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3)
- 2023(10370)
- 2022(9345)
- 2021(8898)
- 2020(7458)
- 2019(17287)
- 2018(17246)
- 2017(33259)
- 2016(18055)
- 2015(20479)
- 2014(20377)
- 2013(19920)
- 2012(18184)
- 2011(16162)
- 2010(16118)
- 2009(14563)
- 2008(13975)
- 2007(12088)
- 2006(10560)
- 2005(8865)
- 学科
- 济(67830)
- 经济(67746)
- 管理(49801)
- 业(47697)
- 企(40197)
- 企业(40197)
- 方法(33003)
- 数学(27538)
- 数学方法(27219)
- 农(18323)
- 中国(17341)
- 财(16025)
- 学(15763)
- 业经(15482)
- 地方(13975)
- 理论(13194)
- 农业(12344)
- 和(11908)
- 贸(11520)
- 贸易(11514)
- 易(11164)
- 环境(11046)
- 技术(10914)
- 制(10668)
- 务(10242)
- 财务(10183)
- 财务管理(10159)
- 教育(10080)
- 划(9908)
- 企业财务(9601)
- 机构
- 大学(250259)
- 学院(250096)
- 管理(103041)
- 济(92123)
- 经济(89964)
- 理学(89818)
- 理学院(88791)
- 管理学(87232)
- 管理学院(86786)
- 研究(80715)
- 中国(57626)
- 京(53647)
- 科学(52573)
- 财(41472)
- 所(39767)
- 农(38069)
- 业大(37869)
- 研究所(36721)
- 中心(36447)
- 范(35192)
- 师范(34885)
- 江(34772)
- 北京(33975)
- 财经(33915)
- 经(30805)
- 农业(29774)
- 院(29625)
- 州(29108)
- 师范大学(28308)
- 技术(27104)
- 基金
- 项目(177807)
- 科学(139178)
- 研究(130840)
- 基金(127753)
- 家(111474)
- 国家(110215)
- 科学基金(94572)
- 社会(80354)
- 社会科(75981)
- 社会科学(75956)
- 省(70159)
- 基金项目(69358)
- 自然(62345)
- 自然科(60831)
- 自然科学(60819)
- 教育(59858)
- 自然科学基金(59708)
- 划(58839)
- 编号(54437)
- 资助(52514)
- 成果(43742)
- 重点(38961)
- 部(38289)
- 发(37518)
- 课题(36907)
- 创(36881)
- 创新(34198)
- 科研(33988)
- 项目编号(33764)
- 大学(33043)
共检索到350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秀治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环境变量的类型,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游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环境变量的重要性评分和偏好程度,并以此构建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机会谱。结果表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特别保护区不能开展游憩活动;严格控制区适于开展以科学考察、摄影采风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游憩活动,获得探奇求知和寻求真理的游憩体验;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以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为主的游憩活动,享受体验新奇、消闲求知和丰富阅历的游憩体验;传统利用区适于开展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游憩活动,感受领略新奇的游憩体验。因此,提出根据不同的游憩环境类型开发合适的游憩活动;提供令游客满意的游憩体验,加强不同游憩环境类型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与社区达成管理契约,建立相应的经营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进辉 林开淼 彭夏岁 王淋辉 陈秋华
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问卷和视觉评价方法研究游客等待检票、景区观光车、九曲溪竹筏3个主要旅游拥挤节点的排队拥挤感知状况,分析游客拥挤感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等待时间的游客拥挤规范。结果表明:年龄、职业、来访次数、组织方式、停留时间与天气感知的游客显著影响拥挤感知程度;基于等待时间与可接受度的曲线拟合确定了检票口、观光车和竹筏的拥挤感知规范的等待时间标准分别为10.9 min、15.6 min和47.6 min。等待时间-拥挤可接受曲线可作为拥挤感知规范标准为游客排队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毕赛云 李兵 韩玉婷 石金莲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亲子游憩的热点区域,目前国内外有关国家公园亲子游憩体验的研究较少。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为例,将亲子游客点评网站的文本数据作为样本,使用Python技术提取高频词,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分别从高频特征词、旅游吸引物和情感体验3个方面构建分析类目,探索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亲子游憩体验的主要内容。结果显示,武夷山亲子游客的正面情感较强,自然和人文景观、景区门票、游憩情感、景区设施与服务是武夷山亲子游客的主要关注点。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亲子游 武夷山 网络文本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思源 苏杨 王蕾 程红光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考察游客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关键受益人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可以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作何选择,并对其投资自然资本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中如何优化旅游,促进保护和公益性功能实现。研究结果显示:(1)游客以文化服务为首选,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强的生态旅游、较为抽象的文化体验以及较为单纯的美景欣赏三方面,在生态旅游具体需求上会出现选择间的相互竞争;(2)除了净化空气,对供给服务和其他调节服务则需求不大;(3)在免门票假设下,具有支付意愿的游客达到90%以上,然而平均支付意愿没有达到现有门票价格;(4)教育水平和职业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并与年龄和收入等因子一起形成具有不同支付意愿上的特征人群。