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3)
2023(3922)
2022(3347)
2021(2999)
2020(2447)
2019(5928)
2018(5773)
2017(10849)
2016(5588)
2015(6359)
2014(6428)
2013(6145)
2012(5689)
2011(5402)
2010(5464)
2009(5012)
2008(5185)
2007(4544)
2006(4065)
2005(3616)
作者
(17072)
(14504)
(14305)
(13333)
(9026)
(6876)
(6497)
(5672)
(5270)
(5042)
(4794)
(4756)
(4591)
(4442)
(4442)
(4382)
(4357)
(4160)
(4115)
(4050)
(3612)
(3493)
(3414)
(3243)
(3122)
(3062)
(3025)
(2986)
(2949)
(2814)
学科
(26515)
经济(26498)
(16689)
贸易(16682)
(16166)
方法(13689)
管理(12517)
(11927)
数学(11032)
数学方法(10924)
(9794)
企业(9794)
(6837)
理论(6315)
(6244)
(5847)
业经(5629)
关系(5628)
出口(5325)
出口贸易(5325)
(5325)
中国(5285)
地方(4459)
(4079)
农业(3814)
国际(3790)
环境(3765)
(3549)
贸易关系(3515)
教育(3343)
机构
大学(90053)
学院(88740)
(41744)
经济(41093)
管理(32001)
研究(30281)
理学(28272)
理学院(27932)
管理学(27418)
管理学院(27256)
中国(20855)
(18641)
科学(17943)
(16193)
(15256)
(15038)
业大(14281)
研究所(13864)
经济学(13654)
财经(13522)
(12585)
中心(12498)
经济学院(12465)
(12274)
农业(12061)
(12045)
师范(11944)
北京(11497)
(11175)
(11142)
基金
项目(58791)
科学(45945)
基金(43124)
研究(42524)
(38023)
国家(37724)
科学基金(31476)
社会(27802)
社会科(26496)
社会科学(26490)
基金项目(22587)
(22334)
教育(19804)
自然(19680)
自然科(19191)
自然科学(19185)
自然科学基金(18879)
(18842)
资助(17681)
编号(16829)
重点(13608)
成果(13495)
(13384)
(12877)
(12209)
国家社会(11914)
教育部(11662)
科研(11546)
课题(11512)
大学(11404)
期刊
(42621)
经济(42621)
研究(25925)
学报(15436)
中国(13592)
科学(12937)
(12771)
大学(12007)
学学(11425)
(11386)
(11280)
管理(10492)
国际(9616)
教育(9273)
农业(8875)
经济研究(8155)
问题(7551)
业经(7283)
财经(6745)
技术(6184)
(5960)
(5711)
贸易(5711)
商业(5289)
世界(5219)
(4977)
金融(4977)
(4963)
国际贸易(4825)
林业(4456)
共检索到127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祖伟  
国内编写的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教科书中 ,在论证萨缪尔森和琼斯提出的特定要素贸易理论时 ,为了简化问题 ,都作了一个欠妥的假定 :贸易后 ,一国出口品的价格上升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笔者指出了该假定的不妥之处 ,并给出了特定要素贸易定理 (贸易对一国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 )的一个较为严谨的表述和论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坤望  赵兴军  
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争论,历史上从未休止,但自由贸易的精神一直被主流经济学家们所倡导和拥护。2004年夏季,经济学界的一代宗师,89岁的保罗·萨缪尔森在美国经济学会三大经济学期刊之一——《经济学展望杂志》上发表论文,对自由贸易的精神提出了质疑。由此,本文尝试从理论与现实这两个角度对此文进行一些评述,希望能对这一问题上存在的一些疑点做一些澄清。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继军;  
文章构建了一种要素、二个部门、三个地区的空间贸易模型,以考察中国出口贸易的动态区域分布。研究表明:在空间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下,沿海地区的工资租金比下降,催生劳动力向沿海聚集,强化了其地理比较优势;沿海地区以港口为节点的多式联运系统显著降低了国际货运成本,提高了其出口份额;地方保护主义抬高了境内运输成本,梗阻了内地与沿海港口的对接,割裂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循环,不利于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刘易斯拐点的逼近抬高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但没有突破产业集聚的支撑点,短期内沿海地区的"出口奇迹"仍将延续。因此,我们要继续发挥东部地缘优势,发展内河运输和铁路运输,降低境内运输成本;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支撑,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继军  
文章构建了一种要素、二个部门、三个地区的空间贸易模型,以考察中国出口贸易的动态区域分布。研究表明:在空间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下,沿海地区的工资租金比下降,催生劳动力向沿海聚集,强化了其地理比较优势;沿海地区以港口为节点的多式联运系统显著降低了国际货运成本,提高了其出口份额;地方保护主义抬高了境内运输成本,梗阻了内地与沿海港口的对接,割裂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循环,不利于中西部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刘易斯拐点的逼近抬高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但没有突破产业集聚的支撑点,短期内沿海地区的"出口奇迹"仍将延续。因此,我们要继续发挥东部地缘优势,发展内河运输和铁路运输,降低境内运输成本;加强中西部地区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原倩  
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萨缪尔森之忧"和"金德尔伯格陷阱"作为美国贸易保护的理论工具,日益引发广泛的理论争论和舆论关注。本文通过对萨缪尔森和金德尔伯格的经济贸易理论的梳理发现,萨缪尔森和金德尔伯格在本质上都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他们所担忧的共同问题实则是由美国自身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内制度规则和单边主义风格所造成的国家竞争力的不断衰落。"萨缪尔森之忧"与"金德尔伯格陷阱"是美国保护主义集团的理论曲解的产物,其所支持的贸易保护政策无助于解决美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将对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产生负面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全惟幸  
