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9)
- 2023(3899)
- 2022(3548)
- 2021(3647)
- 2020(3159)
- 2019(7770)
- 2018(7668)
- 2017(14950)
- 2016(8228)
- 2015(9613)
- 2014(9599)
- 2013(10041)
- 2012(9843)
- 2011(9119)
- 2010(9268)
- 2009(9030)
- 2008(9111)
- 2007(7893)
- 2006(7413)
- 2005(7045)
- 学科
- 济(36207)
- 经济(36178)
- 业(21112)
- 管理(20696)
- 方法(15878)
- 企(15112)
- 企业(15112)
- 数学(14587)
- 数学方法(14494)
- 中国(13907)
- 农(11491)
- 制(10288)
- 财(9906)
- 贸(8850)
- 贸易(8843)
- 易(8684)
- 学(8432)
- 银(8034)
- 银行(8007)
- 行(7764)
- 体(7056)
- 融(6825)
- 金融(6824)
- 农业(6706)
- 业经(6502)
- 结构(6058)
- 体制(5922)
- 地方(5806)
- 出(5529)
- 和(5443)
- 机构
- 大学(127705)
- 学院(126230)
- 济(57503)
- 经济(56471)
- 研究(48514)
- 管理(44755)
- 中国(39275)
- 理学(37759)
- 理学院(37302)
- 管理学(36740)
- 管理学院(36509)
- 财(28891)
- 科学(28725)
- 京(28223)
- 所(25888)
- 农(24440)
- 研究所(23198)
- 财经(22293)
- 中心(21116)
- 经(20215)
- 农业(19154)
- 业大(18996)
- 北京(18808)
- 江(18686)
- 经济学(18088)
- 院(17059)
- 财经大学(16565)
- 经济学院(16331)
- 范(15955)
- 师范(15771)
- 基金
- 项目(75101)
- 科学(57777)
- 基金(54146)
- 研究(53655)
- 家(48061)
- 国家(47699)
- 科学基金(38788)
- 社会(33727)
- 社会科(31959)
- 社会科学(31953)
- 基金项目(28389)
- 省(27784)
- 自然(24702)
- 划(24424)
- 教育(24377)
- 自然科(24008)
- 自然科学(23997)
- 自然科学基金(23585)
- 资助(23395)
- 编号(21483)
- 成果(18423)
- 重点(17757)
- 部(17652)
- 发(16666)
- 课题(15182)
- 教育部(14756)
- 创(14591)
- 科研(14445)
- 性(14128)
- 国家社会(13983)
共检索到204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国世平
我国2000年要实现现代化,食物结构当然也应随之适应。但是,我国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食物结构?我认为,动物型(即以动物食物为主)食物结构和植物型(即以植物食物为主)食物结构都各有缺点,植物型食物结构畜产品偏低,蛋白质特别是动物蛋白质的供给量低于人体的正常需要量,不利于人体的正常发展;动物型食物结构则畜产品偏高,蛋白质(特别是动物蛋白质)的供给量大夫超过人体的正常需要,这超过部分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对身体有危害。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亚玲 易福金 熊博
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为肉蛋奶产品消费的增加。这一变化带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进而导致豆粕饲料需求以及作为豆粕生产主要副产品的豆油产量增加。本文借助ED模型(Equilibrium Displacement Model)对以上相关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中国植物油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不断增长的肉蛋奶产品消费量将会通过畜牧业生产扩张和现代化使豆油产量增加,从而给非大豆类植物油国内供给带来挤压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对油料作物种植户和
关键词:
肉蛋奶产品 畜牧业 豆粕 豆油 植物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卢锋
比较优势与食物贸易结构———我国食物政策调整的第三种选择卢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笔者于1996年8-11月访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参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资助的“中国谷物项目”合作研究,完成题为“中国谷物贸易政策和食物贸易结构”的英...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波 李忠义 金显仕
2009年8月和10月对渤海进行了底拖网调查,对增殖放流种类之一的许氏平鲉(Sebates schlegeli)进行了胃含物分析和食物选择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共摄食7类20余种饵料,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属虾/鱼食性鱼类。8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日本鼓虾和虾虎鱼类,10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疣背宽额虾和小黄鱼。与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许氏平鲉的摄食发生了显著的年间变化,摄食的虾类饵料增多,鱼类饵料减少;主要饵料种类发生改变,鳀不再是其主要的饵料种类。食物选择性指数的计算表明许氏平鲉摄食的主要饵料种类与喜食的饵料种类有一定差别;许氏平鲉的食物选择性并不完全是由环境中的饵料丰度决定的,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秀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应恒 李娜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树立“大食物观”对于深度把握新时代国民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民食物安全,更好地满足国民食物消费需求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大食物观”这一政策背景,通过梳理其内嵌于农业观、民生观中的重要内涵与政策意义,结合中国食物供给所面临的农业资源约束、结构性短缺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以及食物消费过剩与营养失衡共存的困境,思考新时代中国食物安全保障的方向。“大食物观”所包含的中华农耕文明传统与灿烂饮食文化,对克服当前我国食物供需面临的资源约束困境、推动国民食物消费升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资源禀赋条件内含的潜力优势、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政策改革的推动,能够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的食物安全保障提供动力。针对食物安全保障问题,本文结合大食物观、大资源观、大健康观和大市场观等视角,从供需两方面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
大食物观 食物安全 饮食文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玉铭 罗玉坤 朱德峰 汤圣祥 钱前 曾大力
针对人们传统的把土地生产谷物看作是可供养人口最多的生产方式的观点。提出了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为目标,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高营养素的产量和有效供给率等,来解决未来的食物供给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
食物,营养素,有效供给,高产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狄强 刘渝阳
