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73)
- 2023(3394)
- 2022(2657)
- 2021(2567)
- 2020(1773)
- 2019(4031)
- 2018(3829)
- 2017(7699)
- 2016(3983)
- 2015(4427)
- 2014(4465)
- 2013(4297)
- 2012(3976)
- 2011(3451)
- 2010(3303)
- 2009(2957)
- 2008(3044)
- 2007(2830)
- 2006(2626)
- 2005(2463)
- 学科
- 银(14575)
- 银行(14430)
- 行(13237)
- 济(12752)
- 经济(12743)
- 制(10846)
- 业务(8611)
- 管理(8227)
- 度(7931)
- 制度(7929)
- 银行制(7546)
- 业(7513)
- 融(7145)
- 金融(7143)
- 企(6064)
- 企业(6064)
- 方法(4837)
- 中国(4751)
- 数学(4362)
- 数学方法(4330)
- 农(3699)
- 业经(3660)
- 体(3301)
- 体制(2941)
- 贸(2853)
- 贸易(2846)
- 财(2812)
- 易(2809)
- 农业(2683)
- 地方(2430)
- 机构
- 学院(49523)
- 大学(48422)
- 中国(20942)
- 济(20857)
- 经济(20344)
- 管理(17240)
- 研究(16718)
- 银(16655)
- 银行(15963)
- 行(14754)
- 理学(13827)
- 理学院(13701)
- 管理学(13562)
- 管理学院(13470)
- 财(11343)
- 京(10244)
- 中心(8962)
- 融(8790)
- 财经(8753)
- 科学(8641)
- 金融(8627)
- 农(8592)
- 江(8293)
- 所(8024)
- 经(8012)
- 州(7255)
- 研究所(7124)
- 人民(7109)
- 经济学(6991)
- 农业(6888)
共检索到88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琼 韩军伟
银行的杠杆情况主要可由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两个指标反映,从这两个指标看,银行业去杠杆有增资本和减资产两大类举措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去杠杆"的研究开始集中于企业,近期金融业"去杠杆"成为焦点。根据BIS和人民银行数据粗略计算,2016年第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和债券投资约占非金融部门总债务的72%。非金融部门的去杠杆,最终会表现为银行的去杠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资产规模一直处于扩张之中,还没有经历过真正去杠杆的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琼 韩军伟
银行的杠杆情况主要可由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两个指标反映,从这两个指标看,银行业去杠杆有增资本和减资产两大类举措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去杠杆"的研究开始集中于企业,近期金融业"去杠杆"成为焦点。根据BIS和人民银行数据粗略计算,2016年第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和债券投资约占非金融部门总债务的72%。非金融部门的去杠杆,最终会表现为银行的去杠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资产规模一直处于扩张之中,还没有经历过真正去杠杆的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丹红
微观上,杠杆率是指经济主体通过负债实现以较小的资本金控制较大的资产规模的比例;宏观上,杠杆率可以用负债与国民收入(GDP)的比例来衡量。对杠杆率高低的判断,不能仅看绝对值,更重要的是看加杠杆的速度,过快增长的杠杆率更应该引起警惕。2012~2017年,我国实体经济杠杆率提高62.2个百分点,远超"5-30"规则提出的5年杠杆率提高30个
关键词:
去杠杆 杠杆率 银行业 金融服务业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博闻
相比于危机期间的凄风冷雨,从2009年开始呈现复苏之态的国际银行业在2010年收获得更多。然而,在全球宏观经济复苏大势尚难言"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结束的境况之下,2010年美国银行业绩表现亮丽,是否说明已否极泰来?未来主权债务危机又会给欧洲银行业带来哪些挑战?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的业务是否会更好?这些问题始终与2011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昱
2011年下半年以来,裁员浪潮席卷欧美银行业。此次裁员规模之大,涉及银行之广在近年来仅次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其中尤以身陷主权债务危机重灾区的欧洲银行业为甚。被裁员的岗位主要集中于投行等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的业务领域。本次裁员潮爆发的原因和带来的启示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如萍 杨克磊 廖青虎
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银行业的"去杠杆化"策略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杠杆率的降低对银行业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业适当"去杠杆化"具有抵御风险的作用,会对其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银行业 去杠杆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左晓蕾
