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3)
- 2023(11391)
- 2022(9540)
- 2021(8917)
- 2020(7393)
- 2019(16611)
- 2018(16351)
- 2017(31556)
- 2016(17460)
- 2015(19379)
- 2014(19307)
- 2013(19083)
- 2012(18126)
- 2011(16447)
- 2010(16831)
- 2009(15679)
- 2008(15696)
- 2007(14256)
- 2006(12925)
- 2005(11298)
- 学科
- 济(65290)
- 经济(65211)
- 管理(49918)
- 业(46813)
- 企(36105)
- 企业(36105)
- 方法(27022)
- 数学(23695)
- 数学方法(23395)
- 农(22024)
- 中国(21670)
- 财(18465)
- 学(15535)
- 贸(15321)
- 贸易(15313)
- 业经(15115)
- 制(15033)
- 易(14985)
- 农业(14231)
- 银(12977)
- 银行(12920)
- 地方(12807)
- 行(12405)
- 策(12339)
- 环境(11527)
- 融(11322)
- 金融(11320)
- 技术(11225)
- 和(10141)
- 务(10011)
- 机构
- 学院(254873)
- 大学(254464)
- 济(102456)
- 经济(100236)
- 管理(93566)
- 研究(91940)
- 理学(80400)
- 理学院(79361)
- 管理学(77901)
- 管理学院(77439)
- 中国(70045)
- 科学(58489)
- 京(55008)
- 农(50534)
- 财(50061)
- 所(48458)
- 研究所(44188)
- 业大(41177)
- 中心(40914)
- 农业(40177)
- 江(39241)
- 财经(38817)
- 经(35224)
- 北京(35021)
- 范(34273)
- 师范(33815)
- 院(33310)
- 州(31050)
- 经济学(30742)
- 财经大学(28614)
- 基金
- 项目(167837)
- 科学(130758)
- 基金(120516)
- 研究(119222)
- 家(108052)
- 国家(107124)
- 科学基金(89124)
- 社会(74209)
- 社会科(70208)
- 社会科学(70191)
- 省(65201)
- 基金项目(63460)
- 自然(59220)
- 自然科(57795)
- 自然科学(57773)
- 划(56825)
- 自然科学基金(56746)
- 教育(55183)
- 资助(49199)
- 编号(48105)
- 成果(39766)
- 重点(38739)
- 部(37175)
- 发(36606)
- 创(34954)
- 课题(34584)
- 创新(32753)
- 科研(32421)
- 计划(32019)
- 教育部(30996)
- 期刊
- 济(115198)
- 经济(115198)
- 研究(76044)
- 中国(51247)
- 农(45390)
- 学报(45296)
- 科学(40753)
- 财(35516)
- 管理(33957)
- 大学(33298)
- 学学(31342)
- 农业(30762)
- 教育(29750)
- 融(26746)
- 金融(26746)
- 技术(20310)
- 业经(19941)
- 经济研究(19018)
- 财经(18809)
- 经(16144)
- 问题(15684)
- 业(15613)
- 贸(14107)
- 国际(12804)
- 版(12663)
- 科技(12127)
- 商业(12045)
- 图书(11878)
- 理论(11855)
- 技术经济(11709)
共检索到385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帅
气候变化能力建设行动有"他助"和"自助"之分,其中尤以"他助"为主。鉴于其发展中国家性质,我国通常扮演着能力建设行动受援助一方的角色。近年来,作为发达国家阵营之主要代表和全球气候治理的两股重要力量,欧、美的能力建设行动已逐渐偏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宗旨,并对我国能力建设行动方式、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立法体系等带来诸多挑战。对此,我国应分别从国际层面和国内层面来积极应对,提前拟定我国能力建设之未来策略,亦即在坚守并适时发展CBDR原则、强化本国气候话语权和加强并逐渐引导国际气候合作的基础上,尽快实现气候资金援助和气候技术支持在国际法与国内法上的有效衔接,并对现有国内立法体系予以跟进,以完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法治建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帅
作为《巴黎协定》能力建设条款实施的现实基础,前《巴黎协定》时期的能力建设行动将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欧盟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伞形集团的能力建设行动迫使"77国集团+中国"加大能力建设的"自助"比例,其或将倒逼《公约》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CBDR)原则的重构,对气候资金规则和气候技术规则的适用构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对此,在前《巴黎协定》时期,中国应明确坚守CBDR原则之立场,建设性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逐步完善国内能力建设的顶层机制设计,并分阶段重构中国能力建设的法律制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帅
作为《巴黎协定》能力建设条款实施的现实基础,前《巴黎协定》时期的能力建设行动将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欧盟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伞形集团的能力建设行动迫使"77国集团+中国"加大能力建设的"自助"比例,其或将倒逼《公约》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CBDR)原则的重构,对气候资金规则和气候技术规则的适用构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对此,在前《巴黎协定》时期,中国应明确坚守CBDR原则之立场,建设性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逐步完善国内能力建设的顶层机制设计,并分阶段重构中国能力建设的法律制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柯水发 潘晨光 温亚利 潘家华 郑艳
当前,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就业问题备受世人瞩目。本文首先概述了气候变化、森林、林业与就业的相关关系;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林业行动框架,归纳出林业碳增汇、碳贮存和碳替代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三种主要方式;并介绍了中国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和能源林业的具体实践;进而定性分析了中国林业重点行动对就业的正负面影响,并以广西碳汇试点项目为例加以佐证,最后阐明了中国林业发展及就业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林业通过碳增汇、碳贮存和碳替代三种主要途径和系列行动,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应对气候变化的造林绿化等一系列林业行动对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 林业行动 就业 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崔艳新
