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4)
2023(9866)
2022(7917)
2021(7563)
2020(6103)
2019(13748)
2018(13253)
2017(26197)
2016(13477)
2015(14761)
2014(14216)
2013(14004)
2012(12844)
2011(11536)
2010(11690)
2009(11034)
2008(10509)
2007(9462)
2006(8707)
2005(7681)
作者
(35952)
(31027)
(30138)
(28818)
(19325)
(14632)
(13583)
(11770)
(11629)
(10659)
(10476)
(10186)
(9524)
(9455)
(9335)
(9093)
(8826)
(8771)
(8739)
(8554)
(7570)
(7563)
(7353)
(7103)
(6939)
(6799)
(6798)
(6578)
(6130)
(6014)
学科
(57355)
经济(57294)
(46207)
(44052)
管理(31227)
农业(30812)
(23549)
企业(23549)
方法(17991)
业经(17675)
中国(16664)
数学(15504)
数学方法(15278)
(12773)
(12643)
地方(12320)
农业经济(10573)
(10474)
(10353)
贸易(10344)
(10139)
(9763)
(9681)
(9428)
(9259)
金融(9258)
(9188)
农村(9179)
(9120)
银行(9108)
机构
学院(186104)
大学(181657)
(82428)
经济(80949)
管理(72810)
研究(64140)
理学(62933)
理学院(62347)
管理学(61388)
管理学院(61036)
中国(51783)
(49825)
农业(37588)
(37090)
(37073)
科学(36475)
业大(32540)
中心(31426)
(31284)
(28911)
财经(28823)
研究所(28092)
(26435)
经济学(24810)
(24183)
师范(24007)
农业大学(22859)
北京(22777)
(22676)
经济学院(22430)
基金
项目(126403)
科学(100843)
研究(98382)
基金(92422)
(80566)
国家(79420)
科学基金(67891)
社会(65169)
社会科(61335)
社会科学(61317)
(49819)
基金项目(48553)
教育(43183)
编号(41402)
(40708)
自然(40166)
自然科(39252)
自然科学(39242)
自然科学基金(38510)
资助(35615)
成果(33472)
(29733)
(29109)
(28852)
重点(28082)
国家社会(27754)
课题(27273)
(26984)
(26551)
(25601)
期刊
(97996)
经济(97996)
研究(56667)
(55670)
中国(40641)
农业(37065)
学报(28087)
科学(26769)
(26611)
(25129)
金融(25129)
管理(23049)
大学(23036)
业经(22598)
学学(21889)
教育(19654)
(17351)
技术(14789)
农村(14617)
(14617)
问题(14260)
农业经济(13983)
财经(13884)
经济研究(13505)
世界(12114)
(12009)
(11084)
经济问题(10395)
社会(9393)
农村经济(9197)
共检索到288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栋  
在分析小农融资行为的基础上,本文将国家效用引入农户正规信贷研究。国家推动农户正规信贷的目的是平衡国民经济发展、缓解小农生存压力,本文使用金融算法和公共选择算法计算了农户正规信贷最优解。公共选择视角下,农户正规信贷最优数量取决于国家经济增长偏好和小农生存压力感知系数。农户正规信贷同时会造成国家效用损失,在长期农户正规信贷增长率将趋向停滞,这一结论得到了实际数据的支持。国家效用损失函数说明,负效用最终会使国家放弃信贷支农,国家对小农的支持必须寻找其他途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中国农贷制度是一个迄今尚未破解的谜团,本文试图在梳理既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为破解这一谜团提供一个长期视角。与既有的大多数研究相比,本文的讨论侧重于农贷制度的需求层面。本文的讨论发现,中国农户的融资次序耐人寻味,主要表现为,在农业收入不足以抵补维生成本时,首先考虑增加非农收入,其次才寻求信贷支持。就信贷支持而言,先争取国家农贷,再谋求民间熟人信贷,最后是高利信贷。本文的研究还揭示出,在中国,长期以来,国家与农户在分割有限农村剩余过程中存在一种脆弱的平衡,而国家农贷制度的基本功能则是维持这种平衡。由于这种平衡的维持具有节约国家管理与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用,因此单方面改变国家农贷制度功能(如商业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栋  
2008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希冀农户能获得更多信贷支持,在发放农户信贷过程中,国家必须依靠以合作金融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公共选择视角,农村信用社可以被视为科层,按照这个思路,本文将科层激励引入农户信贷研究。虽然科层与国家效用函数存在交集,但科层结构中也存在仕途最优化、努力最小化等因子,科层结构有动机异化国家意图。经过解析,本文给出了农户信贷均衡解,结论说明,科层影响下农户信贷会低于国家期望水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佘传奇  张羽  
农户融资行为有生产目的和非生产目的,贫困农户融资偏好于非生产,富裕农户融资偏好于生产,从农户融资效用角度比农户融资利润角度分析农户更准确。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三条结论,一是降低利率抑制了金融机构贷款给融资能力弱的贫困农户,但低利率却促使贫困农户融资行为,两者相互作用影响贷款底线。二是信用建设与减低融资成本虽能促进农户融资,但存在作用范围。三是需要根据农户融资行为对贷款措施的敏感程度划分农户,并对不同类型农户实施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杨栋  李四新  
现阶段,农村信贷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长期视角梳理了小农资金需求和正规信贷供给之间的差异,得出了以下结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小农最大的资金压力始终来自于子女婚嫁等生存需要,但农村金融机构并未对其给予充分关注。这一问题产生的制度性成因在于,小农生产的目的在于规避风险,而农村金融机构要谋求利润最大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针对小农融资需求设计信贷产品,引导资金流向生产领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晓云  
