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8)
2023(2427)
2022(2021)
2021(1916)
2020(1784)
2019(3811)
2018(3715)
2017(6973)
2016(3939)
2015(4243)
2014(4214)
2013(3904)
2012(3797)
2011(3217)
2010(3366)
2009(3151)
2008(3366)
2007(3093)
2006(2672)
2005(2434)
作者
(10620)
(8838)
(8520)
(8422)
(5744)
(4096)
(4001)
(3540)
(3321)
(3262)
(2985)
(2966)
(2847)
(2792)
(2733)
(2636)
(2617)
(2577)
(2534)
(2349)
(2169)
(2115)
(2042)
(2034)
(1973)
(1964)
(1932)
(1927)
(1768)
(1715)
学科
管理(18362)
(13997)
经济(13980)
(13047)
(12417)
企业(12417)
(9750)
(6090)
国家(5945)
(5648)
财务(5643)
财务管理(5623)
企业财务(5388)
方法(5211)
数学(4314)
数学方法(4258)
(4122)
财政(3945)
中国(3730)
人事(3641)
人事管理(3641)
机关(3485)
国家机关(3484)
(3384)
(3260)
(2979)
(2942)
银行(2939)
(2909)
业经(2880)
机构
大学(53184)
学院(51923)
(21072)
经济(20578)
管理(20468)
理学(17603)
理学院(17373)
研究(17282)
管理学(17110)
管理学院(17004)
中国(14340)
(14042)
(11561)
财经(10076)
科学(9917)
(9251)
(8607)
中心(8179)
(7656)
财经大学(7622)
研究所(7476)
(7445)
北京(7296)
业大(6916)
经济学(6640)
(6225)
(6169)
(6038)
师范(5963)
经济学院(5932)
基金
项目(33646)
科学(27216)
基金(26018)
研究(24022)
(22618)
国家(22431)
科学基金(19699)
社会(16350)
社会科(15420)
社会科学(15415)
基金项目(13754)
自然(13052)
自然科(12806)
自然科学(12805)
自然科学基金(12583)
(12335)
教育(11157)
资助(10601)
(10444)
编号(8814)
(8063)
成果(7899)
重点(7694)
(7134)
教育部(7115)
(6938)
国家社会(6909)
(6765)
人文(6715)
大学(6538)
期刊
(24807)
经济(24807)
研究(17493)
(13827)
中国(11422)
管理(8584)
学报(8422)
科学(7461)
大学(6812)
学学(6521)
(6367)
(5762)
金融(5762)
财经(5497)
经济研究(4783)
(4663)
教育(4492)
农业(4187)
会计(4118)
财会(3927)
技术(3449)
业经(2998)
问题(2962)
(2805)
通讯(2757)
会通(2745)
经济管理(2401)
现代(2336)
理论(2335)
(2306)
共检索到82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尚全  
如何正确理解宏观调控第一,如何理解宏观调控。有三点值得研究:一种说法,"目前进行的宏观调控,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X次调控",把宏观调控作为一种运动,好像除了这几次以外其他时间就没有什么宏观调控了;另一种看法,认为宏观调控就是砍项目,就是刹车;还有一种,把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若齐  
市场调节的盲区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许若齐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活力和效率。本纪以来世界各经济发展的历程,已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的改革,以市场化为其基本取向,也是毋容置疑的。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在理想的市场经济框架中,供给和需求能通过价格机制得到灵活的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小浩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入学规模的迅速扩展,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的供求关系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这是否会降低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进而减少对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呢?文章从多个方面陈述了相反的观点,指出在我国对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存在着巨大的膨胀机制。因此只有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才能使高等教育规模与结构的政策目标与实际供给、社会需求比较接近,避免严重失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旭  
政府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实现途径 ,是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京津冀特派办课题组  
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实施和调整完善。针对目前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时面临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审计人员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加强审计创新,开展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效益审计,提高专项审计调查的质量,以促进政府审计进一步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保仁  安秀梅  
我国自1997年以来,告别短缺,开始进入买方市场,这既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人民生活的普遍改善和提高,它还使得理论界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并对短缺经济条件下的理论判断和政策主张进行彻底调整。因此,充分认识我国买方市场形成的原因、特点及买方市场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于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把握和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彦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笔者认为,政府宏观调控需要市场机制的配合与补充,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是学术与实践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分析中国特色宏观调控背景下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得出如下核心观点:第一,宏观调控策略需在有规则的前提下,兼顾规则与相机抉择,以避免动态不一致性问题与锚定过多目标带来调控效率下降问题。第二,应加强预期管理以提高政策的可信度。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透明度偏低,政策前瞻性指引效果尚有提升空间。加强预期管理有利于降低政策不确定性,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第三,弱化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确立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体地位,并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政策从选择性政策向功能性政策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同时为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提供良好环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兰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当前,我们应当按照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和当前实践经验,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秦荣生  
在全国审计工作会上,李金华审计长谈到2004年审计工作时,提出审计工作在审计业务上,要关注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强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着力揭露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积极探索效益审计,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本期关注”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审计工作者和大型国企代表,围绕这两个重点,畅所欲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伟萍  
房价高企、涨幅过大,是政府下定决心加强对房地市场宏观调控的主因。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度强,受宏观经济影响很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受到种种制约。房地产业发展对地区GDP增长和税收增加举足轻重,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和地方利益,不希望房价下跌。这种利益的博弈使中央的调控政策在具体贯彻实施中大打折扣。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地产价格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举例论证房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及政府调控的目的,进而从供求双方找出宏观调控的举措。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佳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的博弈表现在财政、货币、环境生态、土地等多方面,但最终结果主要体现在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使用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地方经济增长问题上。当中央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时,地方政府会积极配合;与当中央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时,地方政府基于自己情况,步调与中央可能会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辉  
自1979年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有20年。在这20年里,不论从指导思想或目标模式上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从改革重点上的以价格改革为中心的市场机制的完善到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市场主体的重塑,中国的经济改革始终坚持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勇  
作者认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和成因在于:国有企业中普遍并大量存在的潜在损失和潜亏;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和内部管理的不善;以及低估国有资产和随意进行经济担保等。对此,省级政府应对国有资产实施其调控管理的特殊作用,并以改革和发展为主题,积极探索国有资产高效营运的有效途径和合理形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立人  
当前经济形势,面临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以及若干困难。对应之道,不能全靠市场机制的校正,而有赖于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这有其普遍性。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处于转型期,又有自己的特色和选择,其中各级地方政府的博弈是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