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06)
- 2023(2908)
- 2022(2473)
- 2021(2399)
- 2020(1924)
- 2019(4397)
- 2018(4249)
- 2017(7803)
- 2016(4355)
- 2015(4795)
- 2014(4583)
- 2013(4424)
- 2012(3978)
- 2011(3403)
- 2010(3331)
- 2009(3011)
- 2008(2684)
- 2007(2344)
- 2006(1923)
- 2005(1531)
- 学科
- 济(15118)
- 经济(15098)
- 管理(12152)
- 业(10785)
- 企(8432)
- 企业(8432)
- 方法(7075)
- 数学(6355)
- 数学方法(6280)
- 学(5284)
- 农(4527)
- 环境(3858)
- 财(3622)
- 地方(3491)
- 中国(3424)
- 业经(3386)
- 农业(3150)
- 森(3131)
- 森林(3131)
- 林(3120)
- 生态(2926)
- 贸(2855)
- 贸易(2854)
- 划(2807)
- 易(2769)
- 技术(2708)
- 和(2400)
- 制(2385)
- 务(2313)
- 财务(2305)
- 机构
- 大学(58998)
- 学院(58372)
- 管理(24332)
- 济(22099)
- 经济(21651)
- 理学(21465)
- 理学院(21233)
- 研究(21009)
- 管理学(20909)
- 管理学院(20815)
- 科学(15237)
- 中国(14812)
- 京(13267)
- 业大(12837)
- 农(12173)
- 所(11006)
- 研究所(10416)
- 院(9230)
- 中心(9157)
- 农业(8877)
- 林业(8824)
- 北京(8775)
- 财(8708)
- 江(8017)
- 财经(7448)
- 研究院(7410)
- 省(7239)
- 范(7121)
- 师范(7061)
- 经济管理(6882)
- 基金
- 项目(47211)
- 科学(36468)
- 基金(34259)
- 家(32010)
- 研究(31976)
- 国家(31767)
- 科学基金(26119)
- 社会(19582)
- 基金项目(19141)
- 社会科(18516)
- 社会科学(18510)
- 省(18413)
- 自然(18233)
- 自然科(17729)
- 自然科学(17723)
- 自然科学基金(17429)
- 划(15646)
- 教育(13490)
- 资助(13234)
- 编号(11710)
- 重点(10719)
- 发(9719)
- 部(9627)
- 科研(9565)
- 计划(9503)
- 创(9500)
- 科技(9032)
- 创新(8906)
- 课题(8314)
- 成果(8282)
共检索到78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元泰
从乔木层区系角度探讨不同人为干扰尺度 (天然栲树林ck、择伐更新A级、天然更新B级、人促更新C级和杉木林D级 )对福建武夷山栲树林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ck、A级和B级乔木层都是以栲树为优势种 ,C级顶极种栲树处于第二优势种 ,阳性树种裂斗锥处于第一优势种 ,D级受人工种植的影响乔木层优势种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以杉木为优势树种。通过乔木层区系分析 ,随着人为干扰尺度的加大 ,乔木层种类组成、各科含种数和含属数、属的分布类型及与毗邻地区的共有种上升到B级或C级后下降或呈“S”型下降。特别是D级杉木林乔木层由于以人工种植杉木为优势种控制着整个群落的性质和环境 ,导致分析的各方面指标与ck天然栲树林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游水生
本文从乔木层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角度探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 (天然米槠林CK、A级择伐更新、B级皆伐迹地天然更新、C级皆伐迹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D级杉木林 )对福建武平米槠林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CK、A级和B级乔木层都是以米槠为优势种 ,C级顶极种米槠处于第 2优势种 ,阳性树种裂斗锥处于第 1优势种 ,而D级受人工种植的影响乔木层优势种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以杉木为优势种 ;通过乔木层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 ,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加大种类组成、各科含种数、各科含属数和各属含种数上升到B级或C级后下降或直接下降 ,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线性下降、优势度呈线性上升。特别是D级杉木林乔木层由于以人工种植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国良
从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角度分析不同人为干扰强度(ck原始甜槠林、A级择伐更新、B级天然更新、C级杉木林和D级毛竹林)对福建龙栖山甜槠林各层次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加大,除灌木层均匀度略呈"S"型下降、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S"型下降至C级后上升外,其他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为上升至A级后下降,而优势度除草本层上升至A级后下降,层外植物上升至C级后下降外,其他层次都呈线性上升。表5参13
关键词:
甜槠 干扰强度 物种多样性 生态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冬梅 陈逸飞 苏仪 汪运祥 黄国庆 廖晓丽 方淑侦 黄伟 靳少非 郑德祥
