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4)
2023(12161)
2022(10249)
2021(9740)
2020(8195)
2019(18939)
2018(18373)
2017(34882)
2016(18388)
2015(20623)
2014(20369)
2013(19615)
2012(17588)
2011(15508)
2010(15219)
2009(13926)
2008(13690)
2007(11929)
2006(10469)
2005(8786)
作者
(49190)
(40977)
(40924)
(38821)
(26286)
(19754)
(18469)
(15977)
(15579)
(14386)
(14281)
(13844)
(13065)
(12627)
(12515)
(12484)
(12241)
(12083)
(12038)
(11647)
(9853)
(9817)
(9808)
(9500)
(9293)
(9066)
(8904)
(8892)
(8185)
(8041)
学科
(71883)
经济(71702)
管理(59504)
(53314)
(47587)
企业(47587)
方法(35983)
数学(28321)
数学方法(27930)
(21617)
(18823)
中国(17997)
业经(17798)
理论(16118)
(14825)
(14322)
财务(14270)
财务管理(14236)
(13727)
地方(13696)
企业财务(13492)
(13065)
农业(12611)
(12163)
贸易(12155)
(11809)
(11400)
(10851)
银行(10830)
(10463)
机构
大学(250312)
学院(249863)
管理(103585)
(98619)
经济(96518)
理学(88273)
理学院(87294)
管理学(85872)
管理学院(85345)
研究(77147)
中国(60294)
(51765)
(48909)
科学(46881)
财经(38708)
中心(37614)
(36727)
(35782)
(35255)
(34798)
(34511)
师范(34472)
业大(33761)
研究所(32580)
北京(31891)
经济学(30364)
(29548)
财经大学(29115)
(28590)
师范大学(28011)
基金
项目(173237)
科学(138046)
基金(127924)
研究(127613)
(111748)
国家(110506)
科学基金(96190)
社会(84086)
社会科(78828)
社会科学(78802)
基金项目(68445)
(66491)
自然(61974)
自然科(60476)
自然科学(60460)
自然科学基金(59361)
教育(58939)
(56205)
资助(51292)
编号(50967)
成果(40150)
重点(38706)
(38632)
(36666)
(36332)
国家社会(35057)
课题(34039)
教育部(33880)
创新(33839)
科研(33694)
期刊
(109247)
经济(109247)
研究(68938)
中国(46328)
(40666)
管理(40198)
学报(36272)
科学(35708)
(30529)
大学(28880)
学学(27128)
教育(25858)
技术(21895)
农业(20657)
(20316)
金融(20316)
财经(19393)
业经(17511)
(16788)
经济研究(15877)
问题(13933)
(12773)
(12356)
资源(12019)
图书(11872)
(11809)
财会(11791)
科技(11308)
技术经济(11223)
现代(11134)
共检索到365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进辉  林开淼  彭夏岁  陈秋华  邹莉玲  
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加,国家公园和其他自然保护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保护与游憩利用的压力。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大红袍母树景点为研究区,基于拥挤规范理论采用视觉评价法测定了游客最佳体验与游客可接受的承载量标准,并采用实地测量法计算了基于《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最大承载量标准,结果表明游客最佳体验的承载量和游客可接受的承载量标准远低于最大承载量标准;结合视频监测数据分析了瞬时旅游承载量波动特征,结果表明瞬时旅游承载量多数时间超出游客可接受的承载量标准和最佳体验的承载量标准;基于不同的承载量标准将旅游承载状态划分为不同承载量管理等级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应对措施。研究可以为国家公园和其他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旅游承载力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军  岳梦婷  
国家公园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试点之一,是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生态资本。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借助SPSS 22.0和AMOS 21.0对游客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相关性与结构性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1)游客涉入中,"核心生活方式"和"风险性"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的影响作用较低,验证结果不显著;(2)游客涉入中,"吸引力"和"自我表达"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地方依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较小,验证结果不显著。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进辉  林开淼  彭夏岁  王淋辉  陈秋华  
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问卷和视觉评价方法研究游客等待检票、景区观光车、九曲溪竹筏3个主要旅游拥挤节点的排队拥挤感知状况,分析游客拥挤感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等待时间的游客拥挤规范。结果表明:年龄、职业、来访次数、组织方式、停留时间与天气感知的游客显著影响拥挤感知程度;基于等待时间与可接受度的曲线拟合确定了检票口、观光车和竹筏的拥挤感知规范的等待时间标准分别为10.9 min、15.6 min和47.6 min。等待时间-拥挤可接受曲线可作为拥挤感知规范标准为游客排队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秀治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环境变量的类型,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游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环境变量的重要性评分和偏好程度,并以此构建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机会谱。