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9)
- 2023(3744)
- 2022(2867)
- 2021(2741)
- 2020(1852)
- 2019(4202)
- 2018(4051)
- 2017(7486)
- 2016(3990)
- 2015(4406)
- 2014(4460)
- 2013(4203)
- 2012(3883)
- 2011(3706)
- 2010(3877)
- 2009(3871)
- 2008(3990)
- 2007(3858)
- 2006(3530)
- 2005(3295)
- 学科
- 济(18753)
- 经济(18730)
- 管理(12264)
- 业(10920)
- 企(10043)
- 企业(10043)
- 理论(6824)
- 业经(6085)
- 方法(5974)
- 学(5859)
- 中国(5828)
- 农(5424)
- 教育(4825)
- 财(4145)
- 制(4115)
- 和(3846)
- 农业(3786)
- 融(3459)
- 金融(3457)
- 银(3388)
- 银行(3388)
- 数学(3356)
- 数学方法(3273)
- 行(3272)
- 地方(3165)
- 体(3075)
- 发(2919)
- 策(2895)
- 贸(2811)
- 贸易(2809)
- 机构
- 大学(68740)
- 学院(68061)
- 济(25844)
- 经济(25223)
- 管理(22474)
- 研究(21605)
- 理学(18742)
- 理学院(18521)
- 管理学(18228)
- 管理学院(18093)
- 中国(15924)
- 京(14392)
- 财(14304)
- 科学(12502)
- 范(11853)
- 师范(11810)
- 财经(11212)
- 江(10689)
- 所(10492)
- 经(9995)
- 师范大学(9418)
- 研究所(9334)
- 北京(9249)
- 州(9066)
- 中心(8851)
- 经济学(8676)
- 财经大学(8154)
- 教育(7620)
- 经济学院(7572)
- 院(7545)
- 基金
- 项目(38173)
- 研究(32372)
- 科学(30235)
- 基金(26408)
- 家(21910)
- 国家(21641)
- 社会(20674)
- 社会科(19401)
- 社会科学(19395)
- 科学基金(18351)
- 教育(15597)
- 省(15195)
- 编号(14252)
- 成果(13248)
- 基金项目(13122)
- 划(12745)
- 课题(10568)
- 资助(9926)
- 自然(9380)
- 年(9317)
- 自然科(9122)
- 自然科学(9120)
- 性(8948)
- 自然科学基金(8948)
- 重点(8917)
- 项目编号(8881)
- 发(8806)
- 部(8486)
- 国家社会(8278)
- 规划(8216)
共检索到105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殷杰 胡松
正义理论的建构存在普遍主义和语境论两种路径。普遍主义试图建立一套不受情绪、自我利益等因素影响的,适用于所有社会实践的基本正义原则,其理论的困境在于,抽象的正义原则不具备对复杂、多元的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语境论则认为正义理论是与语境相关的,以问题驱动确定研究对象的语境,以实际案例定位抽象原则,通过对比不同问题的语境确认正义理论的需求,在原则和问题语境的关联、互动中得以不断的细化和修正。语境论实现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二元融合,以一种整体关联性的理论视角扩大了政治哲学研究的理论视域,为正义理论的多样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关键词:
普遍主义 语境论 正义理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秋玉
体面生活的实现离不开正义制度的保障。从正义视角考察体面生活,首先需要理解体面生活的含义。体面生活是基于个体的自由选择、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得体、有尊严并且可以为一般人所接受的生活。从制度正义的视角考察体面生活,就需要立基于正义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从底线正义的角度出发,体面生活需要的满足不能低于最低底线;从多元正义的角度出发,体面生活包含了一系列善品要求。基于需要的体面生活也要警惕需要所带来的欲望黑洞,应当立足客观的社会环境而确定需要的标准。从正义的能力理论出发,体面生活需要关注个体的能力增长,使之有能力创造体面的生活。体面生活的实现要立足于复合正义理论,也要借助于法律的实施去实现。
关键词:
正义 体面生活 价值追寻 法律实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颖聪 韩璞庚
近代以来社会的变迁使得人们在思索正义问题时产生不同的运思路径,欧陆理性主义与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试图通过理性建构一种普遍适用的抽象正义原则;而功利主义以及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则力求在特定的情景中回答正义的具体问题。这种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路径选择导致了他们在正义理论上的差异,并在彼此的纷争中不断重塑他们的正义理论,但在面对现实社会时,他们都不可避免沦为一种"社会改良"的伦理方案。而马克思基于历史主义视角从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性批判中认识到正义问题的解决需要在个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形态的整体性变革中才能真正实现,并从
关键词:
正义路径 普遍主义 特殊主义 历史主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洁
