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26)
- 2023(3613)
- 2022(3102)
- 2021(2949)
- 2020(2587)
- 2019(5737)
- 2018(5745)
- 2017(10634)
- 2016(6351)
- 2015(7394)
- 2014(7444)
- 2013(7377)
- 2012(7371)
- 2011(6755)
- 2010(6820)
- 2009(6506)
- 2008(6882)
- 2007(6507)
- 2006(5857)
- 2005(5455)
- 学科
- 济(23695)
- 经济(23648)
- 管理(16231)
- 业(14560)
- 企(12251)
- 企业(12251)
- 方法(10739)
- 学(9777)
- 数学(8795)
- 数学方法(8548)
- 中国(6290)
- 财(6223)
- 农(6104)
- 制(5356)
- 贸(5070)
- 贸易(5066)
- 易(4934)
- 理论(4878)
- 业经(4511)
- 融(4231)
- 金融(4231)
- 银(4011)
- 和(3981)
- 银行(3966)
- 教育(3903)
- 地方(3845)
- 行(3789)
- 体(3746)
- 农业(3731)
- 策(3446)
- 机构
- 大学(101094)
- 学院(97184)
- 研究(41168)
- 济(33959)
- 经济(33061)
- 中国(30409)
- 管理(30013)
- 科学(29736)
- 农(26688)
- 理学(25054)
- 理学院(24663)
- 所(24159)
- 京(23953)
- 管理学(23797)
- 管理学院(23652)
- 研究所(22145)
- 农业(21772)
- 业大(19880)
- 中心(17883)
- 江(16374)
- 财(16215)
- 北京(15495)
- 院(14880)
- 省(14609)
- 农业大学(13784)
- 室(13351)
- 范(13229)
- 师范(12900)
- 州(12807)
- 科学院(12736)
- 基金
- 项目(62755)
- 科学(46354)
- 基金(43965)
- 家(42417)
- 国家(42077)
- 研究(38674)
- 科学基金(32752)
- 自然(24245)
- 省(24134)
- 自然科(23684)
- 自然科学(23672)
- 自然科学基金(23238)
- 基金项目(22170)
- 划(22010)
- 社会(21642)
- 资助(20368)
- 社会科(20236)
- 社会科学(20228)
- 教育(17975)
- 重点(15106)
- 计划(14805)
- 编号(14296)
- 科技(14019)
- 部(13401)
- 发(13341)
- 成果(13155)
- 科研(12845)
- 创(12212)
- 创新(11603)
- 专项(11398)
共检索到157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杰 张秀梅 高天翔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相同养殖条件下生长的正常和白化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皮肤和肌肉组织中的DHA和EPA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和白化褐牙鲆的皮肤和肌肉中EPA含量相近,但白化个体皮肤中DH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个体,约为后者的1/2。而两者肌肉中的DHA含量则没有显著差异。同时,白化个体皮肤和肌肉组织中的DHA/EPA比值略低于正常个体。这一结果证明白化褐牙鲆皮肤蓄积或利用DHA的能力要低于正常褐牙鲆。关于鲆鲽类白化现象同鱼体对饵料中脂肪酸类物质的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DHA EPA 皮肤 褐牙鲆 白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敏 李爱杰 张显娟
研究了EPA和DHA水平对牙鲆生长的影响,饲料中含0.5%EPA和1.0%~1.5%DHA能保证牙鲆幼鱼最适生长,鱼体水分最低,肝体指数最小,脂肪含量有较大幅度提高,肝脏极性脂中EPA和DHA达到最大积累;在肝脏和肌肉的非极性脂部分,各组间的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变化,而极性脂部分能体现出饲料中n-3HUFA含量对鱼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极性脂中的EPA和DHA含量远高于非极性脂;在肌肉和肝脏的极性脂和非极性脂中都含有较高的16:0和18:1n-9;18:1n-9/n-3HUFA可以作为必需脂肪酸满足程度的一个判据,18:1n-9值的升高往往是缺乏必需脂肪酸的表现,在生长最佳时18:1n-9/n-3...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彭康康 张博 鲍宝龙 龚小玲
牙鲆无眼侧色素沉着过多的黑化现象,在人工养殖群体中普遍存在,目前对于牙鲆黑化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深入研究牙鲆黑化现象的作用机制,对黑色素细胞和鳞片的形态描述和比较分析是必要的。通过对黑化牙鲆各部位皮肤的黑色素细胞和鳞片形态学观察发现:(1)黑化牙鲆的无眼侧白色皮肤未发现黑色素细胞存在,但无眼侧黑化皮肤出现了"成体型黑色素细胞",并存在"仔鱼型黑色素细胞",无眼侧黑色素细胞的密度显著低于有眼侧正常皮肤(P<0.05);(2)黑化牙鲆的无眼侧黑化皮肤的鳞片为栉鳞,无眼侧正常皮肤的鳞片为圆鳞;黑化牙鲆有眼侧正常皮肤栉鳞栉齿数都在5栉齿以上,而无眼侧黑化部位的栉鳞栉齿数都在5栉齿以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黑色素细胞的密度和栉鳞栉齿数显著相关(P<0.05),黑色素细胞密度越高,栉齿数量越多;(4)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黑化牙鲆无眼侧黑化皮肤和无眼侧正常皮肤中视黄酸合成酶相关基因(RALDH1、RALDH2、RALDH3)的表达,发现RALDH1和RALDH3在无眼侧黑化部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无眼侧正常部位(P<0.05),RALDH2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牙鲆黑色素细胞形成与栉鳞发生存在相关性,与视黄酸合成酶RALDH1、RALDH2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牙鲆 黑化 黑色素细胞 鳞片 视黄酸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琳琳 蒋燕 杨桂梅 许柳雄 陈新军 徐善良 鲍宝龙