我国食物安全保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主要农产品中只有蔬菜、水果、水产品和谷物等品种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水平最低,甚至在30%以下。特别是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油脂油料供需紧张,国际市场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导致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在严峻的环境形势下,本文首先对新时期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供需层面和价格波动层面研究了大食物安全观视角下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目标应当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目标、延伸目标和综合目标。核心目标是确保食用植物油的稳定供应,防止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延伸目标是通过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供应风险;综合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促进我国食用植物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文最终依据不同目标探讨了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大食物安全观 食用植物油 安全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应恒 王善高 严斌剑
中国食物系统不仅是保障全体国民食物安全的核心,而且对全球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也有重要影响。为了深入理解中国食物系统的演化及其如何确保14亿人吃饱吃好吃出健康的重要价值,本文在解构食物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核算了中国食物系统经济规模及其结构,首次构建了中国食物系统的流程图,明确中国食物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随后利用多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近三十年中国食物系统的结构变化,分析了食物原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运销和餐饮、食物废弃物处理等子系统的演化过程,并从消费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演化的动力。最后,根据需求指向提出中国食物系统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中国食物系统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
食物系统 演化机制 流程结构 需求指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波
本研究通过对2010~2011年渤海大面调查所获得的渔获物进行胃含物分析,了解当前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渤海生态系统的27种鱼类有12种低营养级鱼类、12种中营养级鱼类和3种高营养级鱼类,包括了杂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混合动物食性鱼类和鱼食性鱼类,各鱼种营养级较20世纪90年代变化不大。3种高营养级鱼类均为鱼食性鱼类,饵料生境宽度值均很低,属于狭食性鱼类;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是渤海饵料生境宽度最大的2种鱼,同时也是当前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最重要的饵料种类,其广食性有利于食物网各营养层次的物质、能量流动。当前渤海食物网中浮游食物链削弱,主要食物链转变为"植物、有机碎屑→鼓虾→鱼类"和"底栖动物→虾虎鱼、小黄鱼→大型经济鱼类"。
关键词:
渤海 鱼类 食物组成 营养级 食物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季焜
虽然中国在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充足的衣食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近年来人们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却产生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食物和粮食安全做一评估。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目前不但不存在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的因素 ,而且中国还是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食物和粮食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中国也能够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保持高水平的食物安全。中国需要重新审视粮食安全问题 ,建立粮食安全的新框架。
关键词:
食物安全 粮食安全 政策 中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立志 方静
本文以德国为比较对象,探索食物消费的变化规律并获取对中国的有益启示。在未来的时间内,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应既注重数量安全又应考虑结构合理性,本文可为制定这方面的相关引导性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中国国内居民食物消费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总结并借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食物消费升级模式,对科学提升中国居民食物消费水平和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道亮 傅泽田
分析了可持续食物安全的基本内涵 ,建立了可量化的我国可持续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我国可持续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食物安全的水平、质量和可靠性一直稳定提高 ,并基本处于安全状态 ,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则出现波动和下降的趋势。我国食物安全下一步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提高农民收入 ,储备农业生产能力 ,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发展持续农业 ,这是我国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食物安全的根本。
关键词:
实证研究 中国 可持续食物安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孟繁盈 许月卿
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是我国一切建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农业基础资源日益紧缺以及加入WTO的国情下,食物安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回顾了食物安全概念的演变过程,综述了我国在自然基础资源与食物安全、食物安全现状及其评价、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对食物安全的影响以及食物安全预警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我国食物安全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今后我国食物安全研究应在以下方面需要加强:在研究内容上,不仅重视食物数量保障,更应注重食物质量安全、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综合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等方面;在研究视角上,不仅重视宏观食物安全研究,更应重视微观食物安全;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网络技术、空间模拟技术以及3S技术等,进一步加强综合食物安全的定量和动态研究。
关键词:
食物安全 进展 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