因此,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需要积极探索协同多种文化服务供给,大力推动社会参与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受益者对生态系统的认知,从受益者需求入手推进国家公园公益性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 支付意愿 武夷山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霞 余荣卓 罗春玉 王光玉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是当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教育基本要素、游客感知评价,提出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框架。运用语义差异法,以自然资源基础、人员素质、标识系统和自然教育媒介4个因素作为基准,确定与准则层对应的12个指标,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评分表,运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量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建议未来体系构建中要挖掘自然本底资源、推广特色自然教育项目,完善自然解说系统、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育人功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马永强 张孙博文 武耀杰 梁晶璇 郜玲云 陈佑成
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游客作为研究对象,从敬畏感角度出发,将地方依恋和生态价值观引入游客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中,基于武夷山国家公园386名游客的问卷数据,采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对游客亲环境行为进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及异质性分析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敬畏感、地方认同、生态价值观对游客亲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47、0.37、0.92,表明既要重视游客对大自然的敬畏,又要提高游客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和树立生态价值观;(2)敬畏感能够通过生态价值观和地方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表明地方认同和生态价值观是游客亲环境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敬畏感向游客亲环境行为转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游客年龄能够调节敬畏感对亲环境行为和地方认同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表明要重视游客年龄因素对亲环境行为带来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敬畏感、生态价值观对国家公园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家公园研究的理论体系,应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拓展了游客亲环境行为研究方法的应用。这既为深入探讨国家公园旅游的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内在驱动机制提供新思路,也为促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军 岳梦婷
国家公园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试点之一,是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生态资本。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借助SPSS 22.0和AMOS 21.0对游客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相关性与结构性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1)游客涉入中,"核心生活方式"和"风险性"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的影响作用较低,验证结果不显著;(2)游客涉入中,"吸引力"和"自我表达"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地方依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较小,验证结果不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运盛 高岚 邱俊齐
作者运用旅行费用法对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游憩效益进行了经济评价,得出该景区1995年游慈效益值为63376万元,人均消费者剩余为2112.87元;并系统地阐述了游憩效益评价涉及的诸多问题:游憩效益评价的目的及意义,游憩效益评价的一般问题及评价方法的选择,旅行费用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步骤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对策等。
关键词:
游憩效益评价,旅行费用法,消费者剩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姝瑶 刘彦彤 余翩翩 张玉钧
推动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产业发展在社区可持续生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区域,对其范围内的10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和产业发展支持力度2个维度下的18个指标,构建国家公园社区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基于二维象限法,将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类型划分为综合发展型、选择发展型、乏力发展型和控制发展型4种,对不同类型社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相关规划以及社区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差异化的社区产业发展路径和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姝瑶 刘彦彤 余翩翩 张玉钧
推动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产业发展在社区可持续生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区域,对其范围内的10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和产业发展支持力度2个维度下的18个指标,构建国家公园社区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基于二维象限法,将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类型划分为综合发展型、选择发展型、乏力发展型和控制发展型4种,对不同类型社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相关规划以及社区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差异化的社区产业发展路径和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涂宇倩 张婧雅 邹文昊 易梦婷 何可心
