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5)
2023(9645)
2022(8170)
2021(7758)
2020(6620)
2019(15028)
2018(14703)
2017(29118)
2016(14902)
2015(16538)
2014(15979)
2013(15437)
2012(13752)
2011(11863)
2010(11164)
2009(9943)
2008(9232)
2007(7808)
2006(6327)
2005(4914)
作者
(37044)
(30913)
(30878)
(29394)
(19569)
(14828)
(14187)
(12311)
(11874)
(10715)
(10609)
(10416)
(9511)
(9396)
(9265)
(9184)
(9161)
(9048)
(8923)
(8877)
(7328)
(7263)
(7255)
(7239)
(7052)
(6867)
(6519)
(6444)
(6107)
(6052)
学科
(60772)
经济(60604)
管理(41742)
(41737)
(34193)
企业(34193)
方法(31755)
数学(27176)
数学方法(26832)
(18494)
中国(16032)
业经(14884)
(14873)
地方(13185)
农业(12771)
(10932)
贸易(10929)
理论(10672)
(10659)
(10512)
技术(9567)
(9344)
(9305)
财务(9267)
财务管理(9251)
(9233)
企业财务(8789)
环境(8663)
(7762)
(7150)
机构
学院(196085)
大学(195777)
管理(84483)
(83685)
经济(82197)
理学(74927)
理学院(74215)
管理学(73026)
管理学院(72632)
研究(56577)
中国(41149)
(37398)
(36220)
科学(32639)
财经(30493)
中心(28824)
(28047)
(27277)
业大(27185)
经济学(26537)
(25756)
(25742)
师范(25558)
(24454)
经济学院(24150)
财经大学(23172)
经济管理(22571)
研究所(22491)
商学(22145)
商学院(21933)
基金
项目(146319)
科学(119195)
基金(109955)
研究(109493)
(93435)
国家(92657)
科学基金(83407)
社会(74878)
社会科(70135)
社会科学(70110)
基金项目(59262)
(58614)
自然(53048)
自然科(51958)
自然科学(51946)
教育(51013)
自然科学基金(51000)
(47357)
编号(44047)
资助(43049)
成果(33433)
(33346)
重点(32110)
(31541)
(31045)
国家社会(31038)
人文(29935)
教育部(29933)
创新(29377)
课题(28456)
期刊
(82821)
经济(82821)
研究(50874)
中国(34490)
管理(29298)
(27562)
科学(25423)
学报(25311)
(23108)
大学(21129)
学学(19926)
教育(18756)
技术(17889)
农业(16069)
业经(15073)
财经(14600)
(13697)
金融(13697)
经济研究(13353)
(12594)
问题(11153)
技术经济(9289)
资源(9240)
理论(9071)
商业(9007)
图书(8992)
科技(8887)
统计(8776)
(8710)
(8438)
共检索到264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毅翔   郭萌萌  
本文基于手工整理的异地商会信息和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异地商会对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发现,异地商会显著促进了劳动力跨省流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降低流动成本、打破资源垄断、提升社会接纳水平和弥补正式制度的不完善。并且,异地商会对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作用更大,能够帮助流动人口就业和创业,对不同产业的流动人口具有异质性效应。本文的研究为打破劳动力市场流动壁垒、完善就业促进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毅翔   郭萌萌  
本文基于手工整理的异地商会信息和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异地商会对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发现,异地商会显著促进了劳动力跨省流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降低流动成本、打破资源垄断、提升社会接纳水平和弥补正式制度的不完善。并且,异地商会对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作用更大,能够帮助流动人口就业和创业,对不同产业的流动人口具有异质性效应。本文的研究为打破劳动力市场流动壁垒、完善就业促进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自铎  
几千万的劳动力跨省流动,其对输入地区和输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地区差距起到的是扩大还是缩小的作用?显然,不同的判断结论,对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确定是有区别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跨省劳动力流动的结果,扩大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并对持跨省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地区差距作出贡献之说进行了反驳,同时简略地提出相关对策措施的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枫  王其文  
利用2005年农村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考察了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已婚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跨省流动,而受教育程度对跨省流动概率的影响呈倒U型,即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均倾向于省内流动而不是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的家庭人均非汇款收入越高,其越倾向于跨省流动;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省内流动,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跨省流动。因此,要使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好的跨省就业机会,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和有效地减少贫困人口,必须提高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并加强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转移的支持,减少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康   邹杰玲   张俊森  
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一系列结构性调整,新兴技术发展、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文章基于2000~2015年人口普查和小普查微观数据,研究了新兴技术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跨省流动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和人口老龄化是驱动中国劳动力跨省流动的重要因素。新兴技术更倾向于吸引年轻、高技能劳动力,同时通过互补作用吸纳更多低技能劳动力。人口老龄化使城市更依赖本地富有经验的中年劳动力和中低技能劳动力,但同时也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此外,人口老龄化可以强化新兴技术对劳动力跨省流动的拉力作用。文章研究结论为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也为理解新兴技术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空间配置的影响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严雨  
