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5)
2023(3308)
2022(2868)
2021(2664)
2020(2404)
2019(5452)
2018(5359)
2017(10344)
2016(5986)
2015(6442)
2014(6389)
2013(6467)
2012(6410)
2011(5761)
2010(5792)
2009(5429)
2008(5410)
2007(4932)
2006(4433)
2005(4168)
作者
(20788)
(17239)
(17161)
(16397)
(11330)
(8657)
(7699)
(6857)
(6685)
(6383)
(6160)
(5937)
(5896)
(5894)
(5864)
(5557)
(5365)
(5274)
(5219)
(5193)
(4542)
(4504)
(4470)
(4125)
(4048)
(4008)
(3829)
(3777)
(3767)
(3682)
学科
(24018)
经济(23988)
(14002)
管理(13831)
(11441)
企业(11441)
方法(10793)
数学(9398)
数学方法(9268)
(7932)
(6692)
中国(6258)
(5815)
(5613)
结构(5256)
地方(4679)
产业(4551)
业经(4489)
(4379)
(4350)
贸易(4347)
(4230)
金融(4229)
(4226)
(3803)
农业(3774)
(3773)
财务(3772)
银行(3765)
财务管理(3760)
机构
大学(91085)
学院(87552)
研究(38156)
(34619)
经济(33922)
管理(28066)
科学(26539)
中国(26281)
(25163)
理学(24198)
理学院(23814)
管理学(23141)
管理学院(23006)
(22248)
(20999)
农业(20751)
研究所(20601)
业大(18726)
中心(15731)
(15567)
(14342)
(13436)
北京(13229)
(13194)
农业大学(13170)
科学院(12242)
财经(12239)
(12099)
(11929)
(11458)
基金
项目(60946)
科学(46079)
基金(43987)
(42254)
国家(41961)
研究(37411)
科学基金(33224)
自然(24077)
(23929)
自然科(23520)
自然科学(23508)
自然科学基金(23126)
社会(22611)
基金项目(22603)
(21464)
社会科(21396)
社会科学(21389)
资助(19673)
教育(17390)
重点(15008)
计划(14394)
(13623)
(13565)
科技(13417)
编号(13007)
科研(12493)
(12333)
创新(11747)
(11736)
成果(11151)
期刊
(37297)
经济(37297)
研究(26429)
学报(24430)
(22988)
科学(18685)
中国(18501)
大学(17125)
学学(16394)
农业(16125)
(11557)
管理(11156)
(8866)
教育(8532)
业大(7862)
(7586)
金融(7586)
农业大学(6712)
经济研究(6712)
财经(6428)
技术(5995)
(5719)
(5622)
问题(5109)
业经(4935)
林业(4773)
世界(4567)
中国农业(4518)
科技(4458)
(4169)
共检索到134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栗茂腾  臧新  刘建民  余龙江  蔡得田  
用Olympus AH3显微镜和日立透射电镜对闭颖授粉水稻CL01和正常开颖授粉水稻T168浆片的显微和亚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闭颖授粉水稻材料维管束的数目和结构与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都有明显差异,闭颖授粉水稻材料浆片小且维管束数少,为8条左右,仅为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的一半。超微结构表明:开花前1 d、开花当天及开花后,闭颖授粉水稻不管是液泡的形成过程还是线粒体变化过程都与开颖授粉水稻有明显的不同。闭颖授粉水稻在开花过程中没有大量长形或椭圆形线粒体积累,再加上其浆片小且维管组织不发达,从而导致了闭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兆波  栗茂腾  蔡得田  
对开花前后正常开颖授粉水稻材料T16 8和闭颖授粉水稻材料CL0 1的花丝长度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开花前后 ,CL0 1花丝长度变化很小 ,其长度从 0 .2mm增加到 1.8mm左右 ,而T16 8的花丝长度增加较多 ,从 0 .15mm增加到 3.4mm左右。在解剖结构方面 ,T16 8维管束内有 2~ 3个环纹导管和 5~6个筛管 ,而CL0 1仅有 1~ 2个导管和 3~ 4个筛管 ,在亚微水平上 ,二者的线粒体在开花前后的积累动态、内质网的发达程度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栗茂腾  蔡得田  黄利民  马平福  祝虹  
对HDAR0 0 2中的闭颖授粉水稻品系CL0 1和正常开颖授粉水稻T16 8进行了耐湿性比较 ,并对二者开花前、开花中以及开花后的花药的显微和亚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闭颖授粉品系CL0 1耐湿性较强 ,其结实性受连续降雨的影响较小 ;开颖授粉水稻T16 8耐湿性较差 ,连续人工降雨 10d以上时 ,其结实率可下降到10 %以下。在解剖结构上 ,开颖授粉水稻的药隔基本组织较规则 ,而闭颖授粉材料的基本组织则很不规则 ,其表皮层发生角质化。在亚微水平上 ,二者的线粒体在开花前、开花中以及开花后的存在状态、积累动态以及存在部位都有很大差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倪大虎  杨亚春  宋丰顺  倪金龙  李莉  杨剑波  