结果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特别保护区不能开展游憩活动;严格控制区适于开展以科学考察、摄影采风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游憩活动,获得探奇求知和寻求真理的游憩体验;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以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为主的游憩活动,享受体验新奇、消闲求知和丰富阅历的游憩体验;传统利用区适于开展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游憩活动,感受领略新奇的游憩体验。因此,提出根据不同的游憩环境类型开发合适的游憩活动;提供令游客满意的游憩体验,加强不同游憩环境类型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与社区达成管理契约,建立相应的经营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毕赛云  李兵  韩玉婷  石金莲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亲子游憩的热点区域,目前国内外有关国家公园亲子游憩体验的研究较少。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为例,将亲子游客点评网站的文本数据作为样本,使用Python技术提取高频词,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分别从高频特征词、旅游吸引物和情感体验3个方面构建分析类目,探索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亲子游憩体验的主要内容。结果显示,武夷山亲子游客的正面情感较强,自然和人文景观、景区门票、游憩情感、景区设施与服务是武夷山亲子游客的主要关注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思源  苏杨  王蕾  程红光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考察游客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关键受益人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可以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作何选择,并对其投资自然资本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中如何优化旅游,促进保护和公益性功能实现。研究结果显示:(1)游客以文化服务为首选,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强的生态旅游、较为抽象的文化体验以及较为单纯的美景欣赏三方面,在生态旅游具体需求上会出现选择间的相互竞争;(2)除了净化空气,对供给服务和其他调节服务则需求不大;(3)在免门票假设下,具有支付意愿的游客达到90%以上,然而平均支付意愿没有达到现有门票价格;(4)教育水平和职业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并与年龄和收入等因子一起形成具有不同支付意愿上的特征人群。因此,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需要积极探索协同多种文化服务供给,大力推动社会参与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受益者对生态系统的认知,从受益者需求入手推进国家公园公益性功能的实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霞  余荣卓  罗春玉  王光玉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是当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教育基本要素、游客感知评价,提出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框架。运用语义差异法,以自然资源基础、人员素质、标识系统和自然教育媒介4个因素作为基准,确定与准则层对应的12个指标,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评分表,运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量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建议未来体系构建中要挖掘自然本底资源、推广特色自然教育项目,完善自然解说系统、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育人功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马永强   张孙博文   武耀杰   梁晶璇   郜玲云   陈佑成  
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游客作为研究对象,从敬畏感角度出发,将地方依恋和生态价值观引入游客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中,基于武夷山国家公园386名游客的问卷数据,采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对游客亲环境行为进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及异质性分析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敬畏感、地方认同、生态价值观对游客亲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47、0.37、0.92,表明既要重视游客对大自然的敬畏,又要提高游客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和树立生态价值观;(2)敬畏感能够通过生态价值观和地方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表明地方认同和生态价值观是游客亲环境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敬畏感向游客亲环境行为转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游客年龄能够调节敬畏感对亲环境行为和地方认同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表明要重视游客年龄因素对亲环境行为带来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敬畏感、生态价值观对国家公园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家公园研究的理论体系,应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拓展了游客亲环境行为研究方法的应用。这既为深入探讨国家公园旅游的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内在驱动机制提供新思路,也为促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思源  苏杨  程红光  王蕾  闵庆文  
