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9)
2023(2735)
2022(2328)
2021(2352)
2020(2081)
2019(4616)
2018(4538)
2017(9510)
2016(5105)
2015(5714)
2014(5896)
2013(5791)
2012(5457)
2011(4830)
2010(4922)
2009(4720)
2008(4912)
2007(4523)
2006(3993)
2005(3867)
作者
(13581)
(11002)
(10789)
(10423)
(7060)
(5323)
(5217)
(4373)
(4205)
(4034)
(3851)
(3823)
(3524)
(3486)
(3392)
(3357)
(3327)
(3231)
(3180)
(2941)
(2939)
(2574)
(2558)
(2544)
(2540)
(2493)
(2435)
(2433)
(2223)
(2195)
学科
(16979)
银行(16834)
(15540)
(14426)
经济(14397)
(13034)
(12612)
(10785)
保险(10694)
管理(10362)
(9906)
金融(9905)
业务(9799)
(9067)
制度(9064)
(8954)
企业(8954)
银行制(8172)
方法(7531)
中国(7131)
数学(6803)
数学方法(6739)
(4963)
各种(4411)
类型(4310)
种类(4305)
各种类型(4304)
(3943)
保险业(3798)
体制(3628)
机构
大学(67195)
学院(64660)
中国(28409)
(27695)
经济(26965)
管理(24888)
研究(21102)
(19564)
理学(19559)
理学院(19362)
管理学(19126)
管理学院(18993)
银行(18674)
(17915)
(17270)
(14317)
财经(13498)
(13216)
金融(13050)
(12332)
中心(11790)
(10488)
财经大学(10399)
人民(10352)
(10281)
科学(10090)
国人(9801)
中国人(9785)
(9665)
北京(9584)
基金
项目(36366)
科学(28411)
研究(27897)
基金(27320)
(22586)
国家(22395)
科学基金(19355)
社会(17951)
社会科(16898)
社会科学(16893)
基金项目(13753)
教育(12811)
资助(12422)
(12182)
自然(11876)
自然科(11600)
自然科学(11597)
编号(11542)
自然科学基金(11423)
(10986)
成果(10435)
(8954)
(8247)
教育部(8090)
重点(7828)
人文(7553)
课题(7528)
项目编号(7504)
(7483)
国家社会(7424)
期刊
(29358)
金融(29358)
(28504)
经济(28504)
研究(27545)
中国(14356)
(13356)
(8953)
管理(8612)
科学(6990)
学报(6882)
财经(6802)
教育(5880)
大学(5765)
(5511)
学学(5397)
国际(5250)
理论(5234)
实践(4884)
(4884)
农业(4392)
保险(4299)
(4299)
经济研究(4148)
(4087)
农村(4034)
(4034)
技术(3928)
世界(3874)
中国金融(3737)
共检索到117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亚干  
2023年3月以来,欧美银行业风险事件频发,其中瑞士信贷是此轮风波中倒下的首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则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二大银行。银行机构的突然倒闭,固然有利率急速上升这一外部宏观因素的冲击,但本质是对其经营管理能力的再考核,也是对宏观金融监管效率的再检视。
关键词: 风险事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赵志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机制和金融稳定治理框架进行反思和改革,构建了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并举的金融监管框架,凸显信用风险和资本金的重要性,同时,深化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内在统筹机制,并着力完善问题机构处置机制,为危机后国际金融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2023年美欧银行业风险演进显示,机构破产不是源于信用风险而是利率风险,以资本金为核心的监管有效性存在一定缺陷,货币政策调整对金融稳定产生显著冲击,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出现政府强力干预的趋势。美欧银行业风险凸显全球金融危机后构建的风险应对、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和金融稳定治理的政策框架仍有待改进。未来需要强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再权衡,加强金融监管体系与机构风险管理的匹配性,考虑以资本金为核心的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的潜在不足,同时需进一步优化问题金融机构救助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鹏  
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性的质疑尘嚣甚上。作者结合在海内外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工作经验,从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体系、度量和管理四个角度入手,对欧美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对完善国内银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红  
根据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框架,集中度较高的银行具有较高的获利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放松管制与经济全球化使得银行业在近20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之间的合并日益频繁,特别是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并购导致银行数量减少,银行业的行业结构进一步向集中化发展,银行绩效不断增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明亮  
风险投资从80年代初进入我国,开始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20年来,由于法律保障欠缺、政策扶持不落实、资本形成机制不完善、退出通道不畅、风险投资人才匮乏、行业管理与自律机制不健全,总体上发展比较缓慢,对高科技产业的促进作用也极其有限,尚处于培育和发展的初期。当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时值复苏期,如何把握发展契机,积极借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旭霞  秦宇  
