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9)
2023(13155)
2022(11137)
2021(10376)
2020(8743)
2019(19966)
2018(19798)
2017(37512)
2016(21064)
2015(23850)
2014(24037)
2013(23700)
2012(22224)
2011(20187)
2010(20552)
2009(19393)
2008(19380)
2007(18116)
2006(15927)
2005(14593)
作者
(61431)
(51962)
(51452)
(49343)
(32432)
(24904)
(23527)
(20207)
(19517)
(18457)
(17714)
(17398)
(16556)
(16361)
(16285)
(15935)
(15909)
(15038)
(14996)
(14867)
(13029)
(12999)
(12690)
(11896)
(11798)
(11706)
(11562)
(11492)
(10594)
(10539)
学科
(85103)
经济(84977)
(63631)
管理(58668)
(50856)
(42201)
企业(42201)
农业(33626)
方法(32993)
数学(28805)
数学方法(28530)
业经(24392)
(24335)
中国(23386)
(22901)
地方(18693)
(17233)
(16537)
(14915)
银行(14880)
(14746)
贸易(14735)
(14338)
(14213)
(13590)
金融(13581)
(13402)
(13070)
财务(13029)
财务管理(12981)
机构
学院(302367)
大学(298628)
(122754)
经济(119949)
管理(112222)
研究(102884)
理学(95806)
理学院(94755)
管理学(93093)
管理学院(92551)
中国(80829)
(70988)
(63107)
科学(62843)
(60019)
农业(54780)
(53100)
业大(51076)
中心(49638)
(49424)
研究所(47591)
财经(45551)
(41119)
(39748)
师范(39327)
北京(39175)
(38434)
经济学(36908)
(36089)
(35823)
基金
项目(196010)
科学(152884)
研究(146741)
基金(139567)
(121235)
国家(120037)
科学基金(101615)
社会(92167)
社会科(86783)
社会科学(86758)
(79272)
基金项目(74206)
教育(67467)
(65078)
自然(63471)
编号(62165)
自然科(61908)
自然科学(61888)
自然科学基金(60809)
资助(55785)
成果(51712)
重点(44234)
(43940)
课题(43135)
(43090)
(40472)
(40445)
(38216)
(38193)
创新(37823)
期刊
(146273)
经济(146273)
研究(88941)
(73679)
中国(70237)
学报(50556)
农业(49641)
(48325)
科学(44793)
大学(38965)
管理(37654)
学学(36802)
教育(35285)
(32245)
金融(32245)
业经(29265)
技术(26294)
(24072)
财经(22829)
经济研究(20534)
问题(20330)
(19535)
(18180)
农村(15908)
(15908)
农业经济(15443)
世界(15337)
技术经济(14535)
理论(14449)
业大(13990)
共检索到468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肖唐镖  
对待农村宗族,地方干部往往呈现复杂甚至矛盾态度。当面对的是一般性的宗族,他们往往将它看成比较负面的问题;而在与宗族发生现实的工作交往中,往往在负面化宗族的同时,却在工作中借助并利用它。如果面对的是"生我养我"的宗族,他们则往往会以多种方式参与、支持乃至组织它的活动。这就是地方干部对待宗族的体制性立场、现实性立场与亲情性立场。这种多元的矛盾立场,既显示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解释中国乡村问题上的无力,更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现实和人性取向的偏差与背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肖唐镖  
对待农村宗族,地方干部往往呈现复杂甚至矛盾的态度。当面对的是一般性的宗族,他们往往将它看成比较负面的问题;而如果面对的是“生我养我”的宗族,他们则往往会以多种方式参与、支持乃至组织它的活动。这就是地方干部对待宗族的体制性立场与亲情性立场。这种多元的矛盾立场,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现实和人性取向的偏差与背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潘越  翁若宇  纪翔阁  戴亦一  
"亲属抱团"的家族化治理模式在中国家族企业中广泛存在,这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根植于中国传统宗族观念下的文化现象。本文利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籍贯地族谱数据,考察宗族文化对家族化治理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际控制人的宗族观念越强,其亲属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越高,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依然稳健;并且证实,宗族文化内含的亲属间信任及团结互惠是两条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的宗族观念越强,亲属参与的差序格局愈明显;此外,宗族文化的影响在宗族影响力越大、外部监管环境越差时更突出,当实际控制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拥有海外经历时则被削弱。最后本文发现,在宗族文化的影响下,亲属参与对股东与管理层间代理成本的缓解作用得到加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成长性和市场表现。本研究为理解在正式制度有待完善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增长奇迹提供了来自传统文化视角的证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贾先文  
"聚族而居"的现实决定了宗族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虽然不排除其消极的一面,但其积极影响是不能否认的。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内涵视角,宗族对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内源式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开发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理论而言,宗族对经济学中经济不均衡发展解释乏力、经济理性假设缺陷,以及信息不完备和契约履行困境能起到解释或补充作用。宗族促进了农村社区资源配置目标的多元化、机制的人性化、效果的优越化。因此,政府应尊重农村社区现实,利用、引导和改造宗族关系建立农村社区经济共同体,以促进农村社区经济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付明卫  叶静怡  
村干部监督制度缺失在中国具有普遍性。本文基于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相互博弈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从农村集体资源产权界定不清和宗族分化相互作用的角度,为村干部监督制度缺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研究发现:村干部掌握农村集体资源的非农用途转让权,故村干部职位具有潜在的租金收益,落实监督制度妨碍村干部获取租金,因而村干部反对落实监督制度;乡镇干部因和村干部分享租金,因而不会促使村干部落实监督制度;村民为了分享集体资源的收益,反对村干部不落实监督制度,但其反对只有村民达成集体行动后才能生效。在存在宗族分化的行政村,本族村干部对本族村民具有天然的正外部性,所以村民都偏好本族村干部。这种偏好和村干部的分而治之政策,导致不同宗族的村民达不成集体行动,结果监督制度缺失成为均衡。村干部监督制度缺失不仅是"资源诅咒",也是"血缘诅咒"。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立雄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远行  朱士群  
