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3)
2023(8269)
2022(6944)
2021(6407)
2020(5494)
2019(12489)
2018(12278)
2017(22961)
2016(12893)
2015(14474)
2014(14589)
2013(14244)
2012(12845)
2011(11358)
2010(11531)
2009(11229)
2008(11834)
2007(10761)
2006(9633)
2005(9068)
作者
(35373)
(29318)
(29102)
(27642)
(18800)
(13745)
(13508)
(11205)
(11027)
(10608)
(10035)
(9900)
(9539)
(9450)
(9366)
(8784)
(8726)
(8683)
(8579)
(8415)
(7348)
(7118)
(7049)
(6782)
(6737)
(6621)
(6596)
(6407)
(6008)
(5643)
学科
管理(56199)
(46235)
(43330)
企业(43330)
(41384)
经济(41294)
(24888)
(18695)
财务(18650)
财务管理(18602)
企业财务(17770)
方法(16852)
(16384)
数学(13438)
数学方法(13216)
业经(11966)
中国(11211)
(10611)
银行(10598)
(10502)
(10177)
(9765)
(9283)
体制(9092)
(9040)
金融(9038)
理论(8344)
(7951)
(7751)
制度(7720)
机构
大学(177638)
学院(175681)
管理(69887)
(69521)
经济(67749)
理学(57449)
理学院(56795)
研究(56590)
管理学(56030)
管理学院(55622)
中国(48388)
(42504)
(38300)
科学(31414)
财经(30667)
(28953)
(28349)
(27611)
中心(26992)
研究所(24716)
北京(24427)
(23514)
(22729)
财经大学(22654)
(22112)
师范(21899)
业大(21512)
经济学(20887)
(20670)
商学(19101)
基金
项目(107332)
科学(84601)
研究(81465)
基金(77902)
(66537)
国家(65962)
科学基金(57230)
社会(51698)
社会科(49012)
社会科学(48994)
(41254)
基金项目(40626)
教育(38361)
自然(35833)
自然科(34970)
自然科学(34963)
(34657)
自然科学基金(34366)
编号(33230)
资助(31873)
成果(29230)
(26080)
(24585)
重点(24056)
课题(23537)
(22517)
(22144)
(21703)
教育部(21610)
项目编号(21431)
期刊
(84085)
经济(84085)
研究(56498)
中国(41775)
(40612)
管理(31127)
学报(23018)
(22615)
金融(22615)
科学(22012)
(21568)
教育(21251)
大学(18840)
学学(17298)
财经(15990)
技术(15479)
农业(13996)
(13629)
会计(13135)
财会(13007)
经济研究(11841)
业经(11769)
问题(10035)
(10007)
(9605)
通讯(8927)
会通(8891)
现代(8684)
国际(8639)
世界(8539)
共检索到289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倩倩  赵志荣  
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首要环节,能够从源头上把控政府举债风险。美国市政债务限额管理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尤其是其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联合约束,可以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产生较强的启发意义。本文梳理了现阶段美国市政债务限额管理的相关实践,从中总结并提炼双重制度约束机制。我们认为,美国市政债务限额管理中存在着以透明的信息公开渠道为前提,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双重制度约束机制。这一机制能够从债务信息公开、债务管理责任、主体参与方式等方面对中国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产生一定的启发意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财政体系乃至国家治理体系构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武锡申  
社会资本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但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同的观点很多,促成了这种复杂性。组织的视角尤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有理由相信,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的构成、质量和数量并不必然是最优的。社会资本受到发展过程的影响,并影响发展过程。在社会资本的提高中,存在着重要的公共角色,但谁来担当这种公共角色,以及这种公共角色应当如何担当,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大量的思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辉  焦建国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一个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等作为"非正式制度约束"而影响着经济制度的选择与变迁过程。用这样的观点分析我国的税制改革,可以发现,我国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如权威主义意识,等级文化,中庸,人治与德治,特殊的面子、人情关系,群体意识和平均主义倾向)都在税制改革的制度变迁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非正式约束的理论和现实分析有助于说明税制改革任务艰巨的原因,并找出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丰雷  江丽  郑文博  
认知、非正式约束与制度变迁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是决定制度变迁过程的关键。目前学界对制度、制度变迁以及非正式约束的内涵界定不一致,特别是对认知作为隐性因素如何影响制度变迁的探索仍有待深入。文章基于文献综述的研究表明:(1)个体认知是制度的内在重要来源,非正式约束是个体认知的外在显化;通过将二者纳入制度变迁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内涵。(2)将认知、偏好等纳入动态制度变迁模型的典型代表学者是诺斯、肖特、青木昌彦以及鲍尔斯;上述学者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认知内生于制度变迁、认知与制度互动演化的经典理论框架。(3)目前的前沿研究则从关注个体认知逐步转向群体共同认知,并运用自然历史分析和计量检验等方法研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领域的认知与制度的互动及演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秦汉锋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规则与正式规则内生冲突制度分析,指出在金融变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金融制度安排与传统文化的相容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广东  