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基础生命科学研究、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合成生物学变得更便宜、更容易使用和更容易获得,亟需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治理体系以防控其潜在的伦理道德、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风险,促进技术健康发展。通过观照欧美国家风险治理模式,建议预防风险与促进创新并重、伦理治理与法律规制“双管齐下”,以期为我国合成生物学监管提供有益经验、减少风险和控制利益冲突,促进我国合成生物学创新,规范合成生物学研究和生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旭霞  秦宇  
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基础生命科学研究、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合成生物学变得更便宜、更容易使用和更容易获得,亟需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治理体系以防控其潜在的伦理道德、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风险,促进技术健康发展。通过观照欧美国家风险治理模式,建议预防风险与促进创新并重、伦理治理与法律规制“双管齐下”,以期为我国合成生物学监管提供有益经验、减少风险和控制利益冲突,促进我国合成生物学创新,规范合成生物学研究和生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旭霞  秦宇  
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基础生命科学研究、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合成生物学变得更便宜、更容易使用和更容易获得,亟需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治理体系以防控其潜在的伦理道德、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风险,促进技术健康发展。通过观照欧美国家风险治理模式,建议预防风险与促进创新并重、伦理治理与法律规制“双管齐下”,以期为我国合成生物学监管提供有益经验、减少风险和控制利益冲突,促进我国合成生物学创新,规范合成生物学研究和生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旭霞  秦宇  
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基础生命科学研究、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合成生物学变得更便宜、更容易使用和更容易获得,亟需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治理体系以防控其潜在的伦理道德、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风险,促进技术健康发展。通过观照欧美国家风险治理模式,建议预防风险与促进创新并重、伦理治理与法律规制“双管齐下”,以期为我国合成生物学监管提供有益经验、减少风险和控制利益冲突,促进我国合成生物学创新,规范合成生物学研究和生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佃凯  李安祺  
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全球的洗钱活动也日益猖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全球每年被“洗”的钱相当于全球GDP的3%~5%。洗钱往往与腐败、贩毒、黑社会、诈骗、逃税等上游犯罪相伴相生,对各国经济和政治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反洗钱是各国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风险的重要工作。从全球反洗钱活动实施的经验来看,尽管洗钱的手段和渠道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原晓惠  
金融危机十余年来,美国银行业很快从困境中恢复过来,风险状况快速改善,业务发展和海外布局都恢复至稳健水平;而欧洲银行业不仅一直在压缩规模,发展质量也面临严峻挑战,盈利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经营效率处于低迷状态。欧洲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负利率政策、银行监管举措及主权债风险敞口过高,都是导致欧洲银行业与美国银行业发展分化的重要因素。建议关注涉欧业务的经营风险,同时吸取欧洲银行业发展教训,保持中国银行业合理数量和规模,警惕"过度银行"现象;优化问题银行治理机制,将银行体系风险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构建符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凤元  
本文以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欧盟发达国家对核能和纳米技术等高科技风险的应对策略,对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处理科技风险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军朋  王君  
本文在对欧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行为整体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风险战略的概念,并对欧美商业银行风险战略的实践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战略实践提出了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继晔  
目前全球已经有113个经济体进行了存款保险立法,中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尚未进行存款保险立法的国家。通过对中国过去20年间商业银行倒闭的案例分析,发现中国长期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成本很高的制度。为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制度性保障,必须借鉴欧盟、美国存款保险立法的经验,重点解决存款保险范围、保险限额、保险费率等问题,以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步伐。我国存款保险立法的核心是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最终以显性保险的形式保障存款人的利益,促进金融稳定发展和经济健康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