采用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cDNA文库构建方法,构建了银鲳皮肤和肌肉组织的cDNA文库,通过一定规模的序列测定,并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164个序列,得到了105个不同的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在105个不同的基因中,68.6%基因没有冗余,1倍、2倍、3倍和4倍冗余的分别占23.8%,3.8%,2.8%和1%。皮肤和肌肉组织表达基因的组成中,除了21个没有同源序列的未知基因外,可初步归为代谢相关的酶(38个)、DNA有关的酶(7个)、结构蛋白(4个)、膜蛋白(13个)、线粒体蛋白(1个)、转录因子(9个)、信号传导相关的蛋白(10个)和未知蛋白(2个)等8大类,其中,转录因子、膜蛋白,和D...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顺昌 魏亦军 申德林
对中华绒螯蟹蜕皮间期和蜕皮后24h、48h和96h肌肉、肝胰脏及甲壳中钙和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蜕皮后肌肉中钙的含量较间期低,但从24h到48h有所增加。肝胰脏中钙的含量在蜕皮后各时间内无显著变化,甲壳中钙的含量在蜕皮后24h到96h呈增加趋势。甲壳的矿化作用在蜕皮后96h已接近完成。蜕皮后肌肉中磷的含量较间期高,以后变化不明显。蜕皮后肝胰脏中磷的含量高于间期,甲壳中含量较间期低。蜕皮后肌肉中钙磷比迅速降低,肝胰脏中钙磷比在蜕皮后24h无明显变化,但在蜕皮后24h至96h迅速降低。中华绒螯蟹蜕皮后外表皮对钙的矿化速度显著快于磷的矿化速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高露姣 楼宝 毛国民 史会来 骆季安
比较分析了分别投喂小杂鱼和人工饲料的两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旨在为褐牙鲆的营养需求研究及其饲料研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摄食小杂鱼组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P0.05);两组褐牙鲆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1.15和70.47,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摄食小杂鱼组褐牙鲆中检测到11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食人工饲料组中检测到11种SFA、7种MUFA和9...
关键词:
褐牙鲆 饵料 肌肉 营养成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关健 柳学周 刘洪军 郑永允 官曙光 徐永江
2006~2007年进行了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褐牙鲆P.olivaceus(♀)杂交,获得杂交子代苗种养殖至全长27~33cm时随机取样,测定形态学特征。与父、母本相同规格成鱼相比,杂交子代的有眼侧体色和花纹与父、母本都存在较大差异,是区分杂交子代最突出的特征。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比、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但在体长/总高比等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杂交优势。聚类分析表明,杂交子代的表型与犬齿牙鲆更为接近。尾静脉采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杂交子代和父、母本外周血红细胞的DNA含量,发现杂交子代、犬齿牙鲆和褐牙鲆的DNA含量分别为1.51±0.02、1.50±0.0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国晶 绳秀珍 战文斌
在9℃、15℃、21℃和26℃4种不同水温下,用淋巴囊肿病毒(LCDV)灭活疫苗腹腔注射牙鲆,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研究了其皮肤黏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分析温度对牙鲆皮肤黏液抗体产生的影响。ELISA结果表明,9℃和15℃水温下牙鲆黏液OD值分别在注射LCDV后第9周和第7周达到峰值(9℃:OD=0.179;15℃:OD=0.233);21℃水温下OD值上升最快,5周达到峰值(0.316);26℃水温下OD值较21℃无显著差异,也于5周达到峰值(0.295)。采用硫酸铵分步盐析等技术粗提不同温度下OD值最高时的牙鲆皮肤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SDS-PAGE检测发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海金 王常安 王晓梅 方平 徐奇友 曲江波
测定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分析了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普通牙鲆和雌核发育牙鲆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牙鲆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均较高,达到21.3%,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在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占到总量的2.9%,且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水平。测定结果表明,普通牙鲆雌、雄个体间肌肉营养组成和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核发育牙鲆与普通牙鲆雌、雄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雌核发育牙鲆与普通牙鲆肌肉相比,其营养组成无明显差别,同样具有营养丰富、组成均衡等优点,雌核发育对鱼类营养成分并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牙鲆 雌核发育 营养成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妹英 曹长贤 张力 肖天放
对莆田黑猪、杜洛克、大约克3个纯种及其二元杂种杜莆(杜洛克♂×莆田黑猪♀)和大莆(大约克♂×莆田黑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杜莆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2.09%、51.14%、9.26%和7.45%),表明杜莆有效地保留了莆田黑猪肉质优良的特点;莆田黑猪与杜洛克(杜洛克♂×莆田黑猪♀)二元组合的杂交效果较好.