本文通过对1981—2006年美德两国产业结构变化和研发投入产业分布特点的描述,并将技术政策引入分析框架,在一国技术政策目标指引下研究技术投入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具体分析中观行业层面的技术投入对转移和深化两种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两国技术政策、技术投入和产业贸易特点的分析,对比了差异化的产业升级路径的战略选择方式,以求对经济追赶国家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乃扬  王兆智  
考虑在实际中常用到的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指出了某文算法收敛性证明中的错误。对该算法加以修正后,证明了有限步终止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宇峰  胡晓群  
本文利用交易成本政治学的研究框架重新考察了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并通过小样本调研案例论证了这种共同治理模式的现实可行性。模型表明,地方政府对于某些任务测度模糊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激励不足的机会主义倾向,而社群的自组织机制弥补了政府提供不足的真空罅隙,从而形成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共同治理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雨露  杨栋  
在农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将农户划分为"理性小农"和"生存小农"。根据"二阶段模型",本文测度了国家农贷对两类农户的影响。实证结果说明国家农贷对"理性小农"生产存在显著影响,但对"生存小农"不存在显著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农民教育水平是影响"生存小农"生产最重要的因素,然后依次是农机价值、务工收入、非正式借贷和家庭积累,实际上"生存小农"并不选择国家农贷作为重要资金来源。本文结论衍生的政策建议表明,国家农贷应重点支持"理性小农",对"生存小农"的扶持重点应是提高人力资本。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佳  陈飞翔  
本研究综述了前人关于比较优势与中国贸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问题,力图为我国的经济改革提供有资可循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程连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路径是由客观环境制约下的公共选择机制所决定的 ,清醒地认识这一点 ,并因势利导 ,平衡好利益矛盾 ,使之迂回渐进地趋近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规范目标 ,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珏宇  姚东旻  洪嘉聪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政府土地政策制定与农民土地流转决策的两期动态博弈模型,先后探讨了在平均分配土地的配给规则以及最大化农业劳动人口的土地配给规则下的土地流转路径,并比较了两种配给规则下土地流转速率的大小,得出土地流转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劳动能力不同以及政府行为前后不一致,从而揭示了影响土地流转速率的内在机制:农民的劳动能力存在差异,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可能,政府因此可以制定使农民激励相容的土地政策,推动土地整合集中到劳动能力高的农民手中;非农工资水平、农业补贴等外部因素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收敛速率上,并不改变土地流转的方向和最终均衡结果。在此引入劳动力市场冲击之后,本文提出了以产量甄别农民劳动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敏俊  
我国现行的大多数农业保险模式实际上只能对具有一定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的专业户、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风险服务,一般农户在事实上被排除在农业保险对象之外,这与我国现阶段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相悖。为此,本文在农业保险政策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路径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基于农商合作的"联合体"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晋  艾进  王珏  
现有文献对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路径选择存在着认识分歧。本文认为,理论分歧源于商品契约与要素契约之间经济绩效的考量。本文在一个制度经济分析框架下对工商业资本不同路径选择下的契约绩效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认为,工商业资本规模是其最优契约形式选择的主要依据。对于小规模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最优路径选择是通过商品契约建立"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而对于资本规模较大,特别是以高科技农业项目为投资领域的工商业资本,则适宜通过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契约实现纵向一体化经营。这一结论否定了当前农业产业化领域众多研究所持的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的观点,也为国家制订激励和引导政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易棉阳  
农村水利建设主要靠外源性融资,公共财政与国家农贷是两条最重要的外源性融资渠道。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未纳入国家公共财政收支体系,这一制度缺陷引致了农村水利建设的落后。新时期的农村水利建设,不但要把其纳入到公共财政收支体系,而且要设计农贷制度动员国家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公共财政与国家农贷还要实现分工耦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