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需要普遍信任的社会结构和平等的价值观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它与此相悖的价值观和信任结构 ,这种倾向在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农村浓烈的传统文化背景和供给不充分的正式制度使非正式制度安排严重冲击正式制度安排 ,致使农村难以形成可由第三方裁决的正规契约 ,不利于经济组织的可持续成长。要淡化传统体制和文化对经济组织的负面影响 ,农村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自由流动取决于产权的明晰化。确定农地的私有权、废除现有的户籍制度成为实现这一切的根本条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力  梅林海  
经济增长中有两种制度安排: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通过法律规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非正式制度通过意识形态、道德潜规则等发挥作用。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也存在着环境管理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二者以不同的形式,对污染治理起到了积极的管制作用。我国环境管理亟需建立正式管理制度与非正式管理制度共同作用的制度体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新  
经济转型的实践表明,制度移植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制度设计。而制度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将移植来的正式制度形式与本土的非正式制度相融合。如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只关注目标制度的形式,而不关心其内涵,必然会与本土的非正式制度形成冲突,导致移植失灵,陷入制度陷阱。文章的主要观点通过对中国和俄罗斯制度创新模式的实证分析得到支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世君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重整制度,又称地方政府破产制度,其本质是在保留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进行债务清偿和财政再建的破产重整法律程序,目的在于保护地方政府及其债权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重整的法律制度,构筑我国处理地方债务危机的法治化途径。应当从理念、规则、体制三个层面入手研究解决相应的制度设计。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春玲  
税收流失的治理已成为我国税收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税收制度体系中 ,并不缺乏政府建立的正式制度安排 ,而是缺乏非正式制度安排及其环境 ,即缺乏非正式制度的约束是造成我国税收流失严重的根本所在。正式制度的约束只有在社会认可并与非正式制度约束相容的情况下 ,才能发挥作用。然而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关键在于强化税收制度的实施机制 ,强化以法律为中心的正式税收制度约束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党国英  
本文把道德、宗教、礼仪、典籍文化和宗法制度看作非正式制度 ,分析这些制度对社  会稳定的影响。 ( 1 )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因此 ,宗教具有降低不确  定性的作用。 ( 2 )礼仪是人们通过程式化言行交流某种信息 ,以求得生存环境的秩序化、  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的行为类型。礼仪有可能发挥稳定社会的作  用。 ( 3)道德是依靠羞耻感来维持的人们的自律性行为规则。在现代社会 ,道德所能发挥  的稳定社会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 ( 4)在较为封闭的乡村社会中 ,宗法关系支撑着一个稳  定的社会结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成  
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非正式规则,不仅影响认证活动中各个行为主体的认证行为,而且还影响认证制度正式规则的制定。本文就认证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三种价值观:学术自由与学校自治、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展开了讨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芳  
本文基于1993—2015年中国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非正式制度对官员行为的约束及激励作用。本文发现,与外地官员相比,那些在籍贯地任职的官员有更大动力为辖区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公共支出份额的增加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比重的减少。这些作用在省级层面上依然存在。本文的发现凸显出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呈现的丰富制度动态:即使在一个正式制度主导的环境中,非正式制度依然发挥着显著的补充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琳  楼京晶  
我国当前债务规模约束的现实需求和财政预算领域的政策导向都显示推行中期预算(中期财政规划)将是下一阶段改革的重心。本文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1991-2008年178个国家(地区)的数据对中期预算对债务规模约束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发现中期预算的实施有助于约束政府的债务规模,并在中期预算实施初始阶段更为有效。本文对中期预算的建立和发展(从不实施中期预算到开始实施或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发现债务规模、实施中期预算的时长、地域影响、国际组织推动和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对中期预算阶段递进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债务规模程度对中期预算阶段发展呈现双向影响:当债务占GDP的比重高于60%国际警戒线时,债务规模越大,越表现为维持现状(即不进行"晋级");反之,当低于60%国际警戒线时,债务规模越大,中期预算更容易"晋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琳  楼京晶  
我国当前债务规模约束的现实需求和财政预算领域的政策导向都显示推行中期预算(中期财政规划)将是下一阶段改革的重心。本文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1991-2008年178个国家(地区)的数据对中期预算对债务规模约束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发现中期预算的实施有助于约束政府的债务规模,并在中期预算实施初始阶段更为有效。本文对中期预算的建立和发展(从不实施中期预算到开始实施或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发现债务规模、实施中期预算的时长、地域影响、国际组织推动和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对中期预算阶段递进都具有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