本文通过对中国转型社会中农村宗族组织建构的制度性空间和法理性基础的剖析,揭示了农村宗族组织的实际结构、功能及运作效果,并试图描述出宗族组织是如何作为社会成员去获取社会资本,以融合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组织体系之中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宗族村落的农民集体行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性,这种强组织性以农民的血缘和地缘认同为基础,以情感和共同利益为纽带,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在此基础上的农民集体行动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文章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桂北一个宗族村落的集体行动进行深描,探究在多元主体互动中农民集体行动的复杂性:村组干部的主导,积极分子和第三种力量的介入,群众的共同参与,形成并引导着集体行动,从而在与不同主体的互动中选择有利于共同体的行动策略。政府对农民自组织集体行动要慎重对待,理性分析行动诉求,切忌将矛盾上升,不仅要稳妥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还要警惕其他势力介入到群体性事件中,冲击社会稳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铭来  郑先平  李涛  
本文在相对劳动力供给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时间配置最优化理论模型,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借助空间Tobit模型实证检验宗族网络和保险制度对农村女性外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以宗族网络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及以保险制度为代表的正式制度,对农村女性外出就业影响显著。(2)本地宗族网络规模越大,人情往来产生的经济压力和情感道德牵绊越强,女性外出就业阻力越大;邻近地区宗族网络规模越大,"传帮带"的先驱效应越强,女性外出就业可能性越高;本地和邻近地区宗族网络强度越大,对网络内家庭补充保障作用越好,能在更大程度上消减女性外出就业决策时对家庭照料的顾虑,促进女性外出就业。(3)社会保险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待遇可携带性差,阻碍女性外出就业;商业保险可提供多层次补充保障,针对性更强,信息传递机制更加灵活高效,所以本地和邻近地区商业保险发展均显著促进女性外出就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永平  
宗族势力在农村复活,值得重视。宗族势力作为中国农村独特的文化现象,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影响农民行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孙中山先生早就指出:“中国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晋  李雪峰  伍骏骞  
本文综合讨论了村干部和宗族组织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且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理论分析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农地产权配置和流转交易市场现实约束条件下,村干部和宗族组织作为村庄权威,均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以经商能人为代表的村干部对农户家庭农地有偿流转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宗族组织为维持组织网络结构稳定,对农地无偿流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有偿流转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村干部和宗族组织显著抑制了农地撂荒现象的发生。本文的发现对理解村干部和宗族组织在农地流转市场化进程中的行为特点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伍骏骞  齐秀琳  范丹  李谷成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宗族网络及其活动实现了普遍复兴,并且在农村经济改革、村民自治中发挥了行政体制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剖析宗族网络特质发现,宗族网络将通过自身权威和非正式权威制衡两条路径对村庄的权力结构进行重构,形成农户的集体行动,进而影响到农民的土地流转行为。进一步,本文基于243个村庄的区域全样本调研数据分析得出宗族网络将对土地流转率产生正向显著的作用,而宗族网络将对土地流转价格产生负向显著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以农业部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从宗族网络的角度考察了转型期间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行为。研究表明:(1)以家庭姓氏的人口比例衡量的宗族网络规模对家庭外出打工影响不大,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家庭的宗族网络强度。也就是说,相比于姓氏没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在姓氏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中更高。(2)围绕着宗族网络而产生的赠送或往来礼金,为其成员的劳动力流动提供了一种社会保险,从而促进外出打工。(3)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网络作为传统农村的典型特征,其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趋于弱化。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传统组织(如宗族)和现代制度(如市场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我们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成贵  
本文对当代中国农村宗法制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文章把文化因素和社会人文条件纳入视野,剖析了农村宗族的变迁和重整的机理与过程;考察了宗族这一特殊组织的经济学涵义,认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而言,很少有像宗族这样有效的典型例子。此外,还综合分析了宗族的绩效和局限,及其创造性转化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贺振华  
在乡村政权向服务型政权转型的过程中,农村治理将更多地依赖于民间权威,即农户之间的谈判、协商与合作。农户之间要达成长期合作,就必须保证农户之间的博弈是重复博弈,这就要求村庄的结构是封闭式的,即农户无法退出村庄,没有更好的外部机会。农村的开放和农户流动使得村庄不再是封闭的,部分农户可以有更好的外部机会,农户之间的合作更加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的宗族复兴虽然表明农户存在合作的意愿,但是这种合作不是长期的。另外,本文对产权安排与农村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以农户合作为基础的农村治理依赖于明晰的产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