【目的】鉴定、遗传分析和定位水稻闭花授粉突变体新基因,了解水稻开花机理,利用闭花授粉基因防止转基因作物花粉漂移。【方法】通过EMS对优良粳稻品种H02进行诱变,发现了一个新的闭花授粉突变体8m30。利用突变体8m30与正常开花授粉材料广恢102配制的杂交种和相应的自交分离群体,采用形态特征观察、杂交后代的表型分离统计和遗传分析、基于图位克隆的基因定位等技术方法,对突变体8m30的表型、遗传和基因定位进行研究。【结果】突变体8m30与野生型H02相比,株高变矮,株型变紧,穗着粒密,在整个抽穗授粉过程中,颖花不张开。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7染色体长臂的RM21964和R...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诗伦  汤楚宙  罗海峰  
利用吊扇模拟直升机产生下吹气流,设计下吹气流授粉试验装置,以花粉总量、花粉密度、花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为评价指标,分析下吹气流速度对杂交水稻授粉花粉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总量、花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随着下吹气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下吹气流速度小于1.12 m/s时,花粉传播距离为0.42 m;当下吹气流速度为3.23 m/s时,花粉总量和分布范围较下吹气流速度为1.85 m/s时明显增加,花粉总量的增量为413粒,花粉有效分布面积率增长20.35%。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中秋  汤楚宙  李明  罗海峰  
采用自制的气力碰撞组合授粉试验装置,以杂交水稻花粉的有效分布面积比率、平均分布密度、分布不均匀度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授粉均匀性的因素(气流速度、喷气管道放置相对位置、喷孔中心距、气流作用角度、喷孔直径)进行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授粉均匀性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多指标矩阵分析。结果表明,5个因素主次排序及较优水平依次为气流速度6 m/s,喷气管道放置相对位置高于碰杆10 cm,喷孔中心距25 mm,气流作用角度倾斜向上20°,喷孔直径8 mm。组合授粉较单一授粉方式的花粉有效分布面积率明显提高,花粉分布不均匀度显著下降,花粉空间传播性能更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新  王林友  张礼霞  范宏环  竺朝娜  王曦  金庆生  王建军  
【目的】鉴定和克隆水稻花器官突变体新基因,对了解水稻花器官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和分子信号调控途径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采用田间种植鉴定、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花器官对比、杂交后代的表型分离统计及基于图位克隆法的基因定位等方法,对自然突变产生的突变体gll的表现型、遗传和基因精细图位开展研究。【结果】表型鉴定认为gll突变体小穗上的颖花变异主要表现为浆片颖壳化和外颖增加。通过杂交F1、F2及F3的表型分离个体χ2测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体表型分离符合1对隐性核基因的比例。配制突变体和日本晴的杂交种及其F2分离群体,在F2和F3群体中获得gll表型株作为基因定位群体。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5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付永琦  向妙莲  蒋海燕  何永明  曾晓春  
【目的】水稻颖花开放是由其基部的一对浆片吸水膨大所启动。测序技术的发展为从细胞整体水平研究浆片对颖花开放的分子响应,从而对掌握浆片调控颖花开放的内在分子机制提供更为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以常规籼稻品种中早25为材料,应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水稻颖花开放前12 h和临开放前1 h 2个时间点的浆片转录组进行测序,将所得高质量的序列(clean reads)与籼稻9311参考序列比对,获得唯一比对上某一参考基因匹配的reads(unIque reads),采用rPK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并在此基础上以Fdr≤0.001和|log2ratIo|≥1为条件筛选出两样本间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与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晓霞  张桂莲  陈立云  肖应辉  