[目的 ]探究郭岩山不同海拔天然栲树林土壤硅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揭示亚热带地区土壤硅形态含量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方法 ]本研究以郭岩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天然栲树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郭岩山自然保护区海拔600、700、800、900 m分别设置标准地,采集不同海拔各土层(0~20、20~40、40~60 cm)的土样,测定土壤不同硅形态含量,分析环境变化对土壤中硅形态的影响。[结果 ](1)高海拔土壤有效硅(258.26 mg·kg~(-1))、水溶性硅(155.69 mg·kg~(-1))、活性硅(388.97mg·kg~(-1))及无定形硅(1 561.97 mg·kg~(-1))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海拔土壤有效硅(93.16 mg·kg~(-1))、水溶性硅(78.38 mg·kg~(-1))、活性硅(231.84 mg·kg~(-1))及无定形硅(832.24 mg·kg~(-1))。深土层(40~60 cm)的土壤有效硅含量(227.53 mg·kg~(-1))显著高于0~20 cm(120.79 mg·kg~(-1))及20~40 cm(171.37 mg·kg~(-1))土层;(2)土壤有效硅含量与活性硅及水溶性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活性硅是有效硅增加最重要的直接贡献形态,而水溶性硅是土壤硅转化过程中重要的过渡性形态;(3)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值对各土壤硅形态含量的影响最显著,解释率分别达14.1%和9.2%,其中,土壤有机质与无定形硅及水溶性硅呈正相关,与土壤活性硅及有效硅呈负相关,而土壤pH值与有效硅、活性硅呈正相关,与无定形硅呈负相关。[结论 ]海拔引起的环境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可改变土壤硅形态含量。研究结果为天然栲树林有效利用土壤硅及调控土壤硅形态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天然栲树林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关键词:
海拔 天然栲树林 土壤硅形态 郭岩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樊后保 林荣福
A series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χ2-test,association coefficient,Ochiai′s coefficient,Czekanowski′s coefficient and Jaccard′s coefficient were used based upon a 2×2 contingency table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association of all species,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coe...
关键词:
格氏栲林 乔木层 主要种群 种间联结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江华 罗盛财 张奇 贾小丽 王海斌 刘宝顺 洪永聪 王飞权 晁倩林 曹士先 周建文 何海斌
以武夷山3个不同地域茶园土壤及6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茶青品质,研究不同茶园茶青品质的差异及与种植土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虽然3个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明显,但其土壤肥力指数大部分达到一级标准,可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在茶多酚含量上,肉桂、水仙、铁罗汉、玉观音以九龙窠茶园的含量最高,半天妖、瓜子金以旗山茶园最高;在氨基酸含量上,肉桂、水仙、铁罗汉、玉观音以龟岩茶园的含量最高,半天妖、瓜子金以九龙窠茶园最高;在咖啡碱含量上,肉桂、水仙以旗山茶园的含量最高,铁罗汉以龟岩茶园最高,半天妖、瓜子金
关键词:
茶园 土壤理化性质 茶青品质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松 欧阳杰 吕丹 欧阳勋志
在对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林分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有栲树分布的不同环境类型设置8个典型样地,以不同生境的样地作为资源位,以物种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状态指标,对栲树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栲树、罗浮栲、红楠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值,Ba为0.853、0.787、0.720,对群落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作用。杜英仅在两个资源位中出现,分布范围小,Ba为0.026,对资源利用能力弱;15个优势树种间的生态位高度重叠占4.8%,中度重叠占35.2%,低度重叠占60%,生态位重叠值不大,各树种因对共同资源的利用而产生的竞争不强,群落中优势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引 彭丹 潘俊忠 洪志猛 叶功富
研究武夷山中亚热带甜槠常绿阔叶林9600和400m2样地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演替进展,9600m2样地生物量增加,物种丰富度在群落总体、乔木层和下木层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个体数量在群落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在乔木层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下木层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Shannon-Wiener指数在群落总体和乔木层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在下木层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总体、乔木层和下木层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400m2样地物种多样性各指标在不同层次不同时间进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2001—2004年,随着活立木生物量的增加,下木层Shannon...