国家公园的文化景观是风景民族主义的外化象征,反映着持续时空下人与自然环境的长期交互过程,其时空特征的梳理与影响机制的探究,是国家公园风景资源原真性评价、整体性管护的重要依据。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武夷山国家公园文化景观的时空特征和自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宋、明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文化景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教和理学文化景观在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2)武夷山国家公园文化景观核心区位于九曲溪中部(三曲至六曲),该区域文化景观集中、历史发展悠久、文化价值高。(3)河流是影响武夷山国家公园文化景观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其余为植被类型和地形要素。(4)道教、理学和茶文化均受河流影响,植被类型与道教文化的联系密切,佛教和古闽越文化受地形的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辉 曹爱红 吴慧珍 张静娴 闫淑君
中国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进行。通过三个行为影响力较高的国家公园利益方的博弈分析和武夷山的实证分析,构建了三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进行了模型均衡点分析、稳定性讨论和动态相位图绘制,分析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演化博弈成本和奖惩约束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公园的相关利益者在特许经营过程中是较复杂且多元化的;地方政府与企业博弈在现有研究假设下难以实现局部均衡稳定,均衡策略与企业的收益无直接关系;企业与社区博弈的稳定情况有四种,仅当社区居民福利(P)与经济利益(G)之和大于其他途径收益(H)时,博弈向优化状态(参与,国家公园保护性开发模式)演化;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监督成本为6 430.85万元,干预机制下的稳定条件为奖励收益大于1.1亿元且中央政府惩罚大于0。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利益相关者 演化博弈 武夷山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敦锦 洪子辰 曹祖宁 周建广 高亮 陈世品 林文俊
【目的】探究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森林群落乔木层的种群特征,旨在保护脊线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通过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森林群落固定样地的调查,从重要值(important value, IV)、物种多度、Shannon-Wiener指数(H)、种间相遇概率(probability of interspecific encounter, PIE)、Gleason丰富度指数(G)、Pielou均匀度指数(J)、生物量和坡向等方面分析了森林群落乔木层的种群特征。【结果】与2018年相比,2023年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样地乔木层的物种减少1个属[珍珠花属(Lyonia)],增加1个新属[厚皮香属(Ternstroemia)],种数保持不变(17科31属52种);生物量分配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总生物量呈上升趋势;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东南坡与西北坡乔木层的J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武夷山国家公园脊线群落内乔木层更新速率较快,胸径较小的乔木层植物死亡率高。样地内优势物种均为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马银花(R.ovatum)、疏齿木荷(Schima remotiserrata)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群落结构稳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辉 曹爱红 吴慧珍 张静娴 闫淑君
中国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进行。通过三个行为影响力较高的国家公园利益方的博弈分析和武夷山的实证分析,构建了三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进行了模型均衡点分析、稳定性讨论和动态相位图绘制,分析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演化博弈成本和奖惩约束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公园的相关利益者在特许经营过程中是较复杂且多元化的;地方政府与企业博弈在现有研究假设下难以实现局部均衡稳定,均衡策略与企业的收益无直接关系;企业与社区博弈的稳定情况有四种,仅当社区居民福利(P)与经济利益(G)之和大于其他途径收益(H)时,博弈向优化状态(参与,国家公园保护性开发模式)演化;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监督成本为6 430.85万元,干预机制下的稳定条件为奖励收益大于1.1亿元且中央政府惩罚大于0。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利益相关者 演化博弈 武夷山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进辉 林开淼 彭夏岁 陈秋华 邹莉玲
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加,国家公园和其他自然保护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保护与游憩利用的压力。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区大红袍母树景点为研究区,基于拥挤规范理论采用视觉评价法测定了游客最佳体验与游客可接受的承载量标准,并采用实地测量法计算了基于《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最大承载量标准,结果表明游客最佳体验的承载量和游客可接受的承载量标准远低于最大承载量标准;结合视频监测数据分析了瞬时旅游承载量波动特征,结果表明瞬时旅游承载量多数时间超出游客可接受的承载量标准和最佳体验的承载量标准;基于不同的承载量标准将旅游承载状态划分为不同承载量管理等级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应对措施。研究可以为国家公园和其他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旅游承载力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