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0)
2023(6524)
2022(5614)
2021(5292)
2020(4464)
2019(10370)
2018(10054)
2017(19774)
2016(11016)
2015(12347)
2014(12344)
2013(12213)
2012(11586)
2011(10533)
2010(10773)
2009(10150)
2008(9979)
2007(9321)
2006(8550)
2005(7737)
作者
(33918)
(28133)
(28078)
(26771)
(18158)
(13753)
(12818)
(10981)
(10980)
(10542)
(9615)
(9590)
(9264)
(9235)
(9061)
(8875)
(8597)
(8507)
(8376)
(8333)
(7223)
(7103)
(6992)
(6730)
(6446)
(6433)
(6330)
(6309)
(5942)
(5794)
学科
(42455)
经济(42409)
管理(32322)
(31732)
(25802)
企业(25802)
方法(17409)
数学(15466)
数学方法(15150)
(14401)
(12581)
(11358)
中国(11142)
地方(10222)
(9727)
(9333)
农业(9113)
业经(9022)
(8178)
贸易(8173)
(7916)
(7858)
及其(6988)
(6922)
财务(6896)
财务管理(6872)
环境(6798)
(6513)
企业财务(6503)
银行(6490)
机构
学院(156092)
大学(155266)
(62841)
经济(61339)
管理(59753)
研究(58725)
理学(50317)
理学院(49743)
管理学(48774)
管理学院(48508)
中国(45873)
科学(37536)
(35172)
(33245)
(31282)
(30773)
研究所(28175)
中心(27322)
(26344)
农业(26292)
业大(25903)
财经(22786)
北京(22594)
(21750)
(20684)
(20663)
(20538)
(20360)
师范(20259)
经济学(17469)
基金
项目(101621)
科学(78915)
基金(71973)
研究(71786)
(64138)
国家(63579)
科学基金(53321)
社会(43281)
社会科(40931)
社会科学(40918)
(40081)
基金项目(36960)
自然(36518)
自然科(35621)
自然科学(35604)
(34981)
自然科学基金(34938)
教育(32556)
资助(31509)
编号(29115)
成果(24151)
重点(23253)
(22298)
(22247)
课题(21547)
(20243)
计划(20007)
科研(19539)
创新(19012)
教育部(18115)
期刊
(74825)
经济(74825)
研究(48425)
中国(35967)
(29949)
学报(26011)
科学(24327)
(23658)
管理(22352)
农业(20763)
大学(19323)
学学(18233)
(17781)
金融(17781)
教育(17254)
技术(14007)
业经(12267)
经济研究(11373)
(11250)
财经(10784)
问题(9490)
(9284)
统计(8234)
技术经济(7971)
资源(7869)
(7859)
(7610)
(7429)
世界(7310)
理论(7300)
共检索到250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粮食价格改革的进程,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是粮食流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在客观评价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基础上,提出继续坚持和进一步完善这一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观点;同时还着重强调,必须总结经验和问题,对这一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进行体制、机制,以及实施办法的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牛松  
自2004年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以来,国家实施了以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从近10年的政策执行效果看,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与临时收储政策相互补充,较好地体现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种粮农民的欢迎。一、执行情况1.最低收购价政策。每年由国家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伟  朱善利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施行7年来,已经在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达到甚至超出了政策设计的预期。面对粮食供求形势发生的新变化,现行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一些消极影响也日益突显。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政策在价格制定、信贷管理、财政补贴、购销监管等方面的操作措施。同时,继续坚持托市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探索和建立以差额直补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士海  李先德  
本文利用双差分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小麦、早籼稻、晚籼稻、粳稻、黄玉米、油脂业用大豆和食品业用大豆等七种粮食产品近十年的周度价格数据进行研究,旨在考察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否起到了对粮食市场的托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大部分粮食品种存在托市效应,其中小麦的政策效果最为明显,油脂业用大豆的政策效应为负,同样的政策对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竞争力下降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大公共政策问题。本文以经济学基本原理为依据,通过逻辑和数据分析指出近年来粮食进口大幅度增长、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和收入增长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飙升;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在时空上不匹配。因此,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关键在于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缓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瓶颈阶段的紧张程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宁  辛毅  黎嘉家  
由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粮食临时收储政策及其配套政策形成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是近年来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本文在对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机制结构和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的绩效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宁  辛毅  黎嘉家  
由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粮食临时收储政策及其配套政策形成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是近年来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本文在对中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机制结构和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体系的绩效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伟伟  崔博  赵静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年粮食生产数据表明,我国粮食短缺时代已结束,中国人民已经实现“吃粮自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一些挑战:长期以来,粮食的供给与需求一直是处于“紧平衡”状态,而且,这种“紧平衡”的趋势越来越严重;粮食生产的结构有待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亟待提高,种业“卡脖子”问题依然在一些领域存在;耕地红线需要守住,耕地质量有待提升。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粮食等初级产品供给,如何在挑战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光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海霞  葛岩  
以全国9个玉米主产区2001-2014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通过倍差法、类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三种政策绩效评价模型,剔除其他玉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利用面板数据Pool-olS计量方法,检验玉米临储政策的独立效果。倍差法和类倍差法评价结果表明,在推行玉米临储政策的省份,该政策显著提高了玉米价格,幅度分别0.14元/千克和为0.17元/千克,相比于样本省份的平均价格,该增幅分别为9.26%和11.88%,临储政策的托市效应显著。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结果显示,临储政策对玉米的托市效果为0.15元/千克,也验证了倍差法和类倍差法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波  
本文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等五种主要粮食品种为例,构建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模型,使用双重差分设计和反事实模拟方法进行评价。双重差分回归结果表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和品种异质性,该结论也得到了反事实模拟方法的验证。因此,我国政府在设计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时,应实行差别化定价政策,以充分体现品种差异、品质差异和区域差异,促进粮食供给结构调整。同时,从最低收购价格中把粮食补贴剥离出来,发挥最低收购价政策兜底作用,调动市场在价格调节与资源配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波  
本文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等五种主要粮食品种为例,构建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模型,使用双重差分设计和反事实模拟方法进行评价。双重差分回归结果表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和品种异质性,该结论也得到了反事实模拟方法的验证。因此,我国政府在设计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时,应实行差别化定价政策,以充分体现品种差异、品质差异和区域差异,促进粮食供给结构调整。同时,从最低收购价格中把粮食补贴剥离出来,发挥最低收购价政策兜底作用,调动市场在价格调节与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丁伟  
本文在对现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存在弊端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建杰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有效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计。笔者以小麦为例,对其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前后、执行省区与非执行省区产出的总量、结构与效率进行动态及静态比较,结果表明,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市效应较为明显,执行省区小麦的产出集中度、播种面积、单产、销售价格以及规模报酬优势稳步提升;同时,最低收购价对非执行省区的"基准价"功能以及辐射传导作用使政策托市效应一定程度上也溢向了非执行省区。适度扩大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范围与品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农收入有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华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但是粮食生产也面对着比较效益下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支持保护等现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在发展优先序上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发展着力点上确保产能、强化科技支撑,在发展策略上适度进口农产品,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