米勒的全球正义理论强调差异性、民族责任和基本人权。在全球正义的理论谱系中,他的观点占据重要位置。具体而言,对全球正义的追求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米勒的观点丰富了全球正义理论的内容;米勒特别强调民族权利和责任,这符合当前的国际政治主题和现实;米勒注重权责的合理划分,为全球脱贫提供了新的思路;米勒的观点还在一定意义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倡的国际主义的预见性。当然,米勒的思想也存在不足,包括缺乏化为现实的路径设计,理论具有保守的一面,控制移民入境有悖全球正义的宗旨等。米勒的全球正义理论对于我国处理对外关
关键词:
全球正义 米勒 局限 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益鸿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过程中迅速崛起,成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主体。然而,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诸多高职院校在改革工作中遭遇了挑战。尤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既面临着发展保障机制、分类管理、校企协作机制等宏观层面的问题,也面临着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微观方面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还须基于实用主义理论,在宏观方面以"分类发展"为原则优化课程建设环境,在微观方面以"应用能力"为中心优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
实用主义理论 高职院校 课程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启忠
西方现代契约正义理论的产生受到当时相关社会科学理论的支持,而提供理论支持力度相对较大的是法哲学、经济学、社会哲学和社会伦理学理论。新自然法哲学和社会法哲学为西方现代契约正义理论产生提供了法哲学基础;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为西方现代契约正义理论产生提供了经济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西方现代契约正义理论产生提供了社会哲学基础;社会正义理论为西方现代契约正义理论产生提供了社会伦理学基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阎德学 高勤
面对当今国际社会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公道和霸道之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合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公平正义,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平正义思想、中国百年外交实践的公平正义观,提出以世界人民为主体的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积极倡导国际社会推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国际规则平等,争取全球治理体系更加符合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更加满足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挑战的现实需要,更加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为增进各国政治互信、促进共同发展、引领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利
旅游生产本质上是空间生产,解释和治理旅游空间生产的非正义现象,需要充分认识旅游空间生产的构成主体及空间不正义的逻辑起点。在资本、地方行政机构、社区和旅游者四者之间,旅游空间决策和利益分配更多地在资本和权力的主导下进行,利益相关者的结构性失衡和调节保障机制的缺位,需要学界积极回应当前国内旅游的空间生产和权力关系、空间正义和空间非正义之间关系的热点讨论。借用空间生产理论来描述旅游空间生产的内涵、空间正义缺失及其根本原因,并指出需要从坚守旅游空间正义的价值取向、划定地方行政机构空间权力使用的界限、加强社区居民增权的空间博弈能力、融合旅游空间生产维度四个方面介入,方能有效解决当前旅游空间正义缺失的现象。
关键词:
旅游 空间生产 空间正义 治理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利
旅游生产本质上是空间生产,解释和治理旅游空间生产的非正义现象,需要充分认识到旅游空间生产的构成主体及空间不正义的逻辑起点。在资本、地方行政机构、社区和旅游者四者之间,旅游空间决策和利益分配更多地在资本和权力的主导下进行,利益相关者的结构性失衡和调节保障机制的缺位,需要学界积极回应当前国内旅游的空间生产和权力关系、空间正义和空间非正义之间关系的热点讨论。借用空间生产理论来描述旅游空间生产的内涵、空间正义缺失及其根本原因,并指出治理需要从坚守旅游空间正义的价值取向、划定地方行政机构空间权力使用的界限、加强社区居民增权的空间博弈能力、融合旅游空间生产维度四个方面介入,方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旅游空间正义缺失的现象。
关键词:
旅游 空间生产 空间正义 治理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成全 李东杨
本文围绕约翰·罗尔斯和阿马蒂亚·森关于分配正义理论中基本善和可行能力的争论而展开,认为森的分配正义理论采取一种面向实际的现实研究方法,着眼于现实的对比,因而更具合理性;二者理论的相同点表现在避免了效用比较问题、对非收入因素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重视异质个体的多样性特征,不同点表现在对于自由追求标准不同、比较指标范围不同、差别原则适用对象不同和理论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以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为指导对两者理论进行哲学批判,并综合二者的互补性从分配制度和政策上探索有效治理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对策更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