本文将当前中国的各种基础因素与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日本进行了比较。发现日本是在基本完成了现代化过程、跨入了先进工业国行列后面临货币升值压力的,而中国目前还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当前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来源于外资进入中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等产业,同时由于国际技术扩散的作用,使中国的一些粗放型家电产业具有了一定竞争力。这与当时的日本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巴拉萨-萨缪尔逊假设认为:一国汇率应否升值取决于贸易品相对于非贸易品的劳动生产率与其他国家的比值,本文认为这是升值的条件之一,但还必须看贸易品的结构。从日本的经验看,出口结构的高级化是货币升值的主要因素。本文据此修正和完善了巴拉萨-萨缪尔逊假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曹伟  周俊仰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重要假设前提之一是本国与外国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劳动力可在两部门间自由套利,故长期来看两部门工资趋于相等。这一假设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非常不符,由于存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平衡、行业保护、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也因此存在分割。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本文修正了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一个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两部门工资未必均等,通过统计学两样本均值的检验,验证了新的假定,本文在新的假设下重新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本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比)与相对工资(即工资比)都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实际汇率与两部门劳动生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德宝  苏基溶  
本文在Gregorio和Wolf(1994)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将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政府需求考虑进去,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了扩展研究。从全国整体和分区域层次,利用1995-201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确实存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生产率的提升促进人民币升值,而部门间的收入差距阻碍人民币升值。同时,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在西、中、东部依次递减,其中西部地区政府消费所引致的投资的贡献度较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继明  陈臣  王勇  高宏  王康  
本文通过对萨缪尔森有关中美贸易的李嘉图—穆勒模型与广义价值论分析框架的比较,认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部门的技术进步虽然会使中美两国共同受益,但中国的受益程度要大于美国;而中国具有比较劣势部门的技术进步虽然短期内会在增进中国贸易利益的同时使美国的贸易利益减少,但这种贸易利益的再分配完全是根据比较利益率均等原则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的结果,两国的实际人均收入与自给自足相比仍然是提高的,当这种持续的技术进步导致中美两国比较优势发生逆转时,新的自由贸易模式会使两国的实际人均收入再度提高,美国实际人均收入并不会受到"永久性"损失。按照广义价值论的分析,无论上述情况发生在哪个国家,也无论哪国贸易利益增加或减少,更无论是回到各国自给自足状态还是重启国际分工交换,都与贸易保护无关;一国贸易利益的减少,仅源于本国相关产业技术的相对落后,而非他国的技术进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彦  
20世纪下半叶,恐怕没人比保罗·塞缪尔森更能代表主流经济学了。作为最成功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的作者,保罗·萨缪尔森被公认为经济学理论"权威"的化身绝非毫无根据,也正因为如此,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捷  
1997年底,当出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学术精品自选集》的工程刚刚启动时,我与我的同事每天到办公室后的第—件事,就是查看是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真件。那些日子,读信成了一种享受,因为每一封信不仅意味着我们离追求的目标又接近了一步,而且还能够在其中品味出获奖者严肃的治学精神,谦和的为人品质。 1998年1月,我收到了萨缪尔森先生的第一封信。他在信中首先对我社拟出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圣  黄先海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国、三商品、三部门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有"要素价格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目前中国出现背离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现象,其中原因正是因为负的技术进步效应削弱了贸易开放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本文利用1987—2015年29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正负作用互相抵消,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作用不显著,但是剔除了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比重的负向影响之后,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变为显著为正。除此之外,近年来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作用减小了,其原因是出口结构的改变导致出口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作用减小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圣  黄先海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国、三商品、三部门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有"要素价格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目前中国出现背离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现象,其中原因正是因为负的技术进步效应削弱了贸易开放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本文利用1987—2015年29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正负作用互相抵消,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作用不显著,但是剔除了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比重的负向影响之后,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变为显著为正。除此之外,近年来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作用减小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惠好  李蔚  苏振天  
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理论框架下对一国经济增长影响实际汇率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拓展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政府支出以及相对货币供给量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劳动生产率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政府支出增加推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岳柳汐  张志敏  李秀婷  
本文首先详细叙述了萨缪尔森国际收支发展的四阶段理论,并模拟出标准的理想的四阶段发展曲线(称为理想的萨缪尔森曲线);其次,以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和数据为实例,对萨缪尔森国际收支四阶段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中国国际收支数据和曲线进行了专题研究,分辨出第一和第二阶段,这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吻合,对中国国际收支第三阶段萨缪尔森曲线的偏移即双顺差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按照正常经济发展规律,中国本来是可以进入标准的萨缪尔森曲线第三阶段的,但由于房地产疯狂发展造成国际热钱流入,这是双顺差的根本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