关键词:
脂肪酸 氨基酸 种质特性 莆田黑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秋菊 刘丽娜 彭健 孙智达 蒋思文
【目的】测定纯种大白猪(LW)、长白猪(L)、梅山猪(M)及其LW×L、L×LW、LW×M和M×LW等杂种猪血液和肌肉组织DNA甲基化含量,比较亲本与杂种DNA甲基化含量的差异,为揭示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和肌肉组织中甲基化含量。【结果】163份肌肉组织DNA样平均甲基化含量为16.92%,182份血液样平均甲基化含量为6.49%,两者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血液中DNA甲基化含量均低于10%,L×LW杂交猪最高,达到了9.93%,而长白猪最低,仅为2.97%;大白猪和长白猪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大白猪和梅山猪之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DNA甲基化 猪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际英 李宝山 马晶晶 柳旭东 宋志东 苗淑彦 李培玉 王世信 黄炳山 张利民
为探讨养殖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亲鱼后代较野生亲鱼后代质量下降这一问题,本实验分析了野生与人工养殖(包括营养强化处理)褐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及卵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了养殖褐牙鲆维生素营养强化的探索实验。结果显示,野生与养殖亲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野生亲鱼卵中维生素A含量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野生亲鱼肝脏和卵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养殖亲鱼(P0.05);维生素E含量在野生和养殖亲鱼各组织内均有显著差异(P<0.05),仅肝脏中养殖亲鱼显著低于野生亲鱼(P<0.05),其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际英 李培玉 宋志东 王世信 李宝山 黄炳山 张利民
为了探明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的繁育性能和卵巢发育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将处于Ⅲ~Ⅳ期和Ⅴ期的野生和养殖褐牙鲆亲鱼中肌肉、肝脏及卵巢氨基酸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褐牙鲆肌肉、肝脏、卵巢3种组织器官中总氨基酸含量大小关系为肌肉>卵巢>肝脏;(2)发育同期的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随着性腺的成熟,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较为稳定,其中含量变化显著的必需氨基酸为蛋氨酸、组氨酸(P<0.05);(3)发育同期的养殖亲鱼肝脏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亲鱼,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肝脏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4)在Ⅴ期卵巢氨...
关键词:
褐牙鲆 肌肉 肝脏 卵巢 氨基酸组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称莉 李齐发 乔永 刘振山 邵丹青 李伟华 林建良 吴福荣 沈补根 谢庄
【目的】研究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初生、1、2、3、4、5、6月龄湖羊公羔和12月龄的成年公湖羊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检测肌内脂肪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1)随着月龄的增加,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持续上升;同月龄背最长肌和腰大肌IMF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5)。(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建勇 陈松林
采用同源克隆及基因组步移的方法,分离克隆了牙鲆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经过序列分析及cDNA验证,牙鲆MSTN基因具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编码377个氨基酸。5′侧翼区含有8个TATA框,一个CAAT框,6个E框;3′侧翼区含有加尾信号。通过同源分析,牙鲆MSTNC末端含有9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和一个RVRR蛋白酶酶切位点;通过进化树分析,牙鲆MSTN与鱼类MSTN基因聚为一支。RT-PCR分析表明,牙鲆MSTN在胚胎发育中不表达或表达量较低,说明MSTN在牙鲆胚胎发育中并不起重要作用;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随个体和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暗示MSTN的表达受外界因素调控。
关键词:
牙鲆 肌肉生长抑制素 克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