分配正义 贫富差距 基本善 可行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成全 李东杨
本文围绕约翰·罗尔斯和阿马蒂亚·森关于分配正义理论中基本善和可行能力的争论而展开,认为森的分配正义理论采取一种面向实际的现实研究方法,着眼于现实的对比,因而更具合理性;二者理论的相同点表现在避免了效用比较问题、对非收入因素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重视异质个体的多样性特征,不同点表现在对于自由追求标准不同、比较指标范围不同、差别原则适用对象不同和理论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以马克思辩证法思想为指导对两者理论进行哲学批判,并综合二者的互补性从分配制度和政策上探索有效治理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对策更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
分配正义 贫富差距 基本善 可行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善学
高校转型是我国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战略切入点,对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或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转型问题涉及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语境、发展应用型教育和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双重任务,本来是一个全局性问题,但在实践中常处于两种语境割裂之下,需要统整不同认识、协调行动目标。本文在分析高校转型的语境冲突和实践问题基础上,研究了应用型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关系,论证了应用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接续、转化的可能性。从大力发展应用型教育、建立应用型高校类型、应用型高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高等职业院校举办本科应用型教育、实行高校分类管理以及进一步下放办学自主权等六个方面为推动高校转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华
生态正义是关于自然生态的正义理论,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义期待,意指在对待自然、生态和环境问题上,不同国家、地区或群体之间拥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生态正义的理论维度包括种际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三个方面,其中种际维度从物种的角度分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时间维度从纵向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生态正义,空间维度则从横向的角度阐述了国内生态正义和世界生态正义问题。
关键词:
生态正义 种际维度 时间维度 空间维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成立
在凯恩斯主义的短期需求管理无法改变经济发展态势的情况下,供给侧改革上升为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方向。从新供给主义经济理论的视角来看,中国房地产业已经进入了供给老化阶段。未来应通过建设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来放松房地产供给约束,同时加快收入分配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来解除房地产供给抑制,并采取支持新产业新业态用地供给、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中端住房市场支持、建立国家住房银行和推动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措施以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提升房地产供给效率。
关键词:
新供给主义 去库存 城乡一体化 结构优化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得宝 孙熙国
实现生态正义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探究生态正义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态正义理论需要分析生态正义理论的时代化观照,将生态正义理论纳入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实践中去考察。在理论逻辑层面,在共同富裕视域下考察生态正义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和深刻的逻辑必然性,生态正义理论的具体内涵包括种际生态正义、代内生态正义、代际生态正义和全球生态正义。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探寻生态正义的实现路径则需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全面性,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维护种际生态正义;坚持共同富裕的全民性,以实现全民富裕推动发展成果的代内生态正义共享;坚持共同富裕的长远性,以循序渐进的手段构建代际生态正义共同体;坚持共同富裕的国际性,以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凝聚全球生态正义共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