中国农村家庭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约束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农户的流动性困境,严重制约了农户消费的扩大,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缓解农户的流动性约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流动性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显著缓解了农户的流动性约束,且这一基本结论在更换流动性约束定义方式、放松工具变量的排他性约束条件和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低社会网络农户的流动性约束产生了更大的缓解作用,缩小了由于宗族网络、父辈禀赋、外部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等社会网络不平等所产生的两极分化。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对中年家庭、低人力资本家庭和北方家庭的流动性约束产生了更为显著的缓解效应。本研究为解决农户的流动性约束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降低农村内部的经济不平等提供了新视角,也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张逸兴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导致农户借出的概率和金额显著增加。机制分析发现,家庭的非完全性迁移增加了留守成员对农村社会网络的依赖程度,从而导致农户增加借出以维系社会网络。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流动的借出效应在低收入和低人力资本家庭中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共养老服务和教育资源可及性的增强无法替代流动人口家庭对社会网络的需求。本文为解释农户间的非正规借贷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对劳动力流动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提供了有益补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力  陈浩  曹亚  
基于中国中部地区6省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中部地区农民工跨省流动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已婚、受教育水平较高、有职业技能、家庭耕地少、居住地在偏远乡村的农民工倾向跨省流动。与省内就业相比,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高,主要从事制造、建筑等行业,但是,其工作稳定性和工作环境有待改善。联系当前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和劳动力趋于短缺、农民工回流加速的背景,本文认为,应加快产业梯度转移和结构调整,改善农民工工资待遇和生活环境,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长生  杨国才  
区际产业转移是要素在空间层面的转移和重新聚集的过程。由于一国之内劳动力市场不能有效分割,欠发达地区无法保持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资源优势。本文基于劳动力流出大省安徽省的统计年鉴和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劳动力跨省流动趋势及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安徽省劳动力跨省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增加,但占总流动人口比例有所下降,新生代劳动力正成为跨省流动的主要力量。本文研究也表明,东部地区的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尚未完成,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支撑条件在中部地区并未形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莉  杨印生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把“关系”作为切入点,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将其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金华  陈丽华  应瑞瑶  
本研究基于福建省498位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问卷分析,测度了"网络规模"、"名义强度"、"实际强度"、"行业异质性"、"地区异质性"、"职位异质性"等6个个体社会网络维度。实证分析表明,除了"名义强度"之外,其他个人社会网络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和回流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网络规模"越大、"实际强度"越紧密、"行业异质性"越弱、"地区异质性"越强、"职位异质性"越强,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就越高,进城后回流的概率越低。个体社会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外出)、融入城市(不回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中立   王书华  
本文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并且这一结果在更换模型估计方法与核心指标度量方法之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北方地区家庭、低人力资本家庭以及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亲缘关系、父辈禀赋、外部身份与社会地位等维度下,劳动力流动对低社会网络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缓解作用更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小辉  张碧超  史清华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3年村级数据,运用固定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在控制了时间、个体固定效应和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离婚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都会显著提高农村离婚率,但与劳动力流入相比,流出对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从流动方向和区域视角看,劳动力流出对内陆地区农村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而劳动力流入对沿海地区农村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同时,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家庭孩子数量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离婚率。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随着劳动力流入的逐年增加,其对农村离婚率的影响不容忽视,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应引起政府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先鹏  何金廖  
以浙江异地商会网络为案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了浙江省城市异地商会网络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发现浙江省城市商会网络存在着以"杭州—温州—金华—宁波"为核心节点的钻石型结构,认为浙江北部地区是异地商会输入地,南部地区是输出地。同时,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对浙江省城市异地商会网络的形成机理进行解释,认为制度环境、民营企业、地方结社文化是推动浙江异地商会网络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个城市在异地商会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此外,探讨了以商会网络为媒介的社会资本对于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发现异地商会与城市经济增长、对外经济联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宁阳  龚梦  
文章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从人口迁入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省内迁移与跨省迁移进行聚类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迁入省的经济特征与人口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行为进行假设,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行为与迁入省的非农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对外依存度、城镇失业率、区域总人口和文盲率等因素显著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