷,实证研究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的影响。[结果]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中有利影响体现在通过发展旅游增加区内居民收入、为区内居民寻找替代产业和能源、对区内居民生计提供政策扶持等方面;不利影响表现为限制资源利用、野生动物肇事、旅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灵波 王鹤智 刘兆刚
【目的】定量研究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斑块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在近40年内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期为保护区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凉水自然保护区1974—2009年共4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O-ring统计函数分析该地区6种森林类型(即天然红松林PK、天然红皮云杉-冷杉混交林PA、天然山杨-白桦混交林PB、天然针叶混交林CF、天然针阔混交林CB和天然阔叶混交林BF)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1974—2009年间,研究区域不同森林类型面积发生显著变化,其中PK和PA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其他类型(即非林地以及少量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和PB面积显著减小,大量转化为CF、CB和BF;因早期森林采伐和复杂生境的影响,各森林类型斑块在不同时期均呈显著随机分布特征,约占总体的92. 74%;各森林类型斑块对间的关联性以空间不关联为主,约占总体的71. 29%,且随恢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空间负关联所占比例则随恢复时间有所增加,但空间正关联所占比例则始终保持稳定,平均为6. 56%; 15组森林类型斑块对间的空间关联性可分为3类,第Ⅰ类的空间关联性由早期的无关联性逐渐向后期的小尺度不关联而大尺度正关联的格局过度,包括PK&PA,第Ⅱ类空间关联性由早期的无关联性逐渐向后期的负关联或波动于不关联和负关联之间的格局演变,此类包括9组(PK&CB、PK&BF、PA&PB、PA&BF、PB&CB、PB&BF、CF&CB、CF&BF和CB&BF),而第Ⅲ类的空间关联性则始终以空间不关联为主,包括5组(PK&PB、PK&CF、PA&CF、PA&CB和PB&CF)。【结论】经过60余年(1952年停止采伐)的有效保护,凉水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类型的面积结构得到显著优化,但其景观结构仍处于恢复阶段,区域内各森林类型斑块在不同时期均呈显著的随机分布特征,不同森林类型斑块对间的空间关联性仍相对较弱且不稳定,仍有待进一步的严格保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澎涛 刘鸿雁 陈杉
Human disturbance is one of the key concepts in ecological study. In this paper, human disturbances in the Songshan National Level Nature Reserve were distinguished into three types:the dot form, the line form and the patch form.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 disturbances on the deciduo...
关键词:
人为干扰 松山自然保护区 植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