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1)
2023(2845)
2022(2407)
2021(2180)
2020(1970)
2019(4433)
2018(4311)
2017(7902)
2016(4543)
2015(5153)
2014(5032)
2013(5006)
2012(4940)
2011(4339)
2010(4416)
2009(4113)
2008(4340)
2007(3907)
2006(3549)
2005(3339)
作者
(15409)
(12782)
(12604)
(12039)
(8312)
(6254)
(5744)
(5023)
(4988)
(4727)
(4480)
(4428)
(4352)
(4309)
(4151)
(4026)
(3861)
(3860)
(3857)
(3688)
(3362)
(3268)
(3100)
(3049)
(2999)
(2904)
(2862)
(2840)
(2687)
(2623)
学科
(17295)
经济(17269)
管理(15509)
(13566)
(12393)
企业(12393)
(7740)
方法(7179)
数学(6058)
数学方法(5955)
(5901)
(5819)
财务(5815)
财务管理(5799)
企业财务(5545)
(4636)
中国(4568)
(3591)
(3590)
银行(3568)
业经(3329)
(3329)
(3251)
金融(3251)
(3105)
(2958)
理论(2902)
(2733)
及其(2656)
体制(2572)
机构
大学(66203)
学院(64081)
研究(27222)
(24220)
经济(23609)
中国(21205)
管理(20523)
科学(18324)
理学(17053)
理学院(16806)
(16374)
管理学(16355)
管理学院(16267)
(15810)
(15442)
研究所(13989)
农业(13359)
(13092)
业大(12335)
中心(12039)
(10746)
北京(10183)
(9986)
(9663)
财经(9663)
(8839)
(8478)
农业大学(8332)
科学院(8305)
(8274)
基金
项目(42571)
科学(32466)
基金(31188)
(29779)
国家(29540)
研究(26410)
科学基金(23854)
自然(17861)
自然科(17459)
自然科学(17450)
自然科学基金(17138)
(16168)
基金项目(15956)
社会(15812)
社会科(14837)
社会科学(14830)
(14743)
资助(14028)
教育(12345)
重点(10492)
计划(9874)
(9520)
编号(9257)
科研(8820)
科技(8756)
(8724)
(8396)
成果(8205)
创新(7937)
(7926)
期刊
(28343)
经济(28343)
研究(20671)
学报(16407)
中国(16141)
(14211)
科学(13156)
(12123)
大学(11779)
学学(11260)
农业(9622)
管理(9520)
(7350)
金融(7350)
教育(6610)
(5612)
经济研究(5296)
财经(5288)
业大(4860)
技术(4601)
(4574)
(4309)
会计(4106)
农业大学(4044)
问题(3477)
财会(3344)
林业(3296)
业经(3214)
世界(3190)
中国农业(2929)
共检索到106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唐震斌  
根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探讨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以便寻求科学的政策取向。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中华  
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有一个正确和客观的把握,对于总结经验,明确方向,继续发展良好的经济形势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仍然是失衡状态,总需求仍然超过总供给。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还不能松动银根,必须适度偏紧,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和灵活调整宏观调控的力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超伦  
经济度是国民经济及其组成部分保持稳定发展在比例和速度上的量变限度,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其重要特点。认识和全面把握好经济度,对搞好宏观调控至关重要。为此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坚持“五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好经济度;(2)以经济度为依据,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管理;(3)建立健全统筹全局的宏观调控体系;(4)制定有关经济度的法规,搞好宏观调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树成  
近三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对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形成了三个冲击波,相应地,进行了三次"下限保卫战"。本文提出,为摆脱"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弹——再下滑"的循环圈,避免年年打"下限保卫战",就要改革宏观调控方式。其一是改革宏观调控思维方式,由守住下限转变到把握中线;其二是改革宏观调控工作方式,由应急式的项目应对转变为中长期的总体应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唐晓云  
大数据是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海量数据的集合。它有别于单纯结构化的传统统计数据,主要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符号等非结构化形态存在,具有数据量巨大(volume)、结构多元(variety)、增速很快(velocity)和价值密度低(value)等特征。它颠覆了传统的统计思维和方法,正成为国家进行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使政府公共管理呈现崭新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新立  
今年前3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速度仍处于合理区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有所回升。结构调整不乏亮点: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吸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以自主创新为支撑的新经济强劲增长,有力地推动着产业升级。针对目前复杂局面,宏观调控应当努力把握好短期与长期、供给与需求、内需与外需三个辩证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2008年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一年,2009年,这一变化会更加剧烈,宏观调控中特别需要避免四个误区:第一,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判断仍偏于乐观,认为最严重的外部冲击已经基本上过去了。如果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来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丽生  
1.必须把发展当做财政工作的第一要务。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经济是源,财政是水;经济是本,财政是末。没有做大经济"蛋糕",就没有财政的切"蛋糕"。"稳中求进"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把发展建立在可持续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的重点从以外需为主转为外需和内需并重上。各地必须结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康  孟艳  
对欧美国家和我国曾经发生的"货币流通速度陡升型通胀"和"货币流通速度陡降型通缩"进行实证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似处于一个非渐变、非常规的特殊时期,相关不确定性因素一旦演变为确定性的组合,很可能产生经济运行中的某种临界转换点,并可能对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政策调控带来挑战。应加强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监测和对货币需求变化的研究预测,进而优化市场预期管理和宏观应急管理,提高应对货币流通速度突变型通胀、通缩的能力,以更好地追求与维护物价稳定和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龚秀松  
针对去年以来物价过快上涨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在年初部署工作时,将稳定价格总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最近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再次强调要继续抓好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落实,把稳定通胀预期、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下半年首当其冲的任务。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对今年湖南价格工作和当前价格形势作了些初步思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峰  
2008年一季度各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依次高达7.1%、8.7%和8.3%。这使得我国面临1997年以来较严峻的通胀压力。因此,要充分认识通胀的复杂性,从多个方面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着力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元铮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罗元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理论与实践都告诉我们:改革、发展、稳定都离不开宏观经济调控,而改革、发展、稳定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三件法宝。1994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俞文青  
一、我国投资运行机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改革以来,我国投资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1)过去集中的权力和利益结构向相对分散的方向转化。企业、地方政府及各类投资主体的权力和利益有所增强;(2)单一的由计划配置资源向二元方向转化,市场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课题组  刘雪燕  肖潇  
今年一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实物量指标大幅减速,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从短期看,产能过剩、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矛盾以及通货紧缩、地方债务等潜在风险,成为制约经济回升的因素。与此同时,经济中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与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成为增长中的亮点。因此,须进一步加强定向调控力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努力实现新常态时期的动力转换,以改革开放释放更多的增长红利。预计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企稳,上半年GDP将增长7%左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