基于利益认知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中多元利益相关者的生态系统意义认知、利益界定与国家公园潜在管理规则评价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生态系统赋予明确而不同的意义,学者与管理者的观点和国家公园管理目标较为一致;访客与社区居民关注个人利益。②居民生态系统价值认知依赖于生计重要性判断,生态系统管理诉求建立在对现实利益与感知利益的对比上。③利益相关者对约束力不同的潜在规则持不同态度。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构建动态"协商空间",在协商中尊重利益相关者对生态系统意义的认知差异,引导不同利益相关者认知趋同,提高规则合理性与执行度,保证社会-生态系统稳健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红巧  苏杨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生态文明体制建设中具有先行先试的意义,处理保护与旅游的关系是体制试点工作重点之一。一、国家公园不是旅游景区1.发展现状——现实中"难舍难分"从管理标准和实际情况来看,旅游景区和自然保护地"难舍难分"。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志东  徐东瑞  
以山东省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应用景观生态学干扰理论,分析旅游资源系统和旅游活动的耦合关系,建立旅游生态承载力和旅游干扰强度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为:旅游生态承载力TECC=2.913 437万元/d,旅游干扰强度TDI=1.809 370万元/d,TDI/TECC=0.621,接近于优选法确定的黄金分割点,说明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的生态状况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游客的接待能力尚具一定的拓展空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淏  彭福伟  
在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建立和管理中,游憩或旅游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推动可持续利用的最重要的方式。国家公园提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自然保护全新理念,将有助于推动旅游从"门票经济"向全民公益性转变,一般旅游活动向游憩活动转变,粗放型旅游活动向可持续生态旅游转变。国家公园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要遵循生态空间的管控要求,体现主体功能区的理念,加快理顺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完善国家公园资金保障机制,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强化旅游活动和服务的管理,构建起设施建设、社区协调、生态补偿、访客管理等一系列保障制度,确保国家公园的游憩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尹铎   杨博  
<正>国家公园肩负着野生动物保育的功能,如何让到访的游客建立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结是实现保育目标的关键。许多国家公园都有其要保护的独特、珍稀濒危的旗舰型物种,而这些物种往往会成为其进行野生动物旅游的关键吸引力与旅游营销的宣传重点。然而,这些以追踪、观览体验单一物种为直接目的所开展的野生动物旅游,往往容易陷入人类中心主义陷阱,面临诸多争议与是非,难以实现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育目标。因此,本文倡导建立一种基于国家公园周边社区“日常生活的多物种邂逅”旅游形式,以促进国家公园游憩开展与多物种共生共荣,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猛   钟林生   王婧雯  
[目的] 该研究基于旅游系统理论并综合使用多种文本分析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国家公园旅游的研究进展,明确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并构建国家公园旅游研究框架。从而识别和解析国家公园旅游研究的关键内容,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助力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增进。[方法] 该文综合运用知识图谱、扎根理论及文本词频分析等方法对1992—2023年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所刊载的中国国家公园旅游研究文献进展进行了分析。[结果] (1)中国国家公园旅游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研究经历了起步探索阶段(1992-2003年)、初步发展阶段(2004-2016年)以及稳步推进阶段(2017年-至今)。(2)基于旅游供给、旅游需求以及旅游支撑三大旅游系统,构建了研究框架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逻辑关系,涵盖了旅游者、潜在旅游者、智力支持、政策管理、公共服务、资源环境、旅游产品以及目的地8个重点研究领域。(3)从国家公园旅游基础理论与方法应用、环境影响与资源利用、社区与人类福祉、生态旅游管理与市场营销、运行机制与政策等方面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结论] 三种文本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更科学地解读了研究热点、分析研究内容、构建与检验研究框架。总体而言,中国国家公园旅游研究的理论视角、内容与政策导向和实践发展紧密结合,而在一些重点研究领域仍需要加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赖启福  陈秋华  黄秀娟  
结合定量和定性2种方法研究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发展、旅游服务及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发展体现5个阶段;国家公园和国家游憩区是接待游客最多的两类区域,但国家公园接待游客的强度较低;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旅游服务对美国的经济(GDP)和社会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分析与探讨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发展历程及旅游服务可以为中国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合理开发与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