欧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倡导者与先行者,经过多年调整目前欧盟以气候政策为平台,对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通过"气候外交"提升全球影响力的战略已初步成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学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毛留喜 程磊 任国玉
气候变化打乱了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从正反二个不同的方面,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本文在论述目前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现状与主要结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气候变化影响评估趋势和我国的差距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提出了我国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未来战略重点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评估 战略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相毅 贾仰文 王浩 牛存稳
将全球气候模式与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耦合,在国家气候中心整理提供的多模式平均数据集基础上,利用WEP-L模拟了海河流域历史30年(1961—1990年)和未来30年(2021—2050年)降水、蒸发、径流等主要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30年:①从年际变化规律看,气温普遍升高,降雨量略有增加,蒸发量普遍加大,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且有丰水年洪水规模更大、平水或枯水年干旱情况更严重的趋势;②从年内变化规律看,各月蒸发量普遍增加,汛期的降雨量有所减少,非汛期的降雨量有所增加,各月径流量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将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陆雅海 朱华潭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与对策中国水稻研究所土化系陆雅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朱华潭全球变化正在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又一热点。1984年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科学联合会上,理事会安排了三个大主题的讨论,其中之一就是全球变化。全球变化是局部环境问题的深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斌,辛晓平,唐华俊,周清波,陈佑启
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 分析了全球变化的趋势和温室气体(特别是CO2) 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我国和世界农业地理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分大区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小麦、玉米等影响情况。提出了我国农业对全球气候变化应采取的战略对策和措施, 这些对策和措施可分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两部分。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地理分布 影响 对策及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雪艳 何霄嘉 马欣
近年我国城市频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严重影响,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极大关注。文章系统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城市影响的类型,分析了我国城市易遭气候变化影响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并提出我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 适应 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鹏 林玉茹
以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过程重建的成果为基础,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分析了两宋以来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与洪水干旱灾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气候处于温湿期还是冷干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没有显著区别;但是当气候处于冷干时期,发生干旱灾害的频率增大,特大干旱年和连续干旱年组频频出现。利用气象、水文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最近60a来,气温呈现增高趋势,逐年的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加,洪水干旱等极端事件发生更加频繁。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必须加强水需求管理、坚持节约用水为先;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再评估,实施适应性管理,充分挖掘工程潜力;加大力度,新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冬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上升、降水不均、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或天气事件频发等几个方面。这些气候变化不仅破坏了农业生产系统,减弱了农业生产能力,而且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基于此,我们要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布局的前提下,加大农业科技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建立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多方保障。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冬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上升、降水不均、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或天气事件频发等几个方面。这些气候变化不仅破坏了农业生产系统,减弱了农业生产能力,而且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基于此,我们要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布局的前提下,加大农业科技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建立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制度,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多方保障。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