关键词:
中亚热带 甜槠林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如浪 游水生
福建武平帽布栲树林10个主要树种年龄结构、生长过程和林分测树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栲树等8个树种属于稳定种群,而杉木和马尾松属于衰退种群。栲树树高生长最大值出现在30~36年生,直径生长最大值出现在36~40年生,材积生长在26年生以后逐渐加快,到40年生时尚未达到最大值。该林分胸径大于42cm以上的材积比例最大。栲树株数量多,材积百分比居第2位,马尾松株数虽少,但材积百分比居第1位。择伐对林分多样性指数影响不大,伐前、伐后近相等。采用皆伐,轮伐期为42a以上,而采用择伐,轮伐期为18a。表4参3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敦锦 洪子辰 曹祖宁 周建广 高亮 陈世品 林文俊
【目的】探究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森林群落乔木层的种群特征,旨在保护脊线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通过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森林群落固定样地的调查,从重要值(important value, IV)、物种多度、Shannon-Wiener指数(H)、种间相遇概率(probability of interspecific encounter, PIE)、Gleason丰富度指数(G)、Pielou均匀度指数(J)、生物量和坡向等方面分析了森林群落乔木层的种群特征。【结果】与2018年相比,2023年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样地乔木层的物种减少1个属[珍珠花属(Lyonia)],增加1个新属[厚皮香属(Ternstroemia)],种数保持不变(17科31属52种);生物量分配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总生物量呈上升趋势;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东南坡与西北坡乔木层的J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群落内乔木层更新速率较快,胸径较小的乔木层植物死亡率高。样地内优势物种均为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马银花(R.ovatum)、疏齿木荷(Schima remotiserrata)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群落结构稳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璧属 张希 赵韶芬 潘雪
武夷山封闭式管理引发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重构问题。本文通过对武夷山封闭式管理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实地调研和走访,以及其后开展的跟踪研究,探讨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歧点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只有顾全利益相关者,保证多方利益的协调,建立利益均衡的景区合作管理模式,才是景区封闭式管理困境的最佳破解途径。
关键词:
遗产地 封闭式管理 利益相关者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进辉 孙玉军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就生态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半结构访谈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环境社区居民影响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探讨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圈"、"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住宿"、多元化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改善利益分配制度的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云霓 邓秀秀 王彦辉 曹恭祥 于澎涛 熊伟 徐丽宏
生物量受坡面环境条件变化影响而有坡面变化与尺度效应。本文在六盘山半湿润区的香水河小流域选择了33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一个斜坡长480 m,水平长398 m的典型坡面,在整个坡面上建立了宽30 m的调查样带,均匀分为空间连续的16个样地,在2014年生长季中期调查不同坡位的样地生物量,分析其坡面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坡位差异。坡面生物量t·hm-2平均值为118.59,其变化范围为96.19 139.18,变幅为42.99,变异系数为0.12;随着离坡顶距离的增加,生物量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坡面的中上部(水平坡长为87.71 m)达到最大。生物量存在坡面空间尺度...
关键词:
尺度效应 坡位差异 生物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懿凯 朱宁华 廖宝文 游奕来 唐虹
以珠海市淇澳岛大围湾湿地中14种同龄不同恢复类型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其碳密度和固碳速率,选择碳密度高的红树林恢复类型以实现红树林碳储量的最大化。结果表明:1)以单一树种进行红树林湿地恢复,无瓣海桑为造林恢复的最佳树种,其植被碳密度为159.99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96.7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5.48 t·hm-2a-1;2)以无瓣海桑混交其他树种进行恢复,无瓣海桑混交木榄为最佳组合,其植被碳密度为153.72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85.78 t·hm-2,总固碳速率为14.47 t·hm-2a-1;3)以无瓣海桑进行林下天然恢复,无瓣海桑+老鼠簕+卤蕨的群落类型为最优恢复类型,其植被碳密度为162.68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234.1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7.84 t·hm-2a-1;4)综上所述,无瓣海桑进行林下自然恢复的固碳效果明显,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以无瓣海桑作为红树林湿地主要恢复树种的恢复效果明显,生态效益大。
关键词:
淇澳岛 红树林 恢复 碳密度 固碳速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燕 刘东兰 郑小贤
【目的】研究南方集体林区栲树次生林的干扰类型及其林分结构特征,为今后南方地区常绿阔叶林的健康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香农威纳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分析福建省将乐林场栲树次生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将多样性指数作为快速聚类因子,进行方差检验后划分林分不同干扰类型,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1)将乐县栲树次生林与其顶级群落相比,其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较小,未达顶级群落状态;2)经分析可将栲树次生林划分为3种干扰类型,即轻度干扰(类型Ⅰ),栲树占6成及以上;中度干扰(类型Ⅱ),栲树占3~5成;严重干扰(类型Ⅲ),栲树占2成及以下。3)不同干扰类型林分的香农威纳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