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40)
2023(4285)
2022(3587)
2021(3113)
2020(2623)
2019(5960)
2018(5846)
2017(10878)
2016(6073)
2015(6889)
2014(6639)
2013(6591)
2012(6394)
2011(5956)
2010(6136)
2009(5779)
2008(6007)
2007(5418)
2006(5003)
2005(4566)
作者
(21377)
(17742)
(17696)
(16614)
(11549)
(8552)
(7896)
(6987)
(6819)
(6543)
(6405)
(6169)
(6024)
(5973)
(5794)
(5523)
(5431)
(5307)
(5281)
(5260)
(4680)
(4539)
(4500)
(4371)
(4139)
(4046)
(3969)
(3853)
(3815)
(3736)
学科
(24061)
经济(24021)
管理(16376)
(15687)
(13404)
企业(13404)
方法(10007)
(9257)
数学(8030)
数学方法(7867)
中国(7178)
(6495)
(6192)
业经(6030)
理论(4953)
(4720)
金融(4719)
(4587)
(4476)
银行(4441)
农业(4318)
(4309)
贸易(4308)
(4264)
(4168)
(4163)
(4155)
财务(4151)
财务管理(4140)
教育(4029)
机构
大学(97997)
学院(94208)
研究(39696)
(34318)
经济(33568)
管理(30500)
中国(28059)
科学(27616)
理学(26169)
理学院(25723)
管理学(24987)
管理学院(24837)
(23333)
(22622)
(22519)
研究所(20844)
农业(18894)
业大(17496)
中心(16455)
(16184)
(15577)
(14509)
(14411)
北京(14351)
师范(14242)
财经(12784)
(12549)
科学院(12333)
(11933)
农业大学(11891)
基金
项目(64139)
科学(49500)
基金(46834)
(44275)
国家(43923)
研究(41807)
科学基金(35231)
社会(25519)
自然(25096)
自然科(24481)
自然科学(24464)
(24283)
自然科学基金(24057)
基金项目(24053)
社会科(23941)
社会科学(23930)
(22406)
资助(19767)
教育(19579)
重点(15754)
编号(15330)
计划(14180)
(14158)
(13901)
成果(13723)
(13025)
科研(12868)
科技(12518)
创新(12180)
课题(11994)
期刊
(39268)
经济(39268)
研究(28652)
学报(23341)
中国(20993)
(20639)
科学(19786)
大学(16465)
学学(15480)
农业(14107)
(12717)
教育(12343)
管理(12129)
(7910)
(7786)
金融(7786)
业大(6812)
财经(6679)
技术(6503)
经济研究(6481)
(6426)
(5744)
农业大学(5676)
业经(5426)
世界(4956)
问题(4943)
图书(4722)
林业(4585)
国际(4574)
科技(4567)
共检索到146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书俊  
普世价值之所以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因为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同或在认识上存在着差异,而这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认识上的差异,又是人们如何正确对待普世价值及其本质的问题。对此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普世价值就是试图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中性化、普遍化、神圣化,而在阶级社会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二是认为普世价值虽然存在,但必须加以限制。笔者认为,应当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既不能简单地加以拒斥,一概否定;也不能不加区分地对所谓的普世价值完全接受,一概肯定,而应当正确理解和把握普世价值及其实质。不应将普世价值要么意识形态化,要么非意识形态化;对待普世价值,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不能将其绝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振峰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先后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本质属性、主要遵循和实现路径等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而且从理论上深刻揭示和概括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对帮助人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与指导作用。中国梦是一个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重要战略思想。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书俊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就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新的提法表明,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方面与党的"十七大"相比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莉华  张才国  
循环经济是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目前处于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引入阶段,但对于循环经济概念的理论认识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文章对循环经济概念的科学界定、泛化与误用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进前  
(一) 1992年9月8日,欧共体成员国之一芬兰突然宣布芬兰马克脱离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实行自由浮动;紧接着意大利宣布里拉法定贬值7%,超过了原来规定的±2.25%的汇率波动幅度,并同时宣布暂时退出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9月16日,英国在维持英镑与德国马克汇率过程中实行高利率也无济于事的情况下,也被迫宣布英镑贬值,并暂时退出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与此同时,西班牙比塞塔贬值5%,其它没有宣布贬值的货币,如丹麦克朗、法国法郎、爱尔兰镑等,也受到上述货币贬值风潮的强烈冲击。瑞典为了保持其货币克朗的地位,其中央银行将短期借款利率提高了500%,以制止克朗大量外流。随后,西班牙比塞塔又决定贬...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旭波  
任何形式的保险都涉及到保险期限的问题。保险期限指承保人(即保险人)对保险合同标的承担保险责任的期限,又叫保险的有效期。各国保险公司在承保国际贸易货物海洋运输保险时,都采用“仓至仓原则”确定保险期限,习称“仓至仓条款”(Warehouse toWarehouse Clause)。“仓至仓条款”这一名词及其基本内容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笔者认为,要非常清楚、完整地掌握其内容并在保险实践中正确加以运用,还有许多问题需加以注意。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些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从理论上讲,债转股本身只是资金形态的改变,并不能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仅仅降低负债率,所产生的效应必然是短期的债转股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为了各自利益把债权关系转换成股权关系。有人认为,债转股是债权人受债务人倒逼所采取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处理不良债权的方式;也有人认为,债转股是债权人为加强对公司客户的控制或者为追求高额回报而采取的一种主动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一耿,任才方  
近几年来,物价指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物价指数作些粗浅的说明,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物价指数来研究和分析经济问题。一、什么叫物价指数,我国目前编制了哪些物价指数物价指数也称“商品价格指数”,是反映两个时期商品价格变化和平均升降程度的相对数,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物价指数一般分为个体指数、类指数、总指数。个体指数是反映某一种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反映某一类商品和全部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程度和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昌斌  
GNP(国民生产总值)与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当今世界各国先后用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尽管1993年SNA中取消了GNP的概念,而以国民总收入来代替,但在进行经济分析时,还有时用到GNP。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对GNP与GDP的种种错误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庆文  来有为  
我国钢铁企业的并购起步较早,积累了一些重组整合的成功经验。不过,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的并购动机出现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产业政策,以获得"产能指标"。国内领先企业大举收购本该要淘汰的产能,地方企业通过合并提高规模,目的都是要新上项目,并未开展实质性的重组整合。"十二五"期间应结合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优化布局,积极引导我国钢铁企业开展实质性并购重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丽文  万欣荣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亮语词与重要内容,是党的"人民中心"价值取向的直接聚焦。该话语生成有其丰厚的理论逻辑、深刻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智者先贤关于理想生活的哲思道论、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宗旨理论为"美好生活"话语的生成构筑了深厚的思想支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历史逻辑中"美好生活"话语沉淀而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践逻辑中"美好生活"话语升华而生。"美好生活"话语实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权利正义诉求和党对这一诉求的回应,同时普遍权利正义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然实践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