全球银行业依然面临着大规模和漫长的去杠杆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银行规模将不可避免地缩小。同时,经济危机造成全球实体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调整,将引起银行的客户结构、资产结构和服务模式的巨大变化。在金融业发展最高潮的2007年,全世界金融资产差不多是全世界实体经济的16到18倍。全球1000家最大银行的总资产90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比重164%;全球股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佃凯 李安祺
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全球的洗钱活动也日益猖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全球每年被“洗”的钱相当于全球GDP的3%~5%。洗钱往往与腐败、贩毒、黑社会、诈骗、逃税等上游犯罪相伴相生,对各国经济和政治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反洗钱是各国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风险的重要工作。从全球反洗钱活动实施的经验来看,尽管洗钱的手段和渠道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士取 杨福明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经济下行周期的不确定性因素,从欧美银行压力测试的实践来看,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压力测试框架,并把压力测试方法纳入现有的金融稳定性评估之中,对于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以及缓解新资本协议的顺周期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原晓惠
金融危机十余年来,美国银行业很快从困境中恢复过来,风险状况快速改善,业务发展和海外布局都恢复至稳健水平;而欧洲银行业不仅一直在压缩规模,发展质量也面临严峻挑战,盈利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经营效率处于低迷状态。欧洲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负利率政策、银行监管举措及主权债风险敞口过高,都是导致欧洲银行业与美国银行业发展分化的重要因素。建议关注涉欧业务的经营风险,同时吸取欧洲银行业发展教训,保持中国银行业合理数量和规模,警惕"过度银行"现象;优化问题银行治理机制,将银行体系风险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构建符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金融监管体系。
关键词:
欧美银行业 欧债危机 银行体系 过度银行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熊俊 陆军
结合手机银行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选取了美国银行等3家欧美银行和工商银行等4家国内银行为研究样本,围绕服务模式、产品功能、安全性和业务发展等纬度进行对比分析。跟欧美同业相比,国内手机银行针对智能手机的特色服务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但产品功能更丰富,安全防范层级更高,即将进入快速成长期。因此,国内手机银行应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客户端手机银行;充分挖掘手机定位特性,开创手机银行服务新体验;积极探索云计算集群优势,推动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不断完善手机银行营销服务功能,打造具有客户粘性的手机银行新平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汪伟 仇高擎 夏丹
自2014年底以来,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改革经过三年多的推进落实,在法律规范、制度框架、实施方案、配套举措等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等一些领域的改革即将取得最终成果,而地方财力平衡、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治理等一些领域仍处在攻坚关键期。2018年4月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提到"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时指出,"要以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宣昌能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压力测试是指评估金融体系对"罕见但仍有可能"的宏观经济或金融市场波动冲击承受能力的一系列方法与过程。压力测试作为前瞻性的风险管理工具,是识别和评估金融体系潜在风险的重要方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欧盟、日本(以下称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连军
本文利用我国120家商业银行2003—2015年度面板数据,分析了银行去杠杆化的时间、主要方式及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银行业有49%的银行在3年内完成去杠杆调整,去杠杆最大幅度的中位数为5年。第二,去杠杆进程降低了银行信贷供给速度,提高了债务融资成本与资产收益率。对比产权来看,资本补充能力强的国有控股银行去杠杆幅度更大,而中小银行去杠杆化的方式与渠道都比较有限。第三,长期来看,去杠杆进程降低了银行破产概率,提高了银行稳定性,但短期内动态面板估计表明,银行去杠杆会显著降低下一期的经营稳定性,相反的,利用留存收益、发行次级债务等主动式去杠杆则会降低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稳定性。模型调节效应表明,外部货币政策与银行自身流动性状况都弱化了去杠杆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骁
探讨现阶段破产重整程序中的"债转股"案例,对于推进银行"债转股"实践具有积极意义作为去杠杆的顶层设计,中央提出"债转股"措施。由于"债转股"措施兼具企业去杠杆和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双重功能,探讨现阶段破产重整程序中的"债转股"案例,对于推进银行"债转股"实践具有积极意义,本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