【目的】研究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种子裂颖特性与浆片的关系,揭示不育系种子裂颖的内在原因。【方法】以具有不同裂颖特性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福伊A、三香A、丰源A、T98A及其相应保持系为材料,对不育系间以及保持系与不育系间浆片的小维管束性状值、体积、重量、水势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并对不育系浆片的小维管束性状值、体积、重量、水势与其种子裂颖率和裂颖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种子裂颖重的不育系相比,种子裂颖轻的不育系浆片小维管束导管面积大、数目多且分布均匀、体积小、重量轻、水势低;且相应保持系也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规律。不育系种子裂颖率与浆片单个小维管束的导管面积和数目、单个小维管束平均单个导管面积、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华新  沈熙环  李凤兰  李国锋  
1993~1995年在河南卢氏种子园作了授粉试验,分析了不同授粉试验的授粉效率,证实在油松雌球花授粉期内,最先到达珠被臂的花粉,具有进入珠孔和珠心的优先权;在花芽绽开后第1~4d为雌球花的最适可授期,其中又以第2~3d的授粉效率最高;在可授期内重复授粉,对提高授粉效率和增加球果中饱满种子数量的效果不明显;一个授粉袋一次授粉用量以02mL为宜,小于01mL时授粉效率明显下降,大于02mL也不能增加球果中的饱满种子数;当交配设计的亲本花粉缺乏时,可用死花粉或滑石粉与新鲜花粉以1∶1的比例混合使用。本文还对各种授粉试验的授粉效率,开花同步指数估算时加权植的确定,及其加权后同步指数的变化作了初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代玉  骆凯  吴凡  王彦荣  张吉宇  
闭花授粉(cleistogamy,CL)是一种完全自交的繁殖系统,属于最典型的自花授粉,近年来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概述了闭花授粉的类型、花器官变异、在被子植物中的分布、系统进化和相关调控基因。闭花授粉分为兼性闭花授粉、完全闭花授粉和诱变闭花授粉3种类型,其中兼性闭花授粉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总数的77.3%。基于这些分类,目前闭花授粉现象存在于53个科236个属705种被子植物中。与开花授粉(chasmogamy,CH)相比,CL花器官的数目相对减少,浆片退化。控制CL的基因有单基因、双基因和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元  梁宗锁  张跃进  慕小倩  
 通过调查与试验,研究了天麻生殖生长期的抽薹、开花习性,并分析了不同授粉方式对天麻果实及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麻单株花期3~10d不等,花序轴单花数目视个体发育不同而差异较大;天麻抽薹及果实膨大的生长发育均呈"S"型曲线,可用一元二次方程式表述;不同授粉方式虽在座果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天麻种子的质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红霞  任士福  刘铭  
为探索连翘自然结果率较低的原因,以长花柱和短花柱2种类型的连翘为材料,采用荧光显微和石蜡切片技术,对自花授粉和杂交授粉的授粉受精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花授粉的情况下,授粉后48h,长花柱连翘的花粉管刚开始进入花柱,短花柱连翘的花粉管已到达花柱的中部,但此后花粉管生长速度均很慢,仅后者有极少数胚珠受精,前者则未见胚珠受精的现象;在2种类型连翘相互授粉的情况下,以长花柱连翘为母本,授粉后168h花粉管进入胚珠,以短花柱连翘为母本,授粉后120h花粉管即进入胚珠,但二者完成受精作用均在授粉后18天左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龚榜初  王劲风  
试验结果表明:柿不同物种品种的花粉粒大小、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不完全甜柿、油柿、君迁子花粉发芽率在40%以上,完全甜柿、涩柿品种的花粉发芽率低。5~20mg/kg硼砂能明显提高花粉发芽率。花粉在常温下仅能贮藏5~10d,而常温干燥、低温干燥可分别贮藏15~20d、30d以上。甜柿和部分涩柿品种单性结实力弱,生产上需配置授粉树。“禅寺丸”是花期中等品种的授粉树。“正月”是多数花期中、晚品种的授粉树。柿属种间杂交亲和性差。柿品种间杂交坐果率有较大差异,以“正月”为父本的授粉组合坐果率较高。提出了5个适宜做父本的优良杂交亲本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湘南  陈永忠  王瑞  彭邵锋  陈隆升  马力  唐炜  罗健  
湖南省目前油茶主栽品种50多个,为了深入探索油茶区域适应性和稳产性能,我们针对油茶开花授粉习性进行大田观测研究。结果表明:⑴油茶栽培品种花期较长,45~100 d,单花寿命3~10 d不等,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⑵油茶花大多在8:00~16:00期间蕾裂开放,通常单花开花头3天花瓣会在16:00左右出现收拢至傍晚合拢,第4天全天开放不再有收拢现象,并在此开放过程中花瓣有生长增大现象,同时,花药在开花的第1~3天期间开始开裂散粉,散粉方式为纵裂式,一般持续散粉时间为1~4 d。雌蕊先成熟,最佳授粉时间约持续2~5 d;⑶自然授粉坐果率0~91.4%,自交率低,属典型异花授粉植物;(4)其开花授粉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